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夜宋

作者:格子里的阳光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七章 卧春

书名:夜宋 作者:格子里的阳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03

“莫要笑话,不要说神童,指不定十年前洛阳第一才子李鹤也会出现在这里。”

冯姓男子嘴角露出嘲弄的笑容,一旁的几个士子刚准备再次大笑,笑到嘴边,咽了下去,疑惑的看着李一鸣。好奇着冯才子为何会提起十年前风骚一时的李鹤。还有,这个落魄的教书先生,怎么感觉有点眼熟

李一鸣眉头微微一皱,好奇的侧头看了一眼冯姓男子,似乎想起了什么,不过转瞬间恢复如初,回头看着张继忠咧嘴一笑。

“那孩子确实有些才华,岂是那些附庸作雅的纨绔子弟可比。继忠,这里甚是无趣,我们前去拜访一下那少年如何?”

张继忠叹息了一口气,神色黯淡,端起桌子上的莲叶勾花青瓷茶杯,一饮而尽。

“恐怕,一鸣你要失望了,那孩子身患重病,没有几日活头了。可惜可惜临别之际我替你讨了一首诗词,也没有细看。”

他伸手从怀中掏出一张折叠的纸张,纸张上的墨迹清晰,略微有些潮湿。

就在这个时候,二楼的楼梯上传来走步声,众人抬头望去,只见,一个十六七岁少年从楼上走了出来,这个少年面目清秀,一袭白衣,手持一把折扇。在他的左侧,跟着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浓眉大汉,这个浓眉大汉手提一把长剑,头戴一顶熟铜狮子盔,脑后斗大来一颗红缨;身披一副铁叶攒成的铠甲,腰系一条镀金兽面束带;前后两面青铜护心镜,上笼着一领绯红团花袍,上面垂两条绿绒缕颔带,上穿一双斜皮气跨靴。这身打扮分明是武官的着装。

一个穿着宽袍大袖的胖子,满脸堆着笑容,讪讪的跟在后面,这胖子正是县城的知县丁潘通。

身边有武官护卫,又有丁县令低头哈腰,毋庸置疑,这少年的身份非同一般

冯姓男子几个人见状,连忙站了起来,一脸恭顺。整个一楼瞬间安静了下来。

张继忠和李一鸣愣了一下,一股清风从外面吹了进来,张继忠手中的那一张纸被吹了起来,在空中打了一个转,哗的一下落在白衣少年的脸上。

白衣少年一惊,一个踉跄差点从楼梯上跌了下来,旁边的浓眉大汉男子一怔,欲伸手扶那少年,伸到半空,似乎想起了什么,止在了半空中。白衣少年扶住了栏杆,一手把脸上的纸张抓了一下,杀人一样的眼神扫过一楼。

丁县令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一楼所有人噤若寒蝉,店掌柜和店小二慌张的看着白衣少年。

白衣少年的脸上有着几道墨痕,冰冷的目光落在了南窗下面的张继忠和李一鸣的身上,用手摸了下白净的脸上,纤细的手指上出现黑乎乎的两团墨迹。小嘴动了动,嘴角抽搐了下,咬了咬牙齿,恨恨的吐出两个字来。

“该死!”

张继忠和李一鸣脸色剧变,早上就听说有一个大人物来了县城,十有八九就是这少年了,只是不知居然来了这里,难怪一楼会有那几个京城士子。张继忠犹豫了下,紧握住拳头,鼓起勇气站了起来,现在他必须上前承担后果,否则会连累很多人的。

就当他刚刚站了起来,李一鸣早他一步走上前,弯腰稽首。

“不第秀才李一鸣拜见世子,刚有冒犯之处恳请世子恕罪。”

在宋代,秀才的录取并不严格,也没有经过什么正规的考试,不过因为重文轻武秀才作为最底层的文人,比一般平民身份高许多,见了官员无须行跪拜之礼。

张继忠愣了一下,脸色又变了几变,没有想到这少年身份如此先达,居然是世子,那么他得父亲不就是王爷了。

“恕罪?给本郡本世子一个理由!否则,你丫的死定了!”

少年可能因为从小养尊处优的生活,唇红齿白,声音清脆,更像一个女子。此刻他紧篡着那一张纸,捏成球状。牙齿咯咯的响,显然非常愤怒。

李一鸣此刻一点都不呆板,眼珠子转了一圈,瞬间想到了一个主意,沉顿了片刻,开口缓缓说道。

“世子,您不妨打开手中的纸张,看看上面的文字。也许会有意外收获”

李一鸣嘴角一翘,这佘奕可以作出红楼梦那等才华横溢的神书,这诗词一定不同凡响,如果说成佘府的神童佘奕听闻世子莅临,特意作了一首诗词托他送来,现在的紧张氛围就会缓和。

“是吗?”

少年的脸上露出疑惑之色,思忖了下,拿起手中的纸团,看了两眼,小心翼翼的打开纸张,上面果然有一首诗词,字迹工整俊秀,别有一番风味,诗词的旁边还绘有一片小竹林,也不知道用什么工具所绘,就像真得一样,当今世上居然有如此画风,她怎么从未听闻?

李一鸣看见少年脸上露出的惊异之色,为自己的聪明得意了一下。冯姓男子等几个京城来的士子也都面生疑惑,他们是尾随这少年而来的,表面上说是到边疆游历观光实际上想和世子套近乎,为日后谋取功名多一条途径。

当然,冯姓男子还有另外的想法。其它几个人也都一样,各怀鬼胎

几人想起刚才李一鸣和张继忠所说的神童,心里思忖着莫非那佘府的私生子真是一个神童?

丁县令和旁边的武官侍卫也好奇的伸出脖子,远远看着。

那世子少年目光移到竹林旁边的诗词上,一首诗词跃然纸上。

丁县令眼珠子一转,这佘奕虽然是他女婿的私生子,但毕竟是绥德人,要真的神童的话,给县城能争不少风光。他对诗词不太了解,县令之职靠的是带兵打仗而来得。看到诗词旁边的活灵活现的竹林,心想这诗词也差不到哪里,于是乎,顺便读道,一楼回荡着丁县令豪迈的声音。

“暗梅幽闻花,

卧枝商恨恨底。

遥闻卧似水,

易透达春绿。

岸似绿,

岸似透绿,

岸似透黛绿。”

读完最后一句,丁县令拍了下胸膛一声叫好。

“好诗!”

一楼当地的几个士子也纷纷拍掌叫好,李一鸣疑惑了一下,觉得这首词似乎并不工整,有几处还不押韵,叠词更是作词的大忌,若非功底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万万不可,显然这首诗没有达到那境界,不是什么好诗。

冯姓男子眉头皱了一下,和李一鸣的想法一致,还似乎觉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没有想出来,看到所有人都拍掌叫好,也跟着大家一起鼓掌叫好。

白衣世子少年嘴角抽搐了一下,一翘,泛起一抹杀人一样的冷笑。平静的走了下来,走到李一鸣的面前,丁县令和武官侍卫连忙跟了下来。

白衣世子少年微微一笑。

“这诗是谁送本世子的?”

李一鸣感觉事情有点不妙,不知道该回答还是不回答。跟在身后的丁县令嘿嘿一笑得意的说道。

“世子,这词是下官外孙佘奕所作,世子要的觉得不错,下官让他再作一首,如何?”

白衣世子少年紧握拳头,华丽的转身,粗口爆喝

“作尼玛!”

伴随着“嘭”的一声,丁县令发出一声惨叫

“阿武,召集一队人马来,去佘府!小兔崽子,连本郡主都敢骂!”

白衣世子少年像一头暴怒的小老虎,风风火火的冲向佘府。

丁县令捂着肚子从地上爬了起来,一头雾水一楼所有人都几乎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这世子为何发飙。

李一鸣不解的摸了额头,捡起地上的那一张纸,看着上面的诗词,自语道:

“(俺没有文化)暗梅幽闻花,

(我智商很低)卧枝商恨底。

(要问我是谁)遥闻卧似水,

(一头大蠢驴)易透达春绿。

(俺是驴)岸似绿,

(俺是头驴)岸似透绿,

(俺是头呆驴)岸似透黛绿。”

“啊”

“啊!”

“啊啊啊”

“天啊这尼玛也太”

这次一楼所有的文人士子们听明白了统统发出惊呼声,怒骂声,这时候才明白为什么世子会暴走他们起初都把这首词往好得方面响,打破脑袋都不敢想这首词是这个意思

“啊”

李一鸣意识到自己闯了大祸,咚的一声倒在地上,口吐白沫,羊癫疯发作了

(ps:注释一下。

一:《宋史.礼志十八》:“徽宗改公主为姬,下诏曰:‘在熙宁初,有诏釐改公主、郡主、县主名称,当时群臣不克奉承。近命有司稽考前世,周称“王姬”,见于《诗》《雅》。“姬”虽周姓,考古立制,宜莫如周。可改公主为帝姬、郡主为宗姬、县主为族姬。其称大长者,为大长帝姬,仍以美名二字易其国号,内两国者以四字。”这一制度维持了十多年,《夜宋》中因年代跨度较大,“郡主”赵婉琪是重要人物之一,为了提高可读性,不使用“宗姬”称呼,一直以郡主的称谓贯穿始终。望各位读者见谅。

二:“你丫的”是北京方言的詈语,原意称对方是野种的意思。在北京话中存在很久了,旧社会留传下来的俗语词。现在骂人的意味淡化了,但仍然是鄙俗语词。“夜宋”中偶尔会出现宋代没有的一些现代词,有的是为了烘托搞笑氛围,大家一眼就能分辨出。有的是因为有特殊原因,比如郡主赵婉琪口中冒出的现代词,哪怕是英语都是合理的,至于原因,大家看到后面慢慢就明白了。

三:当然也不排除作者我才疏学浅,误用了。如果出现误用、错用的情况,记得提个醒留个言,阳光会及时修改。担心看不到的,进企鹅群:155922968,里面有阳光本尊。希望大家能包容和理解,真诚感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80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