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1979我的年代生活

作者:金蟾老祖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95章 娶媳妇,不是入赘

书名:1979我的年代生活 作者:金蟾老祖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2:50

等服务员下去,赵如意不由小声道:“你点那么多,咱俩能吃完吗?”

宁卫东瞥他一眼,笑眯眯道:“怎么,心疼啦?”

赵如意白了一眼,恨恨道:“我撑死你!”

正在这时候,又从店门进来四个人,看着像两对夫妇,跟服务员交涉几句,来到最里边的圆桌。

经过宁卫东这里,其中一个女的扫了宁卫东一眼,忽然眼神定住,迟疑道:“宁~卫东?”

宁卫东一愣,扭头看过去。

是一个穿着卡其色暗花呢子大衣的女人,中等身材,长的不错,烫着今年流行的波浪,长相也还不错,算得上中上。

宁卫东飞速搜索记忆,隐隐找到关于这个女人记忆。

“刘芸!老同学~”宁卫东站起身,把刘芸吓一跳。

“嚯,你咋长这么高了!要不是刚才坐着,我都不敢认了。”刘芸笑着,爽朗的上前拍了宁卫东一下。

转又看向赵如意。

赵如意也站起来,倒是对刘芸没什么戒备。

她之前查过宁卫东,知道宁卫东跟他们一個院的白凤玉走的很近,还特地去瞧过白凤玉。

知道是个特漂亮的小寡妇,大抵上能摸清宁卫东的审美。

这个刘芸虽然也不错,却不是宁卫东的菜。

但宁卫东的面子还是要给的,不冲别的就冲三万一个月,赵如意微笑点头:“你好,我是卫东的爱人,我叫赵如意。”

该说不说,赵如意端起来真有几分大家闺秀的意思,再加上她的容貌身量,登时就把刘芸镇住了。

“你好,我叫刘芸,跟宁卫东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同班同学。”刘芸没由来的有些局促,她是个很聪明敏锐的女人,只一打眼就看出赵如意的穿着打扮不是一般人。

而且赵如意自我介绍,说是宁卫东的爱人,而不是对象。

对象的弹性很大,可以结婚也可以没结婚,毕竟现在讲究自由恋爱。

爱人就不同了,肯定是结婚的对象才能叫爱人。

她不由得好奇,同学中间没听说宁卫东什么时候结婚了呀~

这时,跟刘芸一起来的几人也驻足看过来,其中一个戴眼镜的青年过来,笑呵呵道:“小芸,遇到熟人了?”

刘芸忙介绍道:“这是我老同学宁卫东,他爱人赵如意。”又跟宁卫东道:“这是我们家那口子。”

杨正东扶了扶眼镜,飞快打量宁卫东和赵如意,笑呵呵伸出手:“您好,我叫杨正东,在房管所工作。”

跟宁卫东握了握手,赵如意那边则是点点头。

宁卫东也礼节性的自报家门:“宁卫东,红星厂的。”

这时,刘芸稍微往前凑了凑,努努嘴,低声道:“那边两位是我们家老杨领导,要不然咱们正好凑一桌,好好聊聊。”

宁卫东点点头:“正事要紧,赶紧去吧,咱们下回。”

刘芸又跟赵如意拉扯几句,颇有些社牛体质。

另外俩人先到那边坐下,等刘芸和杨正东过去,还没等解释,遇到了熟人,其中一个严重‘m’顶的中年人就问道:“小杨啊~你认识啊?”

杨正东心头一动,忙解释道:“科长,那男的是我爱人同学。”

中年人跟旁边的中年女人对视一眼。

中年女人看向刘芸:“小刘儿啊,你知道那女的叫啥不?”

刘芸道:“刚才介绍,说是叫赵如意。”

中年夫妇一听,都是一脸恍然。

刘芸瞧出端倪:“刘姨,您认识她?”

中年女人道:“认识说不上,就是见过一次,应该是所里于科长的小姨子。”

杨正东和刘芸倒吸一口冷气。

于科长正是赵雨水的爱人,赵如意的二姐夫。

所里都知道于科长的背景不凡,宁卫东竟然跟他是连襟,这是攀上高枝了啊!

……

另一边,宁卫东和赵如意没在意遇到刘芸的小插曲。

等烤肉上来,自顾自吃起来。

赵如意在女的里算是饭量大的,但她心里有事,影响了发挥。

眼瞧着宁卫东左一口、右一口的吃,就不说正事,把她弄得跟猫挠心似的。

没好气道:“这都快吃完了,你倒是说不说呀!”

宁卫东嘴里塞着烤肉,嚼了几口咽下去,喝了一口汽水:“伱急什么,知道什么叫法不传六耳,这么多人你让我说什么?”

赵如意一噎,没好气道:“你是墨索里尼总是有理。”

宁卫东没应声,他俩不像其他桌,赵如意无心闲聊,也没喝酒,吃的很快。

也就四十多分钟,吃完了也没跟刘芸那边打招呼直接走了。

到外头,赵如意拉住宁卫东的袖子,警惕道:“说好了,你还上哪去。”

刚才这顿烤肉没少花钱,主要是宁卫东太能吃了,吃的赵如意都有点肉疼了。

宁卫东没去取自行车,指了指什刹海边上:“到那边走走?”

现在五点多了,天色暗下来。

什刹海的水面还没化冻,公园里没什么人。

这时不像后世,到晚上灯火通明,这时候黑漆漆一片,胆子小的天黑了都不回来。

宁卫东和赵如意倒是不害怕,就要这里没人。

顺湖边走了几步,宁卫东没再藏着掖着:“白天我说的那些你还记着不?”

赵如意眨巴眨巴眼睛:“就那什么两种资本,经济转型那些?”

中午饭桌上,虽然只说了一半,赵如意也听了不少。

宁卫东道:“那些就是一个月挣三万的关键。”

赵如意摸不着头脑。

宁卫东解释道:“根据目前的形势,我们与阿美莉卡和欧洲合作,共同遏制速联将是大趋势。”

赵如意点头,每天的新闻和报纸她都是必看的。

宁卫东继续道:“所以,阿美莉卡和西欧、东洋的资金,后续会源源不断进入我国。但是,我们本身的经济基础和制度都是照搬速联的,与西方的自由经济格格不入。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

赵如意还是迷糊。

并不是她脑子不够用,任何人都会局限于所处的时代。

赵如意从出生那天,就没见过自由经济,仅仅看几本书根本没法理解。

所以她也没法想象,随着西方资金涌入,会是什么情形。

宁卫东却不同,在他穿越前,很小的时候,或者亲身经历,或者听亲戚长辈说起,对那种情况有很直观认识。

再加上后世的信息大爆炸,只要感兴趣就能低成本获得知识。

宁卫东道:“为了适应这种情况,我们一定会施行双轨制。在大量接纳外资的地区,直接与外部对接,融入西方经济圈。在那些无法获得外资的区域和行业,依然延续现在的体质,作为基本盘和压舱石……”

赵如意看着宁卫东侧脸,听他吧啦吧啦叙说,虽然是一知半解,却是不明觉厉。

这时,宁卫东忽然停下来。

赵如意一晃神,不由得“呃”了一声。

宁卫东一笑:“到重点了!”

赵如意蓦的打起精神。

宁卫东道:“如果像我说的那样,你觉得会出现什么情况?”

赵如意摇摇头。

宁卫东道:“现在,国内的各种大宗商品价格,因为是统一调配,价格远低于外边。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一定会出现同一种商品,与外边对接的价格高,内部调配的价格低……”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

赵如意眼睛一亮,终于明白了:“你是说我们可以利用这个赚差价?”

宁卫东点头。

但赵如意很快皱起眉头,踌躇道:“但这么做会不会……我是说会不会有风险?”

宁卫东挑了挑眉:“投机倒把的事儿你都干了,还在乎风险?”

赵如意一噎,刚想张嘴反驳,却意识到了宁卫东的言外之意:“你是说,以后这么干的人会很多,是不是?”

宁卫东长出一口气,从兜里摸出烟:“这是必然的,有差价就存在利润,没人会对那么大的利润视而不见。更何况这在他们看来,几乎是没有风险的。”

赵如意皱眉道:“上面不管吗?”

宁卫东道:“怎么管?除非不要西方的资金,不然必须忍受,直至完成过渡,等我们完全适应,融入到西方为主的经济体系,彻底打破原先的物资调配机制,消灭了内外价格差……”

赵如意沉默下来。

宁卫东也没再往下说。

接下来怎么选择,就看赵如意了。

反正路子摆她面前了。

以赵如意的性子,或许会犹豫不决,但最后很难扛住诱惑。

否则也不会牵扯到王京生那条投机倒把的链条中。

有利益捆绑,再加上婚姻,宁卫东跟赵如意的关系才牢靠。

宁卫东日后在赵家,不至于只是一个简单的联姻工具,将会获得一定话语权。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句话上过中学的人都知道,下一句是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最后这句话相当值得思考。

既然是a决定b,那么b怎样反作用于a呢?

是不是矛盾?

宁卫东穿越前,算是熟读历史,他觉着这个‘反作用’用的很妙,也很值得细品。

怎么反作用,反作用的目的是什么,会产生什么结果。

……

晚上,宁卫东把赵如意送回去,再回到家已经七点了。

宁卫国三口人比往常回来的早,就是急着回来,想问问宁卫东,跟赵如意处的怎么样。

谁知他们回来了,宁卫东还没回来。

等宁卫东一进屋,王玉珍就迎上去:“卫东,才把如意送回去?你俩下午出去都上哪了?”

宁卫东笑呵呵的一一回答。

宁卫国和王玉珍一听,情知这事儿是八九不离十了。

在上屋说了一会话,宁卫东就回防震棚了。

王玉珍松一口气,却是情绪上来,扑倒宁卫国肩上掉下眼泪:“卫国,能看着卫东成家立业,我也算对得起咱妈的嘱托了。”

宁卫国也是百感交集,想起当初的艰难,想起去世的母亲,不由抱着拍拍王玉珍的肩:“玉珍,这些年,咱们这个家,多亏你了!”

王玉珍双肩轻颤,哭了半晌才抹掉眼泪,破涕为笑:“这都是好事,刚才我也不知怎么……”

宁卫国道:“这就叫苦尽甘来,以后咱家只会越来越好。还有个事儿,昨天就顾忙活卫东相亲的事儿了,忘了跟你说了。我们局里的胡科长……”

王玉珍道:“大胡子那个?”

宁卫国点头:“他打报告,要调回湘省老家去。”

王玉珍诧异道:“为什么呀?那人能力不错,年龄也不大,怎么突然要走?出事了?”

宁卫国道:“什么呀,听说家里有位长辈,不久前恢复工作了……”

王玉珍瞬间就明白了,这是要放在身边培养重用。

宁卫国又道:“我跟他关系还行,他们家是前年刚分的楼,正科级别,三室一厅,八十多平。这次要调走了,房子也不能留,咱们接过来怎么样?”

王玉珍皱眉道:“人家能干吗?”

虽然原则上,人调走了房子就得收回去重新分配,但也不是没法变通,毕竟只是调走了,不是犯事儿了,总要留些面子。

宁卫国道:“你不知道,老胡那人非常爱惜羽毛,原则上的事从来不含糊。”

王玉珍恍然,看来是个有抱负的,不在乎那些蝇头小利,点点头道:“这样的话~倒是可以试试。”

其实原本不用这么急。

宁卫国他们单位已经有风声,下半年要盖家属楼。

要是下半年开工,明年一年能盖完,年底就能住进去。

谁知计划赶不上变化,宁卫东跟赵如意联姻,怕是等不到明年年底。

如果不出意外,两边预备一年,明年十一就会结婚,到时候总不能让人赵家闺女嫁到防震棚去。

虽然大杂院这两间房也不见得多好,但至少算是拿得出手。

况且王玉珍本来就住在这,我们老王家的闺女住得,你们老赵家的闺女就住不得?

而且宁卫国还有一个顾虑,宁卫东结婚的房子一定要宁家出,这是宁家娶媳妇,不是宁卫东入赘。

这才这么着急。

宁卫国道:“老胡有个儿子,去年考的大学,这次他虽然走了,但他儿子还得继续念大学,在京城多个人照应总是好的。”

王玉珍点点头,该说不说宁卫国做事还是相当有章法的。

你老胡有抱负,不近人情,那我就对你儿子好,看你怎么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