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永生:弦之结合

作者:李拾磊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三十四章 甲骨文、象形符号、弦

书名:永生:弦之结合 作者:李拾磊 字数:1.5千字 更新时间:01-07 07:10

量子理论中,每一个粒子还具有波的特性,这就是波粒二象性,粒子的波动性就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弦的振动模式与粒子的引力作用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同样的关联也存于弦振动模式与其它力的性质之间,一根弦所携带的电磁力、弱力和强力也完全由它的振动模式决定。

量子世界里,我们是参与者,每一次观测都是在与宇宙的深层逻辑进行重构,物质本质上都是振动的能量场,物质是由振动的量子组成,振动频率高形成意识,振动频率低的形成物质,光的量子跃迁是时间的刻度,记录着宇宙演变。弦的振动组成了我们绚烂的宇宙,一切都是能量的运动形态。弦在空间运动,才产生了各种粒子,各种不同的粒子只不过是弦的不同振动模式而已。弦是物质组成的最基本单元,所有的基本粒子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都是弦的不同振动激发态。世界中所发生的一切相互作用,所有的物质和能量,都可以用弦的分裂和结合来解释。

小雨跟随墨维来到甲骨文的故乡河南省安阳市,在这里的中国文字博物馆进行实地拍摄。

墨维告诉小雨说:“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

小雨说:“最早就是甲骨文吗?”

墨维说:“中国最早成体系的文字是甲骨文。汉字的起源在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就是我们都知道的古代神话传说仓颉造字,传说仓颉长有四只眼睛,具备超出常人的观察能力,奉黄帝之命创造文字。仓颉看到鸟、兽的蹄印各不相同,受到启发创造出许多象形文字流传人间。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主要出土于安阳殷墟,属于商代晚期的文字遗存。”

小雨说:“听说甲骨文包含了占卜的学问,用于占卜和祭祀活动。”

墨维说:“甲骨文有程式的,分成四个部分,前辞、问辞、占辞、验辞。象形其实象征着一种符号,比如说甲骨文的人字,像一个作揖的人的形状;甲骨文的天字,是画了一个人头上顶着方形圈,想不想宇航员带的头盔?呵呵呵。”

小雨说:“嗯,对,古代说不定也可以上天上呢,要不怎么发明了那样的字体?嘻嘻。”

墨维说:“历史就是文明的历史,而文明的含义就是文得以彰明。从甲骨字形以及文明的内涵来看,文包括两套系统,一套是契约系统,一套是易经系统。契约系统又包括结绳符号和后来的书契符号,而易经系统则主要是八卦符号,以及爻字符。但是,契约符号是主体,易经系统是边缘。也就是说,契约不仅是文字的基础和内核,也是文明的基础和内核。”

小雨提醒说:“甲骨文其实是不是可以看成就是一种符号,每个字都是符号,由不同的线条组成不同的符号,就是线条的形态。”

墨维说:“完全可以这样理解啊。”

小雨说:“线条就是一根一根的弦,有一个理论,超弦理论,超弦理论中的弦只有长度,没有粗细,长度为普朗克长度。弦有两种结构,开弦和闭弦,一个由两个端点,一个没有端点是闭合圈。它们都是一维的。”

墨维说:“我知道这个理论,这是一个物理学术语,叫超弦定律。”

小雨说:“超弦理论中,一个基本粒子的质量、电荷、弱荷、色荷等性质都是由构成它的弦产生的精确共振模式决定的。如果弦的振动剧烈,其能量就大,根据质能关系,质量也就大。这就像我们拨动琴弦时,琴弦振动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一样。”

墨维突然想到,说:“甲骨文的文字的线条,长短有别,那么和弦的长短是不是可以匹配?”

小雨说:“弦是相同的,只是不同的基本粒子只是同样的弦经历不不同的震荡方式,无数根弦的同时震荡,就形成了宇宙事物。甲骨文文字,是符号的形状,就像是一根弦不同的震荡方式。每根弦的震荡模式是识别每个粒子的指纹。”

墨维说:“奇特,甲骨文、象形符号、弦。把它们联想到一起,真的可以创造奇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