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之仲氏太子

作者:飞砂风中转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72章 袁黄趁火打劫 诸刘以兵易粮

书名:三国之仲氏太子 作者:飞砂风中转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黄忠这一提,刘磐麾下众将立刻有人出声道:

“袁军近几日在七里八乡都设了募兵所,宣称凡能拉满一石弓之人,皆给其家里发放三十斛粮米。”

“斛”和“石”没有区别,一石就等于一斛,只不过“石”是官方称呼,“斛”多为民间用语。

汉制一石约30公斤,合60市斤,一石粮食足够一个普通成年男子吃一到两个月。

刘磐不以为然道:“三十斛粮米?袁耀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亏他也能说得出来!”

“怕他是打小是蜜罐里长大的,根本不知道这柴米油盐有多贵!”

“要是每招募一个新兵就发三十斛粮米,那招募一千士卒,就得三万石!三万石粮米都够本将麾下五千之众一年支用的了,他袁耀的粮食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众人也是纷纷发笑,但最先开口那人脸上的表情却仍然无比认真。

“末将起初也以为这只是个噱头,只是那袁耀为吸引青壮之人入伍搞出来的花样。”

“但末将这几天经过探查,发现情况居然属实。每个入伍的青壮,袁军都会派人把三十斛粮米用车装着,护送到他们家里,而且按袁军的说法,他们管这个叫‘安家粮’。”

“有家里装不下这么多粮食的,或者是不想拿安家粮的,募兵所也有专门的小吏,将粮食按市价折算为钱帛发给其家属。”

“好些家属拿了钱帛,转头就购置了几亩田地。”

出声这人,本身就是刘磐手下的前军大将,统领斥候,负责情报打探。

而且见他说得有鼻子有眼,刘磐也不由得半信半疑起来。

“你所言非虚?”

那人忙打包票道:“末将所言句句属实!”

刘磐眼珠子转了转,还是不太相信。

“你可探查到,袁军这几日招募了多少新兵?”

“约莫三百人左右。”前军大将给出了他估计的一个数字,但其实和真实情况差不多。

“哼”刘磐嗤笑道:“若是这安家粮实打实真给三十斛粮食,怎么才招募了这么点人?”

“这是因为袁军募兵的条件极其严苛,不仅要求身体健壮,有拉满一石弓的气力,而且年龄不能超过二十五岁,还得是良家子弟。”

“而且前不久诸葛太守在本地募兵过一次,所以符合条件者并不多。但这几日消息传开了,所以一些偏远乡亭的良家人也都在赶过来,可能过几天应征者会多很多。”

刘磐越听表情越凝重,未经训练就能拉满一石弓者,足可称臂力强健。这些人入伍后只要稍加训练,就可拉开两石强弓。

三百个强弓手,在战场上的威力可不容小觑!

此时也有其他人提出了疑问:

“既然白送这么多粮米,要求严苛点也理所当然。”

“但哪怕只招募了三百精壮,那袁耀也要送出去将近一万石粮食,他的粮食哪儿来的?”

这个问题刘磐也想知道,但遍视帐内,众人也不知道答案。

过了许久才有一人嗫嚅着出声:“据说袁耀的粮食都是从水路运来的,莫非是其父袁术从淮南运来的?”

刘磐之前率军驻扎在长沙郡攸县,得到刘表急令,便只携带了一个月的口粮,急行军抢在袁耀前面赶到了南昌。

但他不过比袁耀早一两天抵达南昌,因此对豫章郡和袁耀的情况并不了解。虽然他听说袁耀率袭破了彭氏宗族,但并不知道袁耀缴获了大批存粮。

但不管袁耀的粮食哪来的,至少现在一切迹象表明他不缺粮,自己要借粮的话,恐怕只能找他了。

刘磐片刻也不耽误,直接又找上了诸葛玄。

从诸葛玄这里,他才得知袁耀得了上缭城十万斛存粮,现在可是富得流油,粮食都是从上缭经水路运来的。

刘磐便立刻让诸葛玄代替他,向袁耀借粮。

诸葛玄也是不瞒刘磐:“世侄,你以为我没有向他借粮吗?”

“我这两天手下将卒也都在闹事,我已经往城北袁军大营跑了三趟了,可人家称病不出,根本不见我,只让那个黄猗出面和我谈。”

“那就找那个黄猗借,他现在是豫章都尉,难道敢不听你这豫章太守的调令吗?”

刘磐不满道。

诸葛玄苦笑道:“他豫章都尉的身份,是他岳父袁术给的。我这太守之位,也是袁术任命的。而袁术早有宣令,扬州六郡太守以下官吏,包括郡丞、都尉者,皆受其子袁耀节制。”

“所以黄猗这个豫章都尉,现在只听袁耀的,我哪里做得了他的主。”

“不怕世侄笑话,为了求粮,连本公的夫人都出马了,一番攀亲附戚,才让黄猗松了口。”

刘磐眼露亮光:“黄猗愿意借多少粮食?”

诸葛玄摇了摇头:“这黄猗不借粮,只送粮。”

刘磐大喜过望:“还有如此好事?”

诸葛玄长叹一口气:“黄猗有言,既然他是豫章都尉,那么本公手下这五千豫章郡兵的粮草,自然由他负责。”

“只不过,要本公交出兵符印信,把这五千郡兵‘还’给他这个豫章都尉统领!”

啪!

刘磐拍案而起,怒道:“他倒是好算计!”

“如此行径,无异于趁火打劫,实乃小人所为!”

此时如果那个案几会说话,一定会骂骂咧咧,一个时辰前我才被诸葛老小子拍过,现在又被你拍,再拍我就散架了!

“方才我夫人,还有我侄子还都在劝我,交出兵权,做个只管民政教化的太守岂不清闲?”

“可我……唉,也只能把牢骚话说给世侄听听了。”

啪!

“不可,世叔断然不可交出兵权!”刘磐又重重拍了一下案几,但也一时没想好怎么劝解诸葛玄。

只能着急道:“世叔乃一郡太守,怎能依一孺子之言?”

“阿亮一毛头小子,他知道什么!”刘磐倒也只敢说年纪尚小的诸葛亮,对于诸葛夫人黄氏,他却是不敢不敬的。

诸葛玄摆摆手:“本公自然不会听用妇孺之见……但若是再无粮草,本公也只好遣散郡兵,使其归乡务农了。”

诸葛玄现在被吃得死死的,他想要粮食就得拿兵权来换。可是给了你黄猗兵权,我借粮又图什么呢?

“世叔勿虑,粮草一事,本将军必有办法。”

为了稳住诸葛玄,刘磐也只能胡乱开口保证了。

……

从太守府出来,刘磐也清楚,让诸葛玄出面借粮一事,是彻底行不通了。

而且自己还得想法设法筹粮,保证诸葛玄手下的郡兵不倒向袁军那边。

看来只能自己直接向袁耀借粮了。

刘磐闷闷不乐回到营寨,立即便是派出了一个能说会道之人,去向袁军借粮。

虽然刘磐现在和袁耀不睦,但双方毕竟没撕破脸,而且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朱皓。

想必看在一起共抗朱皓刘繇的份上,袁耀也不会一点粮食也不借。

派去的使者中午出发的,下午就赶了回来。

刘磐忙揪着那人问:“怎么样?那袁耀肯不肯借粮?”

那人摇了摇头:“回禀将军,在下没能见到袁将军……”

“啊!”使者一声惨叫,差点跪在了地上,原来刘磐一双虎爪,差点把他肩膀捏碎了。

“去了老半天,结果连人都没见着,你得是去村里偷吃偷喝完才回来?”

“禀将军,我只见到了黄猗黄都尉,那袁将军,据说感染了风寒病倒了,都三天三夜没出过帐了。”

“袁军军中现在大小事务,都有黄都尉代为统管!”

刘磐这才松了劲,看着那使者瘫坐在地,不满道:“快说正事,粮食到底借到没有?”

使者有气无力道:“一开始那黄都尉百般拒绝,但经在下软磨硬泡,那黄猗才松了口。”

刘磐一听大喜,直接将那使者又揪了起来,一双虎爪,依旧是捏着这人肩骨处。

“借了多少?”

使者疼得龇牙咧嘴:“虽然黄都尉同意借粮,但也提了条件,在下不敢做主,只能赶回来回禀将军。”

“条件?”

刘磐立刻想到了黄猗给诸葛玄提的条件,玛德,这黄猗不是世家大族子弟吗?怎么活像个唯利是图的商贾之人?

“什么条件?”

“黄都尉对说什么,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下也听不太懂他这个比方。”

“但黄都尉传达的意思是,他的确有多余的粮食,但都是为了征募新兵所用,三十石粮食一个兵士,他要是给袁耀招募不到足够的兵士,那袁耀最后还要治他的罪。”

“怎么?难道他黄猗,要我替他募兵?”

刘磐恶狠狠道。

使者连忙摇头:“黄都尉不是这个意思,他的意思是,要我们用军中现有士卒和他换粮……”

“这样他既能完成征兵要求,也能顺便帮我们解决缺粮的问题……此以兵易粮之法,属下实在不敢做主,只能回来请将军定夺。”

使者越说越小声,生怕刘磐听了以兵易粮的办法而暴怒。

但让他想不到的是,刘磐闻言并没有发怒,反而皱起了眉头,沉吟起来。

“黄猗没说,他愿为一个兵士,出多少粮食吗?也是三十石粮米的标准吗?”

使者一听有戏,立刻答道:“正是,一切都按他们最近安家粮的标准给付。”

刘磐脑中快速计算起来,一个士兵换三十石粮米,这买卖其实并不亏。

只需用一百五十人,就足够换四千五百石粮食,这就足够他麾下五千人马支撑一个月了。从长沙郡那边运粮,也得大半个月,刚好差不多。

“所换兵士,也要求必须拉满一石之弓吗?”刘磐又问出了一个关键问题。

要按这个标准,他得出营中三分之一的精兵,如此大出血,他还是有些舍不得的。

使者忙摇了摇头:“不必按此标准,黄都尉说了,将军麾下皆是能征惯战之士,只要不是老弱,就都可换三十石粮米。”

刘磐微微点了点头,还算黄猗这小子识货!

“如此,那你现在就再去找他,说本将军愿以一百五十精兵……不,用三百精兵换他一万石粮食,看他怎么说!”

刘磐想了想,还是把诸葛玄所需的粮食也算了进去。

他黄猗会做买卖,难道我刘磐不会?

随便给他三百兵士,我再拿着多出来的五千石粮食,找诸葛玄换千八百新兵补充进来,这生意稳赚不赔!

刘磐自以为得计,便是催着那使者立刻动身。

“快去啊,难不成要我送你去城北?”

使者震惊道:“将军真要以兵易粮?”

刘磐狠狠瞪了他一眼:“不换粮,你给我去筹集军粮去?”

“虽说要走三百袍泽,但如果他们知道是为了全军弟兄不被饿死,想必也不会有什么怨言!”

刘磐这话既是说给这使者听得,也是说给自己听的。

使者咽了一口唾沫,其实他没想着刘磐会答应以兵易粮,所以还有一个条件他就没说。

此时他也只能硬着头皮道:“禀将军,那黄猗其实还有一个要求……”

刘磐登时怒目圆瞪,又是捏住使者肩膀:“还有要求,何不早言?”

使者吃痛,冷汗直流,但却不敢叫出声。

只是试探性小声道:“黄都尉还点名要黄汉升、黄中郎将过去。”

“黄汉升?”刘磐一愣。

使者点了点头:“正是黄将军。那黄猗说黄老将军是他同族叔父,所以点名要黄老将军过去。”

刘磐一副似有所悟的表情:“原来如此!”

“看来这黄猗,也是存了些私心的。他这个豫章都尉,看来也不过有名无实罢了!”

刘磐冷笑着,自以为看透了黄猗心里的小算盘。

“无妨,正好黄忠手下刚好三百士卒,连将带兵,一块送给他就行。”

使者肩膀上的虎爪终于松开,不由得长舒一口气。

“你只管去找黄猗,黄忠那边,我来说。”

刘磐挥了挥手,使者便连忙躬身告退。

“慢着!”

使者身后忽然又传来刘磐的喝声,又连忙转过身。

“今日之事,不准向第三个人提起!”

“今晚过后,本将军只会说是黄忠那老匹夫,为了吃饱饭,私自率部投奔了他的侄子。”

“而黄猗为了包庇他叔父,才赔了这一万石粮食来平息事端。”

“你听明白了吗?”刘磐脸上并不见怒色,但声音却不怒自威,让那使者身上只感觉到阵阵寒意。

“诺!属下全都明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