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小红娘

作者:桃花白茶 | 分类:军事 | 字数:0

24 第 24 章

书名:小红娘 作者:桃花白茶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3

第24章

八天时间,两千对喜饼,从制作到包装,最后送到程家府上,中间需要格外耐心细致。

苏茵茵早早跟着娘亲去店里,立刻开始干活。

程家甚至派了个管事的婆子过来,就怕哪里出错。

忙了大半年的婚事,片刻都不能松懈。

苏茵茵一来,先跟婶娘们打招呼,小跑到娘亲跟程家婆子旁,笑眯眯道:“婆婆早上好。”

程家婆子越看越喜欢这小娃娃,长得粉雕玉琢不说,人也机灵,喝着热茶笑道:“主家婚事忙到现在,也算在你家最清闲。”

事顺畅,人看得也舒心。

婚事说起来简单,但内里需要忙的太多了。

他们又是男方家里,生怕哪里出差错让亲家亲朋们看笑话。

两千对喜饼,需要揉几百斤的面,打上千个鸡蛋。

便是包裹喜饼的油纸都要裁两千张。

无论是哪项活计,都不是轻松的。

尤其是揉面,想要做出好吃的饼子,这点绝对不能含糊。

请来帮忙的一二十娘子,没有一个偷懒的。

大家都格外珍惜做活的机会。

再说,平日承蒙苏家照顾,若这活干不好,那还有脸登门去苏家吗。

小小两间屋子里,每个人都在认真做事。

即使是寒冬时节,都能看到大家额头上的汗水。

苏茵茵在一旁看着,帮着娘子们倒茶。

很多人对古代有刻板印象,以为古代女子只管内宅的事。

其实哪有那么简单,多数女子既要管内宅,同样也需要做工,她们的力气一点也不小。

苏茵茵忙来忙去,倒是让大家多了个趣事。

其中一位娘子性格爽朗,还提起小红娘的传言,她住在北城,压低声音道:“说起来,北城的苏家点心,就是你们大伯家吧。”

苏茵茵点头,苏娘子也道:“是,那是大房家的,不过我们早就分了家。”

手艺都是从婆婆那学的,算是两家人了。

这位娘子听话听音,又想到一些传言,这才敢把自己听来的八卦讲出。

“苏家点心铺出事了,你知道不。”赵娘子向来爱说笑,此刻提起这事,不少娘子都看过来。

出事?

苏娘子最近极忙,根本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苏茵茵倒是一脸好奇,做了个合适的捧哏:“出了什么事啊。”

“他们不是在撮合姻缘吗,谁知道把一个女子许给了两个人家。”

“现在两家男方天天上门闹事,要个解决方法。”

啊?

一女二嫁?

这要是闹到公堂上,定然要治罪的。

治的当然是苏家大伯的罪。

“发生了什么啊。”

“怎么会有如此荒唐的事。”

“我好像也听说了,好像是登记情况的男子多,女子少,那个点心铺为了多赚钱,就故意把女方介绍给两家,谁知道两家都相中了。”

屋子里越说越热闹,苏茵茵不知道从哪摸来一把瓜子,听的津津有味。

“女方家怎么说啊。”

“女方觉得晦气,但事情都说到这了,估计要在这两家里选一家。”

但现在不管选谁,肯定有一方不满意。

啧啧,婚介所不是谁都能当的啊。

大家开开玩笑,怎么大伯家还当真了。

苏娘子想到那俩夫妇的为人,倒是不觉得奇怪。

屋子里众人一边闲聊一边做工,效率竟然增加了,就连程家派来的婆子都忍不住加入八卦。

从宅院里的小厮女使,再到庄子里的奇闻轶事,苏茵茵瓜子都磕的上火了。

一直到十一月十五,两千份喜饼大功告成。

只要如约送到程家,拿到剩下的尾款,这场差事也算圆满了。

结了剩下的银钱,大家都能过个好年。

苏茵茵这次没跟过去,程家婆子说,现在那边事多人多,大人去就好。

苏茵茵乖乖在店里等着,眼神期盼地看着门口,只等着娘亲回来。

直到傍晚时分,苏娘子迈着欢快的步伐回来。

她口袋里沉甸甸的,脸上带着喜气。

喜饼无误。

程家那边很满意。

太好了!

她们这么多日的辛苦没有白费。

苏茵茵偷偷握拳。

真好!

“成了。”

“说我们的喜饼合格。”

“主家喜欢就好。”

“咱们用心做的,肯定很好。”

娘子们同样高兴,这还是不少人头一次做工,就做得格外好。

兴奋过后,还有另一件重要的事。

眼看天就要黑了,苏娘子看向女儿。

开始发工钱了!

对于算数这事,苏娘子十分信任女儿。

苏茵茵现在不仅会算,还能写,只是个子矮,要站着记账目。

“张婶娘,共计十日工,一共五百文。”苏娘子数钱,苏茵茵记账。

邻居刘婶子帮着做些杂事。

二十个人,总算在天黑之前领完所有工钱。

就住在京城,或者有人来接的娘子,这会就可以走了,若要等明日天亮再回家的,可以在这再住一晚。

店里气氛更和睦了。

虽说从早忙到晚,但实在值得啊。

最后一日,还只做了半日工。

不少娘子都知道,这是苏娘子照顾她们,这才找了同僚旧友家眷过来。

此份恩情,她们一直惦念着。

其中还有些娘子私底下要还债,被苏娘子婉拒了。

马上过年,谁家都不宽裕。

等到开春还要买粮种,那时候青黄不接,日子不好过。

都是苦过来的,明白什么时候最缺钱。

苏娘子向来如此,人宽厚,当年承大家的照顾,现在不留余地照顾别人。

发到最后,苏茵茵落下最后一笔,就听娘亲说:“苏茵茵,十日工,五百文。”

她也有?

“先发五十文,剩下的娘亲帮你存起来。”

苏茵茵小手拿着一小串铜钱。

五十个!

好多啊。

至于娘亲说存起来,那肯定会存。

娘亲说的话,从来都算数。

苏茵茵喜滋滋地抱住五十枚铜钱,正儿八经在账本上记下自己的名字。

苏娘子抱着女儿笑,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

这些日子过得不容易,事情多,麻烦也多。

可只要看到女儿乖乖一直陪着她,不仅不添乱,还努力帮她解决麻烦,苏娘子就好像有无限的动力。

无论发生什么事,女儿都是她的动力跟支持。

回到家中,苏茵茵还算了这次的盈利。

虽说因为这事,慧女点心还关了几日的门,等事情顺了之后,才又重新开门营业。

但单程张婚宴的喜饼,便有三十七两七钱的毛利。

去掉工钱,租金,材料费等等,还有十五两的盈利。

十五两,抵得上店铺盈利两个月还多了。

好多钱呀。

苏茵茵眼睛都亮了。

晚上,苏茵茵抱着自己的五十文睡得迷迷糊糊,屋内炭火让她偷偷把小脚伸到被子外面。

寒冷的冬夜对她来说,依旧温暖。

不知道原锐怎么样了。

他好像很怕冷。

说起来,他们两个近两个月都没通信了吧。

程张两家的婚事结束,也就意味着要到年底了。

汴京的雪下得极厚,越接近年关,路上行人越少。

苏娘子提前备好两份年货,其中一份由苏副使送到老家苏奶奶那,确保冬日炭火衣食都充足。

等到十二月底时,各家各户该买年货的买完了,店铺基本都关上门。

就连哥哥所在的私塾也彻底放假,这种价格昂贵的私塾,轻易不停课,夫子会尽心尽力教完每一日。

家中只有苏副使早出晚归,兵马司众人日夜巡守,越是年关,越是忙碌。

就算如此忙碌,苏副使还抽空给女儿做了个储蓄罐。

按照女儿的话说:“我想存钱呀。”

五十文钱不能总抱着,她想要一个存钱罐!

“这样的可以吗。”苏副使手里拿着一个方方正正的木盒子,只有顶端有个开口。

开口极小,连苏茵茵这样的小手都伸不进去,顶多塞进去铜钱跟极散碎的银子。

苏茵茵用力点头:“可以,谢谢爹爹。”

她请爹爹帮忙做的存钱罐。

娘亲给的钱,可以存里面了。

上辈子的她一直想要一只猪猪存钱罐,没想到上辈子没有,这辈子却得到,还是爹爹亲手做的,不是猪猪形状的,那也很好了。

苏副使并未直接给她,又道:“这个存钱办法好,只能存不能取。”

说罢继续道:“等爹爹把周围打磨好再给你,木头有刺,容易伤到手。”

苏茵茵再次点头,迟疑片刻,小声道:“爹爹能把存钱罐做成小猪模样吗。”

小猪?

苏茵茵赶紧跑过去,在纸上画了个猪猪存钱罐的模样。

苏副使沉思片刻:“可以,等着。”

只做个方方正正的存钱罐很简单,但要做成圆润的猪猪就难了。

但女儿开口,苏副使怎么可能做不到。

在北城兵马司休息间隙,苏副使便着实做猪猪。

不到几日时间,整个北城兵马司都知道,苏副使在给女儿做玩具。

前来巡视的宁郡王摸摸也忍不住笑。

宁郡王知道自己这个下属的女儿,当年这个小娃娃满月的时候,他还差人送过礼物。

都说那小姑娘既可爱又聪明,怪不得当爹的这样宠。

说起来,他家是不是还有个点心铺,让自家夫人去照顾照顾生意好了。

这样既忠义又爱护家人的下属,是该多多照拂。

赶在年前,苏茵茵想要的小猪猪存钱罐终于做成,不仅有可爱的猪鼻子,后面甚至用干枯的葫芦藤做个小尾巴。

这个存钱罐对苏茵茵来说有些大,可她抱着的时候爱不释手。

真的可爱啊。

猪鼻子憨厚可掬,小尾巴也很有意思。

苏茵茵眼里都是惊喜。

哥哥苏显看着,直接对他爹道:“我要个方盒子就行。”

他可以理解存钱,但不能理解为什么是猪猪的!

话是这么说,苏副使把儿子那个存钱罐也打磨好,确定不会伤着孩子。

只是他在兵马司做存钱罐的时候,怎么同僚们有样学样,都在学着做啊。

存钱罐到手,苏茵茵把五十枚铜钱一枚一枚放里面,小小的许了个愿望。

希望这个存钱罐早日存满。

那时候,她就长大了吧?

苏茵茵郑重地把存钱罐放在床头,一眼就能看到的位置。

快快存满,快快长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72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