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小霸王

作者:庄不周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843章 好消息

书名:三国小霸王 作者:庄不周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20

长安,昆明池。

蒋干手持钓杆,坐在石舫上,看着被风吹皱的湖水出神。两个年轻侍从站在身后不远,手扶刀柄,不时打量一眼四周。

四周很安静,看不到几个人影,就连挑野菜的百姓都看不到几个。天子出征,长安驻军几乎走了一大半,长安的粮食压力大减,往年一入冬就到上林苑来打猎的人都少了很多。新年将至,他们都在忙着准备过年需要的东西,哪怕是扯上几尺布,图个新也是好的。

想到布,蒋干的嘴角颤了一下,有些不屑,又有些无奈。为了解决朝廷的财政困难,刘巴对布匹进行专卖,变相没收了不少中原商人的货物,搞得普通百姓买不到布。如今年关将至,他才拿出一些布来敷衍百姓,缓解民愤,也是够狡猾的。

不过这种好日子很快就要到头了。

“先生,荀令君来了。”一个侍从轻声提醒道。

蒋干应了一声,转头看了一眼,却没起身,水中的浮标微动,鱼线猛地一沉,蒋干连忙抓起鱼杆,顺势一提,一条巴掌大的鱼甩着尾巴,被提出了水面,落在草地上,“啪啪”地跳着。

荀彧走到跟前,双手拱在袖中,静静地看着鱼。蒋干走了过来,按住鱼,取下鱼钩,一甩手,又将鱼扔回水中。他在水边洗了洗手,掏出手帕擦净,这才向荀彧拱拱手。

“令君果然身份尊贵,姗姗来迟啊。”

荀彧笑道:“本来已经出了门,临时收到一个消息,耽搁了些时间,还请子翼见谅。”

“无妨,我也没闲着。”蒋干扬了扬手里的钓杆,指指一旁准备好的火堆和已经烧开的水。“可惜没什么大鱼,要不然就请你喝鱼汤了。”

“那条鱼已经不小了。自从陛下开恩,让百姓进入上林苑耕种,这昆明池里的鱼就被他们吃得差不多了。除非抽干了水清塘,你是钓不着大鱼的。”

蒋干笑道:“陛下真是仁慈啊,连昆明池里的鱼都被吃光了,天下太平。”

荀彧无动于衷。他看着蒋干重新坐回石舫,在鱼钩上重新上好鱼饵,又抛进水中,耐心地等了一会儿,见蒋干一直没有说话的意思,不得不开了口。

“子翼不想问问我为什么请你来?”

“我这不是等你说嘛。”蒋干盯着水面的浮标,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神情轻松。“这么卖关子,难道是天子西征大捷了?”

“是的。”荀彧淡淡地说道,脸色平静,眼神却有些难得的快意和轻松。

蒋干愣了一下,回头看看荀彧,歪了歪嘴,过了一会儿,他说道:“什么样的大捷?斩首几万?缴获几何?有没有有点名气的俘虏?还有啊,那个河首平汉王抓住了没有?”

荀彧笑道:“你这么说,我怎么答?斩首不算多,也就是三千余人,缴获了几万头牛羊,俘虏里也没什么有名气的,只有一个部落大人,一个千夫长,本来有机会抓住野狼部落大人宴游荔,只可惜让他跑了。至于河首平汉王,估计要到开春了,最近大雪封山,无法行军。”

“野狼部落?鲜卑人?”

“是的。陛下听说鲜卑人犯边,便率轻骑驰援,一战成功,还解救了几千百姓。”

“啪啪啪……”蒋干放下钓杆,鼓起掌来,清脆的掌心传出很远。荀彧很无语,自嘲地笑笑。蒋干拍了一会,笑眯眯地看着荀彧。“够了么?不够的话,我还可以再夸你几句。”

荀彧摇摇手。“子翼,天子西征大捷,吴侯也有功。羽林装备的甲胄都是吴侯提供的……”

“那和吴侯没什么关系,你要谢就谢杨文先吧。”蒋干打断了荀彧。“生意归生意,你今天找我来难道是想再买一些甲胄?我丑话可说在前头,最近甲胄供不应求,价格又涨了。”

“子翼,吴侯与朝廷的关系就只剩下生意了吗?”

“当然不是。”蒋干顿了顿,又道:“还是姻亲。你也知道的,吴侯尊重女子,长公主虽然是妾,他却不把长公主当妾看待,还是认朝廷这门亲戚的。不过亲戚归亲戚,生意归生意,这是两码事……”

“子翼是说,吴侯不承认与朝廷的君臣关系了?”

“这个么,得看朝廷怎么说了。”蒋干嘿嘿地笑了起来。“是手足还是犬马,亦或是草芥,令君能不能给我一个准话,不要让我猜,猜来猜去的可是容易误会。”

“早就听说子翼常往赵公处走动,果然不虚,《孟子》脱口而出。”

“吴侯爱民,好《孟子》,我这走马自然不能落后,也要学几句应对。况且赵公的《孟子章句》已经印行天下,好读其书的人不甚枚举,令君想必也不例外吧。”

“正因为知道吴侯爱民,我才来见子翼。子翼,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真正的爱民。为一己之私,置天下百姓于水火,这可不是仁者所当为。你说呢?”

“我同意。”蒋干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当真?”

“当然是真的,我又不是好战之人,岂会拒绝这样的建议。”蒋干放下钓杆,站了起来,笑容满面的看着荀彧。“令君,你今天约我来,莫不是要谈禅让的事?嘿,这事要是谈成了,你我可都是功臣啊。你还可以做令君,将来三公可期,我没你这样的学问,只能混个大鸿胪做做……”

荀彧沉下了脸,脸上的喜色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看出来了,蒋干根本没有和他谈的意思,孙策也没有向朝廷称臣的可能。他们之间必有一战。

“怎么,令君觉得不妥?”蒋干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只是眼神很不正经,反倒有几分嘲讽。

荀彧一声轻叹。“子翼,你可知道一旦开战会死多少人?难道你连努力都不愿意努力一下?”

蒋干脸上的笑容也渐渐淡去,眉挑轻轻挑起。“令君为什么不努力一下?你真觉得天子西征大捷了,就能战胜吴侯,中兴大汉?令君,我只想问你一句,没有吴侯提供的锦甲,你敢让他出征吗?”

荀彧无言以对。

蒋干坐了回去,重新握起钓杆。荀彧看了片刻,摇头叹息,施了一礼,转身缓缓离开。他走出十余步,听得身后一声欢呼,转头一看,只见一条两尺多长的大鱼被蒋干提出了水面,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落在地上,又跳起三四尺高,湿漉漉的鱼鳞在阳光下泛着金光,鱼身细长,嘴边两条长须。

他从来没见过昆明池有这种鱼,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在哪儿见过。

——

南山。

孔融拱着手站在楼观前的看台上,看着远处的长安城,一动不动。

荀彧站在一旁,忧色忡忡。昆明池与蒋干话不投机,不欢而散,他的心情就一直轻松不起来。尤其是蒋干最后钓上来的那条鱼,虽然只是远远地看了一眼,却在他的脑海里盘旋不去。左思右想,他来到南山,找到正在修书的孔融。

孔融学问博杂,他或许知道那是什么鱼。

听完荀彧的来意,孔融沉默了良久,气氛压抑得就像山顶的乌云,让人喘不过气来。

“文举兄,你也没听说过这种鱼?”

“你跟我来。”孔融说道,转身向楼中走去。

荀彧不解,却还是跟了上去。孔融进了楼,拾阶而上,来到上面著书的屋子。屋里四壁都是书架,中间也摆了几道书架,所有的书架上都摆满了书。祢衡和几个书生正在书架间翻捡,见孔融和荀彧进来,也只是抬头看了一眼,什么也没说。看着他们死气沉沉的样子,荀彧心里的不安更加强烈。

孔融穿过书架,来到里面的一个小屋,小屋里有一张床,沿墙也有一架书,看起来像是孔融休息的地方。孔融从书架上取出一卷泛黄的帛书,握在手心,犹豫了片刻,却还是递给荀彧。

“这是什么?”荀彧接在手中,没有打开。帛书很轻,但他却有些不堪重负。

“你来问那条鱼是什么,不就是担心那是对大汉不利的征兆吗?这上面的记载的全是对大汉不利的征兆,这一卷记载的就是各种鱼孽。如果你找不到答案,还可以到那里面找,总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荀彧惊讶地看着一旁的书架。“这么多?”

孔融点点头。“都是我挑出来的,还有多少,我自己也不清楚。我本来想一把火烧掉,可是一想到襄阳蔡伯喈那儿更多,也就懒得烧了。文若,你现在还觉得把秘书当嫁妆是个好主意吗?”

荀彧面色苍白,额头上的青筋暴起,像蚯蚓一样蠕动着。

孔融从荀彧手中取过帛书,放回书架。“不用想那么多了。即使没有那些秘书,对朝廷不利的谶纬、流言也数不数胜。光武皇帝当年将图书颁布天下的时候就已经种下了祸根。这是天意,非人力可违。不过,有一条你也许会感兴趣,说不定能让你高兴一下。”

孔融说着,在书架翻捡了一番,又抽出一卷,塞给荀彧。荀彧展开一看,上面一条记载:熹平五年,黄龙见谯。

荀彧皱皱眉,哭笑不得。“这算什么好消息?”

孔融扬扬眉。“至少不是富春啊,你不觉得是个好消息吗?”( 三国小霸王 移动版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