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从躺平开始,打造大唐日不落

作者:牵着老虎晒月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4章 斗诗,盆钵满盈

书名:从躺平开始,打造大唐日不落 作者:牵着老虎晒月亮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9

程俊凑近李泰,将白居易的《山泉煎茶有怀》压低声音悄悄念诵给了李泰。

李泰虽然年纪尚小,但这孩子天生聪慧,博闻强识,天赋过人,那记忆力更是超乎常人。

仅仅是听程俊念了一遍,他便将整首诗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李泰在记住这首诗后,小小的脸蛋上顿时焕发出自信的光彩,那明亮的眼睛里满是对程俊的敬佩。

李泰虽年幼,却也聪慧过人,他心里跟明镜似的,分得清好坏。程俊教给自己的这首诗,其水平之高,文辞之优美,意境之深远,仿佛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足够可以秒杀之前诗会上其他所有人写的诗。

李泰自信满满地走向诗会中间的桌子,他那小小的身影却透着坚定和果敢。

只见他潇洒地提起笔,那模样倒颇有几分文人雅士的风范。他的小手紧紧握着笔杆,笔走龙蛇,毫不犹豫地写下了这首《山泉煎茶有怀》。

每一个笔画都仿佛带着他的决心和期待,那专注的神情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李泰乃是秦王李世民的嫡次子。他这刚一写完,太子李建成的目光中闪过一丝较量的意味,当即也派出了自己的嫡次子安陆王李承道。

李承道自幼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在学问上一直颇为自负。对于写诗之事,他自然是毫不怯场。

而且他比李泰年长几岁,心中对于这个小弟弟,着实有点看不上。

只见他大踏步来到诗会中间的桌子前,动作粗鲁,一伸手就把李泰给蛮横地扒拉到了一旁。

那劲头仿佛在宣告着他的优势和傲慢,李泰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在地。

李承道站稳身子后,不屑地哼了一声,然后提起笔,龙飞凤舞地写下了一首《太子赐茶香》。

写完之后,他还得意地瞥了一眼李泰,那神情满是骄傲和轻蔑,似乎在向李泰示威。

待两个人全都写完。诗会的主持人大学士虞世南这才慢悠悠地出场了。他一身长袍,气质儒雅,步履从容。

因为拼诗的是两个孩子,所以虞世南最初并没有放在心上,也没有怎么重视。

在他看来,孩子的诗作或许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是诗会中的一点小插曲罢了。

他神色悠然,缓缓来到桌前,那淡定的神情仿佛世间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他先是漫不经心地扫了一眼桌上的两篇诗作,然后开始依次念诗,让大家品评。

虞世南先念的是李承道的关于写茶的诗:

“夏茶绽嫩芽,太子恩如霞。煮水香盈室,敬君品德嘉。”

李承道的诗一念完,太子府一众人等顿时一片赞叹之声响起。那声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安陆王此诗,既赞了茶之香,又颂了太子之恩德,真乃佳作!”

一位谄媚的官员摇头晃脑地说道,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笑容。

“此诗足见安陆王才华横溢,不愧是太子之后啊!”

另一位赶紧附和,声音格外响亮,生怕太子听不到他的奉承。

不过这其中一半都是阿谀奉承的成分,为的不过是讨好太子李建成。他们那夸张的表情和刻意的夸赞,让现场的气氛变得有些虚伪和浮躁。

片刻后,大学士虞世南又拿起了李泰所写的诗。

只是一眼,虞世南便愣住了。

他目光凝滞,仿佛被那纸上的诗句深深吸引,陷入了沉思之中。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周围的喧嚣声也似乎渐渐远去,他的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了这首诗。

不远处的秦王李世民见状,心中难免有些忧虑。他眉头微皱,目光中透着担忧,暗自思忖道:

不会是自己儿子的诗写得太差,虞世南不好意思念了吧。

李世民的手不自觉地握紧了椅子的扶手,表情略显紧张。

而太子李建成见状则哈哈大笑起来,那笑声中满是得意与傲慢。他故意提高了声音说道:

“大学士,怎么不念了?

没关系。李泰尚且年幼,无论诗如何,只要肯写,都难能可贵,可喜可贺。”

他那得意的神情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果实,眼中满是对李世民一方的轻视。

然而,大学士虞世南却没有理会太子李建成。他依旧沉浸在李泰的诗作中,又片刻后,大学士虞世南忽然神情一震,眼中迸发出惊喜的光芒。

那光芒如同夜空中突然绽放的烟火,璀璨而耀眼。

随即他满脸兴奋地高声朗诵出声,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这声音洪亮而悠扬,仿佛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回荡在整个诗会现场。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生命,跳跃在人们的耳畔。

顿时,原本有些嘈杂的诗会现场鸦雀无声。

众人皆被这精妙绝伦的诗句所震撼,一时间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他们的表情从最初的漫不经心变得专注而沉醉,仿佛被这诗句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世界。

风似乎也停了,鸟儿也不再鸣叫,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聆听着这动人的诗篇。

许久之后,人群中不知是谁率先打破了这漫长的寂静,那人发出一声由衷的、满含惊叹的赞叹:

“此诗真乃神来之笔!”

这声高呼仿佛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

这一声仿佛是点燃了众人情绪的导火索,一时间,赞誉之声如潮水般涌起,一波接着一波,冲击着在场每个人的耳膜。

“卫王虽年幼,却有如此才情,实乃大唐之幸啊!这等天赋,这等才华,日后必成大器,为我大唐增添更多的荣光。”

一位身着华丽服饰的大臣激动地说道,声音因兴奋而微微颤抖。

“这诗意境高远,用词精妙,令人叹为观止!

那字句之间,仿佛能让人看到那清澈的泉水,闻到那袅袅的茶香,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对茶的热爱与感悟。”

另一位学者模样的人摇头晃脑,眼神中满是钦佩和陶醉。

秦王李世民原本紧皱的眉头终于如春风化冻般舒展开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温暖而明亮。他挺直了身子,仿佛一下子高大了许多,目光中满是骄傲与自豪,宛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

而太子李建成的脸色则变得阴沉如水,先前那不可一世的得意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被一阵狂风吹散的乌云。

他紧咬着牙关,腮帮子微微鼓起,目光中透着不甘和恼怒。

他身旁的幕僚们也都噤若寒蝉,一个个低垂着头,不敢再多言奉承李承道的诗作,生怕触了太子的霉头。

卫王李泰听到众人的称赞,小脸微红,如同熟透的苹果,带着几分羞涩。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看向程俊,眼神中既有兴奋又有感激。程俊笑着向他竖起大拇指,那鼓励的眼神仿佛在说:

“你做得很棒!”

卫王李泰得到程俊的肯定,心中的信心更足了,胸膛也挺得更高了。

虞世南捋着胡须,微笑着说道:

“卫王此诗,不仅展现了对茶的深刻理解,更蕴含着一种高远的心境,实乃佳作中的佳作。

这等才情,在如此年幼之时便已展露无遗,未来不可限量啊!”

他的话语如春风拂面,让卫王李泰感到无比温暖。

此时,李丽质也欢快地跑过来,像一只轻盈的蝴蝶。她拉着卫王李泰的手说道:

“青雀哥哥真厉害!”

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崇拜的光芒,笑容灿烂如花。

而李泰则再次看向一旁的程俊,心中的敬仰已经如涛涛江水绵延不绝。

没想到小师叔,不仅功夫厉害,会赚钱,而且还诗才卓绝!

……

太子府的王圭见太子脸色不好看,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他向身后一招手,派出了自己的儿子,太学学霸王仲修。

王仲修向前一步,昂首挺胸,目光中透着傲慢,拱手说道:

“卫王殿下,今日难得诗会,如此良辰美景,佳茗相伴,在下愿与您再次切磋诗艺,还望卫王殿下不吝赐教。”

他的声音响亮而清晰,在庭院中回荡,引得众人纷纷侧目。

李泰见太学学霸王仲修站出来挑战自己,顿时吓了一跳。

他心里清楚得很,王仲修的才学在长安勋贵子弟中那可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在太学里,他的成绩一直稳居第一,文章诗词向来备受师长称赞。

想到这里,李泰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苍白,额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刚刚赌诗押注李泰,赚了 3倍的程俊,此时眼睛一亮,心中暗喜:

这可是又一个发财的好机会!

程俊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当即再次,凑近十分忐忑的李泰,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

“青雀莫怕,师叔再教您一首。这诗一出,定能让那王仲修甘拜下风。”

李泰听了,眼中闪过一丝疑虑,声音颤抖地问道:

“真的吗?这王仲修可不是等闲之辈,小师叔可莫要哄我。”

程俊拍着胸脯保证道:

“卫王殿下,您就放一百个心吧!”

说罢,程俊将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诗·茶》一字一句地传授给了李泰。

李泰仔细聆听,起初还有些紧张,但随着程俊的讲解,他的眼神逐渐亮了起来,原本的忐忑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自信。

他的嘴角微微上扬,说道:“有此佳作,我定能应对。”

王仲修见李泰与程俊在一旁窃窃私语,心中更是不屑,他认定李泰不过是在临时抱佛脚。

只见他走到桌前,略作沉思,便提笔挥毫,满脸傲气地写下一首突出文人风骨的写茶的诗。

他的笔触刚劲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透着他的自信与骄傲。

而后,卫王李泰也深吸一口气,昂首阔步上前。他的步伐坚定,神情从容,与之前的忐忑不安判若两人。

李泰拿起笔,毫不犹豫地写下了程俊教自己的一字至七字茶诗。他的字迹虽然略显稚嫩,但却透着一股认真与执着。

这一次,大学士虞世南依然先念诵了王仲修的诗。

王仲修的诗一念出,众人便忍不住赞叹起来。

“王公子不愧是太学之冠,这诗立意高远,用词精准,实在是精妙绝伦!”

一位官员摇头晃脑地说道,脸上满是钦佩之色。

“此诗足见王公子的深厚功底,那文人的风骨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佩服,佩服!”

另一位文人墨客也跟着附和,眼神中满是赞赏。

王仲修听着众人的称赞,脸上的傲气更浓了,他挑衅地看向李泰,似乎在说:

“看你如何能胜过我。”

不过,众人虽然对王仲修的诗赞不绝口,但心中更加期待卫王李泰的诗。毕竟,李泰之前的表现已经让大家刮目相看,而这一次,卫王李泰是否有真的诗才,在此一举。

大学士虞世南也隐隐有些期待,但同时又不太敢相信。

在他看来,即使李泰有几分诗才,一个年幼的娃娃也不太可能,接连写出惊世之作。

虞世南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他沉稳片刻后,终于再次拿起了卫王李泰写的诗。

又只是一眼的光景,大学士虞世南再次,呆滞了。

他的眼睛紧紧盯着那张纸,仿佛被施了定身咒一般,一动不动。

“大学士,怎么不念了!”

“大学士,你倒是念啊!”

诗会上的大众焦急地催促起来。

虞世南这才如梦初醒,他的手微微颤抖着,声音略微颤抖着念诵起来,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虞世南的声音在庭院中回荡,念完之后,他自己也沉浸在这首诗的美妙之中,久久不能回神。

在场的大众再次陷入了死一般的宁静。

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人缓过神来,惊叹道:

“这……这真的是卫王所作?”

“如此年纪,竟有这般才情,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

“这诗简直是神作啊,卫王殿下真乃神童!”

众人的赞叹声此起彼伏,如潮水般涌向李泰。

秦王李世民忍不住大笑起来,那笑声中满是骄傲与欣慰。他站起身来,大声说道:

“吾儿李泰,果然聪慧过人!”

太子李建成的脸色愈发难看,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他狠狠地瞪了王圭一眼,王圭等人则是低着头,不敢正视,心中暗自叫苦。

李丽质兴奋地拍着手,像一只欢快的小鸟:

“哥哥太厉害了!我就知道哥哥最棒!”

诗会因为李泰的这首诗,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人们纷纷围在李泰身边,称赞不已。

而李泰则感激地看向程俊,若不是程俊的帮助,他怎能在这诗会上大放异彩。

程俊站在一旁,心中再次乐开了花。

这一场,程俊将自己和李泰、李丽质的钱全压出去了。

300贯压出,1500贯回。

整整翻了五倍!

与程俊那春风得意、喜笑颜开的欢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太子李建成周围的氛围,则仿佛被一片厚重的阴霾所笼罩,压抑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特别是刚刚在诗会上接连遭遇挫败的李承道和王仲修,两人此刻的脸色涨得如猪肝般通红。

那颜色甚至蔓延到了耳根,额头上青筋暴起,眼中燃烧着熊熊怒火,心中更是愤愤不已,仿佛有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在他们胸膛内蕴积着能量。

而就在此时,程俊的老仇人薛海像一只偷偷摸摸的老鼠一般,弓着腰,缩着脖子,左顾右盼一番后,鬼鬼祟祟地凑了上来。

他的脸上堆满了讨好与阴险的神情,那笑容扭曲得让人觉得毛骨悚然,压低声音,用一种仿佛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声调说道:

“安陆王,小的发现李泰那里有猫腻!”

李承道闻言,顿时双目喷火,那愤怒的眼神犹如两把利剑,直直地朝着薛海刺去,牙齿咬得咯咯作响,从牙缝中挤出几个字:

“怎么讲?”

薛海见成功引起了李承道的注意,越发来了精神。

他挺了挺胸膛,却仍难掩那副谄媚的姿态,手舞足蹈、唾沫横飞地信誓旦旦说道:

“安陆王您想想,李泰那毛头小子平日里也没见有多少才华显露,怎么可能在这诗会上突然就如有神助?

他的诗根本不是他自己作的,肯定是抄袭了别人的!”

“你可有证据?”

李承道的眼睛瞪得溜圆,紧紧地盯着薛海,那眼神中既有深深的怀疑,又带着一丝近乎绝望的孤注一掷的渴望。

他的双手不自觉地攥成了拳头,关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薛海眼珠滴溜溜地乱转,脸上闪过一丝狠辣,咬着牙说道:

“安陆王,咱们只要把李泰身边的程俊抓来,一顿拳打脚踢,狠狠揍上一顿。

就那小子的软骨头,不怕他不乖乖地招出真相,到时候证据自然就有了。”

李承道闻言,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形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

他低头沉思,在原地来回踱步,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片刻后,他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道:

“好!有道理!”

那语气中充满了狠厉与决然,仿佛已经看到了能够成功扳回一局、一雪前耻的希望,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残忍的笑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