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我真的没想当皇帝

作者:牵着老虎晒月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23章传国玉玺,晋爵开国伯

书名:大唐:我真的没想当皇帝 作者:牵着老虎晒月亮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2

李泰的心思瞬间飞到了长安,仿佛已经看到了长安城中众人听闻这一喜讯时的欢欣鼓舞。

那热闹非凡的场景,那百姓的欢呼雀跃,那满朝文武的惊喜交加,在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

那渴望将这重大消息尽快传递回去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他的额头甚至因为焦急而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连一顿饭都没吃完,李泰便迫不及待地起身。

一把将秦俊送给自己的前隋降书和玉玺紧紧抱在怀中,仿佛那是世间最珍贵的宝物,生怕有一丝一毫的闪失。

他顾不上整理自己那有些凌乱的衣衫,便急匆匆地向秦俊告辞,飞速向门外冲去。

连夜赶回长安!

……

大唐长安,宏伟壮丽的皇城太极宫。

大唐皇帝李世民,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中,听完李泰的奏报后,目光先是落在了龙案之上的前隋降书,随后缓缓移向了手中那枚意义非凡的前隋玉玺。

这颗前隋玉玺,非同小可。它可不是普通的玉玺,而是承载着无数历史厚重与王朝正统象征的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乃是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刻而成。其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被视为王朝正统的至高象征。

想当年,秦王统一天下,称始皇帝,命李斯用篆文精心雕刻传国玉玺。

那玉玺的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字体苍劲有力,仿佛诉说着上天赋予的使命与永恒的昌盛;

环刻“双龙戏珠图案“,那两条龙栩栩如生,张牙舞爪,仿佛要从玉玺中腾飞而出;

最下面有三道尖波浪线,象征着波澜壮阔的大海,寓意着皇权的广阔无垠;

双边的设计也是独具匠心,内边线较细、外边线较粗,彰显出其尊贵与独特。

传国玉玺整个图案的寓意是:日照大海现双龙,充满了神秘而庄严的气息。

这一玉玺,自古以来便是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

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世人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唐朝建立至今,历经风雨,却一直没能将这传国玉玺收入囊中。

而且李世民又是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太子,才夺得的帝位。

所以难免,民间多有流言蜚语,说李唐得位不正,李世民得位不正。

而如今,这传国玉玺却真真切切地出现在了自己的手里。

太上皇都未曾拥有的传国玉玺,自己却成功握在了掌心!

这岂不是意味着,自己才是上天承认的真命天子!

这一刻,大唐皇帝李世民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他的胸膛剧烈起伏,双眼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自豪与满足。

“这果真是传国玉玺!

来,来,来,各位爱卿,你们都传阅鉴赏一下,传国玉玺!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李世民兴奋得难以自抑,那洪亮的声音在朝堂之上回荡。

他的脸上洋溢着无比的自豪与喜悦,迫不及待地想要与群臣分享这份荣耀。

于是当即便招呼群臣近前,挨个展示了手中的传国玉玺。

“啊!竟然真是传国玉玺!”

“果真是传国玉玺!”

……

群臣也是纷纷上前,个个睁大了眼睛,神情激动而又专注,仔细观瞧着这传说中的宝物,兴奋异常,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此乃真真切切的传国玉玺啊,我大唐之幸!”

“陛下洪福齐天,方能得此宝物!”

一炷香之后,待群臣全都被李世民炫耀够一遍之后,李世民再次重回龙椅,昂首挺胸,身姿笔直如松,站在龙案之前,高高举起了手中的传国玉玺,再次铿锵有力地,念出来那八个大字: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群臣见状,纷纷跪倒在地,齐声高呼,那声音震耳欲聋,响彻整个朝堂。

“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一刻,大唐朝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景象,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李世民和那传国玉玺之上,充满了敬畏与尊崇。

这一刻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威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仿佛他的身影无限高大,散发着令人不敢直视的光芒。

这一刻,仿佛大唐,才终于成为一个继隋朝之后的,被上天承认的,真正的皇朝!

那恢弘的气势,那庄严的氛围,让每一个人都深深感受到了大唐的强盛与荣耀。

李世民在炫耀完传国玉玺后,心情愉悦至极,那满脸的喜色犹如春日里绽放的繁花。

随即又召见了后隋皇帝杨政道。因李世民得了传国玉玺,从而得到了群臣和世家的一致认可,此刻他的心情可谓是好到了极点。

因此,对待后隋皇帝不仅没有丝毫为难之意,甚至还颇为慷慨地封了杨政道一个官职:员外散骑侍郎。

至于其他后隋百官,也全都交给吏部,吩咐其务必根据各人的才能与功绩,酌情各有任用。

在妥善处理完前隋之事后,心情极好的李世民,再次大宴群臣。

并且在这热闹非凡的酒宴之上,下旨对此次带回传国玉玺的魏王李泰予以封赏。

魏王李泰原本便是从一品的尊贵身份,然而这一次,竟是直接提升到了正一品亲王。

不仅如此,还受封为扬州大都督与越州都督,督常、海、润、楚、舒、庐、濠、寿、歙、苏、杭、宣、东睦、南和等十六州军事扬州刺史。

又督越、婺、泉、建、台、括六州,其封地多达 22州之广!

并且,李泰无需前往外地真的赴任,依然可以留在京城,尽享荣华。

这对于一位皇子来说,简直就是莫大的恩宠。

正因如此,魏王李泰的地位,也因此迅速攀升,成为了太子李承乾之下的第一亲王。

而且其权势之盛、所受恩宠之厚,隐约之间已经超过了太子李承乾。

在封赏完魏王李泰后,大唐皇帝李世民再次,发出了封赏圣旨。

这次的圣旨,着实是有点打李世民自己的脸。

要知道,上一次的圣旨,刚刚严明对秦俊永不录用。

可这才刚过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被李世民自己重新打破。

着实是因为,这一次,秦俊的灭国之功,以及找回传国玉玺之功实在是太大了!

李世民若不予以重赏,恐怕满朝文武都会心生不满,看不下去了。

于是,一道封赏的圣旨,快马传到夏州!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秦俊,其功甚伟,朕心甚悦。

晋升其为从四品下文散官:中大夫,以彰其能。

晋升为从四品下武散官:明威将军,以显其威。

晋升为从四品下职官:夏州别驾、折冲都尉,以任其责。

晋升为从四品上文散官:太中大夫,以表其贤。

晋升为从四品上武散官:宣威将军,以扬其名。

晋升为从四品上勋:轻车都尉,以崇其勋。

晋升为从四品上职官:太府少卿,以增其位。

晋升为正四品下文散官:通议大夫,以嘉其绩。

晋升为正四品下武散官:壮武将军,以壮其势。

晋升为正四品下职官:夏州刺史,以掌其地。

晋升为正四品上文散官:正议大夫,以显其德。

晋升为正四品上武散官:忠武将军,以颂其勇。

晋升为正四品上勋:上轻车都尉,以荣其身。

晋升为正四品上职官:吏部侍郎,夏州刺史,以重其权。

晋爵:开国伯,以赐其荣。

望其再接再厉,为大唐再建奇功,保我大唐江山永固,社稷安康。

钦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567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