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君是山

作者:寻卓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五章太子的邀请

书名:君是山 作者:寻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0:26

卓寻再次醒来时发现全身都是冷汗,顿时睡意全无。

于是便起身倒了一杯茶,望着杯里碧绿的茶叶,他思考了很久,似乎唤醒了一些久远到无法追溯的岁月里的过往。

他无法理解时隔那么久,自己为什么还会梦到从前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他用了很多年来忘记的东西......

杯中茶已经见底,他的思绪却未停下,直到不经意的一瞟看见桌上的一封信。

他瞬间寒毛立起,戒备的看了眼屋里。将搁置在一旁的刀握在手中,仔细找搜查了一圈,发现毫无所获后便将刀放下。

信封口有一层薄薄的金色的线,卓寻扯下金丝,信里只有六个字:翠心湖,戌时见。

卓寻将信放下若有所思:既然有人可以把信放进房间内而不惊动他,那么那人同样也可以悄无声息的杀死他。想到这里,卓寻不禁一阵后怕。

此时肚子却不合时宜的叫出声,考虑到十三去办交代的事恐怕今夜无法回来,便洗漱一番,下楼吃饭。

天色渐渐暗淡,而洛北城的街道边却是热闹得很,夜市与集市上,灯火辉煌,热闹非凡。各种小吃的香气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街道上,行人如织,摩肩接踵。

卓寻接着往翠心湖的方向走去。

夜幕初临,华灯渐上,翠心湖宛如一条流动的彩带,波光粼粼中映照着两岸阁楼的辉煌。雕梁画栋的楼阁错落有致地排列着,飞檐斗拱,朱漆彩绘。

楼阁之上,灯火通明,丝竹之声袅袅传来,时而婉转悠扬,时而激昂澎湃。

岸边花楼中,轻纱曼舞,歌声曼妙。歌女们身着艳丽的服饰,眼波流转,顾盼生辉。她们或弹奏着悦耳的乐器,或翩翩起舞,引得无数才子驻足观赏。

卓寻穿过热闹的人群,来到了翠心湖岸边。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他眼前,看着面前这张英武的脸庞,卓寻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于是他笑出了声。

那人也笑了,他拍了拍卓寻的肩膀示意别出声,跟着他来。翠心湖的岸边停着一艘小船,他和卓寻走了进去。

小船缓缓划向了湖中央的小亭子里,卓寻望着岸边热闹的场景没有说话。那个英武的男人笑着说道:“怎么?过惯了边关的苦日子,已经记不起洛京的好日子了?”

卓寻没好气的说道:“我哪里像杨师兄你这么好命,刚离开槐院就进太子府作了左卫率。只好去边关多历练一番。”

原来二人曾经便是同在槐院读书的同窗,杨彦听完卓寻的话倒也不在意。

二人继续闲聊曾经在槐院的那段时光,都默契的没有交谈关于信的事。

临近翠心湖中央,卓寻看见亭子里那道俊朗的身影心中一凛,莫非是他?

小船缓缓靠停,杨彦先一步走进亭子里,卓寻随后走出。

清冷月光撒下的银辉清晰的映出那道身影,卓寻望去,仿佛看见了从画卷中走出的仙人,那种清冷而又高贵的气质让他出神。

“你终于来了。”他回头望向卓寻温柔的笑道。这一刻,即使卓寻猜到了他身份,却依然十分震惊!

在他眼前,这个穿着一袭月白色锦袍,气度非凡的男子便是当今大周朝的太子李涯!

要知道,大周朝自古就有太子监国的铁律,太子之躯决不能轻易出离开京城,哪怕是与京城极近的洛北。

若是那些个王公大臣知道了,只怕会拖着棺材板跪在太子身前痛哭流涕的死谏一番。

杨彦看着被震惊得说不出话来的卓寻,急忙提醒道:“大胆卓寻,见太子殿下还不行礼?”

卓寻回过神来,赶忙向太子行了一礼。李涯很享受卓寻吃惊的样子,温和的说道:“怎么样,是不是想不到那封信是我写的。”

卓寻苦笑道:“太子殿下先前便助我许多,哪里敢想殿下竟会亲自前来。”

李涯抬了下手,杨彦心领神会退了下去。

紧接着,李涯看向卓寻,颇有深意的说道:“你让我很意外啊,我给你那些人的踪迹是叫你避开他们,可结果你一个一个找上门去把他们都杀光了。你可真是给了我好大的惊喜啊。”

“望太子恕罪,那些乱臣贼子蛰伏许久,若不能及时将他们拔掉,臣恐日后祸端不断。”

听完卓寻的话,李涯也不说话,转身走亭边,望向岸边灯火明媚之处,那里隐约有年轻男女在湖边嘻戏。岸边的年轻男女恐怕怎么也想不到,大周朝尊贵的太子殿下离他们也就一湖之遥。

李涯感慨道:“三年前的事,我都清楚了。你们是国之根本,若没有你们在关外苦守,何来我们大周百姓今日这安居乐业的好日子。没想到还有人敢以叛卖我大周军人的踪迹,死不足惜!”

说罢,李涯上位者威严的气势显露无疑,原本温和的声音也变得严厉起来。“此事,我一定为你和我大周无辜惨死的百余名将士讨一个交代!”

卓寻听罢,面露惊讶却还是谢道:“若那些无辜惨死的将士得知太子愿为他们讨公道,定然会感激涕零!”

亭外寒风吹过,湖中荷叶摇摆。

李涯恢复之前的温和:“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会不在京都,你自己多加小心。”

小心什么?卓寻当然明白太子话中含义:毕竟死在他手里的裴白是成王府的人。

毕竟在成王眼中,他们槐院出来的人都是太子党。

毕竟,一国不容二君......

只是他不明白,皇帝陛下已经很久没有亲政了,这些年的朝政都是由太子处理,相国与成王辅政。如今太子要离开京都一段时间,谁来处理政务?

李涯也不避讳卓寻,将手背在身后,意味深长的说道:“道石盟约将近了,又有些人又开始浮动起来了。”

卓寻恍然,道石盟约乃是当年妖族横跨天渊来到人间,欲灭绝人族时,人间所有圣人共同结盟的誓约。

那场人族与妖族的大战中,天地为之色变,鲜血染红了大地。人间几乎不见活人,人族几尽灭绝。生死攸关之时,初代儒圣与其余诸位圣人立下盟约,在古道门门庭前以道石为盟,建立的镇妖军。

在初代儒圣的带领下,人族与妖族经历了数千年的残酷斗争,人妖二族皆付出惨重的代价。

人族圣人几乎死绝,妖族的数位妖祖也陨落在人间。至此,妖族终于意识到无法完全战胜人族,于是他们重新回到了天渊的另一边。人族与妖族在往后的很多年中都没有再爆发过大战。

而道石盟约就这样一直保留下来,每过百年都会召开。届时会有世间诸国的君主,修行界举足轻重的大宗门在诸位圣人的带领在共同参加。

当道石盟约召开时,无论诸国之间有如何的争端与斗争都需要无条件放下。如今距离下一届道石盟约不足十年,而南方一些人却开始异动,这很不寻常。

李涯转身走到卓寻身前,认真的言道:“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在京都,如有什么事可以书信告知于我。只要我能帮上忙,定然不会坐视不理。”

话说道这个地步卓寻也不是不识趣的人,自然欣然接受。

李涯见卓寻态度,心中也不免高兴。便与卓寻便聊起了曾经在洛都的往事以显亲近。

卓寻倒也配合,二人就这样讲起小时候的事情。从小时候的顽皮捣蛋再讲到在槐院读书的时光。李涯感叹道:“说起来我也算在槐院读过书,算起来你是我师弟了。”

卓寻自然知道太子话里话外间的意思,但他还不能轻易给出回答。因为现在的他在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代表的都是卓家的态度。

因此他没有接过李涯的话茬,只是说道:“太子殿下说笑,我不过是在槐院待过几天罢了,哪里敢说在槐院读书。当时不过是个整日里无所事事的纨绔罢了,哪里敢说是您的师弟,说出来恐坏了槐院的名声,也坏了您的名声。”

李涯倒也没有在意他的话,与他继续聊了一阵,卓寻见时间差不多就起身告辞。于是得到太子的允许后,杨彦便又将小船里唤来,想要送卓寻离开。

临走之前,李涯似是想起什么一般问道:“对了,你会回京后可别荒废了修行。听说白璃快回来了,我可是很期待你们两个这一战的。”

听见到这个熟悉名字,卓寻一阵恍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16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