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作者:一切以大橘为重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445章 对不起我声音大了

书名: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作者:一切以大橘为重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2:56

文学史留名?

华主编神色一动。那就正常了,难怪不去听古典乐了,难怪也不去SPA了,原来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难道是中俄文化互译,你去当总编撰?”华主编结合老姐妹的能力,迅速想到可能性。

田教授主持过人民出版社的俄文学系列丛书,但那和文史留名是两码事。

只有两国在战略上深入合作,再进一步的互译……现代文化史上才会留下一句话“xx为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翻译完了,一定好让我们《四九城文艺》做个访谈。”华主编来了兴趣,当即把手机都放下了。刚才她在说话间,在用摩天轮APP购买古典乐门票。

“想什么呢,现在都201……哦不2020年了,架起交楼的桥梁早在二十世纪就被先辈完成了。”田教授回应。

对的,学过翻译的都知道,中俄文化——毛熊国那边有翻译四大名著的汉语三杰之一罗高寿(伊戈尔·阿列克谢耶维奇·罗加乔夫)先生,华夏这边译有近千万俄文学,基本是搭建起国内翻译俄语框架的臧仲伦先生。

这种大神,“xx”位置你拿头去顶替?

整得她怪激动的,原来不是。

华主编又拿起了手机,还是很给面子地接话,“哦?那有什么好机会?”

“续写托尔斯泰的剧作。”田教授说出来都感觉骄傲。因为这绝对是个大事业。

“哈?”

你在港什麽?华主编疑惑地看着对方。

“顾陆老师为国家创作,祝毛熊国国庆七十年的贺文。”田教授大致进行说明。

就顾陆?续写列夫?!田教授认为对方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这样还不准确,应该是初生牛犊要吃老虎!

“写得怎么样?托尔斯泰未完成的作品是《早年回忆》吗?”华主编文学储备也相当不错,她口中的这部作品,列夫也确实没写完。

“非常好,是我见过最好的文学续作。续写的是托尔斯泰未完结的剧作《光在黑暗中发亮》。”田教授斩钉截铁地评价。

有点自卖自夸的嫌疑了吧,因为自己在翻译,所以给这么高的评价,不过也是人之常情。华主编表示自己非常期待作品。

“外交三部曲写得精彩,不过我们国家又不是只有这一个作家,为什么总是一样的选择?”华主编随即讨论这个话题。

“我听说,这个贺文邀请是俄驻华夏的大使非常主动的邀请。”田教授说,“也是因为之前广场上国歌互唱太出名。”

这样说,华主编就明白了,都是五常,法兰西有,毛熊国必须也要有。否则弄得好像在华夏眼中,毛熊国比法兰西低一等。

“那也不应该……”华主编想说顾陆也不该那么飘,沿用前面的创作模板不好吗?节选一个毛熊国的英雄人物,非要给自己上难度。

但又想到老姐妹刚才这样夸奖,华主编到嘴边的话一改,“不应该给顾陆这么大的宣传啊,一旦出现一点纰漏,这反噬很严重。”

很有道理,对普通作家来说确实如此。但对开着外挂没关的顾陆而言,问题不大。

华主编能够很好地代表大多数人在听到“续写托尔斯泰”的反应。

就在今天,1月19日,放弃按摩和古典乐演出的田教授,耗时十三天,将稿件发给了赵主任,紧赶慢赶,总算赶在除夕前。

毕竟2019年的除夕夜是一月二十四号。

文字和稿件进行二次校对,可不是私发给大使阿列克谢。而是配合外交部门,非常正式地发送给毛熊国驻华夏大使馆。

说起来,毛熊国大使馆和法兰西大使馆相隔好几公里,也不担心上班时间会碰到。此外,前者内部人员代称“白帽子”,和“大电视”这一称呼半斤八两,都不好听。

当前毛熊国工作人员有点懒散。

毛熊国和华夏有点相似,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不是圣诞节,而是“新年”,具体在1月1日,基本上从12月开始下旬开始,毛子就无心工作了。

而当前的时间,华夏准备过年,而毛子就相当于是过年回来上班,不经过一两周的调整,有精神才怪。

阿列克谢刚从家乡飞来一周,肉身回来了,灵魂还窝在喀山的小别墅,在壁炉前安逸地看着KHL联赛(大陆冰球),还能和头发花白的老父亲多喝几杯伏特加。

天气冷,喝酒是最好的驱寒手段。

“先生,华夏外交部门庆贺我们国庆日七十周年的贺文,发来了。”秘书汇报。

“行,我知道了。”阿列克谢回应,“以大使馆的名义发表一封感谢信。”

秘书回应,马上去办。

灵魂没回归不重要,重要的是开年事情还多,比方说大彼得罗夫大剧院,要来华夏演出镇院之宝——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具体宣传以及前期准备,就需要大使馆使劲儿。

《叶甫盖尼·奥涅金》有四绝啊,首先曲是柴可夫斯基作的,剧本是康斯坦丁·西罗夫斯基改写,原著是普希金。最后一绝是大彼得罗夫大剧院是毛熊国舞蹈、歌剧领域的扛把子。

对国家形象宣传很重要,阿列克谢当前的注意力都放在上面,贺文什么的,有就足够了。

当然礼貌还是要有,阿列克谢忙完之后,以私人名义又给赵主任发去了一份邮箱。

[顾陆先生的作品已阅读,真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文学最大的作用是架起彼此之间沟通的桥梁,结下深厚的友谊。期待以后的两国文化交流、增进俄中友谊……]

模板的回应,肯定是没错的。

并且阿列克谢的模板还有点依据,因为他看过《一夜天才》写得还行,所以新作肯定保持了不错的水准。

马赛曲是不错,阿列克谢读后感是法兰西音乐方面差了点,比不上他们国家……

赵主任邮件进行回复:[阿列克谢先生认为续写没有问题就好。顾陆老师也是对毛熊国文豪的致敬,并没有冒犯之意。]

毕竟是续写他国文豪,所以赵主任甭管对方有没有认真看,先把可能发生的矛盾给抹除。

致敬毛熊国文豪?阿列克谢诧异,这个以“天才”出名的华夏作家到底写了什么?

打开邮箱:

《逃向上帝》

——列夫·托尔斯泰未完成剧本《光在黑暗中发亮》续尾

“续写托尔斯泰先生?”阿列克谢笑出了声。

前面就说过,阿列克谢个人是非常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和托尔斯泰的,这两人前者是人类灵魂的探索者,后者是人类肉欲的探索者。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即便两人都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不会有读者会因此就对其评价降低。

“《光在黑暗中发亮》是托尔斯泰先生在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创作的剧本。你……”

阿列克谢并非对天才有什么敌意,主要是在他看来,如果一个作家以“天才”为最大的标签,那么就代表作品没有超越这个标签。

托尔斯泰二十四岁就写出上教科书的《童年》,陀思妥耶夫斯基二十四岁就写出名著《穷人》,这是绝对的天才,但作品属性更强,没人以天才称呼他们。这就是阿列克谢的观点。

“也是有心了,托尔斯泰续作来作为贺文,确实是有心意。用华夏的一句俚语来说是……”阿列克谢突然就卡壳了,他也是个狠人,愣是僵住苦相,两分钟后想到要说的话语才活动开来,“一千公里送鹅绒,礼物轻但情谊非常的重。”

知道对方贺文内容,阿列克谢把文件转到手机上,一边去食堂吃饭,一边看问。

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说个大英美食的笑话吧。

白帽子食堂的厨师是毛熊国人,大电视的食堂厨师是法兰人,大英驻华大使馆食堂厨师是印度人……

边吃边看,阿列克谢瞧着顾陆的前言,露出了点笑容,至少没瞎写,对托尔斯泰先生的经历有一定的了解。

慢慢开始看。

刚开始阿列克谢,还有时间啃大列巴,并且还蘸果酱,时不时地嚼一口红肠。

但后来,果酱也不蘸了,红肠也不吃了。

吃大列巴的速度也越来越慢。

直至大列巴完全从手上掉到了盘中。

唰!

阿列克谢看着手机,整个人弹起来了,好像有一股气让他的双腿就直了。

那是什么气?

文气!

瞧见好文,神清气爽,忍不住起身活动。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这个经历。

更进一步——

[他曾经很有钱,但后来变得很穷,没有人认识他,他爬到壁炉旁边的床上……哦,我的头,我愚蠢的头!我的头……他叫什么名字,那个老人?富有的人,只剩下身上的衣服……折磨他的女人在他死的时候不在他身边……]

炸了!

阿列克谢读到这里文气爆炸了。因为他是托尔斯泰的读者,所以了解。

托尔斯泰性欲非常强,他对传记作者说过:“必须有一个女人,色欲使我片刻不得安宁。”

如果看过托尔斯泰的日记,就可以发现:

(1853年6月25日)“女人把我引入歧途。”

(1853年6月26日)“女佣们妨碍了我。”

……

为什么说托尔斯泰的作品能看透人类肉欲呢?很大程度是作家自身感受。经常去流莺馆的同时,甚至还强暴过一位农妇。

如果托尔斯泰只是那个时代万千庄园主,那么他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可偏偏,他又本能地认为这事不对,就把过错扔给女性,在日记里记录是她们在勾引自己。

这样的甩锅也并未让托尔斯泰罪孽感减轻,依旧进行自我反思,甚至写出了《忏悔录》。

也是世界三大忏悔录之一。

托尔斯泰描写自己“我曾是个坏人”,注意用词“曾”,证明托尔斯泰想改好,并且在行动。

让阿列克谢震撼的就是这点,前面的家庭以及宗教种种原因只是外在因素,这个华夏作家,居然在《光在黑暗中发亮》写出来更深层的原因,没有只停留在表面。

“即便是毛熊国作家,写托尔斯泰也不敢提及这些更深层的黑暗吧。”阿列克谢本来眼部轮廓就深邃,瞪大眼睛之后,更是感觉眼珠子就要掉出来了。

“这是真正的托尔斯泰,不是读者幻想中的大文豪。”阿尔克谢这样说。

即大文豪托尔斯泰身上的“古板封建(对女性态度)”都描写了出来,黑与白,都不避讳。

白的是托尔斯泰又极致的敏锐!察觉到社会,以及自己的顽疾。

有一种”对社会敏锐”和“国家的洞悉”是超前的,但身体的肉欲和古板的思维却停留在了原地。

和阿列克谢和一众毛熊国人的假期后遗症差不多,很难受。而清楚知道自己多猥琐和卑鄙的托尔斯泰更是百倍难受。

“难怪是逃向上帝,确实是要逃。”

阿列克谢旁若无人地阅读,以及表情几番变化,让食堂的不少同事看向他,不过碍于他是白帽子的老大,都没轻举妄动。

“好具有冲击感的台词,让我立刻想看到这一句话被演员说出口。”阿列克谢口中所指的是很多台词,但也不能尽数摘抄。

所以就贴上一句:

[托尔斯泰:不,不,不用了……太久了,太久了,我一直都比其他人过得舒服。现在越糟糕,对我来说就越好!农民死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呢?……他们不是也安息了吗……]

托尔斯泰是反抗以及抵触农奴制的,即便他自己是既得利益者,也经常在中描写农民英雄,结合这个背景,再来看看这句台词,是不是更加托尔斯泰?!

稀里哗啦,因为阿列克谢的动作过大,同时离开桌面没注意碗碟,故此引起一阵响动。

饭不吃了,他去什么地方呢?

返回办公室,给赵主任再次发去一封邮件:[前面的感谢信是我作为驻华大使的感谢信。现在我作为个人,一位托尔斯泰忠实的读者,十分感谢顾陆先生能够续写这样一部作品。]

之前说话太大声,没关系,他也能圆回来。

[非常希望在国庆日时,能够邀请顾陆先生去莫斯科感受我们国家的热情。]

阿列克谢发出了邀请。

如果说,续作的工作描写是他改观的核心动机,那么让他如此尊敬对方的原因也是续作中一个神一般的设定。

《光在黑暗中发亮》的主角是萨雷采夫,也是托尔斯泰自身投影的角色。

但这个续做全用了托尔斯泰的名字,也就是顾陆跨过了投影,直接用了托尔斯泰。

展现了什么呢?这不是在蹭热度什么的,或者想要续写托尔斯泰成名。就是一个作家对另一作家的惋惜,希望托尔斯泰在自传剧作中,能有一个好的结局,能够在死前放下一切,单独的和上帝待在一起。

正是看到了作家与作家之间的惋惜,才让阿列克谢如此的尊重。同样这也是田教授这个非托尔斯泰粉,没意识到的一点。

毫无疑问,这是一篇能够让全球的托尔斯泰读者,都热泪盈眶的续作。

而托尔斯泰是毛熊国著名的大文豪,所以这篇贺文无比合适。阿列克谢还打电话给毛熊国文学俱乐部的会长安德烈。

可以直接对比是作协主席。

安德烈也是托尔斯泰的忠实读者,阿列克谢要为这篇文做点事,来弥补自己之前心中对顾陆先生的不尊敬。

而顾陆先生本人是拿着手机戳字中。

时间流淌,不知不觉就来到除夕夜。

以前都是别人祝福他,今年开始顾陆要主动出击,和进来有联系的发送祝福。

[顾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

我一生如履薄冰:祝愿顾哥新年快乐,明年发发发,月入百万。]

好家伙,薄冰哥窦科这是祝福吗?好歹毒啊!

顾陆默默看了看,国外小王子文化公司的版权收益是2456万英镑。

自己没那么落魄,顾陆就不说什么了。

实话实说,因为咕噜大王两家公司都没上市,光从作家富豪榜上,压根看不出顾陆每年的收益。

此外,因为顾陆主动的联系,窦科才觉得不会打扰到对方,分享起事情的后续。

[我一生如履薄冰:我感觉我原谅了我爸,包括他为什么借钱给外甥,不借给我,可能也是知道我不是做生意那块材料吧。仔细想想,我什么经验也没有,一下子就投十万块,确实有些傻缺。

顾陆:那就好,困扰心中的问题,没有留到明年。新的一年一定顺畅。不过有些话,你也应该说出来。

我一生如履薄冰:什么话?]

诶?顾陆顿了顿,回应:该让叔叔知道你瞧不起修理工这工作。虽然我没有这样的经验,但我想,如果我赖以生存大半辈子的工作被家人瞧不起,感觉是挺失落的。

这话可能有点深了,对面沉默了几分钟才发来语音:“应该不用吧,我平时表现得也不明显,况且我爸也不会把我说的话放心上。”

顾陆这刚把语音转化为文字看完,窦科就又发来一段,“而且说看不起修理工,也是我读初中和高中那会儿的事,过去好几年了。他可能早就忘掉这件事了。”

大人的话,孩子会从小记到大。给同样孩子的话,大人也是会被记心中。

所以顾陆问了一个问题:蝌蚪,你觉得大人和孩子的分界线是更大度吗?

大人肯定比孩子更大度,因为见识过的事更多。窦科思考着,但用大度来划分未免就太苛刻。

这样说得好像成年人就必须大度,思索明白这点,窦科刚想回消息,就顿住了。

好家伙,对方好像是在点他,窦科回神,他爸就是那个“必须大度”的成年人。

当爸的肯定不会把孩子的话当回事……不对孩子都会一直记得爸爸的话,为什么反过来就没伤害了?

“顾哥你说话真的太弯弯绕了,哈哈哈没点智商真的听不明白。”窦科发语音说,用大笑声来掩盖自身的尴尬。

“我会找机会给我爸道歉的,维修工让我从小到大读书都没缺过吃穿,零食和玩具和不怎么缺,这工作是非常非常厉害的工作。”窦科在语音中还补了一条,“放心我找机会一定是最近,不会拖延的。谢谢顾哥,如果有需要我使一把子力气的,随时开口。”

挺好的。

不过我说话真的很委婉吗?顾陆想了想,好像有点。但他感觉这不是错,因为好了说,他和窦科是老同学多年好友。差了说就是许多年都没联系的高中同学。

说话肯定是要注意交浅言深,搁以前他性子会提醒得更浅。

关掉和窦科的聊天框,继续给其他亲友发着祝福,坚持不用微信群发消息。

累是累了点,貌似真比以前回复别人新年祝福,要更有年味些。

年味越来越淡,一方面是时代发展很多儿时记忆中的东西都淘汰了,如烟花被限、赵本山被ban、红包都变成微信红包了。

另一方面是社会的工作压力太大,挣不到钱过年就没快乐感,又累过年就只想躺平。两两结合,年味不淡才怪。

当然有一个人除外,顾陆没给周琳发去消息,因为每年的除夕夜十一点半,周琳就会打来电话。

然后东拉西扯的,打半小时电话。实话实说,对于不喜欢煲电话粥的咕噜大王,周琳能找话题聊这么久,当真不容易。

顾陆都习惯了,他看着时间,把电脑开着,放着春晚当背景音……

国内热闹非凡,国外也热闹,因为《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在美利坚上架销售。

本来在英国出版过,所以英文版是现成的,只需要对宣发进行准备就成。

大半个月准备完毕,《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以关爱少数群体智力障碍人士为宣传点。

姚小驹也够给力。

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以及其他媒体,都进行了报道!

顾陆心里想着:少数群体的热度,让我蹭一点!

想多了,真心想多了,少数群体黑人蹭得,拉丁裔蹭得,甚至于Minor - attracted People(被小孩吸引的群体)都蹭得,但你一介华人还想吃这口蛋糕。简直是不要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3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