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里德

作者:天龙李建 | 分类:科幻 | 字数:0

61 中孚

书名:里德 作者:天龙李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6:39

路上行人色匆匆,急忙无桥过薄冰,小心谨慎过得去,一步错了落水中。从鹿儿岛返回后,里德照常在未央地震台上班,下班后经营爱乐公益网店,致力写作长篇小说《两岛之殇》,他写道------

……暮色降临,核弹轰炸遗迹处,那被炸得扭曲的钢筋框架好像在呜咽,傍晚的天空已被染成血红色。慰灵塔的陶俑式的空洞笼罩在阴影中,两岛比焚尸间还炎热……

里德一直大惑不解,山口疆理事长把理事们拒之门外时曾说:“请给我一点时间!”这应是进行讨论、思考、克服困难的一段时间。可是,在巨大的压力下,理事们停止了思考,放弃了判断。对“山口疆式”的雄辩引起群众单纯、激昂的反应的戏剧性场面,里德已多次目睹过。

里德在小说中写道------

……所谓的《禁止核试验条约》纯粹是在搞欺骗。如果万相台真的有和平诚意,不就应该从居延的国际主义驻军核弹发射和拦截基地撤出吗?一位叫纳尔逊的代表,身着黑白条纹上衣,头戴橙色帽子的黑人青年,他否定了《禁止核试验条约》,又用他们国家的语言高呼:“和平!和平……”

里德每当看到电视上代表、委员、议员们那张张苍白、无表情的脸,心里便一阵阵刺痛……晚11点,里德写作间隙,他站在404房的阳台上,观望着对面的未央政府大楼里政府常务会进行举手表决的情景。他联想,同一个夜里,鹿儿岛到处都有目不交睫的人,原子病医院的医生们正试图救活一个病人,可他们的努力终成徒劳……

里德在小说中写道------

……“我”登上了万岁山,昨夜,核弹后遗症死去的女孩被送到了这里。上午9点,“我”来到一处明亮清洁、又有着高效率的场所,它叫修罗所。修罗所负责研究核弹受害者是怎样死去的?当然,他们也为送来的受害者进行治疗,如果还没死的话。停车场上的引导车负责把登记在修罗所名单上的人带到这儿。在接待大厅里,安静地坐着被召集来的病人。一个穿粉色蛋糕裙的小男孩正等着妈妈看完病出来。人们都安安静静地等着轮到自己。又有一台车从停车场开下山,朝着两岛市区驶去。这个停车场的工作员和修罗所里的博士后、教授们,为了这个全球仅有的具体研究核弹对人体影响的机构,必须勤奋地工作下去……

昨晚死去的年轻女孩的尸体被安置在等待解剖的房间里。“我”在周围的几个房间转了转。一些年轻的女博士一边观察显微镜下用染色剂处理过的血液,一边记下手里的计算器上读出的白细胞数字。“我”看了一枚一立方毫米含有9万个白细胞的血液载片。一位年轻的女博士曾碰到过一名白细胞指标为83万个的老人,老人当然已经去世了。“我”现在见到的血液样本的主人也已不在人世。这敞亮而现代化的场所,却正是死者的国度!“我”瞬间产生了错觉,仿佛白细胞在眼前蹦来跳去,在跳“华尔兹”。在隔壁一个房间里,尸体用石蜡做硬化处理后被制成薄片。最后,终于在观察核弹受害者的血液对梅毒的反应的房间里,“我”的紧张才略微有所缓解。“我”想自己再不会像以前一样,觉得梅毒是如此不堪一击的小病了。

资料室的门连接着另一座楼的走廊。“我”转到这儿,想找到出口。这里堆放着被分档整理过的病历卡。从紧闭的房门里“哗哗……”传出传送病历卡时那流水般的声音,电脑正在整理死者的识别签。“我”猜想:那个有着83万个白细胞、内脏的所有组织都被癌细胞吞噬、脊椎骨变得像浮石一样疏松的老人的病历,也曾发出流水般的声音从这里通过。从修罗所出来,在返回两岛市区的路上,“我”浑身一直发抖。“我”发现,在那个山顶上,没有人提起过禁止核弹大会的事,真的,好像那是十分遥远的地方发生的事情一样,没有一个人提及……

……“我”每次来到公园附近,都能嗅到强烈的政治气味。“我”等出租车时,瞧见前来参加大会的人们还在不断地涌向公园。他们都能争取到代表的名额吗?听说,现在连住处都没有了。今天,两岛的外来游客一下子增加了三成……

……“我”来到两岛原子病医院,和院长面对面坐下。院长是在核弹爆炸的两个礼拜前来两岛工作的。爆炸时,他正站在候车队伍的末尾,伤势不重,但院长已经不能把自己算作病人了。医院前的广场上堆着几千人的尸体,医院的后院每个白天都在烧尸,人们常听到“砰……”尸体被一千多度烈焰烧爆时发出的声音。为治疗那些濒死的人们,院长指挥着同样负了伤的医护人员拼命工作,而医院本身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我”在残破的手术室门口,看到银色的金属座椅上一个穿着超短裙的中年女人,翘着二郎腿,橙色的内裤露现,她低着头一直玩手机。几个小时后,“我”瞅见她仍坐在那里,好像从来没移动过。“我”听护士说她是专门等在手术室门口,等待处理死在手术台上的人,原来是上门服务做收尸生意的。院长身材高大,长相朴实,粗嗓门,说话痛快,“我”一看就知道他是个实干家。院长又凭着准确的直觉,认定这是颗非同寻常的炸弹,一心要弄清它的原委。他抽空便蹬上“永久牌”自行车跑到爆炸中心区域调查,收集好似被什么东西灼烧过的石头和瓦片。这些东西被陈列在医院一楼角落的房间里。有位核弹受害老人,把自己的骨骼全部捐献给院长做标本。院长在遭到核弹轰炸以前的早些年,就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过有关放射能的研究,这段经历现在发挥了作用。院长发现地下室里密封着的X光片已经感光,他的调查开始稳步推进,他是第一个用自己的眼睛分辨出那颗不可理喻炸弹的实质的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9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