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千山风雪

作者:蓬莱客 | 分类:军事 | 字数:0

18 第 18 章

书名:千山风雪 作者:蓬莱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8

齐王亲送贵客至大门,再由田敬继续领人相送,一直送到了下榻的驿馆,方辞归而去,殷勤之状,不必多说。

裴世瑜下了马,便向里大步行去。

自太华山那段周折完毕再次上路,裴曾便觉少主情绪极是异常,今日到达青州,齐王大摆宴席为他接风,他看去依旧意兴阑珊,落落穆穆,与主家的盛情相比,愈显冷淡。

裴曾倒不担心少主真的会在筵席上做出什么出格的冒犯主家的举动,只是他如此态度,确实不像是来结亲,倒与寻仇有几分相似了,猜测应是与齐王之女和那位崔郎君有关,今夜的私宴里,也不知到底说了什么,心里颇为记挂。

终于等到送行之人全部回了,入得下榻之所,裴曾将那些还跟在身后的驿馆官吏也都打发走,身边只剩下自己人了,正想追上去询问状况,却见他忽然疾走几步,俯冲到庭院的一个角落,竟呕了出来。

原来醉了。裴曾赶忙喊人来,要一道扶他入内,又被他拒,无奈,只得等他自己进去了,再叫人送来温水,漱口毕,往他嘴里含了两颗解酲冷香丸,见他接着便自顾和衣躺下,闭了目,一句话也无,只得替他盖上被,退出,轻轻拉合了门,先让他醒酒歇息。

周围之人终于全部不见,耳畔的嘈声也消失了。裴世瑜再闭目片刻,将口里那两颗含得他舌根发苦的香丸一口吐回到榻侧的一只沃盆内,翻了个身,趴在榻上,便将脸深深埋入枕内,一动不动。

他今晚喝得不多,自是没醉,只胸口闷涨难当,出来后,再遭冷风一吹,整一副肠子都似绞作了一团,恨不得全呕出来才舒服。

终于得了清净,再无人杂扰。然而,起初那一阵因张冠李戴而致的诧异和震惊过去后,此刻他非但不能冷静,整个人反更陷入另外一种浓重的混乱之感里。

他从有记忆起,便知父母皆去,是当时自己也还只是少年的兄长将他养大。兄长十岁起掌家,外有强敌环伺之险,内有万千民生之计,全部压在他的肩上,担子之重,情状之艰,可想而知。但即便是那样的情状下,兄长也时常抽空亲自教他读书,领他骑马射箭。便是在兄长这般无微不至的关怀之下,裴世瑜长大。

倘若说,在他十六岁第一次拒婚那年,他还只是一个终日只知冲锋杀敌建功立业的热血少年的话,那么这几年,随他走遍四境,历练加深,他早已慢慢改变。忧患,不会因为他的无视,而不存在。

身为裴家人,无论任何时候,外面如何翻天覆地,只要人还在,守住先祖曾洒热血保护过的河西之地,已成为每一代裴家子弟与生俱来融入骨血般的使命。

前朝覆亡,霸权四起,河西周围的诸多异族强敌也趁机来袭,父亲去世后的那段混乱期,河东难以维继,只能退守河西。四面强敌,河西形同孤岛,打退一次又一次的来犯,坚守将近十年过后,垦荒屯田慢慢见效,粮足马壮,局面终于开始扭转,如今更是取回河东,一切都已向好。但裴世瑜也清醒地知道,如今还远不是可以放松的时候。

北面契丹,西南砀项,仍在环伺,东面本就有孙荣为敌,如今横海天王又起,显是蛰伏多年,亦忍不住要跳出来北上中原加入争霸之局了。那老贼当年曾惨败于父亲之手,对裴氏必怀刻骨仇恨,一旦他夺取潼关入主关内,兄长便又多一强敌。

并且,与孙荣、宇文那些人不同,裴家除要应对他们,更要时刻戒备异族来犯,可谓是前有虎,后有狼,局面倍艰。如今青州既有意联合,三番两次提亲,不如应下。往后长久怎样难说,不过,目前若多一盟友,来战之时,青州牵制一下对手,也是没有坏处。

从小到大,全是兄长为他付出,处处为他考虑,包括他的婚事,不愿委屈他半分。如今只要能为兄长分忧,娶妻何妨,便是对方貌若夜叉,他也不会皱一下眉。

正是如此考虑之下,裴世瑜接受联姻,随后,他出发南下,路过陕州,近旁便是潼关,当时大战正酣。

他早便听闻,宇文纵治军有方,麾下效死者也是众多。如此机会,不亲眼去看一下对方的排兵布阵,未免可惜。

知裴曾绝不会放他过去,所以他不辞而别,先去了潼关附近,观望两军对垒,随后,又潜入天生城,察看宇文对粮草和后援的安排调度。

果然,所见如同传言,宇文麾下将士极为悍勇,并且,难得竟也可以做到令行禁止,可见他军法森严,在部下面前威望必也极高。他的后防也是预备充分,戒备周密。难怪此人有当世第一枭雄之名。至于那潼关之战,打到这个地步,也无须再等结果。看两军士气便知,数日之内,孙荣必败。

这一趟,他也没白走,收获颇多,算是达到目的。

当日他已刺探完毕。本来想再攀一下太华山的顶峰,立于巅顶,览众山黄河,方不负此行。然而想到裴曾必已急得不行,还是尽快回去为好,免得他过于担忧,便打消计划,潜匿了下来。在他等待天黑之际,隐约听到营寨门口的方向起了一阵骚动,似是有人前来投奔,还弄来个女子作投名状。

这种事和他完全无干,他继续闭目养神,终于天黑,他正要从藏身之地出来,附近走过两名夜巡轮岗结束正要回营歇息的士兵,那二人低声议论白天送来的女子,无非是说女子容貌如何如何绝美,天王夺下潼关,便可献给天王助兴之类的话。他耐心等那二人走了过去,正要出来,“青州齐王之女”几个字入了耳。

他这一趟本就是为联姻而去,如此巧合,齐王之女竟被挟来此处,于情于理,他都不可能再袖手旁观,于是又埋伏下来,想趁夜色直接将人救走,然而那个姓谢的部署严密,即便他能将人救出,重兵包围之下,恐怕也难将人顺利带走,故又等了一天,想继续寻找机会,不料当天,横海天王便到,紧接着就是次日一早的事,宇文纵竟要杀那女子。

这实是他未料到的一个意外,当时便冒险出手,终于叫他将人救了下来。

此一刻,他将人当作崔女而引出的种种误会,一幕幕又浮现在了脑海里。他认定那女郎与崔重晏有染,却不知二人郎情妾意,天作之合,干他一个外人何事?他竟从中作梗,阻止离开,险些还大打出手。

李氏女虽口不能言,然而心里,不知已是将他想得如何不堪了。又难怪今夜崔重晏对着他时,也是若无其事一番坦坦荡荡的模样,原来,根源竟是在此。

裴世瑜被从未有过的巨大的羞惭之感攫住。忽然迸出念头,要去寻那女郎将事说个清楚,再连夜离开此地,此生再不踏足半步。

他整个人被这个念头激得猛然睁眸,一下从榻上翻身跃下,匆匆套靴,几步冲到了门后,打开,朝外便去。

裴曾尚未走远,因不放心少主,将长安唤来,叮嘱他今夜睡在少主隔壁,若有动静,随时来叫自己,正说着话,忽然看见裴世瑜从房内出来了,忙上去叫他:“不早了,郎君怎又出来了?要去哪里?”却见他仿若未闻,自顾仍是大步朝前。

裴曾追上,待要细问究竟,又见他忽然止步,停了下来。

裴曾赶到裴世瑜身前,担忧地发问:“郎君怎的了?可是有事?”他问完,见裴世瑜也不应话,自顾伫立半晌,忽然低低道了一声“无事”,转身又走了回去,再次闭门。

他的举动实在古怪。好在这一晚的后来,暂是不见任何异常了。次日一早,驿馆里便来了齐王府的使者。昨夜筵席过后,齐王曾说今日引郎君出城游览。裴曾上去叩门,门仍反闩,门内传出少主一道低闷的应声:“今日我哪里也不去,阿伯也勿来扰我。”

这声音过后,屋内再无半点动静。裴曾无可奈何,出来以少主宿醉未醒的借口,将人先打发了回去。

整整一日,房门始终紧闭。裴曾急得在外团团转。等到快要天黑,他思忖着白天得知的事,再也忍不住,又上去拍门。本以为少主依旧任性不理,不料门却应声而开,原来闩已移除,少主也起了身。

他的一头乌发凌乱散落,身上只松松地套了件白色衩衣,盘膝坐在榻上,身形一动不动,似已如此很久了,也不知他在出神想甚。

永安招手,驿馆里一直候着的婢女们便入内服侍。众婢送入盥洗之物。裴曾命人都退下,将门关了,亲自服侍裴世瑜净面,低声道:“事情我都知晓了。白天齐王夫人打发那位瑟瑟娘子过来,送来谢礼。原来先前那位小娘子,不是崔家的女儿……”

裴世瑜不言,只下了地,屈身俯在铜盆前,自顾掬水洗面,铜盆内的清水在他的手掌间不断地发着搅碎的哗哗之声。

老管家望着他的背影,暗叹口气。

今日他才完全领悟,昨夜回来后,郎君为何反常至此地步。

若是没有看错,郎君应对他所救的那位女郎颇有好感,奈何造物弄人,此女先是认识崔郎在先,二人关系看似不浅,后竟然说,不是要与郎君定亲的崔家女儿,而是齐王夫人那边的一个无干之人,想是哪位旧日宗室遗留下来的女儿。

阴差阳错,徒呼奈何!

裴曾迟疑了下,终于说道:“郎君,你若改了心意,不愿娶崔家之女,也是无妨,不必勉强。出来前,君侯特意说过,他并未允诺齐王,咱们还是可以改口的,郎君千万不必有任何的顾虑。”

裴世瑜抬起湿漉漉的一张脸,睁目,接过老管家递上的素巾,缓缓揩去俊面之上不停垂落的晶莹水珠,转头道:“就照原定那样,我还是娶崔家女儿罢。”

他的语气十分平静。

“劳烦阿伯,明日便去寻齐王商议,尽快将事定下,如此,我也好早些回去!”

说罢,他将半湿不湿的素巾扔在铜盆里,整好仪容,迈步走了出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46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