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科学时代

作者:仲渊2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百一十七章 电子管制造技术!

书名:我的科学时代 作者:仲渊2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9

汤姆森挖掘机的诞生有着历史性意义,为美国造就了巴拿马运河这种人类工程奇迹,实现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连接,令美国就此踏上工业强国之路,其工业建设和发展速度冠绝全球。

沙俄时期遍布全国的铁路网,英德法三国铁路网,苏联时期遍地开花的工厂和水泥公路,任何一个工业化国家,背后都有这些大型工程机械的身影。

这是人类历史性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正版汤姆森,沙俄版普提洛夫,苏联版科夫罗夫兹,有了这种凝聚人类智慧的机械怪兽,根据地工业将会弥补自身短板,从而大大提升采矿效率,进而为重工业和军工业高速发展打下基础。

未来的根据地铁路网,火电站,工程建设,道路工程,军事碉堡,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用到挖掘机提升作业效率,节省劳动力,其重要性和意义不言而喻。

当前根据地各大矿场总计一万三千名采矿工人,如果使用挖掘机节省一万名采矿工人,就能在其他领域增加一万名全劳动力,或者说一万名战士。

“我在美国见过原版汤姆森,苏联仿制款为科夫罗夫兹挖掘机,当然,这款挖掘机事实上综合性能已经不能跟上时代需求,当我们拿到完整图纸之后,可以一边生产一边改进,改进方向参照目前主流领域,蒸汽动力换成内燃机,以柴油发动机为动力核心,链条驱动换成液压驱动,采用当前主流的高压柱塞液压泵,行走底盘从列车平台换成类似坦克的履带驱动,如此改动之后可以大大提升使用场景,消除依赖于铁轨机动的缺陷。”

庄前鼎继续说道:“整款挖掘机分为原版和新版,原版更多放在矿场,新版则适用于绝大多数工作场景,为根据地道路工程建设和工业发展,以及部队修建工事防线作出风险,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土壤会冻结,仅凭单兵+铁铲方式土木作业效率低下,如果能有一款小型挖掘机协助的话,可以大大提高防御阵地工事修建效率。”

完美的方案,这世界上,谁能拒绝挖掘机呢?——余华听到庄前鼎给出的详细方案内容,心中为之感慨,脑海深处不由自主浮现后世一大票挖掘机的画面,心神满是向往。

三一徐工,卡特小松,日立久保田,还有超级工业巨兽利勃海尔R9800,配备最高4000马力的双V型柴油发动机,铲斗容量高达42方。

这是所有男孩心中的机甲!

提高防御阵地工事修建效率?

对于前面一串介绍,老首长和赵尔录还没什么反应,但听到后面关于军事方面的应用,两人心跳骤然加快,下意识互相对视,发现对方眼中的意思。

糟了,这是……心动的感觉。

关于挖掘机对工业发展和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老首长并不能直观感受,但如果谈到对军事领域的应用场景,不好意思,那我可就不困了。

“庄教授,您说的这个小型挖掘机挖坑效率怎么样?”老首长出于职业敏感性,立即询问关键性问题。

“这种小型挖掘机重量约八吨左右,一小时土方量大约40方,以这个效率数据算土方量即可,一米深度,一米宽度,200米长度的坑道,大概五小时完成,五台挖掘机一小时即可完成整条坑道的作业。”庄前鼎大致介绍了挖坑效率计算原理和内容。

“好,好,”老首长闻言连连称好,他瞬间明白挖掘机对部队的重要性,如此之高的挖坑效率,能够从本质上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一个旅属工兵连装备四台小型挖掘机,只需要一天时间,就能配合步兵搞定全旅的野战防御阵地,其阵地的牢固程度更不是人力能够比拟的,而在道路方面,四台挖掘机可以同时开进修路,即可保障主力部队高速行进,亦可新建后勤补给线。

应用场景之多,简直无法想象。

赵尔录出声问道:“对了,能不能加装射击平台?”

“当然没问题,可以配备两挺类似坦克的同轴机枪,正面安装一层折叠式20毫米防弹装甲,使用时放下,不用时收缩折叠,能够抵御步枪和重机枪射击。”庄前鼎正声道:“此外,还可以配备加厚铲斗,为部队开辟雷场,但是容易受到日军掷弹筒和九二式步兵炮的攻击。”

“能够开辟雷场已经够了,我可舍不得拿这种宝贝去正面冲锋。”老首长点头说道。

“庄教授,我们用什么方式运输呢?”赵尔录继续询问道:“八吨可不是一个小数字,野外道路红星拖拉机拉不了这么重。”

“运输方面不用担心,可以基于红星拖拉机平台研发新型进行升级改装,动力方面配备100匹马力的柴油机,底盘扩大不变,牵引货箱加长加宽,轮胎由单桥单轮改为双桥双轮,前二后八,共计十个轮胎,常规载重量达到10吨没有任何问题,至于超载重量应该能到30吨。”余华笑眯眯地说道,毫不客气的再次挖坑。

反正他马上就要走了,研发任务落不到他身上,得给身为核动力驴的师兄们,多留一些坑,可不能闲着没事干。

赵尔录关心道:“研发上有困难吗?”

“没有问题。”

余华摇了摇头,话锋一转,提出自己的建议:“关于工业设备方面,我认为除了挖掘机之外,还应当关注电子技术领域,我们应当尽量获取电子管制造技术,自主生产各型电台设备,弥补根据地在通信领域的短板,无论是各个工厂之间信息交流,还是部队作战,都迫切需要电台。”

“想要获得全套的电子管制造技术恐怕不容易,苏联对通信领域重视程度极高,绝不允许泄露任何关于电子领域的技术,在我回国前,苏联通信科学院正在研发新一代坦克车载短波电台系统。”听到余华这个想法,李强轻轻摇头,结合自己曾经留学苏联通信科学院的经历,给出回答。

谈到无线电和通信,这可是他李强的主场,在苏联通信科学院进修期间,他非常明白苏联对于通信领域的重视程度有多高,尤其是通信应用领域。

哪怕最老且烂大街的电子管制造技术,也不可能往外泄露。

“没事,能给固然好,不能给我们自己搞,总之先解决没有的问题。”余华笑了笑:“万一明天斯大林同志心情好,给我们批准了呢?”

斯大林同志心情好?

众人听到这番话,不禁笑了起来,话虽如此,确有道理。

万一真就给批了呢?

“那我支持。”李强立马给出态度。

“好,那就以挖掘机和全套电子管制造技术作为核心项目,另外,再搭配几个同等重量级项目,例如吉斯5V汽车,T系列坦克发动机全套图纸这些,配合万吨级水压机建立拆屋效应,还有,为了避免苏联恼怒,还是要加上一战时期的各类老机床和锻造设备,让他们感到满意。”庄前鼎正声道,作出决定:“毕竟,这些老机床设备改造升级,可以变成专业机床,用于弹药流水线生产,数量要多,基数初步定个100台。”

“我没意见。”余华回应道。

李强点头:“我支持。”

老机床性能虽然落后,但实际效果却不差,改造升级成为专业机床,可以节省一大笔时间。

苏联大哥的东西,不要白不要。

老首长和部长赵尔录对于这个决定没有任何意见,他们尊重且信任三人专家组的每一个选择,紧急会议到此为止,关于工业设备方面的项目就此定下,秘书长仔仔细细记录每一个项目和设备,仔细查验确认没有遗漏,这才封存。

紧接着,一则高度加密的长文电报,以光速飞向西北方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7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