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魔临

作者:纯洁滴小龙 | 分类:玄幻 | 字数:0

第六百七十七章 平西王,以德报怨

书名:魔临 作者:纯洁滴小龙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8:13

“母亲,用膳吧。”

赵元年端来了一碗面,送到了福王妃的面前。

福王妃摇摇头,道:“我儿先用吧,娘不饿。”

“儿子用过了呢,今儿个足了。”赵元年用筷子挑起碗里的面,可以看见里头的葱花和香菜。

福王妃伸手接过,吃了起来。

赵元年看着自己母亲进食,脸上露出了笑容。

福王妃被看得有些不好意思,哪怕在后世,盯着一个女人进食,依旧是能让女人觉得很害羞的一件事;

更何况是现在乾国的真正官宦重视礼教的人家。

哪怕没落了,王府也不存在了,但一些习惯,短时间内依旧是无法改变的。

赵元年马上挪开了视线,道:“燕人那里派人来了。”

“嗯”福王妃有些好奇,也有些激动,更多的,还是忐忑。

平西王率军突围时,福王府因女眷过多,并未能跟着一起冲阵,而是被留了下来。

等乾军进入燕军军寨后,看见的,是一众身着华服正装的福王府上下。

眼下,他们被安置在汴河以北的一处军堡内;

军堡外,可以看见不少的流民,哪怕禁军已经过了汴河,收复了上京,但这些百姓,依旧很是忐忑没敢直接回去。

上京城说是被洗成白地,那是夸张了。

但一座人口那般多的都城,在燕人攻进来后的数日内,失去了道德、失去了律法同时也失去了敬畏;

偌大的城,这么多的人,没人去催使,但他们自己就开始了“养蛊”。

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成了那时人性的真实写照。

赵元年听到看押自己的禁军兵丁们聊天,但上京现在具体是个什么样子了,他也不是很清楚。

“母亲,您担心么”赵元年似乎在故意拿趣。

不是奚落,也不是嘲讽,而是母子间在这个时候,仍有兴致开一开玩笑,松一松压抑。

不得不说,赵元年成长了很多。

当年郑凡第一次入滁州城时,刚失去父亲的赵元年,像是一只懵懂的小奶狗,在彼时还只是守备的郑凡面前,无所适从;

这一次郑凡入滁州时,赵元年变成了小狼狗,但在已经是平西王的郑凡面前,“狗”一系的年轻人,真的是不够看的。

而如今,身陷囹圄,他倒是可以做得洒脱不少了。

实干方面先不提,心性的打磨上,已经水准极高。有了后者,前者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娘不担心他会忘了咱。”福王妃说道,“他这样的人物,不会在意咱,所以,就不会忘了咱。”

“母亲这话,很深奥。”

“如果只是男女私情,必要时,当断则断,这谁都会,搁在民间男女身上,这叫多情自古伤离别;搁在权贵身上,这叫做大事者不拘小节,反而会被称赞有大格局。

娘可没那个脸,说自己和他是男女私情,咱们呐,充其量也就是人家的一块面子,他这样的人,是不会愿意堕了自己的面子的。”

“倒也是,燕人派人来了后,咱这吃食上面,马上就不被克扣了,还给了足额。”

福王妃将一碗面,全部吃完,连汤都没剩下。

“母亲,还要么”

“嗯,娘得胖一点。”

“官家,胖了。”

刚从紫霞宫出来的韩亗韩相公,回到自己的居住之所时,对站在自己面前的赵牧勾说道。

“胖了”

赵牧勾愣了一下,随即醒悟过来,这意思是,浮肿了。

“是啊,国家遭此大难,上京城破,中枢损毁,老夫原本最担心的,就是官家的龙体。

这大乾,毕竟是官家的,无论如何,只要官家还能挺住,我大乾,就能挺住。”

赵牧勾点点头,道;“官家,就是我大乾现在的希望。”

爷孙俩,

目光交汇,

嘴角都带着轻微的弧度。

这里是紫霞宫,是上京城外皇室的避暑山庄,禁军已经收复了上京城,但官家行辕并未回到上京里面。

因为,

根本就没法看了。

这座雄伟的都城,这富丽堂皇的皇宫,威严的太庙,眼下,都满目疮痍。

不过,紫霞宫毕竟是紫霞宫,不是先前爷孙二人所在的军营。

在这个极为微妙的时刻,任何的风吹草动,都足以让这位已经处于情绪紧绷状态下的官家,做出不符合其以前常性的举动。

不出意外,这间屋子外头,必然有银甲卫的耳目。

“世子殿下,接下来打算如何”

“我我不知道。”赵牧勾说道。

他是真的不知道,这句话,并非是刻意卖傻。

留下

伺候官家,亦或者帮忙收整流民,再整顿上京

你是何居心

回去,回自己的瑞王府;那么,上京都这样子了,你急急忙忙回去,又是何居心

很多时候问题的本质,不是在于你做了什么,而是上位者对你的猜忌,到底有没有过那一条线。

“留下吧。”韩亗说道,“今日见官家时,官家还提到了你,说瑞王府,是忠于大乾的。”

说着,韩亗将茶杯盖子拿起来,放在了一侧。

“留下来,尽一尽宗室藩王的义务,当年太祖皇帝分封藩王时,藩王的作用,本就是护持社稷,咳咳咳”

韩亗咳嗽了一阵,又将茶杯,拿到了茶杯盖的旁边。

赵牧勾明白了意思,

自己,

要寻求留下,

同时,要让自己的父王,也来上京。

而父王已经卧病在床几年了,哪可能这般颠沛迁移

但,必须得来。

瑞王府代表着太祖皇帝一脉,如今国家艰难,正应和了当年太祖皇帝兄弟创业时的艰辛,如今,更应该两脉结合,给人以政治上的希望和憧憬。

不过,自己的父王,来到上京后,经车马疲敝,怕是撑不了多久的。

重病的人,最怕的就是换环境和折腾,这是常识。

赵牧勾很敬重自己的父王,他相信,自己一封信过去,父王必然会拖着病重之躯过来,也相信,自己的父王能理解其中深意。

这不是“不孝”,这是宿命;

而且,给出这个安排的,还是自己的亲爷爷,自己父王的亲父。

“老夫向官家提议了,杳城那边,你去一趟,把太子带回来。”

赵牧勾神情一肃;

燕人打进了上京城后,抓走了皇后等一众王公权贵,还有很多皇子与宫女。

七皇子,战死于上京城,他想力挽狂澜的,想要保卫上京城,然后在陈阳亲自率领的靖南军铁骑冲阵下,碾为了肉泥。

而太子,则早早地逃出了皇宫,逃出了上京,去往了上京南边的一座原本属于上京的卫城杳城。

百姓们认为官家战死了,大乾天崩了,而当时的太子以及跟随着太子一起逃去杳城的不少大臣,也认为是这样。

否则你无法解释,为何在前方有官家御驾亲征阻拦的前提下,燕人还能杀到上京城来。

再加上那时风雨飘摇,人心涣散,配合上一句:国不可一日无君。

太子,

就在杳城,登基了。

登基后的太子,发布了三道旨意。

第一道,为官家举国丧;这是为了给自己登基造一个名正言顺,他是太子,在官家驾崩后,他理所应当继大乾皇帝位。

第二道,以新君的名义,派人去上京城和燕军接洽,要求燕军不要伤害“朕”的百姓。

第三道,传令江南诸郡,勤王卫国。

第一道是个废话;

第二道,比第一道更废话;

第三道,则有着极为清晰地政治意向,所谓传令江南诸郡勤王保驾,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准备准备好,一旦势头不妙,我这个新官家大概就要“南巡”了。

也就是说,新君已经做好了放弃至少目前来看已经“糜烂”了的北方,去江南,建造一个南方朝廷。

一切就绪后,

太子和他的新朝廷,就在惶惶不安和紧张期待中,慢慢地等待着;

等到的,

是官家率领禁军归来,收复上京城的消息。

“”太子。

“”从龙大臣。

这个玩笑,

开得有些大了。

当得知这个消息时,太子脱口而出了一句话:父皇,怎么会没死

而官家,

在经历了一连串的打击,见证了上京的现状后,本就一口抑郁之气凝聚于胸,再得知太子竟然登基,自己不仅仅没成为什么太上皇而是直接跳步成了“先皇帝”后,

官家整个人昏厥了过去。

这已经不是什么明君不明君所能承受得了的了,任何一个皇帝,面对这种局面,遭遇这一连串的打击后,也无法再继续做到什么气定神闲。

韩亗拿起茶杯盖子,

在杯身上,

从上到下,

一点一点地碰撞下去,最后,将盖子放在了桌子上。

赵牧勾看着这一幕,心下明悟;

韩亗这是在告诉他,此去杳城,危险不大,主要是为了给太子那边的人,留一个台阶可以下。

杳城那边,只有一众从上京城里逃出的大臣和侍卫,再搜罗了一点点的溃兵和流民。

本就是做好燕人稍有照顾这边的意思就立刻南下的准备,故而,那边其实现如今势力很是单薄;

而官家这里,有二十万大军在其手中,梁地的那支乾国精锐,估摸着也快归国了,三边,也忠诚于官家;

大义还在官家这边,毕竟,只要官家没死,太子的这项举动,就是货真价实的篡位谋逆。

如果太子此时身边实力和官家对换一下,大家兴许也就捏着鼻子认了,毕竟你官家搞出了个都城被破的惨烈局面,引咎退位,也是情理之中,可问题是,太子势单力孤,这还能怎么折腾

就算太子面对这种局面,无法下台,哪怕是解释,也很难解释得清爽,就算表面上父慈子孝解除了误会为国家现状而痛哭,

那,

之后呢

生在天家,谁又是个傻子

不过,这次去招抚,本就不是冲着太子去的,太子的生涯完了,但他身边的人,还有机会,他们,是能解释的,更何况那儿还有两位相公在。

赵牧勾的身份正合适,去了那边后,给个台阶,太子的意愿其实可以无视了,当其身边的人准备就坡下驴时,这场“新君”闹剧,必然就会结束。

而赵牧勾,也能因此积攒起巨大的人望。

在外人眼里是极为凶险的一次出行,实则凶险很低,且蕴藏着回报极为丰厚的政治投机;

再加上瑞王爷到上京后,一死;

对太祖一脉的同情,

对瑞王府公忠体国成就大义的敬重,

等等一切,来自民间,来自士族的好感,都将加持到赵牧勾身上。

“我去。”

赵牧勾回答道。

韩亗满意地点了点头。

赵牧勾又问道;

“京中被劫掠的那些亲族王公,燕人会放回来么”

韩亗笑了笑,

道:

“你要是能从杳城回来,那这趟差事,还是由你去。”

韩亗这话,说得大大方方。

反正要送死的事儿,让这位藩王世子去就是了。

一次没死成,第二次,总不会还有那么好的运气吧

故而,这话传出去,哪怕是传到官家耳朵里,韩亗,也依旧理直气壮。

毕竟,

这世上知道这三代人关系的,只有爷爷、父亲和孙子,这仨人而已了。

“好,为了乾国,我愿意。”

韩亗的目光,向窗户那边瞥了两下,

淡淡道:

“燕人的要求,似乎很简单,那位平西王爷倒是个情种,点名只要福王府的人换回来,大概,要的只是一个福王妃吧。”

“欺人太甚。”赵牧勾说道,“用女人来换,丢人”

这话,半真半假,既可以算是赵牧勾对此时局面的一种无奈,也可以体现其这个“孩子”的莽气,稍微顶撞有点怨言,上头,才会更觉得真实和安心。

“相忍为国。”

韩亗又补充了一句:

“老夫倒是觉得,那位福王妃,倒是挺乐意去的。”

“她是等不及了要去了啊。”

躺在床榻上的官家,面对手下人的奏报,已经浮肿的脸上,呈现出了些许的颤抖。

倒不是气的,

而是一连串的局面崩坏之下,福王妃和平西王的这点事,只能算是小菜了。

“官家,请注意龙体。”李寻道安慰道。

“朕明白,放心吧,爱卿,朕别的长处没有,唯有一条,倒是比得过燕国曾经的那位老对手,朕的身子骨,比他好,呵呵呵。”

官家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脸,又放了下去。

“外头的事儿,就由寻道你来替朕料理吧,朕,得好好养起这身子。”

说着,

官家看向那位内侍一眼;

内侍上前,将一道旨意,送到了李寻道面前。

李寻道打开,这是一道平反的旨意。

“不是朕小气,这旨意,是朕当初早就定下的,也绝非是现在要向你要个好,你且看看落款。”

李寻道看向了落款。

“这是朕,刚登基时,亲自写下的旨意。”官家叹了口气,“怎么说呢,世人都说仁宗皇帝,仁爱无双,可我大乾如今之积弊,十之七八,源自于仁宗朝。

若是朕也能做那个垂拱而治的泥胎皇帝,求一个自我潇洒,青史留名,也就罢了,可偏偏,福,他享了,难,子孙来当。

刺面相公之事,到底是如何,朝野都清楚。

朕本打算继位后,就为刺面相公平反,但当时韩相公等仁宗朝的众正们,还在朝堂上站着,朕面对他们时,尚且需要小心翼翼,又何敢拿出这个

再后来,朕初步坐稳了龙椅,才发现,为刺面相公平反,所需面对的,不仅仅是那几位相公,而是我大乾百年来,重文抑武的传统。

等到朕好不容易将韩相公他们驱赶回乡了。

好不容易等到你下山了,

本以为可以借着这场大捷,将该理顺得都给理清楚,可谁知”

“官家的心意,臣明白。”

“寻道啊,朕也懒得在你面前装什么了,眼下这局面,朕一个人,怕是收拾不过来了,朕只能靠着你了。

朝堂、军务,这破损的北方,你得给朕收拾起来,朕避避风头,养养身子。”

“多谢官家信任,臣愿意为官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行吧,咱丑话说前头,真到了那时候,局面稳定了,家国安定了,燕人最终没能南下,朕瞅着差不多时,也会卸磨杀驴的。”

李寻道闻言点点头,道:“应该的。”

“不过朕不会杀你,平定天下事后,你再上山吧,再有需要时,再下来,咱,也能君臣相得。”

“好。”

这时,

外头有内侍进来禀报:

“官家,燕人又派使者来了。”

“燕使这个头,可真是你们燕人,是没人了么”

三爷站在那儿,看着一个乾国大臣,以一种大无畏地精神,在这里用人身攻击的方式去为大乾国,找回那么一点点的尊严。

老实说,

挺可笑的,也挺可怜的。

“哟,我们王府有个规矩,凡事,得讲究个对等。

出使大国,就得找身材高挑的,出使小国,就得找个个头矮的,如今的乾国,就我来啊,还算是高的了呢。”

“你”

三爷翻了个白眼,老子好端端地站在这里,你非得给老子一个舞台表演一个“晏子使楚”。

“平西王爷有何话要说”

李寻道走了进来,其他官员退后。

三爷负手而立,

道;

“我们家王爷说了,他喜欢福王妃的体态丰腴,你们乾人要是不好生招待伺候着,等送回来了,福王妃身上掉了几两肉;

嘿嘿,

咱王爷仁德,喜欢以德报怨,

就让你们皇后娘娘身上,多挂个几两肉回去,白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59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