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家父汉高祖,吾乃败家子

作者:老刑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335章 萧规曹随

书名:家父汉高祖,吾乃败家子 作者:老刑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4-19 21:12

曹参,能够延续本朝之政!

萧何给出的理由,令群臣有些摸不着头脑。

在不少人看来,新官上任三把火,唯有通过自己取得了政绩,才能够显现出为官一任的能力。

若是萧何的一系列政策,曹参无差别照搬,那跟萧何当政有什么区别?

至少台下的陈平,自认为做不到这一点!

这个丞相当起来没意思,既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又会被后人所诟病!

做得好了,人们会归功于萧何的政策好,只会说曹参是躺在前任功劳簿上的废物。

若是做的不好,那挨骂的肯定是丞相继任者,而非已经退隐的萧何。

陈平此时才意识到,萧何之后的丞相,实在是不好当!

毕竟大汉第一丞相的含金量太高,以陈平如此自负的性格,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智谋略输张良,政务不如萧何。

至少站在同样的位置,他没办法完成粮草支持前线的调度。

彭城之战,刘邦溃败之后,正是因为有萧何,才让他能够迅速东山再起。

否则以项羽彭城之战表现出来的实力,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萧何,你这是相当于让曹参当个傀儡。”

刘邦笑骂一句,“坑了老兄弟,你的良心就不会痛?”

萧何拱手再拜,心中对曹参的确充满愧疚。

“臣,愧疚于曹参,却无愧于天下!”

“大汉好不容易天下太平,对于百姓而言,最忌讳的莫过于朝令夕改!”

“臣,明白主公都是博闻强识之下,才能高于在下百倍,但百姓们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萧何对着群臣一拜,“曹参受了委屈,但他能理解在下,并且不会动如今的政策。”

“兴许在大汉养精蓄锐多年后,才是年轻人施展身手的舞台,现在就让我们这些老家伙,继续为尔等铺路前行吧!”

萧何说话之间,有意无意看向了陈平,后者不知为何,竟然觉得肩上的压力山大。

“相父,您这是作甚?虽然辞官养老的,但是朝中有需要帮忙的地方,您可要义不容辞啊!”

刘盈上前调侃道:“别因为我阿父那臭脾气,你就不管朝堂大事!”

刘邦正要吹胡子瞪眼,却见萧何再次躬身一拜。

“朕,知道你心意已决。”

“这些年,辛苦了。”

刘邦上前,扶起了萧何,随后郑重其事行了一礼。

这是对老兄弟多年辛苦的尊重,他本以为萧何会追随自己一辈子,直到刘邦身死道消,萧何才会卸任丞相的重担。

谁知成为了刘盈的丈人后,萧何急流勇退,选择不再权力场中遨游。

“陛下……”

萧何有些哽咽,“臣能追随陛下,乃此生最大幸事!”

群臣见状,都有些感动不已。

“老子多少年,没有掉泪了!”

樊哙看着沛县出身的老兄弟,竟然这般隐退幕后,心情可谓相当复杂。

“丞相!”

周勃看向萧何,恐怕以后没有人,会想丞相一样,为他无条件筹集粮草了!

“丞相,这些年多亏了您的照顾!”

“是啊,之前若非有丞相帮衬,我等军队恐怕早就缺粮!”

“丞相是我军的定海神针!”

群臣你一言我一语,全都表达着对萧何的感谢。

“行了!相父只是养老,又不是死了!你们这般伤感作甚?”

“相父啊,以后没事多去长乐宫坐坐!”

“我尽快跟萧潇她们三个造人,您也能早日当外公,多帮忙照顾孩子!”

萧何闻言大喜,他这辈子已经位极人臣,更享受了荣华富贵,如今只差天伦之乐。

“呵呵!那臣就恭祝太子早生贵子啊!”

“生出来也是您的外孙!”

看着翁婿二人相谈甚欢,刘邦心中颇为不是滋味。

“咳咳!朕是孩子的祖父,你们两个谈孩子的事情,能不能顾及一下朕的心情?”

“阿父,抱歉,儿臣以为您不喜欢孩子!”

“放屁!朕只是不喜欢你!”

刘邦冷哼一声:“至于孙儿,朕一定将他们当做掌上明珠!”

群臣闻言大笑,这世上也就只有太子,才能让陛下这般开怀大笑。

“行了!尽快传令,让曹参来长安,接替萧何的丞相之位!”

“在曹参来之前,萧何你还要辛苦一番。”

“最好再带带曹参,毕竟治理一地,与治理一国相差甚远。”

刘邦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萧何自然一口答应。

萧何辞官养老,曹参继任丞相,群臣心中清楚,属于刘盈的一套班子,恐怕正在完成新老交替。

“退朝吧!逆子留下来!”

“阿父,为何让我留下?”

“让你陪老子吃饭,你啰嗦个屁!”

刘邦与自家逆子吵了几句,整个人都来了精神,今日更是胃口大开。

戚夫人乖巧奉上餐食后,便识趣告退,她已经知道刘如意争夺储君无望,不如这个时候多给刘盈留些好印象。

“朕,打算让如意与恒,下个月便前往封国。”

“对于辅佐他们的人选,你有什么意见?”

刘邦主动询问自家逆子的意见,已经将他当做了可以商量政事的人,而非以前的孩童。

“如意性格急躁,燕赵之地豪侠众多,需要严明律法之人,儿臣觉得周昌不错!”

刘盈笑道:“周昌直言进谏,品行端正,能服于人!”

周昌?

刘邦转念一想,这逆子说的不错,周昌当年能够力排众议,支持刘盈继续做太子,就能够在担任相国之际,想方设法保全刘如意。

不妨,再给自己最疼爱的儿子,上一道保险吧!

“也罢,那就听你的意思,让周昌去赵国辅佐如意!”

“恒呢?代国百废待兴,又经历了陈豨之乱,正是人心惶惶之际。”

刘邦有意考校刘盈,只不过他之前先让灌婴辅佐刘如意,好在刘盈及时提醒,才改变了主意。

灌婴勇猛有余,而文治不足,且立场并不如周昌那般坚定。

“恒处理政务的能力,恐怕比儿臣还要厉害。”

“不过代地毗邻匈奴,还需强将坐镇,方可稳如泰山。”

刘盈吃了一口菜,郑重其事道:“儿臣以为,傅宽可担此重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