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

作者:长工绝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95章 萧宁登场!惊艳!

书名: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 作者:长工绝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4

秋日的胭脂湖依旧静谧,湖面如一面晶莹的镜子,倒映着天边的霞光和岸边摇曳的柳枝。

微风拂过,柳条轻轻摆动,似在诉说秋日的缠绵。

菊花的香气随风飘散,湖边满是淡黄色和洁白的花朵,勾勒出一幅诗意的画卷。

湖面偶尔泛起涟漪,仿佛在回应人群的喧闹。

然而,这样的美景并未能打动洛青霜。

她从容地站起身,衣袂微动,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场。

她的目光冷淡如霜,扫过台上的参赛者,眉头微微蹙起,仿佛这场比试已经成了一场闹剧。

青衣弟子紧张地跟随在她身后,心中满是复杂的情绪。

“师尊……”他小心翼翼地开口,“您真的决定离开了吗?”

洛青霜的脚步顿了顿,却没有回头。

她的声音清冷如冰:“柳山居和徐白眉的诗作,不过如此。剩下的这些人,能有多少新意?”

青衣弟子微微低头,不敢反驳。

他知道,师尊的判断向来精准,若连她眼中“文坛巨擘”的柳山居和徐白眉都无法令她动容,接下来的这些人,确实难以让她停留。

台上的比试还在继续。

参赛者们一个接一个地走上圆台,有的胸有成竹,有的神情紧张,但无论他们如何努力,诗句如何华美,都无法引起台下这位洛神女的丝毫兴趣。

“秋风瑟瑟,江水悠悠,落叶漂泊何处休。”

一位年轻书生的声音清脆,似乎带着几分自信,但诗句中却未能跳出常规的框架。

洛青霜听着,眉头微微一挑。

“这种诗句,也不过是平庸之作。”她在心中冷笑一声,面上的神色却丝毫未变。

又一位参赛者走上圆台,这是一位年长的儒士,他的神情沉稳,气质儒雅,似乎对自己的诗才颇有自信。

他朗声吟道:“秋月无声挂青天,孤舟一叶荡云烟。”

诗句一出,台下立刻响起了轻微的掌声。

然而,洛青霜依旧没有任何情绪波动。

她在心中轻轻叹息:“虽辞藻华丽,但缺乏灵魂深处的震撼。这样平淡无奇的诗作,只能流于表面。”

她的目光转向青衣弟子,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冷意:“我已经没有留下来的必要了。”

青衣弟子感受到师尊语气中的决绝,心中满是无奈。

他清楚,今天的缘会,恐怕已经无法挽回师尊的兴趣。

洛青霜迈步离开,步伐依旧从容而优雅,宛如凌霜的高岭之花。

然而,就在她即将离场之际,一阵低声的议论突然从人群中传来。

“面具公子要登场了!”

“是啊!他的表现可比柳山居和徐白眉还要出色!”

“你们还记得之前那首‘秋风起兮白云飞’吗?简直惊为天人!他的才情,绝对是这一届缘会的最强者!”

这些低声的议论声迅速汇聚成一片热潮,甚至压过了台上的磬音。

洛青霜微微一怔,脚步不由得顿住。

“面具公子?”她轻轻皱眉,目光略带疑惑地转向台上,“他们在说什么?”

青衣弟子显然也听到了这些议论声,脸上浮现出一丝意外的神色。

他连忙低声解释:“师尊,这位面具公子,是第一关咏物诗中的佼佼者。他的才情堪称惊艳,许多人都觉得,他的表现甚至超越了柳山居和徐白眉。”

洛青霜的眉头皱得更紧。

她心中泛起些许疑惑:柳山居和徐白眉,已然是神川大陆文坛的翘楚。

若连他们都未能打动我,这个所谓的面具公子,又能有几分真才实学?

难道这些人的赞誉,不过是一种哗众取宠?

“你觉得,他值得期待?”洛青霜冷冷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青衣弟子迟疑了一下,低声答道:“师尊,他的诗句,确实与众不同。或许,他能给您带来些许惊喜。”

洛青霜没有回应,只是转身,看向圆台。

此刻,一位头戴面具的男子,已然缓步走上圆台。

他一身青衣,面具遮住了他的面容,令他的身份更添几分神秘。

然而,他的步伐从容,气质淡然,仿佛周围的一切喧哗都与他无关。

他的到来,似乎让整个场地的气氛瞬间改变。

台下的观众纷纷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他的身上。

“就是他!面具公子!”

“听说他之前的诗作,不仅让观众震撼,连评审都赞不绝口。”

“是啊,这位面具公子可不是一般的参赛者。他的诗才,堪称绝世!”

洛青霜听着这些议论声,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神色。

她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些人会对一个从未听说过的面具公子如此推崇?

她轻轻抬起头,冷漠的目光落在台上的那抹青衣身影上。

“他是谁?”洛青霜低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冷意。

青衣弟子连忙答道:“师尊,这位面具公子的来历成谜。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份,但他的才情,已经赢得了所有人的认可。”

洛青霜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台上的面具公子。

她的目光依旧冷漠,但内心深处,却隐隐泛起一丝好奇。

或许,这个所谓的面具公子,真的与众不同?

亦或是,这不过是人们的夸大之词?

无论答案是什么,洛青霜决定再留片刻。

她想看看,这个所谓的面具公子,是否真的如人们所言,能超越柳山居和徐白眉的诗才?

空气中,似乎有一股无形的期待在涌动。

洛青霜不动声色地重新坐下,目光静静地注视着台上的面具公子。

胭脂湖畔,秋阳渐浓,湖面在阳光的映衬下波光潋滟。

微风轻拂,柳枝摇曳,菊花的芬芳随风飘散,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宁静而悠远的气息。

然而,这样的景色,此刻不过是背景。

所有人的目光,已然聚焦在圆台之上,聚焦在那位面具公子的身上。

萧宁缓步走上圆台。

他身着青衣,衣袂随着步伐微微摆动。

头戴的面具遮住了他的面容,令人看不清他的真实神情。

然而,他周身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气度,却如秋日的清风般,浸润了每个人的心田。

他步伐从容,每一步都仿佛踩在人的心尖上,稳而不急。

他的目光透过面具投向远方,带着一份超然的淡然与自信。

这一瞬间,所有的议论声都静止了。

场间的喧闹似乎在他的脚步中被化解,时间仿佛停滞了一般。

观众们屏住了呼吸,唯恐打破这一刻的宁静。

洛青霜原本已准备起身离开。

可此时,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萧宁的身上。

那抹青衣,那从容不迫的气度,竟让她的目光停驻片刻。

她的眉头轻轻皱起,内心涌起一丝疑惑:这个所谓的面具公子,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萧宁站定在圆台中央。

他的身形挺拔如松,仿佛天地之间的一抹孤峰,稳稳伫立。

他的双手轻轻抚过书案上的笔墨,动作缓慢而优雅,仿佛这一刻,他已将自己与天地融为一体。

那副面具虽遮住了他的面容,但他举手投足之间,却自然流露出一种独特的风采。

台下的观众,甚至连洛青霜,都被这一幕深深吸引。

“他真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参赛者吗?”洛青霜在心中暗问。

她并不相信,但又无法否认,眼前这人,身上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吸引力。

萧宁轻轻提起毛笔,笔锋微微悬停在空中。

他的动作缓慢,却并未显得犹疑。

相反,那种沉稳与笃定的气度,仿佛是天地间最为自然的节奏。

“要开始了!”有人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期待。

萧宁低垂的目光忽然抬起,目光穿过面具,与天地相对。

这一瞬间,他的周身似乎散发出一种难以名状的光芒,那种气势让台下所有人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他挥笔。

笔锋触纸,行云流水般的字迹逐渐成形。

每一笔落下,仿佛都带着一份天地的韵律与情感的共鸣。

他没有急于作诗,而是在笔墨之间,将自己的气韵融入其中。

那种从容与优雅,那种如水般的沉静,却让人觉得,他已然胜过了那些曾急急忙忙落笔的参赛者。

洛青霜的目光渐渐收敛,落在了他的笔锋上。

她不知为何,竟对这位面具公子生出了一丝好奇。

“他到底会写出怎样的诗句?”她心中暗问。

就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萧宁终于停笔,低头轻声吟道:

“秋风吹彻九重天,黄叶飘零聚复散。”

他的声音低沉,却带着一种摄人心魄的磁性,仿佛直接穿透了每个人的灵魂。

“冷月依稀悬孤影,江山寥落隐悲欢。”

诗句一出,台下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沉浸在这几句诗的意境中。

秋风的凄凉,黄叶的飘零,那种与天地共鸣的孤寂与壮阔,仿佛在这一刻,将所有人的情感全部拉入了他的诗中。

连大儒们也不禁面露震撼之色。

一位年长的大儒低声说道:“这首诗……绝了。”

另一位大儒点头赞同:“短短四句,意境深远,既写出了秋的萧瑟,又带着一种超然的气度,实在难得。”

台下的观众此刻终于爆发出一阵低声的赞叹。

“这才是真正的诗啊!”一位文士感叹道。

“是啊,他的诗,不仅仅是对秋的描绘,更是一种对天地苍茫的感悟。”另一人附和。

洛青霜的目光微微一凝,眼中浮现出一抹复杂的情绪。

她并未开口,但内心深处,却隐隐感到了一丝震撼。

这一首诗,竟真的有了一丝触动她心灵的力量。

萧宁缓缓放下笔,面具下的神情无人能窥见。

但他的姿态却依旧从容,仿佛方才那首诗的惊艳,并不足以让他产生半点波动。

他只是静静地站在原地,目光悠然地扫过台下,仿佛一切都未曾发生。

洛青霜轻轻抬手,抚了抚鬓角的发丝。

她的目光依然冷淡,但那双清冷的眼眸深处,却多了一丝兴趣。

“或许,这个人,真的与众不同。”她在心中低声说道。

这一刻,洛青霜没有再起身离开。

她的目光,第一次停驻在台上的这个人身上,久久未移。

萧宁以他独特的诗才与气度,在这一场飞花令中,再次征服了所有人。

而他的从容与淡定,更是如秋日的湖面,平静却深邃,令人无法忽视。

这一刻,台下的所有人,包括洛青霜,都为他屏住了呼吸。

空气中弥漫着诗的韵律与秋的凉意,仿佛整个天地,都在为他而静止。

萧宁的诗作落定,胭脂湖畔再次归于平静。

但这片平静中,却蕴藏着暗流涌动。

刚才那短短的几句诗,仿佛从天地间采撷而来,带着凛然的秋意,震撼了每一个在场之人。

洛青霜静静地坐在席间。

她的目光依然落在萧宁的身上,眼神深邃,不知在思索些什么。

方才,她原本准备离去,却因为这首诗而停驻。

那四句诗,不仅写出了秋的清冷与天地的辽阔,更是一种直击人心的孤寂与感怀。

如此深刻的诗句,竟出自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面具公子”之手,让洛青霜心中不由得掀起了一丝波澜。

青衣弟子站在她的身后,注意到师尊神情的变化,心中既惊讶又欣喜。

师尊的高傲与冷漠,他最为熟悉。

哪怕是柳山居和徐白眉的诗句,都未能让师尊多看一眼。

然而,这位名为“面具公子”的参赛者,却显然打破了这种局面。

他轻轻走上前,低声试探着问道:“师尊,您觉得这位面具公子如何?”

洛青霜没有立即回答。

她依旧保持着那份平静,仿佛刚才的震撼不过是瞬间掠过的波澜。

过了片刻,她才缓缓开口:“他……确实出乎我的意料。”

她的声音冷清,带着一如既往的高远,但语气中却多了一丝难得的欣赏。

“他的诗句,用词简单,却意境深远。”

“秋风、黄叶、冷月、江山……皆是寻常意象。”

“然而,他却能将这些意象赋予新的生命,使之不再是空泛的辞藻,而是与天地共鸣的情感。”

洛青霜微微侧头,目光依然落在萧宁身上。

“若论才情,此人绝对在柳山居与徐白眉之上。”

青衣弟子听到这番评价,不由得露出惊讶的神色。

他对师尊的苛刻一清二楚。

在她的眼中,柳山居与徐白眉已经足够出色,却仍然被认为欠缺深度。

而此刻,这位面具公子竟然得到了“在二人之上”的评价,这实在是罕见。

“师尊的意思是,他已经足够惊艳了吗?”青衣弟子试探着问。

洛青霜微微摇头,嘴角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才情虽佳,但一次诗作,终究不能说明一切。”

“他的这首诗,确实让我刮目相看。”

“但要论是否能达到真正的巅峰,还需要再看。”

“况且……”她的声音微微一顿,眸光中闪过一丝若有所思。

“这位面具公子,究竟是何来历,为何从未听闻过他的名字?”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却能写出如此诗作,倒也值得关注。”

青衣弟子微微点头,心中暗自庆幸。

至少,这位面具公子,已经成功吸引了师尊的注意力。

在他的印象中,能让师尊产生如此兴趣的人,几乎寥寥无几。

“师尊,这位面具公子是否会是您要寻找的那位……”青衣弟子的话未说完,便被洛青霜轻轻抬手止住。

她目光如水,冷冷说道:“才一首诗,就下结论,未免太早。”

“文人之才,不止于诗作本身,更在于品性、胸襟与气度。”

“若他仅仅是空有才情,而无真正的风骨,那也不过是一介凡才。”

青衣弟子垂下头,不敢再多言。

他知道,师尊向来对人有极高的要求。

哪怕刚才的诗作让她大为赞赏,但若萧宁在接下来的表现中稍有不慎,也可能一无所获。

“不过……”洛青霜忽然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罕见的轻叹。

“这样的才情,确实值得再看。”

青衣弟子抬头,看到师尊目光中的一丝复杂情绪。

他知道,这位面具公子,已经打破了师尊那层冰封的高傲,让她愿意多留一会儿。

“师尊,那接下来,您是否愿意继续观赏这场比试?”他小心翼翼地问。

洛青霜轻轻颔首:“既然已经留到此刻,不妨再看下去。”

“我倒要看看,这位面具公子,是否能在接下来的表现中,证明他真正的价值。”

她的声音依然清冷,但语气中却多了一丝期待。

青衣弟子听罢,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

能让师尊暂时放下离去的念头,继续关注这场比试,已是今日最大的收获。

洛青霜重新坐回席间,目光落在萧宁身上。

她的神情虽依旧冷淡,但眼中已然多了一抹隐隐的兴趣。

她并未急于下任何结论,而是静静等待着。

因为她知道,真正的大才,不会仅仅止步于一首诗。

而这位面具公子,是否如她所想,究竟能走多远,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胭脂湖的秋风再度轻拂,柳枝摇曳,湖水潋滟。

而洛青霜的目光,亦如这秋水般深远。

她静静地注视着台上的萧宁,心中隐隐升起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期待。

胭脂湖畔的秋风轻柔,湖水泛着粼粼波光。

远处的菊花摇曳生姿,月影初升,洒下一片朦胧的光辉。

湖边的观众席间,气氛渐渐安静下来。

刚刚结束的一轮飞花令,淘汰了三位参赛者。

他们的诗句或拘泥陈词,或意境浮浅,都未能达到要求。

此时,台上只剩下八位参赛者。

每个人的神情都愈发凝重。

他们知道,接下来的比试将更加激烈。

洛青霜目光轻扫圆台。

她的神情依然平静,但眼中已少了几分冷漠,多了一丝期待。

她在等待面具公子的表现。

这一位,是否能再次带来如前一轮般的惊艳诗句?

在场的观众也纷纷屏息凝神,期待着新一轮飞花令的开始。

“这一轮的飞花令,主题是‘月’。”

白雪霁的声音清冷而优雅,传遍全场。

“在十声击磬之内,参赛者需创作两句包含‘月’的诗句。”

“诗句需符合韵律与意境,辞藻堆砌者,直接淘汰。”

她话音一落,击磬声便随之响起。

第一声磬音悠扬清越,仿佛撕裂了夜的寂静。

月光下的圆台,瞬间成为所有目光的焦点。

八位参赛者纷纷低头沉思,或执笔落墨,或闭目冥想。

月亮,这一古往今来诗人们最钟爱的意象,有着无限的表达空间。

它可以是思乡的象征,是团圆的寄托,是冷清孤寂的化身,也可以是爱情、哲理的载体。

但正因为如此,写“月”极易落入俗套。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新意,成了这八人必须面对的挑战。

第二声磬音响起。

几位参赛者的笔尖已经落下,细微的沙沙声在夜风中回荡。

有人神情自若,似乎已有胸有成竹的构思。

也有人眉头紧锁,显然还未找到满意的思路。

第三声、第四声……

时间悄然流逝。

观众席中,议论声渐渐响起。

“‘月’这个主题太常见了,想写出新意实在不容易。”

“是啊,不过,也正是因为难,才能考验出真正的才情。”

“我倒是更期待面具公子的表现,他上一轮的诗句可谓惊艳全场。”

月光下,洛青霜静静听着周围的议论。

她的目光再次落在面具公子身上。

只见他站在圆台一侧,神情淡然,毫无紧张之意。

他的手指轻轻搭在案边,似乎在感受着月光的韵律。

他没有急于提笔,而是微微抬头,目光望向远处的月亮。

那神态,从容而专注,仿佛天地间只有他与明月相伴。

“如此气度,倒真是少见。”洛青霜低声自语。

但她的目光依旧冷峻,没有丝毫松动。

青衣弟子站在她身旁,轻轻说道:“师尊,面具公子似乎已经有所准备了。”

洛青霜淡然一笑:“若他真能写出足够震撼的诗句,自然不必我多说。”

击磬声已然过半,台上的氛围愈发紧张。

第五位参赛者率先完成诗句。

他提笔在案卷上写下:“明月高悬映寒霜,秋风萧瑟照夜长。”

观众席中传来一些低声议论。

“这诗句虽流畅,但‘映寒霜’和‘秋风萧瑟’太过平常,没有突破。”

“是啊,这种描写月亮的手法,太普通了,缺少一份独特的韵味。”

第六位参赛者紧随其后。

他的诗句是:“银光千里洗天地,冷月孤影诉归思。”

台下的议论声再度响起。

“‘银光千里’写出了月光的广阔,但‘冷月孤影’未免显得有些陈旧。”

“归思?思乡这种意象大家都写过,没什么新意。”

接下来的几位参赛者相继完成诗作,但无一能引起更大的反响。

洛青霜听着那些诗句,心中已然生出几分冷意。

“终究还是俗气。”她轻轻摇头,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失望。

第九声磬音响起。

面具公子仍然没有提笔。

他只是静静地站着,仿佛在与月光对话。

他的面具在月光下反射出微弱的光芒,显得神秘而深邃。

洛青霜的目光再次落在他的身上,隐隐生出一丝好奇。

“他……到底会写出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30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