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胎胎多子,我靠生子修炼成神

作者:唇点朱红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49章 出事

书名:胎胎多子,我靠生子修炼成神 作者:唇点朱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0:10

听到了灵市的位置,但是也听到了一些不好的计划。

啧,可能是觉得修士不会来凡俗酒楼,这群人连个阵法都没设下,大大咧咧的交谈。

真不知道该说蠢,还是无所顾忌。

在她看来应该是无所顾忌吧。

可惜,云翳不喜欢惹麻烦,他们中的计划也跟她没关系,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行了。

等婉碧吃饱,

《胎胎多子,我靠生子修炼成神》第49章 出事

本章内容字数过少,其他网站可能还在更新中,后续会自动修复。

以下内容与本书无关。

黄昏时分,漫天的大雪飘然而至。这是1644年的第一场雪,森然的气息骤然将整个神州大地带进了冰点。

徐枫、老庄主和黄宗羲围炉而坐,谈着往事。年轻的黄宗羲端起酒杯来“咕咚”一声,一饮而尽。酒入愁肠,却是愁上浇愁,不觉间,已是两行清泪滑下。

“可怜我自诩文章练达,有一腔拳拳报国的热血,却是不得重用,只能流连于江湖之间。”黄宗羲说完,举起衣袖来擦了擦眼泪。

老庄主也是摇头叹息,道:“可惜先帝虽有中兴之志,却无中兴之才,更无中兴之臣来辅佐。反而是温体仁、周延儒之辈把持朝政,朋党比奸。唉,大明衰微至此,也无怪乎满洲夷狄称雄于海内了。”

黄宗羲叹道:“今年五月,马士英拥立福王为帝,建号弘光。小生不才,曾毛遂自荐,以求得用。不成想,今日的南京,恍如昔日之北京。马士英、阮大铖也堪比温体仁和周延儒。小生与复社的同道上书弹劾阮大铖,却被那厮构陷,将我等投下大狱。若不是钱牧斋、河东君几经奔走,小生的项上人头恐怕早就不保了。”

徐枫说:“看来这位钱牧斋和河东君是正直的君子了?却不知他们是何许人也?”

老庄主和黄宗羲疑惑地对视了一眼,不免都露出了笑容。徐枫还在纳闷,“二位何以发笑?”

老庄主笑道:“徐相公也是读书人,何以不识大名鼎鼎的钱牧斋和河东君呢?”

黄宗羲瞅了瞅仍是一脸茫然地徐枫,才解释道:“钱牧斋乃是南京朝廷的礼部尚书,大号叫做钱谦益,是江南士子的领袖人物。”

“哦。”徐枫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又说:“那这位河东君一定是他的好朋友了吧?”

黄宗羲和老庄主又是哈哈大笑。前者解释道:“徐相公此言也不错。他们确是益友,但也是夫妻呀。”

“啊?河东君是个女的?”徐枫大吃一惊。

“不错。”老庄主点头称是,说:“此女早年乃是秦淮河上有名的歌姬。虽沦落风尘,却才气纵横,又有绝艳之貌,引得无数风流才子折腰于裙下。”

老庄主说着说着,竟也陶醉其间,仿佛这位“河东君”就站在自己的面前似的。徐枫瞧他那痴痴的样子,也是大受触动。“世上竟有如此美貌之人吗?”他暗暗想着。

黄宗羲接过话头,补充道:“更难得的是,河东君胸中藏有千万甲兵,其豪迈之气令许多男子自愧不如。真有点当年梁红玉的风采。”

老庄主哈哈大笑,说道:“梁红玉虽是女中豪杰,但终是文采稀疏。依老朽看,河东君乃是李易安在世啊。”

“这个我知道。”徐枫终于听到了一个自己熟悉的人名,忙道:“梁红玉是韩世忠将军的妻子。而李易安就是李清照了吧?高中时候我学过她的诗呢。”

黄宗羲叹道:“但愿河东君不似李易安那样晚景凄凉。”

老庄主也跟着嗟叹:“自古红颜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唉,世事难料啊!”

徐枫有些不耐烦了,忙道:“你们口口声声说的这位河东君,她到底姓甚名谁呀?”

“柳如是!”老庄主和黄宗羲异口同声地答道。接着,二人对视一眼,哈哈笑了起来。

徐枫被勾起了无限的兴趣,心中想道:“等我到了南京,一定要拜访一下这位叫做柳如是的奇女子。”

黄宗羲呵呵一笑,说:“好了好了,不提钱牧斋和河东君了。今日小生能与老庄主、徐相公痛饮美酒,畅谈往昔,实乃平生一大快事。既然酒足饭饱,我也该上路了。”

他正待要走,徐枫却叫道:“黄先生且慢!”

黄宗羲一愣,问道:“徐相公可还有什么交代的?”

“我……倒是没什么交代。不过,你就算去了北京,杀身成仁也无济于事的。”徐枫说。

黄宗羲皱眉点头,似乎对徐枫的话表示赞同。他张开双臂说:“可我一介文弱书生,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呀。”

徐枫又拉他坐下,问道:“黄先生以为,大明何以国事倾颓,一蹶不振?”

黄宗羲沉吟了半晌,说:“奸臣当道!”

徐枫摇了摇头,说:“倘若陛下贤明,奸臣自然也当不了道。”这话深得黄宗羲和老庄主的心,二人都深深地点了点头。

徐枫继续说:“黄先生此行固然悲壮,引人扼腕。但天下人就算有报国之志,为先生复仇之心,无奈朝政腐败,于事无补啊。”

黄宗羲向前探了探身子,问道:“那依徐相公之见,我大明的江山是保不住了?”

徐枫摇了摇头,说:“这倒也不尽然。不过,要想振兴大明,国家的制度就得变一变。”

“怎么个变法?”黄宗羲和老庄主纷纷侧目而视,认真地等待他继续说下去。

这样的眼神对徐枫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于是他清了清嗓子,说道:“据我的观察,大明之所以衰微,乃是缺兵、缺粮、缺人。但归根结底,缺的是钱。”

徐枫自斟自饮了一杯,继续说:“朝廷缺钱,所以兵力不足,与满洲八旗的作战也难求一胜。更因为缺钱,所以朝廷要加重赋税,逼得百姓走投无路,只得揭竿造反。民谣唱得好,‘打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你看看,因为李闯不纳钱粮,所以百姓拥护。于此相应的,便是朝廷苛捐杂税太多。”

老庄主也喝了一杯酒,咂咂嘴道:“徐相公这话说到痛处了。”

黄宗羲也叹息道:“朝廷不加税,边防就会稀疏;朝廷加了税,百姓又会造反。唉,大势不可为,徒叹奈何。”

“不!”徐枫道:“即使朝廷不加税,钱的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

“哦?”黄宗羲和老庄主齐声赞叹。但这赞叹之中更裹着几分质疑之声。

徐枫微微一笑,举杯就唇,道:“朝廷可以借百姓的钱来用嘛。”一语说完,才将杯中酒饮了下去。

黄宗羲哑然失笑,道:“自古只有百姓借官府钱的,哪有官府向百姓借钱的。本末倒置,未免太过儿戏了。”

“黄先生此言差矣。”徐枫正色道:“何为本,何为末?孟子云,百姓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咱们都是读孔孟之书的,这个道理黄先生该懂啊!”

听了这话,黄宗羲脸上现出了羞惭之色,忙颔首道:“是,徐相公教训得是。”

徐枫格格笑了,说:“在下哪有资格教训黄先生,咱们只是思想不同而已。唐太宗也曾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至理名言。言下之意,便是以人为本。人,才是天下的根本。天子受命于天,同样也受命于民。若是天子的号令与民意相悖,江山便有倾覆的危险呀。”

老庄主和黄宗羲都听得呆了,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可是,若要朝廷向百姓借钱,这未免太过惊世骇俗了一些。我朝从无此例啊!”老庄主摊开双手,一脸茫然地问。

徐枫道:“这个做法是惊世骇俗了一些,不过,一旦有了成例,以后遵循起来也就不难了。昔日商鞅变法不也同样惊世骇俗嘛。”

“可是,朝廷借走了百姓的钱,如果有官员贪墨,或是翻脸不认账,又该如何?”黄宗羲皱眉问道。

“所以嘛,配套的制度建设也得跟上来。”徐枫道:“收钱的官员必得廉洁,钱款的去向也必须专款专用。这就需要监督。”

“御史台倒可起这监督之责。”黄宗羲道。

徐枫点头道:“却也不能只依靠御史台。朝廷既是向百姓借钱,那就要百姓来监督。”

“百姓监督?”黄宗羲和老庄主异口同声地惊叫了一声,二人都是一脸地惊愕之色。

“对啊。”徐枫淡淡地说:“这天下本就是百姓的呀。朝廷借了百姓的钱,时期一到,不仅要归还本金,利息也不可少。不如此,百姓谁愿借钱给朝廷。”

黄宗羲哈哈笑了起来,说:“徐相公这个办法倒与宋时王安石的青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殊不知,官员强行摊派,百姓也是无可奈何。而徐相公之法一旦施行,官员借不上来钱款,难免明抢暗夺,那又如何是好?”

徐枫竖起两根手指道:“我有两个办法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第一,借钱的多寡不能与官员政绩挂钩;第二,官员在向百姓借贷时,必得立下字据,一式两份。这两份字据必得有第三方的盖章方可生效。这样一来,就可以规避相当大程度的官官相护和强行摊派了。”

黄宗羲琢磨了一会儿,道:“这确是良法。只是不知施行起来会不会荒腔走板。”

徐枫露出了一个胸有成竹地微笑,说:“我此次去南京,就是要大力推行这个新法。至于会不会荒腔走板嘛,只要我们坚持民贵君轻的人本主义,那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民贵君轻?”老庄主不以为然地笑了,说:“话是这么说,但自古以来,哪有成例?”

徐枫道:“正因为此,我大明才会沦丧至今。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皇权太重!”

这话一出,老庄主和黄宗羲都瞪大了眼睛。徐枫前面说的话虽然新颖,甚至有些荒诞,但还不涉及至高无上的皇权。可这句话说出口,纵使这二人胸襟开阔,一时也难以接受,只能愣在当场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74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