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学霸的无限

作者:桔子泛泛 | 分类:悬疑 | 字数:0

之九 费米悖论,黑暗大海

书名:学霸的无限 作者:桔子泛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6:53

以镜头像素为中心,苏星眸开始上下左右前后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扫视天穹。

但很无奈,星辰漫天,功德器的扫描视野中,并不存在让他们一眼分辨出相对坐标的地标性星球。

比如本应该存在的火星;

或者是地球月亮的罕见双星组合;

或者是木星、土星宏伟的光环与卫星系统

唯一勉强能够分辨的,就是距离最近的那颗硬币大小的暗红色恒星了。

“这里不是太阳系了”苏星眸疑疑惑惑的纳闷。

虽然她智力至今也只是95,离聪明还远着,却也知道,即便处于火星轨道,眺望太阳系核心的恒星,也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或许是,或许不是。”叶寒薛定谔的回答。

“你”苏星眸有点气。

一般女人吐槽恋人,最常见的句式是“xxx,你变了”

唯独她不能这么说,就算说也只能是“叶寒,你真是一点没变”

不管没确定关系时,还是确定关系以后,甚至是结婚以后,闯荡反世界,同生共死以后

叶寒始终是那个不无耻不无理取闹,但绝对无情的那个叶寒。

今天晚上,不跟他神交了

苏星眸暗暗做出决定

“可能太阳系已经整体漂流走了,我们来这是刻舟求剑。”

“也可能,那就是太阳”

“对太阳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有两种。一种是建造戴森球,优点是功率够大,缺点是建造本身会消耗大量资源及能量;”

“另一种是抽取太阳元素,在控制下进行核聚变,缺点是功率较小,但优点是设备容易建,浪费较少,同时能够延长恒星寿命”

就彷佛一个超级大的柴火堆,燃烧极快,火势极旺,就造成了热量的大量流失及浪费。

把还没点燃的柴火抽出来,缩小火堆的规模,降低火堆的温度,那么只能燃烧一两天的柴火堆,说不定能持续燃烧几个月,几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叶寒面无表情的解释。

“当然还有第三种”

就是先抽取太阳元素,减少燃烧的浪费。在此期间,趁机建造戴森球。

当戴森球建造完毕,收集能量的效果可以达到最佳,再重新注入元素,让太阳剧烈燃烧起来

“你是说,远方那颗不起眼的红矮星,可能是其他星系的太阳,也可能是被抽取了大量元素的我们的太阳”

苏星眸明白了。

但立刻另一个疑问冒出来。

举手提问:要获取能量,何必一定戴森球、核聚变直接从虚空能量海抽取它不香吗

建造戴森球,把太阳抽成红矮星,这样逆天的事情都能做出来,从虚空能量海抽取,应该没啥难度吧

毕竟树世界完全做得到,华国洞天更是驾轻就熟

而根据四圣对各种稀奇古怪的外星文明的描述,它们大概率是有这样的技术实力的。

“这个问题我刚刚有了些心得,写了篇论文发在法则之壁上,你没看到吗”

所谓法则之壁,也就是仅加上叶寒的五圣,以及获得圣人允许的准圣和其他极少数强者,能够触及的法则核心。

古时曾经叫做天书玉册。

此书,或者说此墙,此膜,此处多边形拓扑流形空间,记录着世界树世界的根本法则。

同时,五位圣人拥有可读可写的最高权限;准圣们可以读,但必须经过圣人同意才能写;其他人只读,就算想写,能力也做不到

算是这方世界最高端的论坛了。

不管正反宇宙,还是世界树的分叉隔膜,或者世界树力量辐射范围内的虚空海,都无法隔离论坛的通讯。

ˉ ̄

“你看我,长着会看论文的脸吗”

这是生气了还是心虚了

叶寒调动黑洞计算机就想推演一下,不过想想苏星眸被算穿之后抓狂的样子

还是算了,顺其自然吧。

求生欲不满的解释起他最近的发现来。

一句话概括就是:抽取虚空能量海是有代价的。

就彷佛你在大陆板块上,疯狂抽取地下水,会让水源枯竭,时不时出现地层塌陷

但假如你科技水平更强大一些,不是抽取地下水,而是抽取地下岩浆,那就不仅是地层塌陷了,整片大陆都会缓缓陆沉

肆无忌惮的抽取使用虚空海的能量,也将面临同样情况

太阳系被拉入高维,主动的说法,是四圣将这片区域整体拽入了高维世界。

如果被动的,也可以说,是这四位频繁密集的晋级成圣抽取了太多虚空海的能量,造成了这片海域能量极度缺失,维度塌陷,最终星系整体沉入了高维

简称,维沉。

所以叶寒有一个并不大胆,但合情合理合乎逻辑的推断。

就彷佛地球文明发展到了工业时代,面临了经济发展与温室效应、环境保护、塑料危机的尖锐矛盾。

当文明发展到可以汲取真空能量,跃迁入更加高层的维度,就会面临另一个层面的类似的尖锐矛盾。

比如,树世界的升维,与世界整体发展的矛盾不均衡最终导致世界剧烈旋转、摇摆,逐渐失控;

又比如,没意识到抽取真空海可能的严重后果,疯狂抽取、利用、建设,然后回头一看,世界开始维沉,各种诡异现象频发

这样的世界最终会怎样

如果彻底失控就比如太阳系刚刚才,或者说,正在竭力摆脱的灭世危机结局自然是沉入维度的深海,从此永世不见天日

如果最终控制住了维沉,得以顺利的停止下沉,慢慢浮出水面重回正轨,文明自救成功,那么

这样的文明极可能变得像地球上大航海洗礼过的文明一样

在自己的地盘大力改善环境,发展风力、水力、太阳能、潮汐能、核能等洁净能源,然后把脏乱差的低廉火电,会造成环境污染的落后、低级、内卷的产能,整体迁移到落后国家。

疯狂榨取着半殖民地的矿产资源、人力资源

尽情消费着它们物美价廉的产品

甚至废弃不用的垃圾,都能丢给这些国家再赚一笔

又通过手中掌控的完整产业链、买卖定价权、知识产权围墙以及舆论话语权,时不时挥舞反倾销、反垄断、反稻版、反反人权的大棒,让这些地方始终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诞生足够规模的大公司,只能始终从事低端加工业;

又或者单方面的制定环保标准,尽情的向殖民地收割碳税;

实在不行,还有更加敏感不能说的种种手段

而在这里。

外星文明们自己的星系,就是强国的本土。

维沉的太阳系,就是产能小,经济科技差劲的落后领地。

会导致维沉的真空能量,就是脏乱差的低廉火电;而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就是清洁能源。

自己的星系金贵,抽取地下水地下岩浆的操作是尽量不做的,别人家的星系,才可以肆无忌惮的祸祸。

所以地球会成为末法位面,不仅仅因为比赛不行分到的能量太少,还因为它不断上浮,维度回归,不知不觉间已经侵入到了被外星文明涸泽而渔的维度层。

如果这里真的还是太阳系

如果远方那颗红矮星一样的玩意真的是曾经的太阳

这怕是唯一能够解释,明明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外星文明为什么要千万里迢迢的来到太阳系刮地皮。

如果树世界没有被整体带跑,而是留在此间坐等异星入侵面临的,应该就是以上的状况吧

同时这也解释了费米悖论

为什么根据科学推论,概率计算,外星人的进化应该远早于人类,应该已经来到过太阳系并存在于某处。

或者至少,以现在的科技手段,应该已经能够发现些微外星文明存在的蛛丝马迹

但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发现

并不是外星人不存在,而是所有文明跨过大工业化阶段,开始能够从虚空汲取无穷无尽的能量之后,就会缓缓沉入高维,让曲率为零的最基础平坦的宇宙,只能看到荒芜寂灭的样子。

有些文明,在沉没明突破了沉没的禁锢,得以重生。

但是,大概率也不会贸然浮出海面,而是会如冰山一般,浮出一点点,大头在下面。

因为这才最安全,最保险的策略。

所以宇宙文明的法则,并非一旦显露就会被集火消灭的黑暗森林,而更像是黑暗大海。

文明就彷佛维度汪洋中的生物,将自己隐藏在起伏的波涛之间。

有的彷佛浮游物、海藻随波逐流;有的如同水母,缓慢优雅但致命;有的则如同鲨鱼,侵掠四方杀气十足

从反世界一路钻遂而来,到末法位面,再到曾经的现实

真空海能量指数的断崖式下降,能量反应的异常削弱,都不断增加着叶寒推演的准确率。

不过这一切终究都是推理。

确凿无疑的证据,还是来自卡片相机镜头拍摄的画面。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5440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