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古代努力奔小康

作者:不艾先生 | 分类:军事 | 字数:0

075 安置

书名:我在古代努力奔小康 作者:不艾先生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6

没有等多久,村里就匆忙走出来十多号人,为首的是一个头发半百的小老头,虽然拄着拐,但也走得飞快。

李二林瞅着眼熟,等小老头走近了,才想起对方的身份来,当即就激动得大喊:“江河叔,我是二林啊!”

李江河乍一听,一整个愣住,随即仔细地端详起眼前这个汉子,渐渐地跟记忆中模糊的那张带着稚气的脸庞联系起来,也有些激动起来。

“二林?你真是二林?”

然后目光扫过李二林身边的李家人,“你是大林?你是大芳!这是……大嫂?”

“诶!”周老太眼里闪着泪花,颤颤的应了一声。

李大芳和李二林还有李四林也挨個跟李江河打过招呼,李江河连连应声,然后说:“别在外面待着了,老二,赶紧带人帮你大娘他们搬东西,先回村里。”

李江河身后走出一个汉子,有些为难的看着对面的人群,他们那点东西貌似也用不着他帮忙啊。

不过既然老爹吩咐了,怎么着也得干点事,于是便抢过李四林拉着的板车,李四林还想推脱,李银山便说:“你是四林吧,别跟我客气了,你银山哥拉车的力气还是有的。对了,怎么不见三林的,没有跟伱们一同回来?”

李四林闷了一下,“当年逃难时,三哥在路上就没了。”

李银山顿时怔住,不敢置信的问道:“三林死了?”

“老二!”李江河一杵拐杖,怒喝一声,然后强笑着对周老太说,“大嫂,我们先回村里,再慢慢说事。”

转身之前,又瞪了一眼李银山,这个老二真是榆木脑子,没见就这么几个人打招呼吗,他们回来了其他人没回来,难道还想不到原因吗?

就算要问,也不应该这个时候问。

“他七叔,没事的,我家老三和他爹当年没到地方就没了,十几年过去了,我们该伤心也伤心过了,就是他二叔三叔两家……”周老太叹了口气,“先不提了,走吧。”

进村的小土路不长,他们边走边说,很快就到了村子里,知道李二林他们是遭了水灾逃荒回来打算落户的,李江河没有表态,这事也的确不是他一个村长能决定的。

一般来说,他们这些灾民如果想要在明霞县落户,应该先去县城,县令如果收编流民,会登记好然后统一安排的。像李二林这样直接到村里来,更像是投奔亲戚,就算不能落户,只要他们竹桃村养得起,里正做好外来人口登记后他们是能在竹桃村住下的,只不过灾情结束后,县衙会派人来将他们赶回原籍。

不过对于李二林一行人暂时安顿在竹桃村一事,李江河表示没有问题,竹桃村虽然只有四十来户,但管他们这些人吃住两三天还是问题不大的,在这两三天里,他会去找里正帮忙问下县衙的官老爷是个什么态度。

“李二兄弟,劳烦你转告李村长,你们落户的事他无需担心。”由于李江河和李二林他们沟通时说的都是本地话,王管家不太能听懂,也不知道李江河会不会说官话,只能通过李二林转告。

不过李江河是懂官话的,不待李二林转告,他就看向王管家,“这位是?”

其实早就想问了,李二林一行人都是脏脏的,衣服又朴素,人群中出现一个衣服有档次气质又比较出众的,就好像鸡群里的鹤一样显眼。

李二林只跟李江河说这是路上遇到的一个大户人家的管家,其它的没多说,主要是王家的地位太高,他就算说了,李江河也不一定相信,如果相信了,又怕吓到他。

“既然如此,那我就不担心了。”李江河对王管家拱了拱手表示感谢,随后对李二林说,“村子到山脚之间还有不少荒地,并且以前还有些农田荒废了,村里人口不够没有种起来,你们如果留在村里的话,需要自己开荒。谷种的话,正好我们才刚播种完,各家各户还有剩余的,也可以借给你们,你们抓紧时间开出一两亩来或许还能赶上秋收,虽然说新开垦的农田收成不会高,但总比没有收成好。”

李二林将李江河的话翻译说给原本是小陈村的人听,没办法,就算李江河会说官话,小陈村的那些人中也只有陈松会,其他人想要听明白都有些费劲,就更不用说听明霞县的乡话了,听起来只会更费劲。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有人不愿意逃荒的,同一个州都有不一样的口音,更别说在更远的陌生地方安家落户,语言不通沟通困难,生活起来就格格不入。

听完李二林转述的话,大家纷纷喜出望外,一个个充满了干劲。他们本来都做好做苦力工或者佃田熬过下半年的了,现在听说还能开荒播种,能不激动吗?

大靖朝鼓励开荒,谁开垦出来的荒地就属于谁,有田地就代表有收成。正如李江河所说的那样,就算收成不高,也总比没有收成好。

于是一个个让李家人教他们如何用明霞县的话说“多谢”,简单的两个音节学起来也不困难,转眼间一群人带着口音用刚学到的词汇向李江河道谢。

李江河差点招架不过来,赶紧岔开话题,商量起他们的住宿问题。头两天倒是可以借宿在竹桃村的原住民家里,条件说不上好,但怎么说也有一个顶四面墙遮风挡雨,但要安家落户,那肯定不能长久借住,他们也要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才行。

考虑到他们还需要开荒,李江河便提出他回头跟村里人商量一下,看能不能从村里组织一些人手先给他们搭建竹屋暂时住着,等秋收后都闲下来了,再看要不要换成木屋或者土屋。

可以说,他为了安置李二林一行人,可谓是尽心又尽力了,李二林等人自然又是对李江河感恩戴德,这个村长人也太好了,处处都为他们考虑着想。

但接下来他们又发现,不止是村长人好,村民们也都很好,对于李江河的分派,村民们毫无异议,很爽快很热情的将分到自家暂吃暂住的家庭带走,虽然彼此之间沟通困难,但相处起来却怎么看都融洽。

“江河叔……”

李二林感激涕零,开口正要道谢,然而才刚喊出称呼,就被李江河制止了。

“感谢的话就不用说了,你们能回来,叔很高兴。而且你们现在确实也困难,我们能多帮一把就多帮一把,横竖也就多出一把力气罢了。你们以后也是要在村里长住的,大家和和气气把日子过好,比什么都重要。”

李二林便将感谢的话咽回肚里,话锋一改笑道:“我是想给你老介绍一下我的媳妇和孩子们,好让你认认人,等过年了孩子们好跟你讨个铜板。”

李平安瞬间瞪大眼睛,像才认识他老爹一样。

如意倒是没心没肺,一听就亮起眼睛,小碎步跑上前去勾住李二林的腿,昂起小脸憨笑地看着李江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7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