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玉宸金章

作者:一炁化三清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两百章 玉清境中客(求订阅)

书名:玉宸金章 作者:一炁化三清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10:22

老者闻言,笑道:“回来看看回来看看也好你要是再迟一点回来,可就看不到这地方了”

弘含光好奇道:“怎么了吗”

“子孙不孝,败了家产呗”老者笑呵呵的开口,并没有一般老人贩卖祖宅的愤怒的痛苦。弘含光更加好奇:“你似乎并不难过”

“有什么可难过的若是子孙不孝,那作为家长的我就没有责任若是子孙无能,那也是天命注定若是子孙败家,我又能压制多久再说了,事已至此,难过是一天,开心也是一天难过没法让我过得好,何不开心一点”

老者说着,从边上的食盒中拿出两块月饼,一块塞入自己口中咬住,另一块递给弘含光。

弘含光这才发现,今日竟然是中秋节,老者这个时候来这里,恐怕也是为了最后一点念想。但听他刚才的话语,却又不单单是为此,他接过月饼,沉默了一会儿道:“你和你爷爷真的大不一样啊”

“我和我爷爷本就是两个人,怎么可能一样他有他的选择,我有我的人生,没有谁的一辈子会和其他人一样。哪怕他希望你照着他的路走下去。您不就是这样吗”

老者最后的话说的有些若有所指,意味深长,但形象却真的不怎么样,嘴里在咀嚼着食物,随意的坐在地上,他看着弘含光道:“道长,我看得出你在迷茫而你为什么要迷茫”

“我只是突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修行”

“这有什么好想的这不是你喜欢的事情我记得爷爷曾经说过,你同道有缘,按照仙道的说法,你是天生的玉清境中客。为什么会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修行。”老者有些不明白弘含光为什么疑惑。

“最初,我修行是为了长生但慢慢的我发现修行得到的长生,也极限的存在。”

“哦”老者闻言,放下又准备塞入口中,吃到一半的月饼,侧耳细听,并不出声。

弘含光也只是想要开口述说一下自己的情绪,并不在乎老者听不听的懂。因此,老者的举动让他不由自主将心中的一些想法说了出来。

“你知道吗世间生灵,从脱离母胎,呼出第一口气后,便从先天跌入后天。至此,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消耗自身精气神。即便生灵能够从食物中汲取养分,从睡眠中恢复精神,可比起原本,终究是不同的。”

“再说了,消耗后,再补充回来,一去一回,又有消耗和变化。久而久之,先天之气消散,后天之气堆积。生灵便从幼年成长至少年,少年成长到巅峰,最终随着先天之气耗尽,逐步迈向老迈,直至后天之气消散,化为枯骨。”

“飞禽走兽也是如此,因运动更加剧烈,哪怕所思所想比起常人要少,却也难以长久。花草树木,无言行举止,无思绪情感,可它们也有枯荣交替,不知节制,徒耗元气,哪怕无举止言行,也少有能够长久者。山石金玉,无思无想,不动不移,却也难以抵挡时光冲刷,终究要老迈腐朽,归于尘土。”

“而我等求仙问道之人,吞吐天地元气,日月精华,补益先天之气,借此延年益寿,但吞吐而来的元气同自身先天之气也有区别,无论如何补益,也难以长久,敌不过光阴流转,自身更替。”

“所以,都说修道可以长生,可长生二字,终究只是得了个长字,犹有尽时,不是永生啊”

弘含光的话没什么大道理,只是简单朴素的指出自己追求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说完之后,他看着自己手中的月饼,不知为什么,他的心中突然生出一点点怪异的感觉,他忍不住想,自己当初如果选择另一条路,会不会不一样。

这是弘含光这些年在人间游历的感觉,他看着红尘之中,有人哭,有人笑,有人在看戏,有人在演戏。

人生苦闷时,人们自寻乐趣。人生喜悦时,人们又自寻苦恼人们以有趣、无趣、困恼、喜悦填充自己的人生。

在他看来,人间宛如火宅,人们在其中无时无刻不受煎熬。可人间又是净土,人们总是在展露着自己的美好愿望。

在这复杂的人间,有人寻死,有人求活,有人求的是个精彩绝伦的人生。

看着这些,明白自己无法永生的弘含光,忍不住思考起来。

万物终究腐朽,不论此生多么精彩绝伦,喜怒哀乐过后,终归要死。那么活着的时候,无论多么喜悦、多么哀伤、多么苦恼,不过是死亡前的点缀,或者他人的记忆,于自身何益

再过个千百年,谁还记得谁

既然终究要化作尘土,终究要化作空无,那自己来到人世间上走一遭,又是为了什么像弘含光先前那样,在山中吞吐元气,看似活的比常人久远,可去除吐纳的时间,还没有凡人活的精彩,这样的人生,有意义吗

这些烦恼纠缠在弘含光的心中,他告诉了老者,越说身上暮气越重。

“我还以为是什么呢”老者突然大笑,又将月饼塞到口中,乐呵呵道:“你说的这些,道书当中不是早有记载吗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啊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有情为众生,众生是人道,你以天道之心,去求证人道,如何能够得到答案你以人道去思考天道,如何能够明白天地长久之意”

“人道天道”弘含光轻声重复:“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轻声念叨着自己背了无数次的道经,等弘含光回过神来,老者已经远去。弘含光没有去寻找老者,而是找了个地方思考起来。

几日后,心有隐约理顺天道人道的弘含光前去寻找老者,才发现老者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去世了

心中有些惆怅的弘含光去看了看老者的坟,在坟地不远处的一棵榕树下,见到了老者的虚影。

看着榕树,弘含光的脸色不大好看,一般而言,墓地边上是不会种植榕树一类根系发达的树木。虽然布置的好,可以借榕树根系发达,树形结构大之意,形成对于子嗣后辈的庇护庇荫。

但根系发达,也意味着可能出现根入墓室的情况,这不单单是风水学上的凶兆,还很容易滋生妖魔。就弘含光所知,不少凶残的榕树精、槐树精,一开始都是生长在坟地或者乱葬岗边上。

这些树精的根系将尸体当做营养吸收,盗取人尸体内残留的七魄和灵性,修行妖法,厉害一些的甚至能够借助尸体,拘禁对方魂魄。

有些担心老者是被囚禁的弘含光上前,还没看明白情况,那老者便对他笑了笑:“你来了。还有什么疑惑吗”

“我是想明白了一些事情,所以才想来找你问一下。”弘含光看着老者的魂魄,轻声道:“我从出生开始便没有经历过人间困难,而后修行又希望长生,所以在我后来看到人间种种之后,不由想要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才会生出种种忧患。实际上,人生至乐,在于无执无为,外物不入于心,纵然失之,亦于己无碍矣。”

“庄子至乐”老者笑了笑:“此道更适合我吧怎么,你觉得这是你的道路罢了罢了”

老者笑了笑,同弘含光对视,认真诚恳地问道:“你觉什么是修道”

弘含光微微一怔,他已经看出老者并非常人,但他不明白老者为什么这么问,沉默不语的态度,让老者无视,他又问:“你觉得,何为道”

这次老者没有给他开口的机会:“天道渺渺,周而复始;地道冥冥,生死之址;人道茫茫,不知所止。若此三者是道,何为天何为地何为人何为道天从何来地从何来人从何来”

弘含光默然沉思:“道为变化之本,不生不灭,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过而变之、亘古不变。”

“那道从何来”

“自无中来”

“那无中何以诞生道既是无,何以有”

弘含光再次陷于沉思之中,老者却突然笑道:“其实,你大可以不必想得如此复杂,所谓修道,前人早就告诉你答案”

“还请指点”弘含光躬身执弟子礼。

“不过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已”

弘含光面色微变,这句话同样在道经之中有记载,此处之法“法”,并不是单纯的效法,而是从效法意义中上升至法则,而使用。即从等差对比的希效中得以明白自我存在的不足。

故而,人不违地,乃得全安,法地也;地不违天,乃得全载,法天也;天不违道,乃得全覆,法道也;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也。

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

简而言之,人受制于地,地受制于天,天受制于道,道受制于其本身。

用到修行之道上

见弘含光有所悟,老者呵呵一笑,轻而淡道:“所谓修道,无非修是修个本我、自我。”

“所以,修道修道,修的是那贫道。若非贫道,它算哪门子道”

弘含光脑海中嗡的一声,周围虚空一片片破碎,一点点从幻象之中醒来,他看着前方的年轻许多的“老者”,躬身道:“多谢玉宸老师指点。”

说完,弘含光盘膝坐下,体内人元宝丹不断旋转,丝丝缕缕的元气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看着弘含光的变化,玉宸满意的点了点头。

早在他听到弘含光名字的时候,便想到了在不少副本世界当中,都会看到的上清道茅山十三代宗师李含光。

根据史料记载,其本姓弘,因避孝敬皇帝李弘庙讳而改姓李,师事司马承祯于王屋山得授灵文金记,号“玄静先生”、“贞隐先生”。

说起这位玄静先生,在拜师前第一次看到司马承祯时,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就说:“真是一位玉清境之客”

这也是玉宸在幻术中,对弘含光评价的由来。

而按照副本世界的世界观,很多剧情人物都是互相穿插的,知识身份地位会有不小变化。所以在知道弘含光之后,玉宸便将部分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在发现他同道有缘之后,更是加大了关注力度。

只是这弘含光虽然同道结缘,各方面都不错,但也有自己的缺陷。他过去生活的环境让他显得有些“中庸”,做事情喜欢取中。

像这次针对弟子内部分裂成三个派系的事情一样,在玉宸问他的时候,他便应该做出决断,而不是说着看似公平,实际上还是和稀泥的话语。

同时,也不知道是不是应为过去没有经历什么苦难,让弘含光虽然追求长生,却不明白长生的概念,以及代表的意义。

因此,玉宸才会特地布置下这样的幻境,作为磨砺,希望能够让他明白什么是长生,什么是永生,什么是修行,什么是修道。

除此之外,玉宸也希望借助弘含光身上可能存在的仙道气数,为他做一个实验,关于心性和修为之间关系的实验。

说句实话,按照玉宸知道的东西,仙道最开始的时候,受到神道影响非常严重,没有心性的说法。

玉宸所在时代的那些神裔转入仙道之后,迅速成就仙境便是最好的证明。

像同玉宸一起从南海出来的通明道人,一突破便可从血脉之中抽取元气,滋养阴神,达到日游的程度,稍微修行一下,便能在雷雨天阴神外出。用不了多久,阴神法身便可圆满,尝试阴神阳化,步入显圣真人的境界了。

最可怕的是,按照玉宸计算,通明道人要是愿意接受玄鸟的传承,很多修行和感悟,他都可以自然而然的获得,根本不需要什么心性,什么磨砺。

但心性同修行的关系,又是明确存在的。

最典型的便是个人功德,明心为功,见性作德,玉宸当初从三仙岛得来的道果誓言之法便是此类典型。

现在,玉宸也正是希望借弘含光之手,实验属于自身的功德法门。

ps:日常求订阅、收藏、月票和推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7302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