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文创时代

作者:白豆角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14章 手绘明信片

书名:文创时代 作者:白豆角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10:34

“明信片”

梁伯愣神,随即一拍蒲扇:“果然是老了啊,只顾卖画报,竟然忽略了明信片。

你有多少先给我来一万不,两万张”

梁伯很豪气。

因为他非常清楚,小小的卡片到底有多大的市场。

特别是开学之初,那是学生们购买欲望最为强烈的时候。他们往往不是一个一个买,而是三五成群一窝蜂似的抢购。

从前慢,慢的不是生活,而是通讯。

在大哥大、座机电话还是奢侈品的时代,多数人与亲戚朋友联络都是靠写信。

信写多了,难免觉得单调。

这时候,寄明信片就是很时髦的事情了。

特别是明信片的价格不贵,一张不过五六角钱,非常适合经济不独立的“穷”学生。

看许成把目标锁定在明信片上,梁伯非常赞赏:“年轻人的脑子就是转得快,叻仔够醒目。

货在哪里我带人去拿。”

他迫不及待。

“梁伯,这样你就满足了呀”许成表情失望。

“不然咧”梁伯慢条斯理道,“做人要知足,我知道外面天大地大,有无数赚钱的门道。

但我只想守着报刊亭,赚自己能赚的钱。”

他望着许成,慢吞吞道:“前几天我为什么要买你的画报,而不是自己找人去印

一是为了抢占先机。第二就是我不贪”

梁伯指着报刊亭:“你的明星画报再热卖,卖得过杂志、报纸故事会、知音、佛山文艺、江门文艺、大鹏湾,这些杂志我哪天不卖个百本利润比画报高几倍。

还有饮料、挂画、打火机,各种零零碎碎不起眼的东西,其实都有很大的销量。

如果我全眼红,贪心想赚这个钱,我忙得过来吗”

梁伯笑道:“芝麻、西瓜,什么都想要,反而两手空空。记住了,细水长流更长久。”

许成沉默了一会儿,就在兜里拿出一个画本。

咩啊

梁伯疑惑,他打开本子,入眼就是一幅画。

孤峰悬崖,青年落寞独立,右边的衣袖空空。天空上,大雕在云巅之上徘徊。

简单的素笔勾勒,黑白灰色调渲染而已。

一股浓厚的江湖气息扑面而来。

“杨过”梁伯微惊,“连环画”

“漫画”

“一回事。”

梁伯继续翻看画本,下一页是位白衣清纱绝美少女,她悬倚在纤纤细绳上。空中一轮明月映照,有一种如梦似幻的意境。

“你画的”梁伯问。

“是,画得怎么样”

“一般般啦。”梁伯咂咂嘴,“不过有点意思。”

“多谢夸奖。”

许成不是专业的画家。

他上辈子,在黄建中的印刷厂呆了半年,感觉没什么前途就辞职不干了,本来打算进厂打螺丝,却在机缘巧合进了一个广告公司。

他在广告公司一干就是十几年。

这期间不仅学会了绘画,还能够在电脑制作三维动画,甚至连视频的拍摄剪辑都略通一二。

不是他热爱这个行业,

实在是狗甲方给得太多了,逼他成长。

许成嘘唏“不堪过往”。

梁伯继续翻看画本,还有十几幅图,场景各不相同。

都是神雕的名场面。

郭靖破天罡北斗阵,西毒北丐巅峰对决,大胜关英雄大会,绝情谷十六年之约,襄阳大战

虽然一些图还没有画完,只是简单结构的草图,属于半成品。

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梁伯看完笑问:“你这是要给神雕小说做插画吗”

“用来制作明信片不行吗”许成反问。

梁伯吃惊:“你拿这些画,制作明信片”

“神雕主题,手绘明信片。”许成微笑道,“梁伯,这是开创先河的创举,会引发轰动的。”

“这、这”梁伯迟疑了。

他上了年纪,性格比较保守:“神雕明星画报不是卖得挺好么你再托水客去香江,收集一些杨过小龙女的生活时装照,然后制作成明信片,肯定不愁销路。”

“梁伯,你觉得明星能红火,到底是人长得帅长得美,还是由于作品的原因”许成问了一个不相干的问题。

“当然是作品。”梁伯坚定道,“以前没电视看,谁知道明星长什么样呀。大家在广播听歌曲,听评书,听故事

明星的水平怎么样,大家一听就知道。水平高的,大家记住他,自然能红。没本事的,谁会搭理”

“就是这样。”许成深以为然。

哪怕现在的四大天王,相貌是偶像级别的,但他们的业务水平不敢说是行业的巅峰,也是一流的水准,绝对不会有人谴责他们除了脸一无是处。

“梁伯你说的对,作品很重要。那你应该清楚,神雕电视剧之所以能火,主要因素就是由于金庸先生的小说具有庞大的人气,从而吸引了大量观众收看节目。

爱屋及乌之下,才有明星的红火。这意味着换一批人拍戏,也会有同样的效果。”

许成故意淡化了演员选角完美契合形象对影视剧的大幅加成。

“也就是说,明星并不重要。

神雕这个ip咳,这本书,才是重中之重。”

许成不禁感叹。

在华人文化圈,金庸小说是绝对绕不开的大山。

进入21世纪以前,能够承担文化输出使命的,除了功夫片以外,就是金庸小说了。

这就是他的小说,编入教科书的理由。

“听起来有些道理。”梁伯有所动摇。

许成趁热打铁:“还有一个原因,明星的明信片和画报一样,我能印,别人也可以。

但手绘明信片不同,这有一定的门槛。就算杜绝不了跟风,也可以增加竞争对手的成本、难度”

“别说了,我明白。”梁伯果断道,“你去印,我支持你。三千张,我包了。”

三千张,真是豪气干云啊。

刚才喊两万的气势呢

许成翻了个白眼:“梁伯,你真稳健”

“叻仔,不要怪阿伯。”梁伯嘿嘿直笑,“阿伯岁数大了,老骨头经不起风浪。”

“行,三千就三千。”许成无所谓,“不过要劳烦你帮我和邮局牵个线。”

这才是他的真正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94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