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末世灾变:我的熟练度面板

作者:朝顶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四百五十一章 特殊部队

书名:末世灾变:我的熟练度面板 作者:朝顶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7:20

【赤血功】固然有着种种的缺陷,无论是修炼出来的真气虽强,但是却只能迅速爆发,撑不住长时间作战,还是最要命的对寿命的损伤,都是不可忽略的致命缺陷。

可是军队要想快速的形成战斗力,却又不得不练它。

否则的话,纵然你寿命长,在和敌人对战的时候打不过敌人,被人杀了,寿命再长又有什么用呢?

对士兵来说是如此,对将军来说同样也是如此,士兵战斗力不高,养的再好有什么用,吃了败仗,不仅士兵会死,做将军的也会有很大的危险,回到了朝廷里也会落得一个败军之将的头衔。

对于朝廷来说,更甚如此,军队是保证自身利益的利器,如果军队在需要用到的时候不顶用,就算是士兵活的再长,那又有什么用?

所以,【赤血功】再有它的不好之处,也是必须要练的,为的就是解决对于士兵和军队来说最为重要的战斗力问题。

同样的,李明也没有办法免俗,他也需要他的士兵修炼这种伤命的功法,这些人都是为了当兵而来,而当兵就必然要参战如果没有提升好战斗力,遇到了敌人死了那就算是有再长的寿命也没用了,对比起来,反而是害了他们。

除了【赤血功】这类消耗寿命的功法,他也没有别的办法能够这么大程度的提升一个普通人的实力了。

虽然说修炼了【赤血功】基本上潜力也就到先天境界断绝,除非遇到仙丹妙药否则的话一辈子也不可能修炼到灵窍境界,再加上其它的一些缺陷使得【赤血功】虽然速成,威力大,但是却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但是武道宗师境界本来就是很多人就算修炼正常功法都追求不到的,更何况他们这些普通人,有没有这个机会已经不重要了。

只要能修炼到先天境界,那活的还是比一个普通人要久上很多的。

所以【赤血功】是一门军人不得不练的功法。

只是,虽然不得不练但是该怎么练习又是一个讲究。

是饿着肚子练,还是营养均衡丰富的练,是两回事。

如果练这种耗命的功法还不吃好喝好的练,那真是挑灯去厕所,找死。

就算是吃的好,可是如果没有锻炼将其转化为自身的气血,也是无用。

李明要求的他们能一口气跑二十里地,快走一百里,是让他们的身体素质在没修炼之前达到了一个非常健康不错的标准。

营地的伙食很好,在朝廷富强,钱粮充足之下,他有意为之,这些士兵吃的基本上肉蛋奶,果蔬全都齐全。

如此营养之下,每天合理的锻炼,合理的休息,身体自然会养的越来越好,那么就算是最差的普通士兵,也能够达到这个标准。

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他们达到这个标准那么就代表着身体被锻炼的很好,气血充盈活跃,身体灵魂,不至于僵硬,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去修炼【赤血功】,那么无疑会好很多,对副作用有一定的扼制作用。

能迅速的集结,听从命令,是另外一个考验决定着他们在战场上的战斗能力,反应能力和遇到危机时候的生存能力。

一个部队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集体的战斗力,和集体饿的战果。

如果没有能够快速的集结在一起,完全的听从命令做出反应,一个军队的战斗力怎么发挥出来?

所以,在战场上生存,不仅实力重要,意识也很重要,这个要求才会被李阳提出来。

能读书写字,知道战事是什么样的并快速配合,是稳固军队的重要手段。

顺便,各种军官也会在这个过程之中被选拔出来。

虽然说,这些大头兵大多数都不会懂太多,但是只需要让他们比别人的军队懂一点,那么在战场上就能够更高效的完成战斗反应,将战斗力最大化。

所以,这也是学习的必要性。

否则的话,要是大头兵们都是文盲,连个帅旗上的字都不认得,岂不是太过难受了。

而如今,在李阳这样的要求培养之下,他们别的不说,至少大多数人都会经历一次脱胎换骨,到时候再修炼【赤血功】实力提升之下才是能够形成战斗力的时候。

这些只是基础,看似不重要,但是却能无形之中定住一个军队的状态。

奠定基础,才能奠定一个军队的作风和习惯。

李明训练的不只是这些内容,除了列队,站立训练服从性以外,还有各种各样增强他们服从力,增强他们集体荣誉感的方式。

服从是保持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是士兵发挥最大潜力的基本保障。服从是根深蒂固的,它比战场上拼刺刀还要重要。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军队,必定有铁一般的服从意识;一个合格的士兵,一定有强烈的执行观念。服从,是团队执行力的精髓。没有服从,就不能称其为团队。

每个团队建立之初,除了规定什么不能做,剩下的就是要求服从和执行。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但是身处团队中,就要求思想和行为与团队要求步调一致,纪律的约束不可缺少。

没有服从,何来执行,服从命令就是执行。没有执行,一切战略只不过是纸上谈兵。对于一个团队来说,只有团队成员绝对服从与执行,才能把一切资源、力量整合起来,才能把战略变成现实。因此在团队中,服从与执行才是最重要的。

除此之外,集体荣誉感也一样如此,因为只有一支有集体荣誉感的队伍,才能够发挥出更强的战斗力。

除了这两样看着不起眼,但是实际上是重中之重的训练李明每天都会练,并不经意的通过生活中的各种小细节传递影响给他们,还有更多的训练。

如力量训练,伸筋拉骨的柔韧性训练,扎马步,俯卧撑,还有举大石。

除了这些,还有阵型训练,训练他们在战斗之中变幻各种军阵的能力,军阵,在冷兵器作战的时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应敌手段和方法,如何探讨出来更加有效的军阵是两军对战的重中之重,但是同样,士兵能不能做到并意识到自己在军阵之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对于这些士兵来说,李明对他们吃的好,穿的好,住的好,每天还教他们读书写字,学习兵法。

这哪是将军,这简直就是爹啊。

如此,对于这么一位爹,他们自然学的很认真,练的也很刻苦,服从性简直非常的高。

没几天时间,军营之中的五千人马已经全部集齐,李明见乡亲们热情,不得不又再多招了八千预备役才算是把这一波投军热潮抚平。

预备役,自然不能穿上正式的衣服,李明给他们穿的都是带着【兵】字的服装,但是却让他们展开了同样的训练。

这样的训练,简简单单三个月就能出来很不错的结果,算得上是实惠有用,到那个时候再修练【赤血功】士兵们就会练的更好,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李明自然不会因为这些训练普通而忽略了他们。

甚至,在训练之余,李明还会传授一些粗浅的养身功夫,和疗伤功夫,江湖上大家都会的那种级别的给了这些士兵。

【赤血功】虽然凶猛,但是却并不会排斥能给身体带来生机的功法,有这些李明传给他们的修身功法,他们先练个三个月打上基础,再去修炼【赤血功】无疑就会更强,副作用也会得到降低,对他们是很有好处的。

而在这样如火如荼的训练之中,一个月后,各个武林中人的招聘核对也终于做好,那些能够靠得住的武林之人中一共挑选了一百多位,随着士兵们一起训练,让士兵们知道他们的身份,让他们也熟悉军营的情况。

只不过短暂的训练之后,他们就有新的训练,如功法的学习,如资源的配比,和安排的巡逻防守方式,等等事情无不一一安排妥当,随后才开始继续训练。

赵秀的【特殊部队】训练的也有模有样,有铁大十人当骨干,一些稳妥靠得住的江湖侠客当支干,资质好被选过来的士兵当做树叶,轻松的打起了框架,开始进行他们的专项武功练习。

刘武,刘壮,带着亲兵营练的也是十分刻苦,他们的训练量是精锐士兵的两倍,是普通士兵的四倍,训练进展远超普通士卒,也同样开始修炼各种雄厚好用的功法开始慢慢打基础。

除此之外,精兵的训练同样是普通士兵的两倍,并练着一些粗浅的功法,只有普通士兵才进行着普通规格的训练,练着一些更粗浅的功法。

如此,一直到了三个月,各个士兵的基础打下来时,王光允终于风尘仆仆的带着【千机阁】的人赶回了临山镇。

“大哥,幸不辱命,【千机阁】的人带来了。”

王光允面带着笑意,对着李明拱手抱拳开口,一边说一边神色带着感慨。

显然是行走江湖的辛苦导致,至于行走江湖有那些困难?

俗话说,一文钱难死英雄汉,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历来行走江湖的大侠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哪里来的收入呢?

首先被称为大侠者必定不是普通百姓,他们武功高强,嫉恶如仇喜欢劫富济贫,而且行走江湖靠的是什么?无非是高超的武艺和义气,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盘缠,没有足够维持生活的经济来源,大侠们也是寸步难行。

第一类,属于混的最好的,大理段氏像段誉,段正淳,等人他们属于皇族,拥有一国之富,出门时自然不愁钱的来源,但是他们如果是微服私访,自然也有没钱的时候,这时候他们就会随手卖掉自己身上比较值钱的东西,比如玉佩,玉带之类。

第二类,道家。道家讲究清修。像张三丰,逍遥派,笑傲江湖里的青城派,,他们的经济来源也和佛家差不多,都有自己的香火地,另外道家人物很多都会,看病。他们的道观也会经常有香客封赏。

第三类,属于仅次于皇族的人物,像金庸小说里金轮法王,鸠摩智等人他们属于国师,少林寺也属于僧人,不仅俸禄高,而且都是文武双全,假如他们真没钱了,去到各大寺院拜贴,自然会有人接待。古人有句话,叫做旱不死的葱,饿不死的僧。在古代僧人无论在大小寺庙挂单,都会有自己庙宇的地,叫做香火地。他们可以出租可以自己种。

第四类,这类人在江湖中往往知名度很高,有很强的号召力,能够凭借自己的名气开帮立派。比如张三丰创立武当,比如华山派、嵩山派之类的,哪怕是身为丐帮之主的乔峰也是不缺钱的,丐帮在江湖中号称第一大帮。这些门派掌门弟子众多,随便收点会费都是一大笔银子,自然不愁经济来源。

第五类,这种人说好听点是绿林好汉,说难听点就是山寨土匪了,他们成群结队聚集在一起,以打家劫舍抢人财物为生,这种勾当通常被人所不齿,毕竟干的是无本买卖,容易得罪官府惹上麻烦。

总之,古代行走江湖的,绝对不像武侠小说里写的那样,衣袂飘飘,骑白马,到处行侠仗义。从来不参加劳动,但走到一个地方,总能扔出一块大银子,要好酒好肉尽管上来。其实大部分行走江湖的,都是很节俭的,挣得并不多,而且也会老,也要积攒苦力钱养老。王度庐的武侠小说里,人物就很实在,见了当官的有钱的,都得赔笑脸,根本不像金庸小说里描写的那样清高。

在古代有句话叫“百无一用是书生”,在古代那样的冷兵器时代,会武功的大侠确实是很吃香的,无论是闯荡江湖还是为国效力战场杀敌,都需要有个好身手,而能够做到大侠级别的更是屈指可数,这些人名气大、朋友多,因此从来不用担心自己的经济来源。

就算不提这些,单单是赶路都够累了……(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