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汉封神榜

作者:文学幽灵 | 分类:奇幻 | 字数:0

第四章 黄石公遣散弟子,许莫负得授天机

书名:大汉封神榜 作者:文学幽灵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3:48

秦末之时,隐士横空出世。他们或身负不世武学,或习得经天纬地的帝王之术。

他们并非不问世事,而是“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秉承“天下有道而见,无道则隐”的方略。

黄石公无疑这一众隐士中最厉害的存在,说他是当时隐士的领袖,也毫不为过。

他这一生,虽然学识渊博,神秘莫测。有经天纬地之才,改换天地之志。本应如孔子一般桃李满天下,但却只在晚年,收了四位徒弟,

因其雕刻之术冠绝天下,便收下了宋天昊和杨艺源两位弟子。

二人勤奋好学,且人品厚重,很得黄石公的喜爱。

第三位是张良,这位在沂水桥边遇见的旷世奇才,黄石公有相人之术,只看了一眼便知道此人绝非凡品。

第四位是许莫负,由于始皇帝的加恩,天下人闻风而往,都想一睹这位天赋异禀的女子。

黄石公也亲往咸阳,说服其父许望,让许莫负拜在他的门下。

一日,黄石公将四位弟子叫到身边,语重心长的说道:“你四人已随为师多年,如今已到了分别之时。老夫天性逍遥,不习惯被拘束。只是害怕这一生所学无人继承,便在此处广收门徒,如今你四人俱以学成,你我师徒,缘分已尽。”

宋天昊与杨艺源都是普通的匠人,蒙黄石公不弃,将毕生所学的雕刻之术倾囊相授。他们能不感恩戴德?

二人俱是三十岁上下,跟随黄石公游历天下,服侍多年,算得上是劳苦功高。

听闻黄石公要将他们赶走,二人异口同声的说道:“老师,莫要将我二人赶走,老师年事已高,身边不能没有人侍奉。若是老师嫌弃我二人好吃懒坐,我二人愿尽心尽力,为老师养老送终。”

黄石公摇了摇头说道:“为师无父无母,生于天地之间。自幼被遗弃在黄山之上,天生地养。蒙你们侍奉多年,已经是心满意足。你二人侍奉为师十年,为师也教会你二人一技之长,算是两不相欠。”

宋天昊说道:“蒙老师教诲,徒儿铭感五内。老师孤身一人,请千万保重。”

杨艺源并未说话,只是一味的伤心落泪,十年的师徒情谊,怎能轻易割舍,他们早已将黄石公视作自己的亲人。

黄石公笑着说道:“为师从出生起,便是孤身一人,被狼群养于山间。你们放心,为师虽然年迈,但亦有自全之道。你二人收拾行囊,下山去吧。”

二人齐声说道:“徒儿告辞,老师保重。”

“此书名叫《雕刻天书》,集天下雕刻之大成,你二人需仔细研读,终有大成。为师不求你二人大富大贵,只希望你们不忘为师教诲,坦荡做人,清白处世。”

二人将竹简接过,含泪走出茅舍之中,临走时还依依不舍的看着黄石公。

一直没有开口的杨艺源说道:“我二人决意,前往老师故里曲阳,以雕刻为生,不忘老师教诲。老师若是闲暇,可回乡一游。”

黄石公闭上眼睛,朝着二人摆了摆手。黄石公并非无情之人,只是他色厉内荏,不流于表面。

张良与许莫负也上前辞行,他们拜师黄石公只堪堪三年。却对两位师兄十分敬重。

张良日日在上山发呆,许莫负整天任性胡为。黄石公专心学问,若不是这二位师兄,他们根本无从生计。

宋天昊临行前,将一个木头匣子交到张良手中,头也不回的离开。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老师毕竟上了年纪,最见不得这生离死别。

这样离开,不管是对他们还是对老师,都是最好的结果。

宋天昊和杨艺源回到曲阳,将黄石公的技艺发扬光大,终使曲阳成为天下闻名的“雕刻之乡”。当然,这都是后话。

送别二人之后,黄石公对张良说道:“子房,你当日拾履之情,为师教导你三年,也算是还了你这情分。以你之天资,日后必成大器。为师也算是沾了你的光,在青史之上,能留下一笔”

张良说道:“老师是隐士高人,早已看淡这些世间繁华。若非如此,以老师的品德学识,封侯拜将也并非不可。”

“你莫要高看为师,为师只能学庄子,畅游于天地之中,寄情于山水之间。但却做不得官,享不了那富贵荣华。能培养出你这样一位弟子,也算是老夫之幸,天下之幸。”黄石公长叹一声说道。

“张良乃六国遗臣,早已为世上所不容。若不是有幸遇见老师,时时鼓励,刻刻鞭策。恐怕张良也会像那不食周栗的伯夷叔齐一般,饿死在荒山之上。”张良说道。

当时秦灭六国一统天下之后,将天下富户和六国的遗老遗少全都迁往咸阳。张家在韩国根基深厚,虽然已经没落,但也不可小觑。

张良在幼年之时,便跟随着一众不愿迁往韩国的旧臣四处逃亡,躲避帝国的追捕。

若非蒙老师收留。他可能未及看清这天下,便死在帝国军队的铁蹄之下。

在张良看来,老师的胸襟学识,如天地般辽阔,如大海般深邃。在下邳的这三年,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光。

“如今你我师徒情分已尽,你也同你的两位师兄一样,下山去吧。为师将你的小师妹托付于你,你要尽心竭力,护他周全。”黄石公轻声说道。

许莫负听闻老师提及自己,心中也不免悲痛。

他原本以为老师遣散众位师兄,是为了让他们成就一番事业,而自己只是个女子,无足轻重,因为这天下终究是男人的。

“老师,就让弟子留下您的身边吧。弟子只是个女子,没有师兄那样的抱负,也担不起老师的期望。”许莫负含着泪说道。

黄石公将许莫负叫到身边,用略显干枯的手为她擦去眼角的泪水,并轻声安慰道:“你怀胎十载方得降生,又岂能是默默无闻之辈?你手拿卦玉,正是应运而生。谁说这天下是男人的天下,女子若是奋发,自然能成就一番伟业。如商之妇好,秦之宣后,都是令人敬佩的女中豪杰。”

许莫负还想说什么,黄石公摇了摇头,将一卷竹简交给她,并说道:“此书名为《心器秘旨》,罗列天下识人相面之术,你若是能潜心研读,必有进益。日后的成就,也是不可估量。”

许莫负接过竹简,眼中的泪水依旧在不停的打转,对于这个严厉却又不失温和的怪老头,她万分敬爱。突然的分离,让他一时有些无法接受。

“莫负,为师与你师兄,有话要讲。”黄石公道。

许莫负明白老师之意,大礼一躬后,缓缓的朝着茅舍外走去。每走一步,都尽是不舍与留恋。

这一刻,她的身后再也没有老师的护持,她的心智,也在一点点的趋向成熟。

在世人眼中,他是那个应运而生的奇女子,在父母的眼中,他是那个被寄予厚望,身负家族命运的人。

只有在老师这里,他才能做回那个天真烂漫的女子,才能找回真正的自己。

她的身上,背负着太多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也承担着许多别人强加给他的使命和任务。

可除了老师之外,没有人想问问,他到底愿不愿意。跟随老师学习的这三年,是他最快乐的时光。

老师将自身的相术倾囊相授,丝毫不加以隐瞒。对于这几个弟子,老夫已然倾尽了毕生所学。

在所有的弟子之中,老师最疼爱的始终都是她。即便犯了错误,老师都只是轻声教导,不忍责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51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