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前世其实有挺多机会可以挣钱的,但是很多事情,都需要人手。
黎锦秀很清楚,在没有做出点样子的时候,想要找人一起干,那是很难的。
80年代的人,普遍比较胆小守旧,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度也很低。
唯一简单省事的,就是自己做出点成绩,挣到钱之后,首先带上老爸和老妈一起干,最后扩大规模之后再招人。
而这一切的前提,都是第一桶金。
多少人有很好的想法,其实都是可行的,但苦于无法起步,就是缺第一桶金。
而那些成功者,无一不是找到办法,挣到第一桶金。
这就像前世我们常说的,我也想当老板,但是没有开店的钱啊。
正值临近过年,黎锦秀想起前世一个很适合自己单干,而且简单轻松的活,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自己一星期,不但可以挣到那一千多块,而且还可以挣到第一桶金。
那就是手写对联。
而且还是定制的手写对联,针对不同家庭,甚至说是不同职业,亦或者不同行业定制的对联,而不是那些什么通用的迎春接福之类的。
落水村距离县城很近,黎锦秀没记错的话,前世就有一个人,在县城手写对联,光是过年的时间,就赚了好几千块。
只需要买上一瓶墨水和一只毛笔,外加一套红纸,然后写上一手好字,就可以卖五块钱。
而正巧,黎锦秀前世,嫁给了吴大海之后,因为全职太太,在家钻研了很多东西,其中就有毛笔字和对联。
这个时候人们普遍的工资,也才三五十块,要花五块钱买一副对联,听起来很贵。
但对于这个年代的人,对联对于过年的意义非凡,而且如果你的字写得好,外加定制化,内容对应,五块钱绝对趋之若鹜。
所以黎锦绣首先到杂货店,拿着自己一直存着的10块零用钱,买了墨水和毛笔,还有红纸。
红纸自己手工裁了一下,左右对联加一张横批,正好 20套。
黎锦绣把裁好的红纸一套一套收好,正收着来了几个人,来人竟是吴大海。
吴大海一看,觉得眼熟,再仔细一看,顿时满脸不屑道:“哟~这不是村支书家的大小姐嘛?
买这红纸干嘛,是家里太苦了,添喜庆吗。”
黎锦绣低着头干活,没看到吴大海,听到话抬头一看,顿觉晦气,瞥了他一眼,都不想搭理。
没几年好日子的吴大海,你就慢慢蹦跶吧。
收拾好东西,万事俱备,只差出摊了,起身扭头就走。
吴大海看着黎锦秀扬长而去,顿时气急,这女人越是得意与无视自己的样子,让他越是想要征服,然而她竟然还不愿意嫁给自己。
“我倒要看看你一星期能怎么样还清那一千多块钱,你就算有法子,我也给你搅黄。”咬牙念叨着,吴大海随即打了个电话。
黎锦秀骑着自行车回到家里头,今天天色太晚了,要明天再去县城。
母亲王美兰正在做饭,老爸则是在院子里抽着闷烟,脸色一看就有些愁。
她自然知道老爸愁什么,眼珠子一转,看到自家大门,想着先给老爸露一手。
摊开红纸,弄好笔墨,黎锦秀想了想,顿时下笔。
写好之后,黎锦秀端着凳子,弄到浆糊,来到自家大门口。
“老爸,快来帮我扶一下凳子。”黎锦秀的话将黎云景拉回神,他有些诧异的看着眼前一幕,才明白女儿竟然在贴对联了?
“咱家啥时候买的对联啊?”这事往年来都是黎云景买回来的,他记得自己没买啊。
“爸,今年咱们不买,这是我自己写的。”
旁边的邻居正巧路过,听到这话都有些好奇的看了过来,“哟~锦绣都会写对联啦?
写得成对吗?
别瞎写的,要是没写对,可不是个好兆头啊。”
“是啊,对联可是明年一年的祝愿,要是写得不对,明年一年的运势都不对哦。”
“我记得前几年咱们村,那个谁家,写了个死要钱什么的,结果第二年,他们家是发财了,但结果家里死了好几个人,最后有大师来说,就是他们家对联写错了。”
“我也听说了,最后扯掉了对联,还做了一场法事才平息呢!”
紧接着,几个邻居看到黎锦秀把上联都贴了起来。
有个识字的,缓缓念叨了出来。
“村支书家春常在”这上联一念出来,周围几位邻居都微微睁大了双眼,相互对视之间,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惊讶之色。
“没记错的话,锦绣才读了初中吧。
这……这是读了初中写得出来的?”有邻居不大相信。
几人对视一眼,都不说话,抬了抬头示意别吭声,继续看看下联。
出来扶着凳子的黎云景,看到这上联也是眸光一亮,很应景,很有水平,他作为村支书还是读了点书的,这样的上联,绝对不是初中生写得出来的东西。
而且还不光读了点书就行的,至少也还要有点社会阅历。
此刻,几个邻居和黎云景,都等着黎锦秀把下联贴上去。
有个着急的邻居,看着风吹着还没贴上的下联,一折叠得看不见内容,顿时着急的上前直接搭把手。
“百姓心中……福永存”有人大声的念了出来。
“好!”
“厉害,可厉害了,老黎,这是你教的吧。”
“不错,不错,不愧是村支书。”
“这水平,一看就是老黎写的,这字体……也是写得漂亮啊。”
“这对联,实在是太适合村支书家了啊!”
一堆街坊邻居看到对联,都使劲点头。
黎云景也是有些傻了眼的样子,看着这幅对联,一时间惊讶得有些说不出话。
应景,实在是太应景了,太适合自己家了。
这副对联,既体现了村支书与村民之间的紧密联系,又寓意着村支书家的幸福,与村民的福祉息息相关。
简直就写进了黎云景的心里头。
听着周围人的话,黎云景一时间都有些脸红,但却没有出声解释。
这哪里是自己写的,自己都还是被叫出来扶凳子的人。
紧接着,黎锦秀把横批贴了上去,众人有了左右对联的铺垫,对于横批“民心所向”,反而是更加赞同的点了点头。
黎云景看到横批,眸光更是一亮,刚刚脸上的忧愁这么一下子都烟消云散。
看到周围邻居,满眼又是艳羡又是佩服的表情,黎锦秀眼珠子忽然一转,朝着那些邻居喊道:“刘婶、张叔、吴妈还有各位,你们要是也想要这样的对联,可以来买,我爸可厉害了。
可以根据你们对应的家庭,比如张叔你们家杀猪的,可以给你出应景的对联。
不过……这价格就有点贵了,五块钱一副。
但是大家伙儿自己想一想哈,一年就这么一回,好的对联,可预兆着明年有着好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