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这太子,不做也罢!

作者:赴醉人 | 分类:历史 | 字数:0

卷五 第598章 大唐的反制(故事2)

书名:这太子,不做也罢! 作者:赴醉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52

为了庆祝大明一统西域。

也是为了迎接西域诸王,当夜戌时三刻,在大明王廷各州郡府都有极其震撼的烟花秀。

而在日月山,李承乾也率领群臣以及后宫家眷一同走到了宫墙之上,欣赏着这一盛景。

李泰等人自然也收到了邀请,不单单是他们这些长安的权贵,就连大明的各行各业的行业翘楚也收到了邀请。

这些人就五花八门了,有大夫也有工匠,有商人也有牧民,有各地基层官吏也有平头百姓,有教书的先生也有身先士卒的将士。

总之人很多,也很杂,但这一刻,不管是谁,只要能走上这宫墙之上,无不是与有荣焉。

当然,城墙之下还有更多的人,他们虽然一脸的羡慕,但这一幕却更是让他们干劲儿十足,因为他们坚信,只要他们足够努力,足够优秀,未来,他们也有机会走上那宫墙之上。

至于城墙之上,最激动的莫过于长乐了。

要说这么多人里面,大家更多的激动都是来源于大明一统西域,而长乐的激动却是真的期待那久违的烟花秀。

自从看过一次烟花秀后,长乐就喜欢上了这个华而不实的东西。

其实不单单是她,少不更事的孩子,就没几个不喜欢这玩意儿的。

当然,很多成年人其实也喜欢,只是他们没那么多时间去喜欢和期待罢了。

还不到戌时三刻,长乐就和花花还有武媚几个人眼巴巴地看着烟花即将升起的地方。

“大哥,还多久啊?”等了半天还没动静,长乐扭过头看向了李承乾。

正和清明、河图等人闲聊的李承乾,闻言转过头一脸温柔地笑道,“快了。”

“别说长公主心急了,微臣等人也是好奇得紧。”清明见状,当即笑道,“一直听闻大明的烟花乃是天下奇景,可微臣从未见识过,今日,微臣倒是要好好观摩观摩。”

“是啊,对于这大明的烟花秀,微臣也是久有耳闻。”楚河也是笑道。

正在他们说着的时候,只见不远处一团光束冲天而起,跟着就是砰的一声,只见什么在空中炸开,顿时分散犹如满天的火雨一般铺散开来。

“来了来了。”就在这时,长乐激动的手舞足蹈,一双眼睛都瞪圆了。

哪怕她看过好多次烟花了,但每一次烟花盛开的时候,她都是那么激动。尐説φ呅蛧

其实不单单是她们这些女孩子,就连楚河等人也都愣住了。

他们还是第一次见这烟花秀,说没有震撼是假的。

反观大明的那些人,不管是百姓还是官员,反倒是最淡定的,看向那烟花的眼神,虽然都是一脸的欣喜,但他们最激动的还是大明一统了西域。

同一时间,大明各地郡府都在举办盛大的烟花秀,以此告知大明子民,自今日起,大明一统整個西部,成就霸主之名!

这一刻,整个大明的百姓都在欢呼,都在雀跃。

哪怕是后来融入大明的那些人,也不例外。

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期待了无数年的好日子,终于要来了。

一个完善的政权,对于百姓而言,那就是盛世的开始。

因为,曾经混乱不堪,屡屡混战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老百姓是最实在的,他们向来只看眼下的利益,眼下的利益利于他们,他们就认可眼下的政权,就这么简单。

如果眼下的政权再对他们好上那么一分,那认可度只会更高。

当然,这里面其实也很复杂,好在李承乾在处理老百姓的问题上,向来都是极其重视的,这么多年下来,在老百姓的问题上,他还真没有出过什么岔子。

至于一些心怀叵测之辈,在看到这场象征着大明一统整个西部的烟花秀之后,虽然心有无力之感,但终究还是没有选择放弃。

这对他们这样的野心家来说,只不过是困难副本升级了而已。

而随着一场烟花秀,大明正式向天下宣告了自己西部霸主的身份。

次日大明宫,李承乾临开大朝会,所有在日月山的官员尽数上朝。

今日的朝会,只商议两个问题。

一、西域今后如何治理。

二、西域诸王如何安置。

就这两个问题,整个朝堂争了一早上。

西域那么大一块土地,各方势力都想插一脚。

哪怕有些地方鸟不拉屎,但这是大明发展的上升期,大家都想巩固自身的实力。

加之如今大明制霸西部,未来最大的敌人就只剩下大唐了,而在唐明之间,真正有利益冲突的便是他们和大唐的朝臣。

双方在各自利益上,早就水火不容了,所以这会儿为了巩固自身的实力,夯实自身的基础,大家也都是下了蛮力。

李承乾看着他们这般,倒也没有阻止。

对他而言,这是好事儿,有一群有干劲,有冲劲儿的臣子,没什么不好的,只要一切还能在自己的掌控范围之内就行。

等他们争论了许久之后,李承乾笑道:“如今我大明人才凋零,西域的治理,还是得一步一步来。”

一听李承乾开口,众人也就不再争论,他们也想听听李承乾的打算。

毕竟不管他们争出什么花来,李承乾不点头,一切都是假的。

“成立西域都护府吧。”李承乾说道,“传旨德阳令萧钺,迁任西域都护府大都护,主西域一切政务。

传旨普禄勃齐,迁任西域都护府大将军,主西域都护府一切军务。

传旨契苾海,迁任西域都护府商务大总管,主西域都护府一切商业。

另设西域三十六府,众卿商议名单,定下三十六府府尹。”

萧钺和普禄勃齐,大家都不陌生,至于这契苾海,便是当初征西军铁鹰卫的参将,之所以让这个家伙迁任西域都护府商务大总管也是有原因的。

这家伙,在当初拿下吐谷浑后,在军中可是没少折腾,俨然一个二手贩子。

这种行为自然不受李承乾的欢喜,军人嘛,那就得有点儿军人的样子,虽然之前下旨呵斥过,但正所谓狗改不了吃屎。

没仗打了后,这家伙又开始折腾了起来。

不过这家伙折腾归折腾,但人家是真守规矩,愣是让李承乾找不到理由收拾他。

可这样的家伙,留在军营里,那就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刚好,借着这个机会,李承乾就将这颗老鼠屎给提溜了出来。

你不是爱做生意么,本王给你这个机会,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当然,更重要的也是平衡朝廷上的各方势力。

总的来讲,这样的安排,大家都还算满意,李承乾也满意。

至于说各府官员,李承乾就不算掺和了,有他们各方势力的角逐,总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殿下,那德阳令空出来了,又有谁合适顶上呢?”普西偌当即就问了一句。

李承乾笑道:“杜荷吧,之前他也是立了功的,这么多年了,也该给他一个机会出去历练一二了。”

对于这个人选,众人倒是没有反对,当然,也无从反对,在大明,只要李承乾说定了的东西,还真没人敢反对。

倒不是说大家没有反对的勇气,关键是从大明立国至今,李承乾一次都还没错过。

他们也想像大唐朝堂上的那些臣子一样,和李承乾争权夺利,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可如今他们显然没有那个能力。

不过嘛,很多人其实也都在等,等李承乾的一次失误,只可惜,李承乾暂且还没给他们这个机会。

“对了,吏部何在。”阿史那泥孰闻言突然一愣,他虽然是大明的吏部天官,可这么多年来,他这个吏部天官就跟个摆设一样。

归顺大明这么多年来,他唯一收获的就是大明医院居然把他身体调养好了。

要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中,这会儿的阿史那泥孰早就该死了。

不过正因为这几年的闲暇,真真的好生的修养了一阵子,也算是因祸得福吧。

所以,这会儿李承乾的话音刚落,阿史那泥孰便愣住了。

虽然每次大朝会他都来,但跟没来有什么区别?

“老臣在。”可李承乾既然喊了,他当然得走出来。

李承乾见状,笑道:“此番举荐西域都护府各府尹的名单,就由你吏部来负责,毕竟是吏部本就是主天下官吏考核升迁,切莫怠慢了。”

“老臣领命,定不负王。”阿史那泥孰当即就是一揖到底。

他哪里还不知道李承乾这话是什么意思啊,等了三年,李承乾终于给他们吏部放权了。

换句话来说,李承乾终于开始信任他们西突厥一部的族人了。

这也意味着,此番西域各府的府尹一职,他西突厥一部也可以争上一争了。

而其他人闻言,当下也就没吱声了,他们突然意识到了,未来的朝堂上,必然要比如今更复杂。

可能西突厥、苏毗乃至吐蕃都可能掺和进来,甚至未来西域也可能走上朝堂,李承乾这是在为了之后的民族融合做铺垫。

想明白了这个东西,众人也是摇头不语,也是,殿下怎么可能一直放任他们三方势力把持朝政?

接下来便是关于西域诸王的安置方案。

说实话,安置这一群人比治理西域都麻烦,主要是这些人太多了,加上其家眷和后裔,那是一个无比庞大的数量。

所以在处理他们的安置方案上面,众人是真的头疼。

哪怕是李承乾也有些无力。

不过最终的结论也有了,实缺是肯定没的,无外乎一些虚职,尽可能的给他们安排呗,不然还能怎样?

等解决完这两件事,李承乾看向慕容承忠,笑道:“此番西域各国能尽数归顺我大明,慕容将军功不可没,吏部荔枝,即日起,慕容承忠迁任刑部右侍郎。

至于高纯行嘛,不着急,先给他记着,等他日回京后,一并封赏。”

处理完慕容承忠的事,李承乾摆了摆手,当即就散朝离开了。

还别说,今日他也挺累的。

朝会就是如此,一坐就是一天。

而就在大明宫散朝之后,众人才知道,今日的长明商号又被堵了个水泄不通。

无他,都是那些商贾前来采买烟花的,这玩意儿,昨夜之后就已经被炒得飞起了,无数商贾都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利益。

他们相信,只要将这个东西弄回大唐,绝对能成为大唐那些权贵争先追捧的利器!

没办法,大唐有钱人太多了,有钱的公子小姐也太多了。

只是,他们不知道。

就在他们围着长明商号水泄不通的时候。

大唐针对大明的商业侵蚀也在做着紧锣密鼓的部署。

也是在今日的大唐朝会上,户部尚书温彦博当先发难,提出要对大明进口的商品加收进口税。

虽然以前大明的商品也交税,但当时可没有什么进口税这么一说。

此番,是在曾经税务的基础上,单独增加的一项进口税。

只要是从大明采买的商品,都要增添这一份税额,什么都不例外,包括由内帑经营的精盐买卖。

这不是说他们对李承乾或者对大明有什么意见,而是大明的商业手段,的确让他们有些担忧。

李二闻言,倒也没有拒绝,而是点了点头,表示了赞成。

他也不想李承乾兵不血刃的就瓦解了他一手缔造的大唐帝国。

虽然他不相信李承乾有那个能力,但他也不愿意承担这种风险。

而接下来,温彦博又提出限制大唐商队从大明进口各类商铺的额度,美其言之,保护本国的商贸健康发展。

当然,这个限制是有个名单的。

比如各类华而不实的东西,都在限制名单上,但利国利民的东西,却是不做任何限制。

说白了,如果你的东西对大唐没用,只想来大唐捞钱,那就省省吧。

但如果你的东西对我大唐有用,那还是可以考虑一二的。

这一条,也得到了群臣和李二的支持。

当然,这都没算完。

为了针对大明的商业,温彦博的奏章都足足写了三本。

不过这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就是,当时也是众人群策群力做出来的。

之所以会如此,就是为了能有效的阻止大明的商业入侵。

说到底,还是因为西域的覆灭,给他们提了一个醒。

不过也是因为西域的覆灭,李二特意又开了一个新的部门,名为商务府!

说实话,自李承乾穿越这么多年来,大唐不单单增添了一些稀奇古怪的新词以外,也是真的学到了不少东西。

而他们做的这一切,日月山的那些商贾却还不知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886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