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楚小县令:长腿老婆找上门

作者:春山山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35章 未能吸取教训

书名:大楚小县令:长腿老婆找上门 作者:春山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3

“若太子昏庸,朕废除太子,那些人必定又会群起反对。

自古以来,皇家争夺嫡位,无不残酷无情,血腥残忍,手足相杀的例子比比皆是。

历朝历代都在总结教训,但唯有这一点,始终未能吸取教训。

守好基业非常艰险,后世君主务必才智卓越,手腕强硬。

三国之所以始终没能统一,并非没有出现过杰出的人才,而是因为国土过于辽阔。

无论是庞大的物资转运,还是细微的人员治理,均面临着诸多难题。

三国历任皇帝,全是人中翘楚,但最终仍免不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这计划虽存疏漏,却彰显了朕的决心,朕必须更改继承顺序,以才德为首要条件。”

魏忠义看着儿子那坚定不移的目光,一时之间,竟无言以对。

数千年以来,这片古老的土地始终如一,挑战传统的纲常礼法,所面临的阻力无比巨大。

“你务必深思熟虑,大秦方兴未艾,你将来有的是机会处理这事。

倘若你现在采取过于激烈的手段,恐怕会招致不良的后果。”

魏忠义叹息,沉默片刻后再道。

“我必须承认,你的计划,在某些方面确实让我心动,但未免太过前卫。前进半步,可成天才。跨前一步,则成妖孽。

大秦正处于新时代,与过往的朝代迥异,因此标新立异,似乎也无可厚非。但我必须提醒你,有些事情,需要循序渐进。

你不妨先确定皇后之位,太子的册立再等等。

等你巡狩天下,封禅归来后,再推动不迟。

至于太子人选,我不关心,也无意插手。

我这太上皇的尊位,来得轻易,并没有经历过你那艰苦的奋斗历程,因此,我并无资格对你教诲。”

魏浩眼中闪烁感激的泪光。

“老爹,无论我什么身份,您都有权对我教诲。”

魏忠义轻轻摆了摆手。

“你早已不是孩子,无需我日日叮嘱,但大儿啊,切记,莫将心中想法轻易透露,让人看破。立谁为后乃其次,关键在于继承人。

你抛出无关紧要的诱饵,吸引他们的目光,既可达成目标,又能封堵众人之口。

我虽为帝时日尚短,但作为臣子的岁月颇长。

朝堂之上,波诡云谲,与皇帝息息相关。

你若是明君,群臣未必都是贤良。你必须比奸臣更狡猾,比忠臣更忠诚,如此文武才会敬畏你,畏惧你,终生不敢越雷池一步。

今日林略才对你设陷阱,你未中计,我甚感欣慰。

他的儒家旧思,你少听为妙。

但所言句句在理,是为你着想。

正如我所说,他给你的甜点中暗藏毒药,是士大夫常用的伎俩,用以操控君主。

圣天子不是他们所能定论的,而是天下人的公断。”

“孩儿受教了。”魏浩毕恭毕敬地向魏忠义深深一躬。

确实,在某些事情上,他的思虑显得浅显。

老爹的确非同小可,表面看似圆滑,实则坚守着自己的底线。

他算是深有感触。

无论是林略才,还是老爹,他们其实都是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

作为臣子,林略才自然期望自己能辅佐一位明君。

而老爹,则希望自己能掌控全局。

两人都没过错。

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才是当前应当去做的事情。

“那些人还跪在那里?”

“启禀陛下,他们仍跪着。”囚无天回禀道。

魏浩再次踏入议政殿。

见魏浩去而复返,众人欣喜若狂。

跪了这许久,已是疲惫不堪。

只有林略才趴在地上,纹丝不动,得知魏浩到来,才抬头:“陛下莫非是来收回成命的?若非如此,还请回去。”

“这是朕的地盘,来去自如,没必要对任何人交代。”魏浩冷笑。

“朕告诉你,朕乃皇帝,独断独行,不受任何人操控。

然而,你言之有理,立储之事尚可缓缓,但册封皇后,确实不容拖延。

这样吧,朕巡游天下之前,你们呈上奏折,看看何人更适合母仪天下。

在此之前,朕不愿见你们,全部退下。”

“陛下……”

“林略才,别得寸进尺!”魏浩怒拍案桌,“朕已宽容,别逼朕,否则触怒龙颜,别怪朕无情。”

林略才点头从容起身,拍去衣袍上的尘埃,拱手道:“老臣是想说,陛下英明神武,大秦有陛下如此圣明的君主,实乃朝臣之幸,百姓之福。”

“放屁!”魏浩故作不悦,“全都滚。”

林略才哈哈大笑,“老臣遵旨!”

说完,迈着稳健的步伐,昂首阔步离开。

这次朝堂上的风波,算是魏浩和文武首次对各自底线的试探。

想将手下人玩弄于股掌之间,自然免不了经受磨练。

一个健全的朝堂,应当容纳各异的声音,众臣的表现。

然而,这次朝会结束后,争议之声四起。

“我始终认为,大楚女王最早追随陛下,为陛下诞下公主,致力于天下一统大业,毅然决然投身其中,为大秦统一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马太平紧握拳头,声如洪钟。

“此次匈奴犯我疆界,正是她率领大楚兵,击溃敌军,千里奔袭,将江城的敌人一扫而空。无论是从资历还是资格来看,无人能出其右。”

这话一出,立刻引起大楚派系朝臣的共鸣。

尽管元若芷过去名声不好,但如今又有谁敢再提起她未婚先育的旧事讽刺她?

马太平更是以此事为例,进一步吹嘘:“那时陛下尚未登基,女王也没登基称帝,但她却没对陛下有半点轻视。因此,元妃母仪天下,实乃最合适的人选!”

“荒唐!”夏国降臣不满了,“谁人不知,元妃曾拒绝陛下,否则皇后之位早已确立,何须拖延至今?我承认,元妃智勇双全,但她未能为大秦诞下皇子。朝堂上,不乏善战之将,大秦也不缺勇猛女将。然而,作为陛下嫔妃,诞下皇嗣才是头等大事。反观赵妃,昔日为两国和平,贡献良多。”

“胡说八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65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