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华娱之学院派大导演

作者:择日北飞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94章 导演懂什么电影

书名:华娱之学院派大导演 作者:择日北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2:56

电影的后期完成,剩下的工作就是在学校搞一个小型的看片会,没问题就送审,之后以学校的正规途径参加电影节。

早在一月份电影还没拍完时,柏林电影节知道曹阳有新片,就发来了邀请,想让曹阳的新电影参加柏林电影节。

2002年的柏林电影节在2月6日至17日举行,正好赶到过年那几天,时间太早了,《密阳》一直到2月9号才杀青,根本来不及去柏林。

在欧洲三大拿过奖的导演,只要有新片的消息传出,时间合适的话,欧洲三大基本上都会发出邀请。

特别是像曹阳这种不仅拿过柏林的评审团大奖,还拿过威尼斯金狮的著名导演,只要是有新片,欧洲三大都不想错过。

这也是欧洲三大提高自身影响力的一个途径。

就像今年的戛纳电影节,得知曹阳在拍新片,他们肯定会试探性的发个邀请,来不来是一回事,邀不邀请又是一回事。

拿过欧洲三大最高奖的导演,别管你是哪国人,在欧洲电影圈肯定都有不小的影响力——影响力小的话,也很难拿到三大的最高奖。

这话听起来有些绕,但事实就是如此。

拿了最高奖的导演,哪个身后不是有一大帮利益相关者,这些利益相关者,又串联着一大批的导演,这就是影响力。

曹阳暂时还没给戛纳确切的回复,只说看一下进度,能赶上就会参加。

也不是曹阳故意拿捏,主要是老马马可穆勒联系了曹阳,他说今年威尼斯电影节,可能会邀请龚俐当评委会主席。

老马问曹阳,要不要多等几个月,到九月份再来威尼斯。

说实话,曹阳肯定是很心动的,这次威尼斯的“自己人”有点多。

于是,曹阳试探性问道:“老马,如果电影质量很好,有没有连庄的可能?”

“连庄?”

哪怕老马的中文很好,一时也没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就是连续两年拿金狮。”曹阳干脆挑明了。

老马毫不犹豫的说:“这不可能。至今还没有过先例,没有人会支持这一‘开拓性’的创举,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可能性为几乎为零。”

随后,他又加了一句,“哪怕是我当上电影节主席,也绝不可能。”

那我还去威尼斯干什么?

就《密阳》的剧情,即便是去威尼斯,也就女主角能拿奖,最多再加个评审团大奖或最佳导演。

还不如去戛纳,就算只拿戛纳的影后,也是一项突破,还没有过华人的戛纳影后呢。

曹阳也考虑过,万一戛纳“欺负”他,不给影后怎么办?

所以,摇人。

主场作战的MK2,打辅助的索尼经典,都他妈带个靠谱的人过来。

到时候都觉得没把握的话,再选威尼斯不迟。

这次看片还是在北电的小放映室,导演系的老司徒、谢非、老田和系主任谢晓静,学校的领导几乎全来了,还有摄影系、美术系和表演系的几个主任。

MK2这次很给面子,这么年轻的金狮导演,不论是影响力还是能带给他们的利益,都让他们异常重视。

MK2来了三个人,创始人马林-卡密兹,制片人夏布洛尔,他们还找来了去年戛纳金棕榈得主,也是去年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南尼-莫莱蒂。

索尼经典来的还是贝尔曼和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除了拿过威尼斯金狮外,还拿过第47届戛纳评审团大奖。

当年,第47届戛纳评审团大奖是个双黄蛋,另一个获奖的是老谋子的《活着》,同时,葛尤也正是凭借老谋子的《活着》拿的戛纳影帝。

然而,《活着》未经审批,没过审,属于私自去参加电影节的电影。

他还有好几部电影没过审就去参加了国外的电影节。

比如拿了柏林金熊的《红高粱》。

比如参加戛纳电影节时还没过审的《菊豆》。

比如拿了威尼斯银狮的《大红灯笼高高挂》。

不过,老谋子影响力太大,国内谁敢惩罚他?还不是屁事没有,电影局就当没发生过一样。

寒暄过后,开始看片。

曹阳一直都知道,东西方的价值观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在这部电影里,就是典型的东方价值观,女主角不信教,但精神需要慰藉,需要依托,她才开始加入教会。

而当她觉得教会的教义跟她的价值观冲突时,她又能毫不犹豫的进行报复。

这就有点像,我需要时,我可以信;但信仰与我的利益相冲突时,我就不再压抑自己,我会抛弃,甚至报复。

所以曹阳就觉得,这种东方的价值观,西方应该无法理解,甚至会感到不可思议。

当然,这种价值观冲突的电影,也非常容易拿奖,但无论如何都拿不到大奖。

看完电影,无论是索尼经典还是MK2的来人,首先讨论的不是高媛媛的演技,而是电影中对宗教的解读。

MK2的创始人马林-卡密兹首先感慨,“曹,你对教义的认知太正确了,女主角是浅信徒,她的失态和反基督,是信仰根基不深的表现。

教义里有‘行为太过’的告诫,人不能超越自己的力量去做好事,而女主角去宽恕那罪犯,显然已经超越了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的能力范围,这是上帝对她的试炼。

《圣经·约伯记》中讲述约伯作为一个完全正直的人,上帝对他进行两次试炼,毁掉他一切所有的财富,让他从脚掌到头顶长满毒疮。

身受极端痛苦之后,约伯开始怀疑上帝:为什么他这样正直的人会受折磨,而恶人却安然无恙?

这是不是跟女主的情况很像?曹,我不得不说,你肯定是参考了约伯的事迹对不对?

约伯在三个朋友和以利户的劝说以及上帝亲自现身说法下,他坚定了信仰,不再自以为事,重新获得了神的祝福。

而电影里的女主角,则遗憾的没有通过上帝的试炼。”

南尼-莫莱蒂也跟着说道:“我能从电影中看出,女主角被上帝深深爱着,甚至拿走她的老公和孩子,来让她回归自己。

上帝对女主角的爱,表现在很多方面,汽修厂的老板、服装店老板、药店老板、破烂堆中的阳光、送她去医院的路人等,都是上帝为女主角编的爱的密码。

女主角也爱着上帝,即便她迁怒教会,引诱牧师,破坏教会团契……她爱的方式和爱普通人的方式很像,爱到生上帝的气,歇斯底里和上帝对着干。

她说,上帝啊,我这么痛苦才选择原谅那个杀我孩子的人,你怎么可以这么轻易的原谅那个人呢!

曹,我真没想,你能把电影的隐喻做的如此完美。”

听着他们的对话,曹阳陷入了沉思,你们在说什么?

难道我对电影的理解是错的?

或许就像网友戏称的那样,你一个导演,懂个屁的电影。

老田疑惑的转过头看着曹阳,你这电影真是按这个思路拍的?

我不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9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