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外科教父

作者:海与夏 | 分类:都市 | 字数:0

1076章 两难的决策

书名:外科教父 作者:海与夏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8

方主任在杨平的帮助下进步非常快,自从跟着杨平做了一台腹腔器官簇移植手术之后简直就像打通任督二脉,功力倍增。

那台腹腔器官簇移植手术是亚洲第一例,当时杨平主刀,他是第一助手。手术成功后,方主任拿着那台手术的资料到处去讲学,初步树立自己在学术界的名气。后来又跟着杨平完成很多肿瘤体外切除及器官自体移植手术,这方面病例积累几十例,这种手术全国能够完成的医院没几家,方主任不管是手术难度还是手术数量完全是碾压别人。所以方主任凭借这些高难度手术在肝胆外科、胰腺外科和胃肠外科学术圈声名鹊起。

有杨平的帮助,方主任就相当于开了外挂,什么手术他都敢做,医生的成长过程中要是有一个水平非常高又愿意放手的老师,进步肯定很快,反之则总是原地踏步。

“小心点,慢点,不急,我慢慢来。”

方主任提醒助手不要轻举妄动,现在是分离的关键时候,稍有不慎容易血溅手术台。

“教授!帮忙看看?”现在遇上难题,方主任只能求助于杨平。

杨平也没有洗手穿衣,只是在台下坐着,听到他的求救,于是站在一米开外的地方往术野看。巡回护士挺机灵的,立即拿来一个脚踏,杨平站上脚踏,这样可以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方主任和助手立刻让出一条观察通路,并且用拉钩将术野显露得更加清晰。

杨平只是瞄了一眼,然后轻描淡写地说:“几处肝门的血管处理顺序反了,这种手术要个性化,不能千篇一律按照书本上来,你试着现在反过来处理血管。”

反着来?方主任没悟出所以然,但是他忠实地按照杨平的建议去做,立即改变策略,将处理血管的顺序掉转过来。做着做着,发现的确是这样,这样调转顺序之后,难度居然降低了很多,不再像刚刚那样越做越困难,现在是越做越轻松。

台上的助手们也是感到惊奇,杨教授只是一句话就将手术的困局破解,同样是方主任主刀,刚刚如踩钢丝,现在如履平地,手术的速度也加快了很多。

刚才聊到哪?

对,刚刚聊到切胃减肥手术,方主任要找杨平感兴趣的话题,刚刚这个话题是杨平主动提出的,他肯定感兴趣,这样可以防止杨平因为感觉无聊而提前离开手术室,毕竟杨平很忙,时间很紧,要想他在这里停留的时间久一点,必须想点办法。

“网上有很多文章把切胃减肥手术说得一无是处,好像这个手术很恐怖一样。”当助手的博士说。

“其实这个手术也没有那么恐怖,网上很多小作文为了哗众取宠将这个手术妖魔化,在其它的减肥方法效果不佳,肥胖严重威胁健康的时候,完全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减肥,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手术不行,而做手术的医院和医生不行。”方主任边做手术边聊天,而且聊天的时候充分显示出自己的自信,自己的切胃减肥手术水平的高超。

手术室的一个护士听说杨平过来,她立即提着CT片跑过来,这是她母亲的肺部CT片,厚厚的一袋子。她保持与手术台的安全距离,绕过手术台来到杨平的身旁。

“杨教授,你现在忙不忙?”护士有点不好意思地问道。

说忙也不忙,现在坐在台下没什么事做;说不忙也忙,现在的工作是帮方主任镇台,正在工作状态。

杨平说:“你说!”

“这是我妈妈的肺部CT片,能不能麻烦您帮忙看看。”护士说出自己的请求,杨平日常工作在外科研究所那边,很少来外科大楼,即使院内的职工要找他帮忙看病也不是那么容易,现在正好碰到,护士肯定抓住如此宝贵的机会。她昨天从方主任那里听说今天杨平过来帮忙镇台,这个护士一大早上班就带来CT片,随时准备麻烦杨平帮忙看看。

“我看看!”杨平站起来走向阅片灯。

护士将CT片拿出来,她也不熟悉这些CT片,不知道先看哪里后看哪里。杨平自己动手,将CT借着阅片灯的光先照一下CT片,知道大概的时间先后顺序,然后再按时间先后顺序一张一张地挂上去阅片。

“我们去的是老家的省城医院,医生说是肺癌,建议手术切除。”护士介绍患者的就医经历,以便给杨平做参考。

杨平没有说话,一边听一边继续阅片,看完后说:“暂时不手术,很可能是炎性结节,先抗感染治疗一个月,然后复查,如果结节有缩明是炎性结节。”

“炎性结节?不是肿瘤?”护士十分惊喜。

杨平点点头:“不像肿瘤,很可能是炎性结节。”这种事情谁也不敢百分之百确定,病理检查都有出差错的可能,何况用影像诊断,所以杨平说话也留有余地,这是正常医生的话术。

护士听杨平这么说,心里踏实许多,没想到事情会出现转机,她准备马上打电话回去跟家里人说明情况,叫停手术,因为家里人正在筹钱准备手术,她哥哥嫂子跟医生将母亲的床位都已经约好。

护士一边点头感激一边收拾CT片,高高兴兴地走出手术室。

手术间里的医生护士,不管是台上还是台下,再一次感到惊奇,瞬间让他们作为医护人员的成就感爆棚,因为像杨平这种顶级医生,一句话也可以救人。

改变策略之后,方主任的手术显得非常顺利,越做到后面越轻松,很快,他拿下了最危险的血管解剖分离,剩下的步骤虽然也有难度,但是相对于这些密集的血管来说,方主任可以从容处理。

方主任的手术已经完成关键步骤,杨平也可以撤退了。他从手术室出来,碰到姜护士长,护士长拉着她问小苏产后恢复情况及孩子好不好带等等,还问什么时候摆满月酒。因为杨平这段时间忙,满月酒也没有摆,小苏想着到时婚礼那么隆重,当和满月酒一起办了,不拘泥于形式。

杨平在几个骨科手术间逛了一圈,尤其谭博云的手术间,杨平观摩了十几分钟。谭博云这人还是有能力,韩主任的眼光就是毒辣,在附二的时候,谭博云每天和他的主任撕逼,撕得天昏地暗山崩地裂。

韩主任将他挖过来的时候,很多人劝韩主任说:谭博云这臭脾气你挖过来到时候给自己添麻烦,天天跟你吵架,天天觊觎你的大主任位置。

医务处的赵主任和院里的孙院长也是犹豫,当时也投反对票,说将这人引进来,简直就是引进一根搅屎棍,我们三博医院的院风优良,大家和和气气,团结一致,到时怕是将他引来乱了我们优良传统。

韩主任说:谭博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只适合当老大,不适合当老二,来我们三博医院,如果他有这个能力,我这个骨科大主任就给他,有什么了不起的。

韩主任跟谭博云也是这么说:“你谭博云天天瞧不起你们附二的骨科主任,你来我们三博医院,我先给你一个病区,你要是干好了,干得出色,我这个大主任你随时拿去,要是你干不好,你别跟我一天瞎逼逼,一个病区都干不好,你还想管理几个病区的大骨科?”

谭博云想想也是这个道理,于是说:“好,我要是干好了,你说话算话,我要是没干好,以后我见到你立正稍息,不跟你瞎逼逼一句。”

这样,韩主任将谭博云引进三博医院,直接将创伤骨科和创伤急救中心主任的位置丢给他,随便他怎么玩,看看他能折腾出什么样子。

没想到他真是个人才,不仅会管理,而且手术做得棒,关键科研学术也是一流,这人没什么浮夸,平时也不吹牛,一声不吭在骨科几个病区主任的怀疑和议论下,将创伤骨科干成了全国一流,将创伤急救中心干成了与魔都创伤急救中心呼应的全国双雄。

他是少数能够跟上杨平节奏的的主任之一,他不像高主任和方主任天天去外科研究所跑,他是暗地里偷偷地与杨平保持微信联系,经常向杨平请教问题。

因为谭博云业绩出色,韩主任笑呵呵地将大骨科主任甩给他,谭博云高兴得不得了,对韩主任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要不是韩主任信任他,给他这个平台,他哪能有今天,要是在附二,他铁定还是个万年副主任,天天跟主任撕逼,受院长的嫌弃,遭众人的白眼。

现在三博医院的骨科已远远超过附二,创伤骨科的床位数就是一百五十张,创伤急救中心床位五十张床位,创伤ICU床位十五张,这样构成了一个大创伤中心。

回到外科研究所,杨平去手术室看看,宋子墨和徐志良正在做手术,他转一圈回到更衣室。

杨平习惯性地靠在休息椅上闭目养神,尝试着进入系统空间,周围还是一片黑暗,这意味着系统空间还是处于休眠状态。

——

夏院长坐在自己的办公椅上,他桌子上摆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茶,他靠着椅背难得休息一下,正在思考医院的发展规划,医院近来的发展速度简直就是飞跃。杨平不仅建立了外科研究所、还建立了实验室、创建了《医学》期刊,可谓短时间内将三博医院的临床和学术水平拉到世界一流,他感觉目前医院的人才队伍有点跟不上发展节奏。

送出去的年轻博士们培养的时间还不够,外科研究所培养的几个精英骨干暂时也不能抽调出来各立门户。

但是因为发展得太快,原有的人才配套明显跟不上,比如各科室的主任,很多已经跟不上发展形势。夏院长心里清楚,这些科主任虽然是经过一波改革之后上任的,但是那时的情形与现在不同,那时的目标是能够在南都省省级医院里有一席之地就行,现在不同了,三博医院已经挤入国内国际一流。

在三博医院这次高速发展中,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年轻人才,比如病理科的温儒正,年轻人三十出头,现在大多已晋升副高。

关主任找夏院长几趟,说要退位让贤,将病理科主任的位置让给温儒正,温儒正年轻人有这个能力。

但不是每个科室的主任都是关主任,大多数科主任不会退位让贤,他们会想方设想地维护自己的位置。

所以现在夏院长很为难,整个医院的人才要符合目前医院发展的趋势就必须改革,要改革就必须换掉一批人,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但是究竟慢慢来,进行自然替代,还是快刀斩乱麻,用改革来快速完成替换。

这个问题现在夏院长很是为难,因为如果强力推行替代,让更加优秀的年轻一代上位,那帮老主任怎么办,这些人可是跟自己一路奋斗过来的。

如果不进行替代,这些新冒出的年轻人怎么办,他们有能力,不管思维还是能力都能够跟上医院的发展,比如病理科的温儒正,他在杨平的激励下,潜心钻研病理知识,英语水平高,发表论文多,临床水平也高,这种水平放到全世界都是一流的,只是年轻,才三十几岁,没什么名气而已。

如果以医院的利益为出发点,不符合医院发展的主任肯定是全部换掉,但是这些都是老兄弟,要是换掉,自己就会陷入无情无义的境地。

三博医院不仅发展快,而且地位非常特殊,它是卫健委和总后共同管理,这在全国就此一家,它相当于301与协和的合体。它享受两边的各种资源,在管理上两边的上级都给它最大的独立自主,两边的上级主要任务是提供各种资源,而不是管理,在管理上三博医院有非常大的自由度。

这种特殊性是上级领导专门为三博医院设计的,既不能因为管理僵化而限制杨平的创造力,又不能因为医院级别过低缺少资源,得不到强有力的支援,所以才专门设计这个特殊的管理关系。

当时,总后和卫健委都争着想招揽三博医院,最后这个方案也平衡了双方的的关系。这样三博医院医院有两个娘家,这两个娘家都不怎么管你,你要是什么事,两边都帮你撑腰,你要钱,两边都给你钱,你要受欺负,两边都护着你,这么牛逼的存在也就三博医院,现在夏院长可以说是全国最牛逼的院长也不为过。

正因为如此特殊,夏院长在对待大规模的人事调整时,才会思考再三,绝对不能让三博医院出现动荡,但又不能因此耽误发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78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