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武布中华

作者:话凄凉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629章微服私访

书名:武布中华 作者:话凄凉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04-19 21:14

第一届梁国百官大会持续了三天,会议中高欢提出了第一个建设梁国的五年计划,制定了一千万元的投资大计。

在会议的最后,高欢还提名了堵胤锡、孙传庭、扬廷麟、高名衡、马士英五人入议政院,担任议政。

梁国要走中央集权,大政府,强政府的路线,那么首先官员的缺额就必须补齐。

不然,像明朝万历后期以来一样,朝廷大量官位空缺,内阁长期就只有一两名大学士,官府就算想有所作为,也没足够的人手和精力。

因此这次高欢一次提名五人入议政院,加上李岩、周延儒、宋献策、高宏图,议政院人数达到九人。

选择这么多议政,主要也是随着五年计划的铺开,梁国向近代化高歌猛进,原来内阁和六部显然无法胜任了。

因此高欢一次提拔五人,来减轻议政院的压力。

十月初,团结的,奋进的,梁国百官大会,圆满结束。

高欢十分高兴,与会的官员也十分高兴。

对高欢而言,这次大会统一了思想,将大大提高梁国的行政能力,并且随着投资落实,梁国的经济将逐渐走出困境。

对于百官而言,他们明白了接下五年要做的事情,并且认清了自己的使命。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从中看到了机遇,藩府投资千万,进入造船、建筑等行业,还准备引入西夷,扩展销售的渠道,对他们而言乃是机会。

最后,便是所谓国债,并不要求强制购买,让不少人都松了口气。

大会结束,百官散去,可是关于会议的内容,却热度不减,引起了百姓的热烈讨论。

整个大会的议题,除了个别保密不能公开外,其它的内容基本都登在报纸上了。

十月间,随着大会圆满结束,江南的士绅、百姓和商贾,从大会中看到梁国政府,要拯救经济的决心。

在各家官方报纸的宣传下,江南商贾和百姓都调高了对未来的预期。

本来经济不好,工坊主不敢进行生产,工人害怕失业,不敢过多消费,造成南京城中,各类小商户门前冷落,许多小摊子一天都没什么生意,客栈和酒肆也亏本经营。

现在因为对未来有了一个好的预期,所以百姓逐渐敢于花钱了。

此时,南京城中逐渐恢复热闹,城中的市场内人流穿梭。

为了提振经济,高欢令藩府将士们的封赏,都发了下去。

这使得士卒和眷属手中一下多了一笔银钱,所以成为了消费的主力,他们出手阔绰,绸缎成匹买,猪羊也是整头往家里买,带动了经济,又引来众多百姓的羡慕。

这天中午,高欢略微化了个妆,做讲武堂的学生打扮,走在街道上微服私访。

高欢本来想办成读书人,不过长年征战,使得他皮肤又黑又糙,扮起来不像,所以改扮为武举子。

和高欢一起的还有周延儒和堵胤锡两人,他们则随便穿上一声道服,令这个组合有些不伦不类。

周延儒很懂高欢的心思,有些不能明说的事情,高欢一个暗示,周延儒就能办好,所以高欢很喜欢带着他。

堵胤锡则是高欢,以前很敬佩的人,堪称南明诸葛亮。

在收取半个湖广后,高欢举荐何腾蛟入弘光朝内阁当大学士,而留下了堵胤锡。

现在梁国与以前的明朝一样,高欢遇见那些不想用的人,就把他们安排进弘光朝,给与高位,让他们带薪养老,而有能力的人,则留在身边重用。

此时,高欢与两人走到街道上,四周跟着十多明国安司的侍卫,都神情紧张的盯着三人,尤其是看住高欢,怕他有什么闪失。

毕竟此前李自成当街被刺杀,虽没成功,但是也给他们提了个醒。

这次高欢前来街上查看,主要是了解,梁国所铸造的银币、铜币,在市场上的流通情况。

此次对西征将士,还有防御满清、伪明、郑芝龙有功的将士进行奖赏,高欢一口气发了四十万新铸的银元和铜元。

梁国规定,一枚银元等于一两银子,五百分的银币等于半两银子或者五百枚铜钱,一百分的大铜元则等于一百没铜钱。

这次梁国主要铸造一元的“高大头”和五百分的银币,以及一百分的铜元,面额较小的十分和一分铜元,则铸造较少,主要是时间上来不及。

高欢走到街道上,看见各家商铺内,有不少军属,都在使用新钱购买货物,不禁露出满意的微笑。

三人在一路观察,发现街市上还有人,在高价收整套新钱,高欢不禁与周延儒相视一笑。

堵胤锡看两人神情,便知道其中必有猫腻。

“这些人难道是周议政安排?”堵胤锡问道。

周延儒不敢居功,笑道:“这都是大王的主意,我只是执行而已。”

高欢解释道:“新钱出来,寡人直接下旨,逼迫百姓使用,可能会适得其反。毕竟在钱这个问题上,百姓是被明朝伤害过的。”

高欢不忘踩明朝一脚,贬低明朝,然后继续道:“因此,寡人先是让人高价收发给各官员的近七百套纪念币,引起百姓们的注意,然后又以略微高于币值,收购整套新铸钱币。百姓和商贾一看,自然都愿意接受,想要凑齐一套,然后出售。”

堵胤锡震惊于高欢的心机,“那藩府发币,岂不还要亏本?”

高欢与周延儒对视一笑,周延儒道:“堵议政,怎么会亏本呢?铸币本身就能赚到,而且你以为有多少人能凑齐一套。事实上,一分的铜元,藩府只铸一千枚而已。”

堵胤锡听完,不禁服气,高欢能有今天,不仅是有想法,还有实践想法的能力,懂得进行变通。

这时,正好是正午,高欢遂即领着两人,进去一家酒肆坐下吃饭,十多名侍卫也找地方坐下,立时就将酒肆坐满。

高欢点了几个菜,要了一壶酒,目光扫视酒肆大堂,里面有不少客人,居然再讨论大会类容,还有讨论国债的。

这些百姓虽然肯定是买不起国债,但是热情却很高涨,而与他们相比,有能力购买国债的士绅和大商贾阶层,对于国债的反应却很冷淡。

高欢说发债一千万银元,可现在认购还不到二十万银元,发债几乎可以说快失败了。

这时,三人听着百姓的议论,周延儒忽然提议道:“大王,要不国债,也用此计?”

(求月票,推荐,追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