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传媒大亨从1999开始

作者:秋茄子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013章 我有一个小策划(求收藏推荐)

书名:传媒大亨从1999开始 作者:秋茄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2:04

10月25日,又到周一。

高阳今天没有外出的会议或专访,上午9点前打卡之后,高阳马上骑车赶去券商营业部,又存了2800元进股票账户。

兜里只剩下不到800块钱备用。

这个年代做股票,还是有些不方便,主要是第三方银证托管尚没开通。不像几年之后,手机银行可以转账进股票账户,卖掉股票之后,t1日可转出资金到银行账户。

上班第一周,高阳收入00元车马费,原来还剩下2000多块钱,除了250元房租,还有买了自行车和被褥等日用品,日常生活开销不过两三百块钱。

高阳决定以每个月甚至每周定投的方式,在亿桉科技涨破一百元之前,只买不卖。

重生后的第一桶金,就靠这只股票了,而定投的现金流,来自于每周每月的收入。

高阳现在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能省则省,攒下来的钱,都准备拿来定投亿桉科技这只牛票。

上午10点过,高阳回到办公室,打开股票行情软件一看,亿桉科技今天高开后,庄家又马上砸盘。

高阳赶紧在2550元挂单100股。

不到10分钟,成交了,账户里已经持有1200股亿桉科技,市值3万出头,还剩260多块现金。

现在虽然还没赚钱,再过几个月,这1200股亿桉科技,市值就会超过12万了。

高阳又细看了亿桉科技近期的k线形态,发现这只票在6月底阶段见顶以后,3个多月以来的日k线,超过9成全有下影线,近半的日k线还有上影线。

而股价以一种楔形整理的形态,从最高34元一线,慢慢跌到了目前的位置。

回过头去看,庄股特征太明显了。

现在,楔形整理已经到了尾部,股价回踩半年线好几天了,随时可能变盘拉升。

高阳有些遗撼,他倒是希望这只票能慢点涨,让自己多攒两个月的钱。

高阳甚至想过,找吴博借两万块钱,最后想想,还是算了。

现在每周大概能收1000块左右的车马费,加上稿费和工资,每月能加仓100股甚至200股,也不错了。

春节,还能领到一笔年终奖。

如果这只票在涨破100元前,能加仓到2000股,那么在见顶时撤出,都能有20万左右了。

加仓了股票,高阳心情愉悦,上午也没什么事,便走去小会议室抽烟。

这时候,全国版编辑部,只有四五个记者,其他人大概都出门跑会去了。

高阳上周跑了三个会,还有两个专访,手里总共联系着8家公司,这周的会可能少点。

这两天,高阳也在思考,也许该主动出击,自己策划一些稿件,多写点高水平的稿子,尽快展现自己的写稿能力,引起公关公司注意,然后等着他们洽谈代写大稿子的事。

为了挣钱,就得尽快展露头角,而不是苟着。

高阳抽着烟,正考虑这些的时候,吴博和周文彬这两支烟枪也进来了。

周文彬一坐下来便道:“高阳,下午我有两个会,跑不过来,你去跑一个吧。”

高阳笑道:“好的,没问题。”

这种好事,当然要接了。

抽了一根烟,吴博正准备回工位,高阳突然道:“吴老师,有件事我想跟你汇报一下。”

闻言,周文彬掩门出去了,吴博笑呵呵坐下来:“什么事”

高阳道:“吴老师,我看cpi全国版每期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公关稿,it公司讲什么,记者就写什么,原创内容比较少。

我建议开设一个新栏目,每期两个版,栏目名字可以叫做渠道学院。”

“渠道学院”吴博诧异道,“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稿子从哪儿来”

高阳道:“稿子我来写,全部是采访而来的原创稿件。

吴老师,我是这样想的,这个栏目的内容就聚焦于it渠道管理,我去约it厂商,还有神马、英迈、连强、嘉杰、紫光等十大it分销商,进行主题采访。

每一期的栏目稿,锁定一条产品线,然后约一位渠道总监采访,分析这类it产品的渠道特点,分享渠道运营管理经验。

在形式上,每期大概5000字左右的稿件,其中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渠道观察类的综述稿件,1500字到2000字。

另一部分,就采取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就是具体的采访内容。

全国版的主要读者群是各种级别的it渠道商家,我们还可以在栏目中征集他们想要向厂商或总代级分销商的提问,或者是他们在日常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然后我可以在采访中,请这些渠道总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想,这样的栏目内容,无论是我们的客户,还是读者,感兴趣的应该不少。”

吴博眼睛亮了:“这个栏目创意很不错啊。”

高阳道:“吴老师如果觉得可行,那我就写一个方案出来,尽快执行。”

吴博点点头:“可以,高阳,你刚接触it渠道,这个栏目,有信心做好吗”

高阳道:“有信心啊,我可以在采访中不断学习,吴老师,下一期报纸,我争取拿出第一期栏目稿件。”

吴博道:“好,我们现在就缺这样的原创内容,这个栏目的思路很有新意,你可以放手去做。”

高阳回了工位,准备马上写一份栏目策划方案。

前一世,cpi全国版的这个渠道学院栏目,就是高阳一个人做出来的,反响很不错,连集团大老板冯劲松都赞赏有加。

不过,前一世推出这个栏目,还在一年之后,当时吴博早都辞职走人了。

现在,趁着有吴博支持,高阳也想尽快将这个栏目做起来,多写稿子多挣钱,也树立自己的实干形象。

花了不到一个小时,高阳麻利写了一份栏目策划方案出来,传给吴博过目。

吴博认真看了方案,很快同意了,让高阳执行。

随后,高阳又将这份方案改为一个对外宣传的简版,给自己联系的公关公司群发邮件,然后一一打电话推介,请公关妹子们帮忙联系客户进行采访。

媒体策划选题,主动寻求采访it公司,公关公司也求之不得,自然乐意合作。

it公司也是公关公司的客户,在媒体上刊发的公司稿件,公关公司能从it公司报销宣传费用,这也是公关公司主要的业务模式之一。

下午,高阳外出参加周文彬转过来的一场发布会时,接到了澳美古雅雯的电话:

“高阳,你们cpi的渠道学院栏目,paq这边很感兴趣,希望能上第一期。”

高阳乐了:“好啊,paq哪位老总能接受采访”

古雅雯道:“pc的渠道总监许耀明,上周六你见过的。”

高阳道:“好,晚上我赶一份采访提纲发给你,能帮我约到这周采访吗”

古雅雯道:“你希望定在哪天采访”

高阳道:“明天到周四,哪一天都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