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抗战之我是红军最稳战将

作者:君子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55章 席卷而来的灾难

书名:抗战之我是红军最稳战将 作者:君子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3

有了陈彦林和谭家骅这两位得力干将的助力,张松溪的压力缓解了不少,刚刚成立的豫中野战军也走上了正轨。

陈彦林和谭家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他们首先对豫中野战军的物资储备情况进行了细致的盘点。

在串联组织方面,陈彦林凭借着他丰富的经验和豪爽的性格,迅速与各纵队的政工人员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

他组织了多次政工会议,在会上强调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让大家明白只有拧成一股绳,才能更好地抗击小鬼子。

谭家骅则充分发挥自己在 115 师积累的经验,对政治部的工作进行了优化调整。

他制定了详细的宣传计划,安排宣传人员深入到各个部队和周边的百姓当中,宣传抗日精神,鼓舞士气。

筹措物资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陈彦林亲自带领队伍,挨家挨户地做工作,向他们保证野战军会全力保护他们的安全。在他们的努力下,不少富户纷纷慷慨解囊。

同时,陈彦林通过自己在华中的关系,联系到了一些爱国商人。这些商人冒着风险,偷偷地将一批武器弹药运进了豫中。

随着物资的逐渐丰富,豫中野战军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1942 年的初春,本应是万物复苏、充满希望的季节,但在河南的土地上,却弥漫着一股不祥的气息。

豫中野战军在陈彦林和谭家骅的协助下,正有条不紊地发展着。然而,那即将到来的大饥荒,如同一片巨大的阴霾,正缓缓地笼罩过来。

在豫中的一个小村庄里,阳光洒在黄土垒成的房屋上,投下一片斑驳的光影。村口的老槐树,那粗糙的枝干像是承载了岁月的沧桑。村民们依旧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劳作。田地里,麦苗刚刚冒出嫩绿的尖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王大爷,一位满脸皱纹、饱经风霜的庄稼汉,正弯着腰在田边查看麦苗的长势。

他粗糙的大手轻轻抚摸着麦苗,眼中满是对丰收的期盼。然而,他的眉头却不自觉地微微皱起,因为他发现今年的麦苗长得似乎没有往年那么茁壮。

村里的孩子们在小路上嬉笑玩耍着。几个小女孩头上扎着破旧的花布,正欢快地跳着皮筋;小男孩们则在一旁追逐打闹,那纯真的笑声回荡在村子的上空。

但这看似平静的景象,很快就被打破了。

在村子的另一头,李寡妇正站在自家那已经开裂的水缸前发呆。她望着水缸里浅浅的一汪水,心中满是忧愁。

以往这个时候,井里的水虽然算不上充沛,但也足够满足村子里的日常用水需求。可最近,井水的水位却在不断下降,打水变得越来越困难。

李寡妇的家里,几个孩子正眼巴巴地望着她。最小的那个孩子拉着她的衣角,奶声奶气地说:“娘,我饿。”

李寡妇的眼眶瞬间红了,她摸了摸孩子的头,轻声说:“乖孩子,再等等,娘这就去想办法。”

在村中的打谷场上,一些村民们聚在一起谈论着。老张头吧嗒着旱烟,皱着眉头说:“你们有没有觉得今年的天气有些反常?这都开春了,雨水还是这么少。”

旁边的刘大叔叹了口气,说道:“是啊,我也担心着呢。这要是一直不下雨,庄稼可怎么长啊。”

就在这时,一阵风刮过,风中带着些许尘土的气息。那原本嫩绿的麦苗在风中瑟瑟发抖,仿佛也感受到了即将到来的危机。

在豫中野战军的指挥部里,张松溪、陈彦林和谭家骅也在密切关注着局势。他们看着地图上的豫中地区,心中满是忧虑。

张松溪皱着眉头说:“根据我们得到的情报,这场大饥荒恐怕难以避免。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尽可能地减少百姓的损失。”

陈彦林点了点头,说道:“我们要尽快组织人手,帮助村民们抢救庄稼,同时也要想办法筹集更多的粮食。”

谭家骅则补充道:“宣传工作也不能落下,我们要让百姓们了解目前的形势,大家一起共度难关。”

在他们商议的时候,外面的天空开始变得阴沉起来。大片大片的乌云从天边涌来,像是要把整个世界都吞噬掉。

在另一个村庄里,村民们正纷纷涌向田间地头,试图从干涸的河道里挖一些水来浇灌庄稼。人们拿着水桶、铲子,在河道里忙碌着。河道里的泥土已经干裂成一块一块的,每挖一下,都会扬起一片尘土。

王二麻子是村里的一个年轻后生,他正奋力地挖着河道。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流下来,滴落在干裂的土地上。他的双手已经磨出了血泡,但他依然没有停下。

旁边的一位老人看着他,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孩子,别白费力气了。这老天爷不下雨,我们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啊。”王二麻子咬了咬牙,说道:“不试试怎么知道呢?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庄稼都旱死。”

然而,就在人们忙碌的时候,天空中突然传来一阵轰鸣声。大家抬头望去,只见一群黑压压的蝗虫正铺天盖地地飞来。

那蝗虫的数量多得让人胆战心惊,它们所过之处,庄稼瞬间被啃食得只剩下光秃秃的杆子。

村民们惊慌失措地挥舞着手中的工具,试图驱赶蝗虫。但蝗虫的数量实在太多了,他们的努力根本无济于事。

王大爷看着自己辛苦种植的麦苗被蝗虫啃食殆尽,心如刀绞。他瘫坐在地上,老泪纵横地喊道:“老天爷啊,你这是要我们的命啊!”

在附近的城镇里,情况也不容乐观。街道上开始出现了一些逃荒的人群。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背着简单的行囊,眼神中满是绝望。

一家小饭馆的门口,一个衣衫破烂的小女孩正眼巴巴地望着里面的食物。她的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但她知道自己没有钱去买吃的。

饭馆的老板看到小女孩,心中不忍,便拿出一个馒头递给她。小女孩感激地接过馒头,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在城镇的集市上,往日热闹的景象已经不见了踪影。许多摊位都空着,只有少数几个摊主还在坚持着。

卖粮食的摊位前,围满了抢购粮食的人。人们你推我搡,都想多买一些粮食回家。粮食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一些穷苦人家根本买不起粮食。

在豫中野战军的临时救助点,战士们正忙碌地发放着为数不多的粮食和水。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焦急地等待着。

一位老人拿到粮食后,激动地握住战士的手,说道:“谢谢你们,你们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战士们看着这些受苦的百姓,心中满是同情。他们暗暗发誓,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百姓们渡过难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饥荒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更多的村庄被饥荒所笼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逃荒的队伍中。

在一条通往外地的道路上,逃荒的人群像一条长长的黑线在缓慢移动着。人们扶老携幼,艰难地走着。

有的老人走不动了,就坐在路边休息;有的孩子饿得哇哇直哭,但大人们却没有办法安慰他们。

天空中依然没有一丝下雨的迹象,大地在烈日的炙烤下变得更加干裂。那曾经充满生机的豫中大地,如今仿佛变成了一片人间炼狱。

在豫中野战军的指挥部里,张松溪等人正在紧急商讨新的救援方案。

他们知道,仅仅依靠现有的物资和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必须想办法寻求更多的支援,同时也要发动群众,开展自救行动。

陈彦林说道:“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有经验的战士,带领村民们去寻找其他可食用的东西,比如野菜、树皮之类的。”

谭家骅补充道:“我们还可以向周边地区发出求救信号,看看有没有其他部队或者组织能够提供帮助。”张松溪点了点头,说道:“好,就按照你们说的办。我们一定要和百姓们一起,共同度过这场大灾难。”

在他们的努力下,豫中野战军开始了一场与大饥荒的艰苦斗争。

战士们深入到各个村庄,带领着村民们一起寻找食物,开展自救。同时,他们也在不断地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援。

在这场大饥荒的初期,豫中大地虽然遭受了巨大的苦难,但人们并没有放弃希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6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