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世界双穿门

作者:李瀚阳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四百二十六章 儒、兵、墨、阴阳、纵横、心、农

书名:我的世界双穿门 作者:李瀚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58

通过读书明理,去践行道德,仁义礼智信。

通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陶冶心灵,清净身心。

在不断践行,修行的过程之中,不断清净性灵,使得性灵壮大,进而以性灵造化之力实现自己在修行之初的愿望。

整个过程,最艰难的一点就是:初心不改。

若一个普通人修行此法,在开灵开智之后就开始修行,大约也就十多岁的年纪,在此时立下自己的志向,往后年月始终求索如一,那么最终得志的几率就会十分大。

可是,人若是想初心不改,何其难也。

正如儿时的愿望或许只是可以尽情奔跑玩耍,少年时的愿望或许就成了要仗剑天涯自由自在,青年时欲望萌动就想要美人相伴,中年时财力艰难想要家财万贯,老年时身体孱弱想要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亦或者,少年时不知天高地厚,立下了过于高远的志向当做修行目标,如天下太平,如拯救世界等等过于高远的志向,看起来很强大,但是在修行途中始终得不到丝毫进展之时,就会毁于一旦。

要初心不改,能脚踏实地,要持之以恒,能刻苦拼搏,这是儒门修行的四大难关。

听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却截然不同,但凡松懈一些,有一步走错,那修成的难度就随之倍增了。

就好像抽烟,多少人在刚开始抽的时候,想的是自己随便抽一下,以后想不抽就不抽了,但是结果这一步一旦踏出,又有几人最终能够回首?

生活之中的许多小恶习,乃至多少踏错,犯罪,在最初之时,想法不过是上我只是做了这一点小错,以后想不做就不做,先放纵一二痛快痛快又如何?

但殊不知,心猿一旦放开,就一发不可收拾,底线就是这么被一步一步的踏出的。

不过也正是这一步步的难关,才能最终历练出真正的得道者,虽是磨难却也是考验。

李阳创出此法之后,自然不需要普通人那样一步一步来,他的性灵早已在元婴造化之下强大无比,轻易的就能找到,只是依照所创造法门之方法一步一步的培养性灵,擦拭灰尘,没多久就能使得性灵增长,以致只需得志就能性灵圆满的程度。

而李阳立下的志向,便为:得道。

何为得道?

践行己道,在自己追求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走在正确的路上是为得道。

通透世间万物道理,将外物置之度外,将天下置之度外,将生死置之度外是为得道。

修成正果,一跃成仙,不老不死是得道。

最终,李阳的答案是,自己心中满意,就是得道。

“我现在凡事上基本上全都已满足,但是修行上距离除掉那个魔祖还有一段距离。”

李阳心中暗动,他修行上的得道想要达成很难,但是却并不担心。

因为,此门功法,是有其玄妙所在。

他固然没有自身得道,但是只要不断的践行五德,修行六艺,最终就能通过这些修行所得的力量,促进他一举得道。

“性灵的力量。”

李阳修行至此,所创造的儒门修行法也基本修行完毕,剩下的唯有日常不断的培育性灵而已,他感受着自己所创造的功法的力量,心中不由自主的感叹。

怪不得儒门能够成为当世最顶级显学,甚至有罢默百家独尊儒术的决定。

如果曾经真的存在修行,儒门修行法实在是太BUG了,哪一个君王不想要这样心想事成的力量?

一群儒门修行者共同为一個目标而努力,那再宏伟的目标,都可以成功实现,以至改变天下,改变世界!

这就是儒门修士的可怕之处。

看似没有道门神通,佛门心灵玄妙,也没有武道的强力,但是正所谓神通不敌天数,纵使再强大的神通,就能保证,他的志向和理想或者愿望都一定能实现吗?

而儒门大修士,是定然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愿望的。

修行完毕,李阳心中感慨,他紧跟着心中一动,又将这门【德艺五行六志经】传遍了天下自身塑像,供天下人修行,多一条修行道路(前文写成六德经,已修改)

“道门修的是身神法力,佛门修的是心灵法力,武道修的是肉身宝船,儒家修的是性灵成真。”

李阳将儒门修行法修行完毕,心中多了许多感悟,紧跟着又继续探究,浮现了【墨家】的知识。

墨家,诸子百家之一。墨家强调整体的概念,主张“兼爱”、“尚同”、节用、非乐、“尚贤”等。

“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彊本节用,不可废也。”(司马迁《论六家要旨》)

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汉书·艺文志》)

《孟子》:“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证明了墨家曾经的辉煌。

杨墨本是硬币的两个面,故杨墨互补,然古往今来人们都以孟子“距杨墨”的一般思维方式评价杨墨,这是有失公允的。

墨家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翟(dí)(墨子)。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团体,其首领称“钜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墨家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光学等方面有重要贡献。

墨子是华夏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曾担任宋国大夫,不仅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还是科学家、军事家。墨子出身于小手工业者,精通器械制造,并且是当时著名的军事机械制造专家。技术与同代著名的公输般(即鲁班)齐名。

墨家十大主张是: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即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

前期墨家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方法,主张“闻之见之”、“取实与名”。

总体来说,墨家就是一个主张务实,同时有天下大同思想的学派。

李阳感悟其中知识,最终参悟出来了一门【志意大同天】

此功法修行,主在修行意志,以个人意志融合众人之意志,乃至改变天下。

其有两个修行方向:结众,游侠。

结众者,只要拥有同一理念的人越多,其力量就越强。

游侠者磨练己之意志,以个人力量影响天下,最终达到巅峰。

修炼到最高境界,意志所向,天下归之,这便是意志的力量。

李阳自然不会做什么选择题,他先后跑了几趟末世世界和魔法世界,提出一些他本就十分认同的理念,并快速的大力推广,轻而易举的就在结众状态之中走到了巅峰,得到了顶级的意志道果。

随后又修以个人意志,一直达到意志可改周身方圆之间的效果,这才满意的将这一门墨家法传了出去。

墨家法之后,李阳紧跟着开始参悟【兵家】法。

有人认为兵家源于九天玄女,有人认为兵家鼻祖是吕尚,也有人认为兵家源自法家,不过最让当代人信服的说法就是兵家始于兵家至圣孙武。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兵家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时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时孙膑、吴起、尉缭、赵奢、白起,汉初张良、韩信等。今有兵家著作《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握奇经》等

兵家修行的是军中杀伐之气,善军阵,善战,所向披靡,李阳参悟起来十分快。

最终结合诸多兵家典籍和思想,创造出来一门【兵战法】

兵战法,以军中杀气磨练周身,铸造战躯,大成者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修行此功,需要先研习武道,等到身躯有成,就要时时参悟军中杀伐之气,或是借兵势,或是组成兵阵,或是建造兵器,通过种种方式,来提升自身之战气。

达到极限,一念可灭任何敌。

李阳不缺军伍战斗经历,再加上回到修仙世界之后,还要去边疆战斗,因此修行【兵战法】修行的很快,也练的很深,将种种兵战之法的力量全都修行到了极限,养出了一身凌厉至极的战气,融于己身,不露于外。

【兵战法】修成之后李阳紧跟着就将功法继续外传,随后开始研究【阴阳家】的功法。

阴阳家的哲学思想主要是“阴阳说”和“五行说”。

“阴阳说”是把“阴”和“阳”看作事物内部的两种互相消长的协调力量,认为它是孕育天地万物的生成法则。

“五行说”则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不断循环变化”的理论发展出“五行相生相克”的理念研究阴阳五行说,能从天体的运行的计算来制订历法,掌握世间万象。

到后来,发展出专门研究天体运行规律的“天文家”、研究历法的“历数家”后与“五行家”相结合。

李阳借由此家知识修行阴阳五行之力,强壮己身修行,得了一本【日月五行功】

此功以日月之力修阴阳二气,淬炼身躯得神体,以五行之力修真气融合天地,得造化之力。

炼至高深处,阴阳五行之气一出,则天下无匹,玄妙非常。

【日月五行功】虽然修行的也有阴阳之力,但是却很李阳在【合欢宗】功法之中修行的阴阳之力是不同的概念,一者是天地万物的阐述,一者是男女合欢的行径,虽皆为阴阳,却是完全不同的力量。

好在,李阳有基础修行起来自也不难。

李阳沉入修行之中,他有合欢宗以及一身神通之力为基础,再修行这【日月五行功】也是轻松至极,一缕缕阴阳五行之气飞快的被他修行而出,借月华之力蕴养元神,借大日之力淬炼身躯,日月阴阳交汇元婴也更进一步。

世界之五行结合,元婴的身躯又真实了数分,一道道神通之力有了更强的支撑,足以爆发出更强大的力量。

“…………”

阴阳家之后,纵横家,心学,农学……

纵横家创造出【九星演数】拥有独特的计谋推演之力,其修行方式就是不断的施展计谋手段达成自己的大大小小目标,只要自己的计谋成功,修为就能不断推进,到高深处有推演万事之能。

心学乃是明朝陈献章开启先河,从陈献章倡导涵养心性、静养“端倪”之说开始。

随后湛若水在继承陈献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其心学宗旨“随处体认天理”。

而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即王阳明)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致良知”。

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

“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

“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

李阳从心学基础上练就修行法——【天人致行篇】

只要肯努力修行,身心无垢,则人人皆可成仙!

这就是【天人致行篇】的强大之处,只讲心性,而无关资质!

农家与墨家颇为类似,其主要思想是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李阳以此为基础,创造出【自然长生篇】

【自然天人篇】只需要人日常安然自得自行起立,无大争之心,修为便能步步攀升,直至与世长存的仙人境界。

在农家之后,李阳心中浮现了【法学】相关的知识。

“法。”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8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