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令神

作者:杜康桑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一话 冬至

书名:令神 作者:杜康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7:48

我做了一场奇怪的梦,梦醒了,梦中的记忆却变得支离破碎。怎么也回忆不起来。但自我感觉这是场好梦,梦里我与神仙同游。锄奸邪,卫安宁。

雪已经停了,天也开始放晴。家里不见二爷的身影,我以为他又要去给人“平事”了,我想给他打个电话,可想到我常用的那部手机已经坏了,在找备用手机的时候发现在我的书桌放着一部手机,我拿着那部手机仔细观摩着,竟是我早些年淘汰的一部旧手机。没有想到二爷竟然还保留到现在,我尝试用那部手机打了通电话给他,惊奇地发现竟然还能正常的使用。

二爷没有闲心跟我聊天,嘴里嘟囔着让我在家好好的待着,电话里还传来打麻将声音,随后便听到有人催促二爷尽快出牌的话语。

原来是我多虑了。二爷并没有去“平事情”,只是去邻居家打麻将去了。这是二爷业余的爱好之一,尤其是冬天,闲下来就会跟着自己的老伙计凑上一起,有时候打麻将,有时候晒太阳,还有的时候看老太太跳广场舞。

二爷是死要面子的,每次看老太太们跳广场舞他只会远远的观望,不像跟他玩的好的老爷子一样放的开。我确实想让二爷找个老伴的,可是每次跟他提起找老伴的事情时都会呵斥我。因此为他找老伴的计划始终没有什么进展。

早饭,二爷已经给我准备好了,是昨天剩下的饺子。我扒拉了几口,便接到刘婶的电话,原来昨晚刘叔的手术之后便高烧不止,医生建议家属需要全天看护以防病情恶化。小金宝没人照看,她便想到了我。希望我帮忙照看一天。

恰逢今天是周末,不用上班,反正自己呆在家也是无事可做,便答应了。

我去接金宝的路上,路过那块被程老板承包的工程地,那是一块四面无靠的地皮,离着我们村镇倒是很近,约莫就三四里地。工地上已经搭建起几栋三层小楼房,还处于基础施工状态。其中有几名工人在工地边上徘徊着,一个人指挥着似乎在说些什么,我无意中扫到西南角,有一大片黑乎乎的,那应该是烧纸后残留的灰烬。我急着去接金宝便没有过多逗留。

在医院的门口,又恰好碰到程老板,程老板打着电话,昨天的那身黑貂绒大衣已经换成一套灰色西装。褐色的名牌鞋皮鞋已经沾了雪水,顺带湿了裤脚,程老板吃力地拨去粘在裤子上的雪泥,手腕上不经意露出金灿灿的名表。他依旧很焦躁,满脸的气急败坏,嘴里还不时冒出几句脏话,隐约听到关于工程地的事情。

我正吃愣中,程老板无意见看到我,然后挂断电话,笑盈盈地朝我打招呼。然后朝我走过来,我回应着,然后问:“您今天穿着这样的正式是要去做什么去呢?””

“一个大老板过生日,邀我去参加,这才穿的比较正式。”程老板抖擞着身子,一枚金镶玉的护身符赫然出现在他的胸口,他回应着然后从口袋掏出烟递给我,我不会抽烟便婉拒了他。他便自顾自地地叼了一支烟。烟气从他的鼻孔冒出,发出浓郁的烟草味道。

“昨天的事情照做了吧?”我问。

他说:“已经都按着吉师父说的步骤做了,还举行了仪式。可是也不见效果,这不昨天晚上刚让人烧完黄钱。折腾了一夜,可今天一早又出现了事故。”

我心里咯噔一下,不敢吱声,他继续说:“这已经第七八起了。可真愁坏我了。”烟圈一股股从程老板的鼻口里冒出来,笼罩着他那张黑黄油腻的肥脸。五官挤压在一起尽显愁楚模样,程老板拨开烟雾,按着太阳穴,直呼伤脑筋。

我尴尬地笑着说:“这种事情也是要有个过程不是?也不能马上立竿见影的。咱们吃个药还有疗程的,何况这事情。你要不再等等?”程老板似乎觉得我说的有理,便沉静地抽着烟。

我好奇地继续问:“怎么了?今天又发生什么事情了?”

他回:“今天让工人去工地收拾一些零碎物,不成想,工人被钢筋给绊倒了,虽然不是大事故,但还是破了点财。我好不容易挣得那点儿家业,再这样闹下去看来是要赔个底儿掉,你说我是不是得罪了财神爷,怎么事事不顺遂?”

我惨笑说:“应该不至于吧。不过二爷不是说让你放弃那个工程吗。这样你也就不用为了这事儿提心吊胆的了。”

程老板脸一沉说:“那怎么可以,这工程是我好不容易得来的,可花大价钱了,怎么说扔就扔了呢。何况我的棺材本都投进这里了,扔了我们全家老少都得去喝西北风去。怎么说这工程还要继续做下去。”程老板眉头紧皱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定。

我看着程老板,心里却涌出一股不适的感觉。其实我见到他的第一面就感觉这个人很招摇,现在只觉得这人太不地道,人心太黑,利益心太重,便借着接金宝的由头与程老板道了别。

金宝的爸爸叫刘荣,我一般叫他荣叔,四十多岁的年纪却有一副五六十岁的模样。干瘦黑黄的皮相,孱弱地躺在病床上。刘婶正喂他吃早餐,满脸的愁容,看来刘荣一出事也让她衰老了不少。金宝正在看绘本,见我进了病房,便高兴的叫着我。

我移步到荣叔的病床前,询问荣叔的近况,荣叔的高烧已经退了,只是身体太虚,说话有气无力,再加上做了手术的缘故,更加的不想言语。

刘婶与我闲谈了几句便说到了正题,她嘱咐了几句金宝要听话之类的言辞之后便将他托付给了我。

金宝出了医院之后便变得很安静,一言不发,只是默默地跟在我的身后。我问他什么,他除了点头就是摇头。

当我启动车子的时候,他突然说要去集市。我看着他红扑扑稚嫩的幼脸,一副乞求的眼神,我终于松了一口气。比起摇头点头起码他终于说话了。

每到初一、十五,村镇就会举办一场大型集会,我们乡镇称“赶大集”。赶大集的活动自古都有,南方人喜欢叫“赶场”,北方人喜欢叫“赶集”。活动性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商品交易。跟城市的商场没有什么两样只是一个户外,一个在室内而已。

我自从去了外地工作之后便很少有赶集的机会,只有过年回家的时候偶尔才会有,不过也要碰运气。因为每年回家都赶不上大集会,只能碰上小集会,这里的小集会每逢农历的三八日才会举办一场,虽然售卖的商品齐全但是没有大集会热闹。

我停好车,便来到乡镇口,熙熙攘攘的人群已经充满整个街道,一眼望去都是人头攒动,我牵着金宝的手,生怕他被人群给挤散。他也识趣拉着我冲进人海里。

集市布局分为衣食两大部分,衣食相关的商品各占一条主街,两条主街相通的路口出售着生活用品和其他生活杂物品。

一声雷鸣爆炸声引起的我注意,着眼一看原来是卖爆米花的,炭火味,焦糖味,米香味充盈在周围,瞬时一股积压心里的烟火味道迸发了。我驻足看着,紧接着那个商贩再次吆喝一声开炮了,第二道雷鸣声响起。这样爆米花已经出锅。我买了一包爆米花递给金宝,金宝不要意思地抓了一把放进嘴里,残渣粘的他满脸都是,我为他清理干净便问:“你还想吃啥?”。

金宝眼神一垂,摇摇头。我看着有卖糖葫芦的,小贩正现场制作,糖稀浇注在红果上,一转一横再撒上芝麻,便成了成品。我指着说:“糖葫芦怎么?看着挺好吃的。”

金宝依旧摇头。我又说了一些能看到的零食小吃,依次询问,而他的回复依就摇头。我蹲下身子,与他平齐,问:“那你想做什么呢?”

金宝掰着手指,嘴里嘟囔着说:“我想去买画。”

我明白金宝是不好意思说出他的诉求,便看着他的眼睛,他的眼睛里满着慌张与不安,左右躲闪着我。

我说:“今天我是你的一日家长,你有什么想吃的,想玩的,想喝的。想看的都可以告诉我。男子汉要敢想敢干,不要像女孩子一样扭扭捏捏的。”我拍拍他的肩膀。

“我没有。”金宝拨开我的手低声反驳着。转身就跑向人群。

我起身牵着他,四处观望着哪里有卖花的。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要买花,可是既然他有了诉求还是尽量的满足。以免他再次沮丧。

“你买花做什么?”

“妈妈说,当花儿全部开的时候,爸爸的病就会好了。”

我不由一丝感动,没想到这小东西竟然挺有孝心。便说:“行,我一定会给你买到的。”说完我便觉得自己有些不切实际,忘记现在已经是寒冬腊月,更忘了乡镇不比城市,花店这种类型的店面应该是没有的,我问:“可是你要买什么花呢?百合?康乃馨?还是水仙?可是现在是冬天有很多花都过季了。”

金宝疑惑地看着我说:“哥哥,我要买梅画。”

“梅花?!”

我回忆着,前几年乡镇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的“梅花潮”。家家户户都买束梅花装点门面,那几年市面上随处可见的都是卖梅花的小摊位,不过热度过了,便没有人再追捧了。这不禁让我想起集市中有条街巷有一个卖花的摊位,他们的摊位在当时很火爆,但那是很久远事情了,不知道那个摊位现在是否还存在。我凭着记忆便带着金宝过去。心里默念着那个摊主还在。但却没有什么信心确信,只觉得在这个小镇上生活的每个人是艰难的,摊位也是如此,像流星一样一闪而过。

庆幸的是那个花摊还在。只是摊主人换了一位花甲的老太太,戴着一顶酒红色的毛绒线帽,她坐在花卉间,就像一副名画。花摊前来往的客人很少,她似乎没有在意,专注地摆弄着花卉,老花眼镜已经滑到她的鼻梁,依旧没有放下手里插花的工作。似乎她不是在工作而是在亲手摆弄一件艺术品。

“请问这里有卖梅花吗?”我问。

老人回过身,为抬头看向我,我重复了一遍,老人这才回应,老人指着身旁红的、黄的、白的的花便说这便是梅花,她让我随意挑选。我示意金宝,金宝却摇摇头,说这不是他所要的,他要的是梅画,可以填色的,而非梅花。原来是我误解了,我笑着掩饰自己的尴尬,可是需要填色的梅花那是什么?字画吗?可是这种小镇很少有卖字画的店面。

花摊的摊主似乎明白了什么便说:“他应该说的是消寒图。”然后指着斜对角一个老店面说:“那家的就有卖。”

“那是什么?”我问。

花摊主一脸质疑的望着我说:“小伙子,看你也是学过学问的,怎么连消寒图都不晓得了?”然后念词般唱着:“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岸看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归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我尴尬地站在花摊前,然后火速得翻开手机查找消寒图内容。这是中国北方文人根据数九绘制的一幅图。图有三款,第一款就是写着“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繁体字描红字画,共九个字,每个字计九划共计八十一划。第二款是九个铜钱式样的图形。样式很简单没有新意,没有第一款的内涵也没有第三款的雅致。这第三款便是金宝心念的梅图,在一张宣纸上画九枝素梅,每枝九朵,一只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共八十一朵,代表“数九天”的八十一天。这便是数九,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

查过资料之后,似乎儿时某些陈旧的记忆突然被唤醒,那首数九歌如同解开封印一般在我耳边挥之不去。

花摊摊主唱完那首数九歌,然后哀叹地自言自道,现在的年轻人把日子过的太快,快的把一些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都忘却了。

这句话似乎说给我听的,似乎说给那些拼命往前跑的“年轻人”说的。我回顾自己回乡的目的,不就是我已经跑不动了吗?想回家好好地休息吗。我又好像冥冥中失去某些很多有意义的东西。

我愿称花摊摊主为“一字之师”,便买了几支梅花,以作谢师礼。

金宝牵着我,走进那家卖《九九消寒图》的店,这是一家书店,店名很意思叫“阿九书店”。店面不大,中古风的室内装潢,无不体现“文化”二字。我没有印象这家书店是何时开的,但是我确信这家店面指定是不盈利的,因在在乡镇是很少有那些闲情雅致的人去逛书店的,他们多半是在乡间的农田,或者就是城镇的工厂。这如同在大海里丢了一颗石子,没人会在乎的。

如我所料,店里果真是没有什么人的,我想唯一的客人就是蜷坐在沙发上呼呼酣睡的白猫,我喊着老板。令我意外的是,店老板是个与我年纪相仿,或者比我还小的女人,一袭及腰长发,身穿黑色绣着花鸟的中式旗袍,眉眼锐利,给人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

“请问需要什么吗?”书店老板饶有兴趣地打量着我以及我身边的金宝,她躬腰对金宝说:“小朋友,你是要买漫画书吗?诺,就在靠窗户的那排。”

“不,我们是过来买,消寒图的。”我说。

店老板怔了一下,起身看着我,说让我们稍等,便笑着走向隔间,翻弄一会儿,便抱着画卷轴走到柜台,她擦了擦画卷的微尘,笑着说:“如今人们都习惯用手机看日历,再不济就是用台历看日期,这年头很少有人买这玩意儿的来记录日期了。你们怎么有兴趣来买这个?”

我说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买这东西无非是让孩子了解一下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寓教于乐。”

老板饶有兴趣地看着我们,并未多问,展开消寒图任我们挑选款式,这比我在手机查到的还要丰富,不仅有文字图形图画的 还有相关的民俗年画。眼花缭乱,张张精美,让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挑选。

金宝挑选了他心念的梅图,我也要了一幅顺便还挑选了几张年画。那些年画都是人为亲笔所画,比起彩印的更加的厚重,色彩也是更加的饱满。

得到消寒图的金宝比来时活泼的很多,不再变得拘束。这场大集会一直持续到下午日落才结束。我们两个也在下午的时候回的家,回到家时候他已经睡着。我把他抱到二爷的床上,二爷看着他对他满是心疼。小小的年纪就承受着先天心脏病的折磨。

我把消寒图挂在卧室的写字台前,看着那八十一朵素梅。念着九九歌。二爷不明白我为啥突然会买这东西。我告诉他这是传统,是民俗。

二爷盯着消寒图,疑惑地看着我说:“你这样的急性子的人能耐着寂寞坚持到这八十一天吗?还不是一时兴起。买了也是没有用的。只能当作一幅没有用的装饰画。”然后背着手说:“白花着冤枉钱。”

“怎么会白花钱呢?我可是认真的。”我有些嗔怒。可细想着他说的也是对的。

二爷笑笑不作言语。我知道他定是觉得没有定性。其实这也不怪他这样认为我,只是小时候给自己树立了太多的目标,可是到现在那些目标没有一个能坚持到最后的。如今我又脑袋一热,他定是觉得我一时兴起,过不了几天便会将这件事情抛掷脑后。

可是他并不知道我变了。

我暗自下定着决心,用力地在第一朵白梅上涂了一点朱砂红。

临近傍晚的时候,一个老头敲响了我家的大门,老人跟二爷的年纪相仿,他一眼认出我,快速喊出我的名字,当我还惊愕不知道怎么称呼对方的时候,老人已经自报家门,他是金宝的外公,原来我把金宝带走的时候,刘婶便跟自己老爹打好招呼了,这段时间让金宝的外公外婆照看着,本来是下午过来接孩子的,只因为家里出了个小状况便拖到了傍晚。

金宝的外公家就住在城郊。与我们村距离不太远。几分钟的车程。县镇这种的小地方,结婚对象几乎都不会超过二十公里,村与村,乡与乡,相互结合组建的家庭比比皆是,并不让人很意外。只是现在的年轻人离家时间久了,人与人的关系也就疏远了,陌生了。

我把金宝的外公请到屋里,告诉他金宝玩累了正在睡觉。二爷见到他便热情的喊着老人的名字,我因此得知他的名字叫金阿杨,二爷招呼我喊他三外公,我不知道原由只能照做。我想去叫醒金宝,二爷却说想跟老人说说话,让金宝再多睡会儿。

我沏了茶水,递给金宝的外公,他看着我嘴里开始不由说的我小的时候故事。我知道这是他唯一可以与我拉近距离的话题,其实不止是金宝的外公,自从我回来的这段时间,凡是年长的长辈几乎都会说同样的话题,我只能尴尬一笑。小时候的记忆已经很久远,已经久远的记不得什么人,什么物,什么事。

我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两个老头闲聊。两个人无非谈的都是一下陈芝麻烂谷子的陈情往事。谈话间突然提到了,金宝的父母。以及程老板。

“这程大志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死活都要接个工程。那个地以前是什么。大家都清楚,他非犯这个险。早前儿我也跟刘荣说别跟这工程,他死活不听,说他程老板给的价格高。现在可倒好,出岔子了,人躺在医院里。”金阿杨唉声叹气着:“我那二女儿也是个不省心的主儿,这不正闹离婚呢。今天从她婆家跑了出来。哎,愁啊,一个个的都不让人省心。”

“工程那事儿。我也跟金兰说过。让刘荣别去跟那个工程。”二爷缓缓把头移到床上没看着沉睡的金宝说:“可是金宝这孩子怎么办。从小就受着这么大的磨难。他们这样做还不都是为了金宝。好在没有什么生命危险也算是祖宗保佑了。”

金阿杨转头看着金宝,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二爷掏出烟递给金宝的外公,然后坐在圈椅上继续说:“你说金竹要离婚。那孩子不是跟她男人过的挺好的吗,怎么说离就离呢。发生什么事情了?”

“他们两口的事情谁能知道呢。都有自己的道理。”金阿杨吸了一口香烟:“我也看开了,儿女福,有福咱们不一定享受了一点。但是有祸是一点儿都脱不开。随他怎么办吧?”老人垂头突然转头看向我问:“这孩子有对象了吗?”

二爷同样苦恼着说:“没有呢。人家眼界高,看不上咱们乡下的姑娘。”

“那怎么能行。”金阿杨对着我说:“眼界高能高到哪里去?能高到九天上去?孩子,听三外公的一句劝,人还是要趁早结婚,老话不是讲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个人过日子总归是难熬的。你瞧你的二爷,一个人活着有多苦?”

“金老三说他呢怎么连带上我了。”二爷及时制止金阿杨。

我呵呵笑着,此时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应对就只能装糊涂。我把视线移到金宝身上然后问:“金宝要在您那里待几天?”

“估计等他爸出院吧,我听说得一个多月才能出院。”

“今天我见到那个程老板了,说又有工人受了伤。还好不是什么要紧的。”我试探地问:“那工地到是啥情况?怎么这么邪乎。隔三岔五的有人出事情?”

金阿杨缓缓地说:“那块地方在抗日时候是片乱坟岗,听说埋过很多死人,挺邪乎,有好多年都没有人靠近过那块地方,土地一直荒废着,现在说是要搞发展,搞建设,要建什么公园,这个程大志也不知道在哪里得来的消息,承接了整个工程。如今快半年了,这工程一直都没有什么进展,倒是出了很多事故。”老人把头转向二爷说:“这事儿你得问你二爷,他可是看风水的行家。”

我看向二爷,他浑浊的双眼有了精神,脸上出现不快:“金老三,你跟他说这些做什么,人家可是学过学问的,是个高知识份子,说是自己是什么唯物主义者,说咱们这是封建迷信,是骗人的勾当,比不上那科学。”

我没有见过二爷这样的强烈的反应。我只能无助的坐在床的一角尴尬笑着。

“有些东西不能一概而论,就拿现在热门的“专家说”,什么是专家?其实这个世上就没有什么所谓的专家,都是被那些不懂的人给煽动起来的。那些专家的人只不过是对某件事上有成就或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罢了,别人觉得合理能行,他就是专家,如果觉得不合理那就是狗屁不是。”我下意识点着头,然后老人继续说:“就是说啊,人啊还是要有自己的判断和见解,别人云亦云的。有些事情还得用心去评判。”老人的丢掉烟蒂语气有些柔性地说:“你爷把你拉扯大真的不容易,你不要让他担心才是。好好工作,结婚生子,才是你的正事。”

我点着头,不敢吭声,感觉上学的学问竟然比不上一个白发老大爷的见地。

金宝似乎被吵醒了,满脸懵地坐起来,环顾着我们,他双眼呆滞一副没有睡醒的样子,他的外公说话声变得柔和起来,捏捏他的小脸说要带他回家。跟我和二爷说了告别,便抱着他出了院子。

送走金宝爷孙俩后。我便跟上二爷的步子,问:“这金宝的外公是干啥的,怎么说话这样有见地。”

二爷回首看着我:“你忘了吗?他是金老师。你小学的时候他还教过你呢。”我面露错愕,我真的对这个老人没有什么印象,我尴尬地笑着,嘴里说着忘了,二爷瞅了一眼然后开始阴阳怪气说:“你可真是贵人多忘事呢。”

“你又取笑我,我是真的记不起来的嘛。”

“日后我一定带你都去见见人,不然的话。人家都会笑话我养出了一个不识礼数的孙子。”

我一脸无奈的回应着,然后追上去问:“可是我真的想知道,有关程老板的事情,到底是啥情况。”

二爷脸一沉再次警告我不要再瞎打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