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折她入幕

作者:岫岫烟 | 分类:军事 | 字数:0

14 牡丹娇

书名:折她入幕 作者:岫岫烟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2

宋珩没应,转身命人先行回府告知薛夫人不必等他们回去一道用膳,而后又令小厮牵马随车夫去前面的酒楼处等候。

宋清和将施晏微拉到一边,轻声细语地道:“二兄今日这般举动着实有些奇怪,先是与我们一道乘坐马车,这会子又要与我们去逛坊市。这要放在从前,是很少会有的事儿......”

话还未完,宋珩已往她这边踱步过来,宋清和忙止了话语,笑问他:“阿兄今日怎的有闲心随我和杨娘子去逛坊市了?”

宋珩淡淡道:“既是阿婆叫我来接你家去,怎好自行回去。难得今日事少,随你去坊市一趟倒也无妨。”

宋清和见他面色如常,答得坦然,暂且相信他的说辞,与施晏微并肩而行。

施晏微在一处贩卖陶人的小摊前停下脚步,精心挑了几个陶人,自钱袋里抓出一把铜钱数过一遍后付给摊主。

摊主伸手接过铜钱,笑着叉手道:“二位娘子慢走。”

她竟喜欢这样的小玩意?宋珩心中虽然纳罕,还是给冯贵递了个眼色,冯贵会意,满脸堆笑地走上前主动去帮施晏微拿东西。

施晏微有些不好意思,犹豫着不肯给,宋清和道:“无妨的,你送与他拿就是。”

冯贵人精似的附和道:“杨娘子无需与奴客气,不过是帮着拿些东西,不妨事。”

施晏微推脱不过,将包好的陶人双手递给冯贵,温声道:“如此,谢过冯郎君。”

宋清和心里也觉得奇怪,因问道:“杨娘子喜欢陶人吗?我去过你屋里,倒是不曾见过。”

施晏微摇了摇头,莞尔一笑道:“这陶人原是买给同贵的,我屋里自然不会有。他如今不过十一二岁的年纪,心性单纯,最是喜欢这样的小玩意儿。”

宋清和听后起了好奇心,又问:“同贵是谁?倒是与冯贵撞了个贵字。”

还不待施晏微答话,冯贵那厢却先开了口:“咱们这样的人,这名字里带有贵字的可不少,譬如什么富贵、福贵、金贵、银贵的,不值当小娘子稀奇。”

一番话说得宋清和忍俊不禁,笑眼弯弯。

如他们那样的人,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出自贱籍的奴才,还是主人的所有物?施晏微接受过的教育和思想熏陶,使她全然无法认同封建时代的人有高低贵贱、贱籍良籍贵籍之分,更无法心安理得地去享受这种等级制度所带来的“便利”和“特权”。

施晏微笑容微凝,敛目温声道:“他是与我同在膳房做工的小郎君,生得瘦瘦高高的,漆黑的双目就跟两颗水晶的葡萄似的。他虽心思单纯,但却是个耐心细致的小郎君,又肯吃苦,小小年纪便将刘媪的手艺学去了大半,很是讨人喜欢,我和喜儿善儿都拿他阿弟一般照顾。”

宋珩闻听此言,不由想起二娘生辰那日,她在看到那对合浦南珠后眼底流露出的那一丝莫名的愤懑和悲悯,心中越发纳罕。

冯贵听后,嘿嘿一笑朗声附和道:“杨娘子仁善谦和,与人结交不问出处,端的是位女君子。”

说话间,宋清和挽着施晏微进了一间脂粉铺,宋珩便在外面等候,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二人出来,宋清和将东西交与冯贵,又见前方有人卖时令鲜花,遂往那处去买花。

宋清和选了两朵重瓣牡丹出来,笑盈盈地问身后的宋珩道:“二兄,你瞧这两朵牡丹好看吗?”

宋珩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宋清和便叫画屏替她把粉色的那朵往她的发髻上簪了,又将另外一朵朱色牡丹送与银烛,“这朵配杨娘子的丹罗披子正好,你去替她簪上。”

银烛双手接过,自去了施晏微身边,二人轻声耳语一番,施晏微往银烛袖子里塞了一盒茉莉香粉,而后微微屈膝垂首由她替自己簪花。

宋清和缓步来至人前,轻轻去抚施晏微的袖子,笑盈盈地道:“我就说这花儿与她相配,你们且瞧瞧,像不像阿婆屋里那幅画儿上的人。”

画屏略思忖片刻,笑问:“小娘子说的可是东墙上挂的那幅《仕女图》?”

冯贵只敢匆匆扫视施晏微一眼,旋即便微垂眼眸斜眼暗暗观察宋珩,见他眸色虽晦暗不明,狭长的凤目却是始终不曾从杨娘子的身上移开过。

坊市中人行如织、喧嚣热闹,施晏微与宋清和、画屏银烛等人在一块儿说笑,自然无心去留意宋珩和冯贵,更遑论那几个面无表情的侍卫。

施晏微端详着宋清和发上那顶同魏晋名画上极为相似的金树冠,轻笑着打趣她道:“依我看,二娘才真的像极了顾恺之《女史箴图》里走出来的标致人物;若要说有哪里不同,怕也就是发上的这朵妃色牡丹了。”

宋清和被她说得开心极了,脚步轻快地跑去宋珩跟前,瓮声瓮气道:“二兄,杨娘子夸我像古画上的人,这花树冠和妃色牡丹簪在我头上可好看?”

傍晚的微风吹动施晏微的裙摆,似一朵盛开的棠花,倾泄而下的霞光为她的白瓷玉面度上一层金光,发上牡丹娇艳欲滴,衬得她恍若姑射神人。

宋珩不紧不慢地收回目光,将视线落到宋清和发间的金树冠上,脑海里却还浮现着施晏微在面对银烛和宋清和时的一颦一笑,缓缓启唇道出“好看”二字。

“你们也去买些花儿簪上吧,我和杨娘子去前边吹糖人。”宋清和一壁含笑说着,一壁离了宋珩取出二钱银子送与身侧的画屏,拉着施晏微往前边走。

彼时落日西沉,天边霞光似火,春风暖暖,宋珩放慢脚步不疾不徐地跟上去,难得一回对这样的琐碎事表现出极大的耐心。

“家主!”一道急促的声音传入耳中,宋珩回身看去,却是他方才派出去给薛夫人传话的小厮。

宋珩隐入无人的小巷里,只见那小厮喘着粗气道:“禀家主,奴行至府外,正巧照见军中卫将军火急火燎地来府上寻家主,卫将军道是有急事要禀,奴便叫他在府门处侯着,自回来寻家主。”

卫三郎亲自来府上寻他,想来是有十分当紧的事。宋珩剑眉微蹙,沉声吩咐那小厮道:“叫他们保护好二娘和杨娘子。”

话毕抽身就走,脚下似要生出风来。

一路疾行至醉宵楼,翻身上马直奔宋府而去。

宋清和吹完糖人拿在手里把玩,转过头来寻宋珩,哪里还有他的半道人影。

“二兄呢?”宋清和寻不见人,问冯贵。

冯贵叉手行礼,恭敬道:“小娘子,家主已先行回府了。”

自宋珩接任河东节度使后,素来公务繁忙,更兼军务缠身,如这般招呼都不打就走的情况宋清和倒也遇到过数回,早就习惯,当下虽无太大反应,却也失了几分兴致,同施晏微略逛一会儿买完东西便往醉宵楼去乘车回府。

车厢外暮色浓重,月出西楼。

太原府先后有宋珩父子镇守,十数年未见战火,城中百姓安居乐业,这会子千家万户点上灯烛,一派灯火辉煌、兴盛繁荣的景象,夜市更是热闹非凡。

待马车停稳后,宋清和下了车,檐下灯笼透出的光亮拉长她的影子,但见她提裙上阶,问左侧守门的侍卫:“我二兄可回府了不曾?”

侍卫叉手施礼,平声答道:“家主打马归来后便与卫将军一道走了,并未进府。”

卫将军来寻他,莫不是军中出了什么事,二兄又要往外头去打仗了?宋清和抿嘴沉思:二兄自晋州回来还不到一个月便又要往外头去了么?若真是如此,却不知要何时才能归家了。

施晏微静静走在她身侧,观她满腹心事的模样,大概也能猜出她此时在想些什么。

中原式微,天下动荡已久,宋珩自接任河东、平卢、卢龙三镇节度使后,又在短短两年间接连夺下义武、振武、昭义、夏绥、河中五镇,问鼎中原之心昭然若揭。

今后他要打的仗,怕是只会多不会少。

二人一径进了园子,施晏微与她告辞作别,临走前温声宽慰她道:“时人皆道宋节使足智多谋、骁勇善战,便是真有什么要紧的事,想来家主亦会有法子解决的。二娘无需忧心。”

宋清和并未将她的话听进去,心不在焉地嗯了一声,直奔翠竹居而去。

瑞圣推开隔扇将人请进屋,薛夫人正坐在窗下轻拨佛珠闭目养神,疏雨坐在八足莲花矮几上替她捏腿。

“阿婆万福。”宋清和不确定薛夫人是否已经知晓此事,恐她知晓后悬心,当下不并不敢多言。

薛夫人缓缓睁开眼,牵了她的手让她往自个儿身边坐下,幽幽道:“怎的这时候才家来,同杨娘子去哪儿玩了?可用过晚膳了不曾?”

耳听阿婆未提起二兄,宋清和勉强笑了笑,“儿与杨娘子去了坊市,买了好些有意思的东西回来呢。阿婆不说还好,这会子想起还未用过晚膳,胃里倒有些难受起来。”

薛夫人闻言微皱了霜眉,轻叹口气道:“你二兄才刚差人过来传话,道是有事往军中去了。想来他也未用晚膳,偏这会子城门已经下了钥,倒不好叫人送些饭食过去。”

话毕,抬手抚上宋清和的墨发,叫瑞圣去膳房传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30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