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征战五千年

作者:维斯特帕列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509章 多科取士

书名:征战五千年 作者:维斯特帕列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02

“这些天下官翻阅史书,统计出历朝历代曾使用过的科举科目共六十七科,计有明算、明经、明法、进士、博学鸿儒、礼科、巫祝、医科......”李悠回到嘉州的第一次政事堂会议上,礼部尚书周寿拿出了厚厚一叠文书,上面罗列着他能找到的所有科举科目,并一一做了注解,说明这些科目的考试内容、选拔人才的最终归属等等。

除了较为常见的进士、明法等科目之外,甚至还有招收巫医的巫祝科,通过这些考试的另类人才会被送入太医院,在寻常医术无法起到作用的时候发挥他们的本领,当然这些人的巫术少有见效的,所以历朝历代少有开此科目;此外还有选拔围棋国手的弈科,通过这门考试的棋坛高手将被任命为棋待诏,隶属于翰林院管辖,负责陪皇帝下棋消遣;选拔丹青圣手的画科,选拔书道大家的书科,这些人同样会被纳入翰林院的管辖,为皇帝提供书画方面的作品;乃至颇为神秘的天文科,这些人会被纳入钦天监,负责为朝廷观测天象、制定历法等等,不过历朝历代都禁止民间学习天文学,所以这种考试同样不多见。

“这些科目过于繁杂,我们既没有必要也没有这个能力全部照搬,所以诸位还好生商议一番该如何选取合适的科目吧。”李悠命人将抄录好的科目列表依此分发给钱飒、范蠡、姚广孝、司马错、王机、顾将子等朝廷重臣。

“像是巫祝、画科、书科、弈科这些就暂且不必了吧。”王机率先说道,现在宝座上的福王只喜欢在脂粉堆里厮混,想必对这些东西不感冒。

“巫祝、弈科暂且不必考虑,不过书科和画科似乎还有用处。”李悠沉吟片刻道,书画方面的人才在宣传上还是有大用处的,不过他要选拔的人才和如今备受追捧的名家似乎有些区别,“这些人可安排到通政司负责邸报的相关工作,今后但有军政大事,皆应有文字图画传遍天下,以振奋民心。”

“如此以来这书画二科的选标标准怕是要提前说清楚。”王机明白了李悠的意思,这种书画作品必须能够印刷出来,所以和时下流行的风格颇有差异。

“下官眼下虽然担任大理寺卿一职,但下属之中少有能熟读大魏律之人,因此今科必须重开明法科广纳贤才。”其实原先京城的大理寺之中还是有不少相关人才的,可是这些人却被北虏打包带走,所以嘉州这边法律相关人才稀缺,因此新任大理寺卿沈家本不得不站出来说话,要是错过这个机会,今后他的大理寺想正常工作都难。

“此乃应有之意,不单是大理寺,刑部、都察院,各州县都少不了要用到精通律法的人才,今次科考明法科定会是一门大科目。”这门考试将要选拔的人才怕是比书科和画科加起来都多上百倍,只是李悠还是有些担心,如今他的治下真的会有这么多人才么?

有沈家本带头,政事堂上顿时活跃起来,诸位朝廷重臣一边翻阅周寿统计的册子,一边纷纷开始尉自己的部门争取利益,在见到沈家本的意见得到认可后,户部尚书范蠡也马上站了出来,“这次明算一科选拔的人才我户部要七成,此外下官建议增开货殖科选拔经济之才供户部所用。”同样的经济方面的人才也是极其稀缺的。

“绝对不行,我太尉府同样缺少通晓算学的人才。”许光忍不住跳了出来,太尉府需要统计各军所需钱粮军饷、为各军打造铠甲器械,同样也少不了要用到这方面的人才。

“还有我工部,此次算科的人才至少也应该拨付给工部三成。”就连平日里很少发表意见的顾将子也有些急了,“此外我工部还要通晓格致之学、擅长工程营造的人才。”顾将子心中暗暗想着,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借着这次机会让墨家弟子们参加科举,从而步入朝堂?最起码在算学、格致以及营造这一块,墨家学子还是很有信心的。

“呵呵,如此看来,科举若是只重进士还是不行的,那些只懂得诗书经义的读书人怕是应付不了这些差事吧?”李悠见他们如此踊跃,忍不住笑了起来,固然有许多身兼数长的进士,可以游刃自如的处理经济、法律、营造等多方面的问题,但那些毕竟是少数,绝对没有像这样分科考试来得划算。

“如今时间紧迫,政事堂和太尉府都各自统计出自己所需的人才,然后汇总到我这里,再行商议决定。”这些事情显然不是一会儿半会儿就能搞定了,李悠干脆给他们留下几天时间,让他们拿着周寿的统计结果下去和本部门的人马仔细商议一番,以免出现疏漏。

众人纷纷领命而去,随后嘉州的文武百官们顿时忙碌起来,每个人都知道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机会,这次的结果将决定未来几年内他们的功绩,因此不敢有丝毫马虎,纷纷聚集起本部门的官吏,日夜不停地商议着各种人才方案。

消息也渐渐传到那些从各地赶到嘉州的士子耳朵里,他们有的对李悠的这次决定嗤之以鼻,随即收拾行囊准备前往更注重进士科的齐王领地,有的暗暗盘算着自己的所学所长,看看是否能在新朝找到一丝机会。

最高兴的是那些在诗词歌赋方面略有欠缺,但是在算学、格致、经济、律法上颇有所长的读书人了,如果按照大魏以前的规矩进行考试,那么他们得中的几率微乎其微,不过现在既然朝廷决定多科取士,那么他们就大有机会,而且一旦高中就会被立刻委任要职,乍看起来前途似乎并不比进士科差多少,这让他们感到大受鼓舞,纷纷从书箱里翻出相关书籍,闭门苦读起来,以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同时他们还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打听着朝廷的科举安排。(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27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