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你选男闺蜜,我放手后你哭什么

作者:秋来似火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366章 落不下的及时雨

书名:你选男闺蜜,我放手后你哭什么 作者:秋来似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8:46

第366章落不下的及时雨

丰子年一开始还算是淡定。

即便顾哲的情绪明显已经有些激动,但丰子年依然保持着自己身为总裁的那份处之泰然。

这就是身为总裁的休养。

但是,当他听到顾哲嘴里蹦出来的几个专业名词的组合的时候,丰子年彻底绷不住了。

“你说什么?”

错愕,惊讶,怀疑,还有一丝丝的惊恐。

顾哲重复了一遍:“我不确定中星到底把这个计划,或者这个项目取名什么,但是大致的方向应该是这样。通过多频段共鸣的手段,确保在恶劣条件下,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全频段信号覆盖,确保遥感得到的信息,至少有一部分是可用的。”

顾哲前世并没有参与这个项目,而且当顾哲入职之后,这个技术,其实已经慢慢被淘汰了。

信号这种东西,可以简单的理解成“水流”,可以携带信息的水流。

水流被水闸放出,流过地面,带走了“信息”,最后再归于水库,我们的学者和专家就能通过带走的“信息”量,分析出地貌、地图、高差、现场灾情程度等等一系列重要的东西。

当然,这只是在灾区遥感测绘方面的应用。

如果技术成熟,在其他的探索领域包括雷暴、暴雪等特殊灾害下的日常应用中,都能发挥一个兜底的作用。

恶劣条件下,普通的“水流”流到一半,就干涸了。终点的水库毛也收集不到,什么信息都没有,只能干着急。

为了解决这个情况,所谓的“多频段”,就是多开几个闸,甚至是把全频段的闸一股脑全打开,最后汇总到水库,总有一条“水流”能带着信息到终点。

而所谓的交互技术,可以简单理解成,原本独立的水流,在某种“共鸣”下,让几条水流能汇集到一起,增加保存的“信息”的携带量,减少过程中的损失。

那为什么后面这门耗费巨大的技术,最终被淘汰了呢?

就像3G干不过4G,4G干不过5G,100M的流量在100G的流量面前就是小丑。

几年后,我们的硬件牛逼了,一次性开闸能放出原本几百倍甚至几千倍稳定和强劲的“水流”来,就算有干扰、有损耗,最后水库收集到的水,也完全够用了。

某种意义上,产出数值的提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技进步。

现在这么费劲儿,完全就是数值不够,机制来凑。

丰子年满脸震惊:“是谁告诉你这些东西的?田总吗?还是刘远?”

这个项目中星的确在推进,并且不只是中星,几家通信运营商、丹朱、千度等等大公司都有推进这个项目。

只不过,这是作为保密项目推进的。

大部分业内人士其实心照不宣。

再过个几年时间,遥感器件全面升级,这个“打补丁”的技术会被直接丢到垃圾桶里。

真正用心去做的,没有几家。

顾哲摇了摇头:“没有人告诉我。但是我可以肯定,这个项目,或许别的企业不会投入重金去做,不会想要做出一个成果。但是中星,一定会去做!”

丰子年下意识地问道:“为什么?”

顾哲笑了笑,没有回答丰子年,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旁边的墙壁。

从黑白的照片,到泛黄的照片,再到逐渐清晰的照片。

中星的前世今生,其实一直都在做一件事。

华夏需要它做的事。

通讯差,就做通讯。

没有遥感,就做遥感。

智能机落后,就研发智能机。

你可以笑话中星的营收一直一般,市场敏感度也差,要不是靠着扶持和三大运营商之一的逸动的长期合作,早就已经落后了。

可是啊,他又何尝不想做赚钱的生意呢。

赚钱的,却不一定是华夏真正需要的呀。

你可以笑话中星迟钝、可以笑话中星臃肿、可以笑话中星体系落后。

但永远不能笑话,中星的中,是华夏的中;中星的星,是华夏的红星。

为什么中星一定会去做?

不要小看,曾经的国企的骄傲啊!

丰子年愣愣地看着顾哲的目光,在顾哲的眼中,仿佛有一团火焰在燃烧着。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灾难面前,方能更加体现华夏儿女的英雄本色。

丰子年深吸一口气,示意顾哲先坐下。

丰子年去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喝了一口,平复了一下情绪。

热血固然重要,但若是只有热血就能解决问题,世界就真的像动漫一样单纯天真了。

“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我们就想到了这个技术。但是很可惜,目前的项目完成度,不超过百分之七十。”

顾哲皱起了眉头。

比他想象中糟糕一些。

顾哲这么笃定这个技术在使用,因为在他的印象中,一年后的另一场横断地震,当时就使用到了这个技术,并且那个时候已经比较成熟了,新闻还额外报导了这个技术。

只不过,顾哲实在是记不清楚,这技术到底是哪家贡献的了。

通讯技术的研发周期是非常长的,五年、十年乃至二十年都很正常。

一年后能成熟使用的技术,按道理来说,现在怎么着也该有个八九十了。

“有可能在实际应用中,一边调试,一边投入使用吗?”

丰子年看向顾哲的目光就像是队伍里最C的队友被蓝buff单杀了。

顾哲反应过来之后,也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

这问题问的太外行了。

不到百分之七十是什么概念?

他娘的一辆车的四个轱辘都没装全,问能不能先上路跑试试。

顾哲有些怅然若失。

“按照传统的维修加启动备用频段的办法,大概多久能把灾区的信号稳定下来?”

丰子年沉思了一下,说道:“算上路上花费的时间,大概要五到七天。”

“遥感技术呢?”

丰子年苦笑着摇了摇头:“只能看命了。”

顾哲沉默了。

传统的遥感是基于稳定信号的。

信号没恢复,拿大喇叭在山头喊靠人耳朵听去遥感吗?

这种情况下,依靠传统的技术,那不就是听天由命了吗?

顾哲抬头看了丰子年一眼。

丰子年一直在喝水,目光看着桌面,可桌子上,并没有东西。

顾哲意识到了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54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