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激荡1979!

作者:泥白佛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104章 《牧马人》剧本化(月票1500加更)

书名:激荡1979! 作者:泥白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5

谢进从影已经二十多年了,1960年第一届百花奖,他凭借《红色娘子军》拿下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19年前就已经是一线大导了。

动荡过后谢进拍了两部电影,《青春》和《啊!摇篮》,虽然反响还不错,但是在他的作品序列里只能算是中下。

他已经56岁了,从精力体能来讲已经过了当打之年,但创作思维,电影技巧都正值巅峰,他希望趁着自己还能拍得动,多拍几部跟得上时代步伐的电影。

尤其是文代会之后,他知道电影人的春天来了,得抓紧时间,谁知道啥时候又寒冬了呢。

此时看着这篇名叫《牧马人》的,他非常有创作冲动,尤其是这个男主角许盛放,虽然完美的有点不像话,可电影本来不就是一种理想化的呈现嘛。

而且作者用精妙的对白和对比构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故事,而导演只要让观众看过之后也能相信就好了。

早在几个月前他就听说过魏明这个名字了,春江水暖鸭先知嘛,自己还凑热闹买过两瓶参桂养荣酒呢。

不过石厂长也是很有眼光的,于是谢进又看起了《天云山传奇》改编的这个剧本。

《牧马人》更偏伤痕文学一些,虽然也有对那个时代的鞭挞,但内核积极正面,给人以力量。

《天云山传奇》则是比较标准的反思文学,故事同样非常优秀,作者借主角之口说出了很多人不敢说的话,就是角色偏脸谱化,可能还要再改改。

而且这是一个反右故事,现在拍这个会不会有些风险呢。

在谢进心里,他的天平更倾向《牧马人》多一些,不过《天云山传奇》已经有完整的剧本了,改改就能用,很快就能搭班子拍出来。

拍电影,拍可能用不了多少时间,但有时候写剧本就能用掉一年半载,谢进喜欢让原著作者自己写,然后再经过专业编剧修改。

而魏明好像才18岁吧,他会写剧本吗?

于是他找上了孙道林老哥,他从燕京回来后曾提及交了个小朋友,就是这个作家魏明。

“写剧本啊?”孙道林听到谢进的问题后笑道,“你找他应该没错,他之前还给美影厂写过剧本呢。”

“啊,美影厂?动画片剧本?”谢进感觉有些不搭啊。

“对啊,那小子本事多着呢,所以他写剧本应该没什么问题,你可以给北大打个电话,让他改成剧本发出来看看嘛。”

谢进点点头:“那就先让他写,我先跟石厂长聊聊《天云山传奇》,他挺看重这个项目的。”

他想的是要不就先拍《天云山》,等魏明把《牧马人》写完估计自己都拍完《天云山》了。

而等谢进走后,孙道林就从抽屉里翻出魏明给自己邮来的那个信封,上面有北大南门的电话,这小子有心了。

巧的是,魏明把阿龙送走后,这会儿正在南门呢,正好接到了来自魔都的孙道林先生的电话。

接了电话后魏明对孙老师再三表示感谢,这个消息对他太及时了!

出名要趁早,改编最好也是。

他希望谢进能先拍自己的《牧马人》,这样自己在电影圈也算是有成名作了,说不定还能带动前面几篇的改编,改编身价也能涨。

多来几次改编自己都能买车买房了!

孙老师这通电话最大的作用是让魏明知道自己还有一个竞争者,而且谢导更喜欢《牧马人》,所以他必须快!

如果等《天云山》项目正式启动,那就迟了,起码还要再等一年。

虽然说《牧马人》这么好的故事底子,肯定还会有其他导演垂涎,不愁找不到婆家,但在魏明看来,这个时间段内地还没有能力在谢进之上的导演,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魏明挂了电话没多久,平安叔的电话就打了过来,也是找他的。

“喂,魏主任。”

“魏明同志,喜讯啊!”魏平安激动道,“上影厂的谢进导演刚刚看完你的《牧马人》,把电话打到学校来,询问你是否有意把改成剧本,他对这个故事很有兴趣!”

魏明平静道:“好的,我这就改,替我向谢导问好。”

挂了电话,魏平安奇怪,怎么感觉小明一点都不兴奋呢?那可是谢进啊,红色娘子军的谢进啊!

魏明的兴奋劲儿都在笔端,本来下午还想陪梅琳达的,现在决定马上改写剧本。

而在他进行改编工作的时候,20万册《当代》仅用了三天就完全被市场消化掉了。

文坛再次被“魏明效应”所震惊,在刘振云之后,很多文章开始抛开魏明某一部,直接评论魏明,研究魏明,还总结了一个“魏明效应”。

颇有后世王硕、王小波风靡时的气象,文坛霸主可能远远谈不上,但文坛偶像是实打实的,带货能力都超强。

而人民文学出版社反应也很快,紧急又加印了15万册迅速发往全国各地!

《当代》从10万册发行量暴涨至30万级别,直接晋级为一线文学刊物。

白舒荣还打电话过来告诉魏明,他们负责人严文景先生突发急性脑血栓住院了。

魏明吓一跳:“不会是因为杂志卖太好吧?”

“可能有这方面的原因,不过主要还是年纪大了,先生身体一直不好,这次生病之后估计要从这个位置上退下来了。”

“严先生在哪家医院?”魏明问。

“友谊医院,你有这份心意就好了,我会帮你转达的,不过现在我们都不让去。”白舒荣道。

“那好吧。”魏明叹息一声。

白舒荣又道:“你这篇不出意外又引起了不小的争议,靠近报刊,感觉每一份报纸上都在讨论牧马人,讨论许盛放,你怎么看。”

“我坐着看。”魏明面前就摆着一份报纸,上面一篇评论文章就是针对《牧马人》假大空这一点展开了批判的。

魏明觉得这种评论也挺好的,评论者认为人有私心,有享受美好生活的生物本能,所以许盛放显得不够真实。

放在以前这种想法想都不能想,现在他想了,还写出来,并发表。

这就是一种进步。

虽然更多读者被许盛放的选择所感动,《牧马人》也被视作一种正面典型,很多官方报纸都在力推,但这种质疑的声音还不少呢。

不过很快《日报》就给出了强有力的回击。

这天第三版发表了一篇在宁夏养猪的现实版“许盛放和魏芬芳”的故事,《巴西华侨严纪彤、王柏玲夫妇的抉择》。

同一天,魏明在《中国青年报》上也发表了一篇文章《我的父亲母亲》,先是讲了自己创作《牧马人》的动机。

“最初只是想记录父亲母亲先结婚后恋爱的故事,后来看到了宁夏严纪彤、王柏玲夫妇的报道,于是又融入了她们的故事,这才有了《牧马人》……”

之后魏明根据自己的儿时记忆讲了一些父母的故事,并在文章最后表露了寻人的企图。

《中青报》很配合,一个字都没删,而魏明也答应过几天给他们做一次正式的采访。

~

燕京火车站。

43岁的张贤亮终于又回到燕京了。

二十多年前他曾在燕京上学。

十年前他曾扒火车从改造的农场逃回燕京看望母亲,那也是他和母亲的最后一面,也是他最后一次回到燕京。

而这次他是以作者身份被请回燕京的,北影厂想改编他的《吉普赛人》,于是请他来京商议相关事宜。

刚下火车,张贤亮就就急忙找到报刊亭,想要买一本《当代》第三期。

因为在火车这两天两夜他从不同的人手上蹭了不少报纸看,其中很多都在讨论《牧马人》这部。

不过很可惜,报刊亭表示已经卖完了,不过新的杂志很快就到。

问了几家都是如此。

好在到了北影厂,张贤亮从文学部主任江怀延那里借到了一本,总算一睹庐山真面目了。

看完这篇,张贤亮算是明白魏明为什么能火了。

这篇整活程度远不如二牛双驴,趣味性略差,但笔力扎实,看了开头就让人欲罢不能,不看完根本停不下来。

很难想象对方才18岁而已,真是个妖孽啊!

随即又想到故事原型就在宁夏,自己却不如一个远在燕京的人嗅觉敏锐,张贤亮遗憾不已。

~

勺园女生楼,梅琳达宿舍里。

魏明正写着剧本,身后一人靠近,从后面抱住他。

从后背那明显的触感,魏明就知道梅琳达回来了。

他上午想去图书馆写剧本,结果没抢到座位,再加上小查白天几乎不回来,在征求梅琳达意见后他就暂时来这里求个清静。

梅琳达咬着魏明的耳朵:“我已经反锁了门,要不要在宿舍里……”

魏明的手从后面抓着她的腿:“白昼宣淫可不好,而且我还要吃午饭呢。”

“吃我还不够啊。”梅琳达绕到前面,小嘴凑了上来。

魏明咂了两口:“吃过了,该吃饭了。”

“要不今天在留学生食堂吃吧,吃完你跟我去还磁带,顺便带你认识一下谷老师……”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98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