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四十二章 本宫现在最想要的,就是燧发枪!(加更求数据!)

书名: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4

“对了,毕大人,你有没有认识的火炮专家?”

突然就在这时,朱慈烺继续开口问道。

虽然毕懋康是个难得的火器专家,但看得出来,他的主要研究方向还是改良火铳这类的火器。

火炮这玩意儿还需要更专业的人来做!

毕懋康沉思了片刻之后道:

“老臣还真知道两个人,他们对于火炮都有相当独特的见解。”

“一个是宋应星,一个是汤若旺!”

宋应星,明末科学家,他的科技创新对于后世的科学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他的那本《天工开物》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经验。

他在农业方面的研究非常高深,并且提出了许多有关农业生产的理论和方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率。

除此之外,他在手工业、冶金业、以及纺织业都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也发明了许多可以提高生产的工具。

总而言之,他确实是一位大才!

至于汤若望,他就比较特别了。

因为他不是明朝人、也不是汉人,而是来自德国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

明末的时候,大量的天主教传教士来到了明朝,想要将他们的信仰传播到明朝各地,汤若旺就是其中之一。

不同的是,汤若望除了会传教之外,自身还具备非常多的西方先进知识。

他不只对天文学有着非常深刻的研究,甚至汤对于火炮也是如此。

崇祯曾经命他帮助兵仗局改良现有的火炮,汤若望最终不辱使命,成功改良了火炮,甚至还将自己的心得写成了一本书。

这本书名为《火攻挈要》。

这本书里记载了欧洲目前最先进的火炮制造技术,是明末有关西洋大炮的最权威的著作,甚至一直到满清后期影响都很大。

作为一个穿越者,朱慈烺当然知道这两个人的存在。

其中宋应星之前已经派人去找了,用不了多久就会来到京城。

至于汤若望........

这家伙其实一直都在京城,甚至每天上朝的时候,朱慈烺还会看到他。

因为他现在是大明钦天监的监正。

钦天监,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古代国家的天文台,承担观察天象、颁布历法的重任。

而钦天监鉴正这个职位,就相当于国家天文台台长。

由于历法关系农时,加上古代人比较迷信,所以自古以来,钦天监的地位都十分重要。

看来明天得先去见见汤若望了,要是能说服他加入火器研究院的话,肯定可以研制出威力更大的火炮。

本来在朱慈烺心中,最好的火炮专家应该是徐光启,还有他的徒弟孙元化。

但可惜的是,他们都已经死了。

徐光启倒还罢了,算得上是寿终正寝。

但是孙元化死的就有点惨了。

崇祯五年,孙元华因部将孔有德叛明降清,之后登莱被攻陷,孙元化自杀未遂,被叛军放了回来。

但最终崇祯将这次的事情归罪于孙元华,将其处死!

身为一个难得的火炮专家,却死得这么冤枉,朱慈烺只是想想就觉得无比可惜。

回过神来之后,朱慈烺这才开口道:

“你说的宋应星本宫之前已经派人去找了,不日就可以抵达京城。”

“至于汤若望,本宫明天去见见他。”

毕懋康点了点头,随后又道:

“老臣还想再举荐一人,此人名为王徵,早年喜爱古器和机械,曾研制过水力、风力和载重机械,还将其写成了一部书。”

“名为《新制诸器图说》。”

“之后又与瑞士传教士邓玉函一起编译了《远西奇器图说》。”

“此人对于机械方面有非常高的造诣,或许能对太子殿下有所帮助!”

王徵.....

朱慈烺回想了一下,印象中好像听说过这个名字,据说是明朝的机械大师。

甚至被人和徐光启共称为‘南徐北王’。

有传言说,他当时甚至研发出了蒸汽机。

不管这个传言是真是假,朱慈烺还是记下了这个名字,准备明天让锦衣卫前去宣旨。

大明想要发展,以后肯定会用到各种器械,这样的人才可不能错过了。

随即,朱慈烺又道:

“这个名字本宫记下了,明日就派人去找。”

“另外,本宫明日也会派人去寻找合适的地方建造火器研究院,在这之前,本宫先在东宫给你找一个合适的地方。”

“不论需要什么人、或者需要什么材料,都可以从兵仗局和军器局调用。”

“本宫再给你拨十万两银子,用作前期经费,不够了随时跟本宫说。”

毕懋康听到这话,赶忙拱手道:

“太子殿下放心,臣一定不会让太子殿下失望的!”

“只是不知道太子殿下目前最需要什么样的火器?”

《军器图说》上面记载的火器种类实在是太多了,想要一起研究根本就不现实。

所以毕懋康想知道朱慈烺目前需要哪种火器,然后他着重研究。

朱慈烺则是一脸认真的说道:

“虽说大明现在的火器都需要进行改良,但本宫现在最需要的,就是燧发枪!”

朱慈烺说着,这次打开了《军器图说》,然后将燧发枪那一页展示在了毕懋康面前。

随后继续说道:

“大明现在拥有的火铳质量实在是太差了,炸膛的风险极高,导致士兵们都不怎么喜欢使用火器。”

“而且每到梅雨天的时候,火器就无法使用了。”

“所以目前最需要的就是研发出一种新的火铳取代现有的火铳,这本书上提到的燧发枪就是最完美的替代品!”

毕懋康思索了一下,随后开口道:

“太子殿下,老臣明白你的意思了,但是有件事情老臣必须要提前告知你。”

“老臣之前大概估算了一下,一把燧发枪的制作成本最少也在十两银子左右,而一把普通的火铳只需要三两银子甚至更低。”

“所以想要大量生产燧发枪的话,需要很大一笔钱!”

这大概也是历史上为什么崇祯不支持毕懋康改良火器了,因为实在是太费钱了。

制造一把燧发枪的钱都可以制造三四把普通火铳了。

崇祯那个时候哪里还有钱啊!

虽然崇祯没钱,但朱慈烺有啊!

就算拨给了户部一千五百万两白银,内帑现在还有差不多三千万两白银、外加几百万两黄金。

等抄完山西八大皇商,最少又是五千万两银子的进项。

更别提他还有系统这个外挂了,里面积攒的系统货币随时随地都能兑换出一亿两白银!

所以,太子爷还真不缺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98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