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家师孔明,助我结拜蔡文姬

作者:雷劈木木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章 茅庐烤鱼香

书名:三国:家师孔明,助我结拜蔡文姬 作者:雷劈木木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4

回程路上,赵辛背着鱼篓,踩在泥泞的山间小路上。

“蔡乐姬?姓蔡?”

这让赵辛不由联想到,史书上那个悲惨一生,但又才华横溢、勇敢坚韧的女人:蔡琰,蔡文姬。

根据考古学家,在后世只言片语的记载中推断,蔡文姬是由蔡邕(yong)所生,首任丈夫是河东世家卫氏,卫仲道。

后卫仲道早逝,婆家流传蔡文姬乃克夫命,于是,一气之下,蔡文姬选择回到娘家。

可好景不长,回到家没几年。

父亲蔡邕就被王允所害,最终死于狱中,享年六十岁。

蔡邕去世不久,其母亲也随之离去。

兴平二年(195年),中原先后有董卓、李傕等作乱关中。

南匈奴趁机叛乱劫掠,蔡文姬被匈奴左贤王掳走。

后来,蔡文姬在北方生活了有十二年之久,并生下两个孩子。

“那,这个女子又是谁?”

赵辛不禁想,现在是207年,按理来说,蔡文姬这时已经是被掳去北方的第12年了。

莫不成,已经回来了?

若是这样,岂不是坏了自己的计划?

心里思索着事情,赵辛一路回到茅草屋,此时诸葛亮已经架起烤炉,正待赵辛将渔获带回来。

赵辛见此,瞬间精神起来。

诸葛亮莫不是要做‘诸葛烤鱼’?

相传,这还是诸葛亮在山东老家未出山时,在家自己做的一道家常菜。

因为味道特别好,常被诸葛亮用来招待重要客人。

辅佐刘备之后,这道菜便也由诸葛亮带到了蜀国军中,从而被推广开来。

一直到了唐朝,唐太宗的御厨也做了这道菜。

“先生,晚辈将渔获带回来了。”

“嗯~路上没遇到什么事情吧?”

诸葛亮一边用羽扇扇着火堆,一边头也不抬的问道。

此刻的诸葛亮,让人很难将他与那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谋士联系起来。

好似,真是一个手拿羽扇的乡野村夫?

“没有~”

“嗯,去吧~”

赵辛闻言,快速舀水来,将几条鱼收拾干净。

“嗯~这鱼不错,今天给你尝尝我的拿手好菜。”

“先生莫不是要做那诸葛烤鱼?”

诸葛亮闻言,抬头深深看了一眼赵辛。

“诸葛烤鱼?你听谁说的?”

赵辛这才发觉,“诸葛烤鱼”的名字,应该是唐太宗尝了之后赐名的。

自己一时大意,居然说漏了嘴。

“晚辈愚钝,之前在江湖上行走时,听说书之人讲起过,遂自己瞎起了这样一个名字。”

“哦?哈哈啊,这不算瞎起,就叫诸葛烤鱼,甚好!”

诸葛亮闻言哈哈大笑,并不在意赵辛所言。

“你来此也两天了,可曾想过回去?”

“回去?回哪?”赵辛的眼睛动了动,开口说道。

“当然是回家。”

“晚辈。。。已经没有家了。”

“莫不是因连年战火。。。”

“是~”

赵辛随意应答道,自己穿越过来是魂体双穿,在这个世界根本无迹可查。

而且自己的身体年龄也回到了十八九岁左右。

“原来如此,倒也是个苦命的孩子。”

“那你今日这番九龙戏珠的言论,又是从何听来?”

赵辛知道,重点来了。

自己早就谋划好,要在诸葛亮面前崭露头角,渐渐入世!

但一个合理的解释,似乎显得至关重要。

而且这个年代战火纷飞,普通人家根本不可能资助得起孩子读书,更别说赵辛这个孤儿。

甚至因为教育体制的原因,一般人根本无书可读。

“晚辈也是听府中人所讲。”

“初平元年(190年),家主蔡邕蔡中郎将,随献帝迁都长安。”

“于一处残破寺庙内歇息,捡到一男孩,正是晚辈。”

“男孩身挂一木牌,写明生辰,以及姓名表字。”

“后来,家主蔡邕将晚辈带回府中。”

“初平三年(192年),蔡邕被王允所害。”

“府中杂役四散奔逃,我因感恩家主救命之恩,一直留在蔡府。”

“兴平二年(195年),南匈奴劫走了大小姐,整个蔡家也被匈奴付之一炬。”

“我身单影只,无法救回大小姐,甚至保命都难。”

“一路磕磕绊绊,东躲西藏。”

“于前几日来到南阳郡,失足落下山崖,幸被先生所救。”

“识得那些粗浅道理,也都是在蔡府中日日熏陶所致。”

诸葛亮闻言,一改之前的和善,厉色问道。

“你说你是日日熏陶所致?”

“据我所知,天下大族对府中典学看守甚严。”

“你身为府中孩童杂役,如何接触到如此高深之学?更别说九龙戏珠的言论!”

赵辛闻言面不改色,诸葛亮能这么问,自己早都想到了,随即朗声道。

“先生明察,大小姐宅心仁厚,常教府中杂役写一些简单的字句。”

“也喜在庭院中抚琴读书,夜半被婢女扶回房间后,晚辈才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典籍。”

“每晚打扫完庭院后,晚辈都要将书籍送回藏书阁,有时略晚一些并不会受到责罚。”

已然挑明,赵辛自然沉着应对,但诸葛亮貌似更加生气,好像找到了赵辛话语中的漏洞。

“哼!胡言乱语,按你所讲,每日所学有限,如何会有如此之深的造诣?”

赵辛闻言,心里暗暗发苦。

果然,诸葛亮还是不好糊弄的啊。

“唉!罢了,就告知先生罢!”

“若先生听完之后,觉得晚辈品行不佳,晚辈自走便是。”

赵辛假意一脸苦恼,这也是这两天时常练习的结果。

对于这一幕,赵辛早有预料。

“哼!速速说来!”

“晚辈深知,这个世道,要不习武,要不读书,才方可有出头之日。”

“如若不然,必泯然众人矣。”

“我在蔡府中从小生长,又是家主蔡邕所救。”

“因年龄尚小,并无男女之念,便被安排在大小姐院中打杂,故地位略高。”

“时常将一些主家饭后的残羹冷炙,卖与外面的苦寒士子,以及江湖武夫。”

“所得银钱,全用来贿赂藏书阁守卫,以图他们对晚辈网开一面。”

“久而久之,所收银钱一多,也就不再为难晚辈。”

“故此,晚辈才能遍览蔡家藏书。”

诸葛亮听到赵辛这么说,反倒缓了缓语气,但依旧脸色不善。

“嗯~苦寒士子去不起酒楼,却又因腹中没有荤腥,常常买大族残羹食用,这我知道。”

“江湖武夫练武,需得打磨体魄,也需荤腥滋养,嗯~倒也说得过去。”

“只是,当时你才几岁?如何与那些大人打交道?”

见此,赵辛脑中飞速运转,脱口而出。

“不用打交道!有后院门卫帮衬,我只负责将残羹带去,他负责卖,我与他五五分成。”

诸葛亮听赵辛说完,转过头继续摆弄烤鱼。

只是脸上冷若冰霜,对赵辛贿赂一事不发表任何看法。

赵辛知道,成不成就看现在了。

要是诸葛亮决定不再收留自己,那天胡开局立马就得崩。

让自己孤身一人慢慢发展势力,要得等到什么时候?

“先生!晚辈愚钝,早年间做出腌臜之事实属无奈。”

“若先生嫌弃晚辈往日之丑事,尽可开口,晚辈万不敢难为先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