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当了魔君的我想转系去道门

作者:猫猫泡泡澡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一百一十一章 辩论

书名:当了魔君的我想转系去道门 作者:猫猫泡泡澡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0:17

“极西之域有两国,一者尊卑有序,有德者居庙堂之高,以伦理纲常治理国家,上不越界,下不逾矩,上下一心,万世不变,上若无智,自有他人代之,下若有贤,亦可步入上位,以贡献为量,能者上,愚者下,如此井然有序,哪怕是内有变革,外有大敌,亦不需忧心天倾之危,如此庙堂为本,群黎为枝,强干而弱枝,此国必有参天之相,所谓国泰民安,盛世光景,也不外如此!”

“而另一国,民不为民,君不为君,心无敬畏,无道无德,兵强马壮者既为上位,一朝运势不过三百,则天下生变,民心无畏,天亦可覆,如此君无永德,民不安生,旦夕三变,君去策更。前者名玉,后者名玄,试问哪国运势更盛?”

唐缘上下打量了一下李三公子,笑着说道:“此辩有趣,不知你选哪方?”

李三公子面不改色,正声道:“我自然属意玉国,不过若是君亦认玉国为正,在下亦可以玄国为辩。”

唐缘意味深长的笑道:“无妨,本座正偏好玄国,如此却是正合适。”

李三公子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我与尊上每人有三问之机,攻敌之弱,无以为辩者负,仙座认为可行否?”

这些世家传承已有千万载之久,甚至是从一颗星球上发展至如今这个地步,历史悠久到令人叹服,从未断层的历史,带来的便是无与伦比的自豪,所以在世家弟子正式交流时,反而颇具古意。

“仙座先请。”

唐缘微微颔首,也不客气,直接问道:“有德者居庙堂之高,这有德者由谁人来评,莫非是其血脉亲属,亲近朋友?如此一家之言,岂能作数,以血脉选贤者,贤不满十,则名逾百,而这还是其受天下供养之结果,如此碌碌之辈,岂能引领国家富强?”

李三公子反驳道:“有德者不局于一家一姓,量百族之人,选一贤,岂能有错?有德者高居庙堂,亦不必事事躬亲,下方诸事自有百族相治,如此制度下,雄才大略者自可奋勇前进,而即便贤名不显者,亦可维持局势,不至崩坏。若是君位由强者自取,仙座岂不闻,恩威皆出一人,大事尽系一手,和其危也,权若无制,天下取祸!”

不得不说,李三公子的言论还是相对缜密的,所谓圣君者,垂拱而治,各司其职,则天下太平,这亦是道家,过去很是盛行的一个思想。

也正在如此思想的指导下,玉皇天庭才得以建立。

对此,唐缘还真来了几分兴趣,又开口问道:“人心存欲,则思变也,彼辈把持天下,亘古不变,有识者,焉能甘居人下,若群贤在野,天下又岂能太平?社稷又岂会安生,尔等百族私合,操纵天下,必会引起众怒,如此民生怨隙,天下生乱,安能言良政?”

刘三公子反驳道:“野有遗贤?玉国制度并不会排斥大贤,反而会吸纳接收,为其提供用武之地,所谓大贤,治世之良臣,乱世之枭雄也,玉国只会用其才智,救世济民,可若无玉国,良臣易枭雄,定是烽火四起,穷兵黩武,受苦的仍是百姓。”

唐缘也认真了起来,正色道:“既然明理,却又选择罔顾事实,与彼辈狼狈为奸者,岂能称贤?不过是又一碌碌奸臣尔。”

“此辈外无为生民立命之大志,内无以身殉道之决心,不愿更换日月,再造星河,明知是错,也只敢做个裱糊匠,缝缝补补,哪里配得上贤字?”

“尔辈玉国制度,看起来好似给了底层黔首一个上进之路,实则不过是对人之异化,红尘礼法,消磨才具,变龙为虫,岂是正道?”

刘三公子沉吟片刻后道:“龙虫之辩,不过一家之言尔,何谓龙者,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若群龙争雄,则鱼虾必受其害,以万千黎民之命,成就数人真龙之名,吾不愿矣!”

唐缘笑眯眯的点了点头,看上去好似还有几分认同一般,道:“本座的三问已毕,该你了。”

刘三公子表情严肃,不假思索的问道:“人心如狱,人欲如魔,心如欲壑,后土难填,若不以礼法限制,天下之人,必是以己欲代天心,弱不自强,强不悯弱,横行无道,天下乱也!”

唐缘立刻反驳道:“人为欲动,此天理也,欲存则进,欲亡则熄,若无人欲,天下不过一潭死水,你我又与草木金石何异,夫天下之变革,皆由人欲而起,变则生乱,然大乱之后必有大治,吾人族亦是因此步步向上,直至掌控寰宇。岂能因欲之小弊,而绝其大利,如此故步自封,焉为正道?”

刘三公子则是严肃的驳斥道:“如此变革却是太过拼命,治大国如亨小鲜,岂能以烈火焚之,持重之策,当是徐徐图之,诸黎之愿,久积成河,吾等居庙堂者,自该疏通河道,以束其乱,而非任其暴动,使天下尽为泽国,此中庸之道也。黔首之变,无章无法,不过是一场祸事矣,岂能推崇?”

唐缘淡淡回道:“持重之言,不过软弱,而非中庸,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始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而终于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中庸之道,既为天道,天道恒长,落为人道,则人道思变。”

“中庸之道,亦是变革之道,顺人欲而至天理,便为中庸,所以本座之思方为中庸,尔之辩驳,不过是软弱的投降主义罢了。”

刘三公子眉头紧紧皱起,最后问道:“若依仙座所言,人为欲先,欲为心魔,那这世间,岂不是人人如魔,天下沦为人间鬼蜮,必人人自危,彼时真善何在,大道焉存?”

唐缘抚掌大笑道:“的确如伱所言,人欲如魔,然则若人人如魔,则天下无魔,而人人如龙也!”

这章写的太费劲了,大家伙将就看吧,别骂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5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