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牛男

作者:报纸糊墙 | 分类:同人 | 字数:0

365 早市

书名:牛男 作者:报纸糊墙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31

大湾村的人同意了这个早市的事情,其他那些村子都很高兴,毕竟大湾村已经在他们村里的晒谷场上开了这些年的早市,他们有现成的人气啊,跟他们一起搞,少不了要跟着沾沾光。

镇政府方面以及各村干部们,这一次动作也很快,大湾村投完票第二天,罗全顺往上面汇报了他们村的决定,然后大伙儿又聚在一起开了个会,前前后后忙了几天,这个早市就在之后的一个星期六开放了。

早市开放时间是每天早晨五点到八点,就那仨钟头,一过八点钟全部都得收摊。

摊位的安排是,大湾村的村民们就在自家村口的位置,其他村子抽签决定,从大湾村往水牛镇的方向一路摆下去。还有那些卖早餐的,单独划了个区,从大湾村村口往上摆,依旧是各村归各村。

也有人说大湾村这位置是不是有点吃亏,早市上的东西价格实惠,大伙儿一路逛上去,等走到大湾村所在的位置的时候,好多人都买得差多了。

不过大湾村那些人就乐意守着自家村口,按村长的意思,先在这个位置摆摆,实在不行,下个月就跟其他村子一块儿抽签。

早市开放这天,老周一家三口也去凑了回热闹,其他东西都没买,就各自带了肚子过去吃了个滚圆。

与此同时,彤城论坛上也出现了不少介绍这个早市的帖子,这些免费宣传员大多都是老周家的短工,这些帖子大多都是图文并茂,十分专业。

别的不说,光凭他们拍下来的那些照片,就惹得一大群人在帖子下面嗷嗷叫唤着有时间一定要去这个早市逛逛。

那些照片里,有大山,有蜿蜒的柏油马路,在马路靠里的一侧摆着各种摊位,马路上行人川流不息,不时还能看到一两辆牛车慢慢悠悠地穿行其中,近处有梯田,远处有风车……

“擦,那不是老周家的丫丫?”

“这货不在鸡棚那边站岗,跑早市去干啥?”

“丫丫出现在这里是合情合理滴,这么大一个早市,这么多吃的,这家伙怎么可能会错过?”

“好像是小周带它去的。”

“楼上这位兄弟说错了,丫丫还没有在老周家正式上户籍。”

“管他上不上户籍,反正照样吃喝。”

“它那狗爹不是还得给它整点好吃好喝的,不知道多滋润。”

“咋没看到大宝。”

“大宝那货,估计一顿就得把咱小周给吃穷咯。”

“大宝也去了,我昨天在早市看见它了,白色大尾巴甩得跟风火轮似的,那叫一个欢快。”

“行了,咱大宝去了,那些卖早餐的就不愁没生意了。”

“这个早市都有啥好吃的,你们有啥推荐没有?”

“有啊,出门左拐,隔壁就有一个推荐帖。”

“多谢哥儿们。”

“按那个找也挺麻烦,我打算直接过去,就照人多的找。”

“嘿嘿,那你可麻烦了。”

“几乎每家都挺多人,哈哈哈哈。”

“除非你有咱大宝那么大肚子。”

“我就是有点好奇,你们这些人都咋整啊,吃了早市上的东西,老周家早饭还吃不吃了?”

“你傻啊,老周家早饭怎么能不吃?”

“不吃白不吃。”

“必须得吃。”

“吃得下啊?”

“这个在时间上,就要好好安排了嘛。”

“我们一般都这样,早上五点钟出去,把早市上想吃的都吃了,然后在周围溜一圈,七点半回牛王庄,再吃一顿。”

“原来如此!”

“你们都往哪儿溜啊?”

“可以去看吴占芳她们做米粉。”

“可以去宝塔寺看师父们做早课。”

“可以去看老周家鸽子洗澡。”

“可以去看看老周家那些大肥猪,可肥可壮实了。”

“不知道啥时候杀猪,我得瞅准了时间过去。”

“要是不想走路,随便上一辆牛车,到处晃悠晃悠也挺好。”

“早晨那小风,吹得人可舒服了。”

“……”

水牛镇这个早市开了没几天,就很有些人气了,他们镇上原住民不多,这个人气,一方面靠游客和老周家那些短工带动,另一方面,主要就是永青那边的居民。

这几天不少永青人到他们这边逛早市,有些纯粹就是逛个热闹,有些是为了去买菜,还有不少餐馆排档专门去采购的。

这个早市对于大湾村,目前来说影响最大的就是村里那些卖早餐的,生意比之前好了很多。

卖菜的生意倒是没怎么受影响,虽然说大湾村的菜卖得比别的村子贵些,但是这么些年积攒下来,还是有很多的回头客,很多人宁愿每天多花几块钱也要吃放心菜。

吴冬梅他们家新开的那个卖杂面馒头的摊子,生意也挺不错,他们家主要就是针对本地市场,网络上根本都没上架,反正横竖都竞争不过老周家的杂面馒头。

她们家的杂面馒头确实是卖得比老周家的便宜,但那些网购的城里人,既然乐意花那个快递费网购了,一般也就不会在意那一毛两毛的差价,肯定得拣好的买。

在他们本地,吴冬梅家的杂面馒头还是有一定市场的。虽然绝大多数网友都说老周家的杂面馒头价格实惠,但其实对于他们本地人来说,这个价格也不算特别实惠。

老周家的杂面馒头,一个卖一块钱,个头不小,但也不算很大,一家三四口人,一顿饭光吃老周家的杂面馒头,五六块钱打不住,这要是自己煮的米饭,三块钱都花不了。

吴冬梅他们家的杂面馒头也卖一块钱一个,但那块头要比老周家的大不少,再加上口味也不差,嘴不够精的,基本上也吃不出她家杂面馒头跟老周家的有啥区别。

清晨五点十多分,这一条柏油马路上,已经陆陆续续摆了不少摊子,等到五点半左右,该出的摊子基本上就都出来了。

从水牛镇方向慢慢驶来一辆牛车,等车子走到牛王庄前面那一下片平地的时候,该下车的客人也都已经下车了。赶车人就在那儿把牛车给卸了,这地儿,据说老周原本是想给自家牛王庄整个停车场的,如今倒是成了这些牛车的据点,老周倒也没说啥,就让他们用着呗。

“行了,你自个儿吃草去吧。”卸了车子,赶车人拍了拍自家大水牛的背脊。

“噗。”水牛打了个响鼻,甩甩尾巴,就往牛王池那边去了,在水池边上,这时候已经有三四头水牛在那儿吃草饮水。

“老李啊,今儿吃点啥?”远远的,就有卖早餐的村民跟他打招呼,镇上这些老赶车人,跟这十里八村的人都可熟悉了。

“反正不吃馄饨。”那个叫老李的赶车笑着说道。

“我猜你也不能。”买馄饨的摊主也是笑嘻嘻的,这时间早市上人还不多,他家摊子都搭好了,这会儿就比较清闲。

“给我来两个杂面馒头。”说话间,老李也走到了吴冬梅她们家摊位前边。

“好嘞。”罗启华略带夸张地吆喝了一嗓子,掀开自家蒸笼,给他拿了两个热腾腾的杂面馒头。

初做买卖的人,一般都有点拿不准节奏力道,要么放不开,要么太使劲,罗启华就是属于后者的,每回听他一吆喝,附近的摊主客人都想笑,不过笑归笑,倒是不影响生意。

赶车人接过那俩杂面馒头,递过去两块钱,然后就拎着自己从车上拿下来的一个小袋,往牛王池那边去了。这俩馒头,他自己吃一个,另外一个拿回去,给他媳妇和他老娘,那俩人合起来也就能吃一个。

他那袋子里边装的是一个饭盒,他闺女读大学的时候用过的,穷人家出身的孩子,毕业了啥也不舍得丢,都装箱子里带回来了,她爸现在倒是用上了,每天早上出门前,往饭盒里装点热粥咸菜,出来外面再买个馒头啥的,热乎乎地就是一顿了。

“老李啊,来,这边坐。”牛王池边上,这时候已经有人了。

“你咋恁早呢?”老李说着就过去了。

“我一邻居,他们家小孩今天满月,说是要买罗汉良他们家的猪肉,一大清早就把我喊起来了。”那人说着就给老李递过去一根油条:“非说不好意思,还给我买了个早饭,喏,分你一根油条吃吃。”

“不用不用,你吃吧。”

“客气啥,吃。”

“我这儿有咸鸭蛋,你吃不吃?”

“今天吃太饱了,改天吧。”

“行,改天我给你带俩,咱自个儿家养的鸭子,自个儿家腌的鸭蛋,跟外头的不一样。”

“你们家那几只鸭子是养得真好啊。”

“也不用怎么管,早上放出去,晚上自己就回来了,一天最多喂一顿。”

“你家后院地方大,有地儿养,挨那小溪边又近,方便。”

“……”

这俩人一边唠着,一边吃着早饭,他们的水牛就在旁边甩着尾巴嚼着青草。

“你们的牛车走不走啊?”约莫五点四十左右,就有几个年轻人站在牛王池对面喊话了,看样子都是老周家的短工,吃过第一顿早饭,正准备出去放风。

“你们要去哪儿啊?”老李问。

“去文化广场。”他们今天要去文化广场看人练武。

“去文化广场的,你去吧,我一会儿还得把我家那邻居送回去,都说好了的。”老李那朋友说道。

“行,那我先走了。”老李说着把饭盒啥的收一收,蛋壳什么的都收到盒子里边,一会儿拿回去倒自家发酵池,他们家后院地方挺大,除了牛棚鸭圈,还整了一小块菜地,听他闺女说,蛋壳用来发酵肥料还挺好使。

“走咯。”赶车人一声吆喝,他那头大水牛甩着尾巴就过来了,一边走一边还嚼着嘴里边那口青草。 166阅读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8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