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作者:绒羽雀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35章 荆襄桃源

书名: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作者:绒羽雀 字数:0 更新时间:01-21 07:59

荆襄以南,铁掌峰北。

这里有一座桃源镇。

镇外蜿蜒而过的小河上,一条彩舫中传出古韵悠然的吟唱声。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船中另一人接着唱道:“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说完几人一阵大笑,其中还夹杂着女子巧言劝酒的声音。

船夫站在船尾,听船内之人唱罢一曲,仍旧兀自摇着脑袋,陶醉不已。

过一会儿,他回过神来,看到岸边走着一个货郎,挥手喊道:“阿刘,又赶早卖货呐?”

那个叫阿刘的正埋头推着个摆满了稀罕玩意儿的小木车,此时闻声,转头看到河中船家,笑着招呼道:“是呀!回头来我这看看?好东西多着哩!”

“行嘞,改日去看看!”船夫笑着回了一句,他见船中帘布被拉开,里面一个满脸通红的儒生,向外张望,于是问道,“客人,有事吩咐?”

“要叫......叫公子!”这人眼神迷离。

“对,要叫公子!哈哈哈哈!”船内几人附和一声,俱都笑了起来。

“何事啊?公子。”船夫也面带笑意。

那儒生眯着眼,微翘眉毛,看起来一副很是受用的模样:“叫......叫刚刚和你说话的那人......过来!人......多热闹!”嘴角咧开,左摇右晃地说着话。

内里一个清脆的女声传来:“公子!你喝醉啦!”

“我......我没醉!”

“那,请君再进一杯酒?”女子含笑道。

“美人劝酒!岂......敢不从?”

舫中复又传出一阵大笑,把岸边的阿刘看得艳羡不已。

他兀自摇摇头,继续推着小车,向前行去,逐渐把停在河中的彩舫抛在身后,来到了小镇口的牌坊下。

只是来到这里,他把头埋地更低了,越发卖力推着小车。不只他一人,周围的行人在经过此处时,都是低着头,匆匆而过。

货郎身旁,有一对母子相对走过。

这时,小孩子回头望向头顶的牌坊,对身旁的母亲问道:“娘,你看上面挂......”

小孩母亲连忙捂住他的嘴,把小孩头给转回来,说道:“别看!”

小孩挣开母亲的手,指着不远处的一名士子,说道:“他不也在看?凭什么我不能?”

“啧!你管人家!叫你别看就别看!”母亲说着,脚步加快,把小孩带远了。

小孩方才手指的那个士子,此时正凝望着牌坊,口中低声说道:“人生何处不相逢,我不来找你,你倒找上我了!只可惜呀,现在的你就剩个头了。”

顺着士子的目光看去,牌坊下挂着颗血淋淋的人头,一副死不瞑目的神情,正是那日逃走的孙账房。

那士子打扮的人便是云天,他先前盘算了一下常人南下所需的天数,随即用了月余时间,把那一帮山贼打得龟缩在寨子里。

眼见没人再敢南下,生怕其余寨子像黑风寨刘虎泉那样,杀了寨中老幼妇孺,云天一个个地去拔钉子。

只是其他山寨中人虽然凶残,但到底没有杀了寨中山民,只是把余粮紧着青壮用,几天下来,各个寨子已然有山民饿死。

趁着大部分山民虽然忍饥挨冻,但还勉强喘着气,云天把各个寨子的贼人尽数灭了,又把余粮分发给一众山民。

不过这只救得了一时,云天最后还是一趟趟接连带着他们离开秦岭,进了南宋安家落户。

事毕,又有小人想要从中捞钱,迫害刚刚逃得一难的山民。

云天见此,施了个妙计,趁着山民传扬神仙之说,从山上搬了几块大石头,刻了个“退”字,放在各处县衙前。

古人还是相信仙神的,云天就这一下,果然镇住了一众县官,连同各县乡吏,都一时惴惴不安,俱都卖力地将那些山民安置好,钱财的事,半字也不提了。

见此边事了,云天沿着官道南下,来到铁掌峰周围,要寻那先前逃走的管账的人。

奈何遍寻数日,仍不见其踪影。

正当他准备放弃时,却在桃源镇外听到了些小道消息。

有人说省外有贼人入境,被侠义的铁掌帮众给诛杀了,事情报到县官那,县官褒奖一番,又把贼人头颅割下,悬于镇口,以儆效尤。

只是有人奇怪,这里并没有什么贼人,这番举动又是给谁看的呢?

众人纷说云云,到底还是弄不出个所以然来。

只是一个说法较为靠谱,讲的是最近镇子一带有几个良家闺女不见了踪影,想是有贼类拐卖人口,县官此番举动,是用来警告那些贼人的。

另有人应和,说是自己赶货,途经整个荆襄,一路上此类消息不绝于耳,哪里都有人不见了,有的地方是街上小孩,有的地方是家中女眷,繁不胜数。

人们近日以来,早有些惶惶,只是连番报官,各地县官也总说查不出来,案情一拖再拖,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直教得失去家人的百姓,整日里强压悲痛,随着日子过去,希望越发渺小,于是脸上渐渐失去了颜色。

云天乍一听到这些杂乱的消息,虽心下疑惑,也是暂且按下。他寻着消息的走向,来到了传言的源头,桃源镇外。

可怜的孙账房就被挂在这儿,已经晒了几天的太阳。

云天望了一阵,心里琢磨着最近周边发生的事,直到两旁有县衙的吏卒看了过来,这才动身,走进了桃源镇内。

左右走动一番,找了个茶馆,云天进入其中。

里头有个说书的,正讲着北边有村民被仙人从山贼手中救下的故事。故事里一会儿带着个金甲仙将,一会儿又牵连出书生狐狸,蛇精蝎子精什么的,越扯越远,听得云天莫名其妙,脑子一阵发胀。

底下一众老少倒是听的津津有味,他们又不怎么出过远门,自然对外面的事很有些好奇,更兼仙神鬼怪,让他们倍感兴趣。

这说书的又是四处奔波,肚子里揣着一大堆奇闻怪谈,就是到各处茶馆,说给旁人当做消遣,以换得些许饭钱的。

云天一阵摇头,搁角落里找了处没人的桌子,落座后叫了一壶茶,细细等待。这说书的比一般人还要消息灵通,在这坐一会儿,指不定能听到什么。

只是说书的一会儿讲完,笑眯眯收了听客的赏钱,随即便告退了。

随之而来的,是一个青衣女子,手抱琵琶。其人姿色中等,手中弹拨起来,曲声倒是尤其入耳。

云天正要起身追寻那个说书的,突然察觉有人来到自己旁边,抬眼一看,是两个劲装汉子,他们一抱拳:“不知这位何人?方才竟在镇子外头站立许久。”

“不知二位?”

“哦,我两是铁掌帮弟子。先前听闻有人在镇子牌坊下,盯着贼人首级看了好一会儿,于是前来一问,不知阁下与那贼人有何关系?”两人接连说道。

“仅仅有过一面之缘罢了。”

“那就是没什么关系了?如此,我两冒犯,这就告退了。”两人说着,转身就要离去。

门外有一人,见两人对其使了个眼色,于是一点头,来到云天身旁墙外蹲伏,像是要跟踪云天。

云天无奈一笑,说道:“也不是没有关系。”话刚说完,那两汉子止住了脚步,旁边离得近的几个茶客,一时都急忙往桌上丢了几枚铜钱,起身匆匆离去了。

两人来到云天左右,其中一人沉声道:“倒要请教?”

云天笑一声:“他路上丢了件东西,我是一路追过来的。”

两人面露恍然之色,那人又问道:“事关贼人,干系重大,可否让我二人过下眼?”

“自无不可,这本就是你们铁掌帮的东西。”说着,云天拿出了一枚铁质令牌,就是当日孙账房不慎丢掉的。

两人相视一眼,一副果然如此的神色,其中一人问道:“不知阁下可否移步楼上雅座?我二人是专门值守桃源镇的,为保一方平安,想要仔细了解一下前后详情。”

“应当的,请带路。”对方一番话正中云天下怀,他也有些事情想问。

铁掌帮是南方大派,荆襄一带地头蛇,从他们这儿问到的消息多半比那说书人知道的更清楚。(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253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