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黑科技图书馆

作者:猫儿粥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十四章 仿真实验软件

书名:我的黑科技图书馆 作者:猫儿粥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1:35

周三,下午。

李逸去了趟公司,签署一些财务审批,巡查公司营运情况,听张洋汇报了业务展开情况,便匆匆离开了。

来去匆匆,和许多新入职的员工,都没来得及跟李逸没照过面。

“什么,刚才那位就是老板不是吧”

“那个是刚才跟张哥说话的那个年轻人”

“据说,咱们用的这颗漏洞扫描软件是老板开发的,技术牛得一逼。”

“你听谁的,假的吧老板那么年轻看样子比我小好几岁”

“真的假的老板还懂技术”

办公大厅,众技术员议论纷纷,都在讨论刚刚被张洋送走的年轻人,老板太过神秘,他们入职这么久了,都没见过他本人。

“干嘛呢都不干事了”张洋去而复返,看着讨论开的众人,呵斥道。

众人的议论声戛然而止。

“张哥,刚才你送走的那位年轻人,是老板”一位跟张洋差不多年纪的员工,好奇地问。

众人齐齐看向张洋,等待他的回答。

“没错,那就是咱们老板,平时不怎么来公司。”张洋笑着回复。

“真是啊老板多大啊看着好年轻”

“张哥,咱们用的扫描软件,是老板开发的真的假的”

“张哥,老板是富二代”

得到张洋确认的回复,众技术员追问纷纷,他们都非常好奇老板的来历。

“老板不是富二代,他就在隔壁中大读大三,软件确实是他写的,技术可比我厉害多了。”张洋照实回答,佩服地说。

面试交流,以及入职后李逸给自己讲解扫描软件的用法和性能,张洋已然被他的技术能力征服了。

“哇原来才读大三”

“原来不是富二代,是创业一代,太厉害了”

“软件是他独立完成的这么牛逼”

听了张洋的介绍,众技术员纷纷忍不住惊叹起来。

他们都是漏洞扫描软件的使用者,深刻认知到其中蕴含逆天的技术,知道它的创作者是他们的老板,并且还是一名大三学生,都情不自禁地在心中升起崇拜之情。

“好啦干活了,努力将业绩做好,有什么问题,到时你们当面去问老板,他肯定不会拒绝。”张洋看着众下属,笑着鼓舞。

“是”

众人齐声应是,纷纷忙碌起来。

此时,李逸已经返回学校。

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李逸边走边思考,思索一种超导材料的模型。

图书馆里,关于材料的书籍,有一些包含了材料配方,制取工艺,但是,想要将它们完全拷贝出来,需要一种特殊的方式,才能将它们完整展现出来。

李逸需要一个仿造现实环境的模型软件,这样医疗,添加实验数据,配方参数,工艺设计图,,等等,海量的数据信息,才不会变得混乱。

不然的话,制取某种纳米材料的数据信息,换成纸面数据,需要成百上千斤的图纸表达。

李逸就算过目不忘,也没办法将这么多数据记录,并手写下来。

需要有一款实验拟真软件,一种高效率,便捷的计算工具,协助他将那些重要的配方和制作工艺,完整拷贝下来。

回到宿舍,李逸在晚上下载一些虚拟仿真实验室,仿真化学实验室,仿真物理实验室,,等等仿真软件,测试使用,它们的功能。

有用于图像的处理,有用于微观的结构模拟的teria studio,用于合金方面的pandat,还有一些有限元分析之类的软件,。

李逸找了一大堆仿真实验软件进行测试,无一个能满足他心中的所想。

自己写一个

李逸不由冒出了这个念头,并且为之心动。

李逸目光呆然,满脑子关于仿真实验室软件的想法,各种新型算法的应用,实现各项功能的设计。

经过一番认真思考,李逸眉头忽然皱了起来。

开发一款他想要的仿真实验室软件,这是一项工程量巨大,难度极高的项目,仅靠他一个人,不知道要花几年才能将它开发出来。

想要短时间内完成这款仿真实验软件的开发,李逸需要一支技术团队,一支以他为核心,协助编写海量代码的技术团队,人员规模至少要在三百人以上。

上那找这么多人。

靠自己一个个招募,需要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木子科技现在的财力,暂时无法支撑李逸的设想。

李逸盯着液晶屏幕,看着qq技术群里,那些聊的正嗨的群员们,登时有了一个注意。

知识是无价的,自己学习了那么多新算法,新编程技术,若是通过这些技术qq群传播出去,让他们有偿的学习,或是以编程服务代替,又能将知识传播开来,一举数得。

想到这里,李逸不由心动了。

心动不如行动,李逸整理了下思路,打开之前编写的算法添加工具,编写一套简易的线上算法学习系统,与此同时,还要编写一些新算法的技术论文。

工作量还是不少,不过,远远少于开发仿真实验软件的工作量。

一环扣着一环,好似永远做不完的工作,面对这个情况,李逸有些无奈,谁让只有他有图书馆,整理利用这些新知识,只能靠他自己,没有人能帮得了他。

学习软件写着写着,李逸脑中忽然想到一个不错的主意。

学习一门新算法是一件非常枯燥,非常难受的事,若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关注,想要推广这些新算法,难道不小。

还有这些算都具备极高的技术价值,都是发明类的技术,在开放性测试之前,需要再找个代注册专利的中介代注册专利。

脑筋急转,李逸脑洞大开,忽然想到一个化被动为主动的操作方式,就是设置一成挑战关卡,将书中讲述新算法的例题都变成挑战关卡,那些算法论文则变成通关攻略,想要获得这些通关攻略,需要付出有偿劳动,有偿劳动便是,利用所学的新算法帮编写实现某些子功能的仿真实验室的代码段。

这个思路一冒出来,各种念头在李逸脑海涌现,不断完善关卡系统的设计思路,拆解仿真实验室的各项子功能。

李逸面色潮红,越想越兴奋,已然想清楚了挑战系统设计的闭路循环,具备极大的实施可能性。

这个挑战系统设计完成,不但实现了普及传播新算法知识的目的,也让挑战者帮编写仿真实验室的各项子程序,与此同时,加上一个挑战者身份识别系统,将这些算法知识控制在国内传播,能有效得提供国内程序员们的技术水平。

一举数得。

唯一比较麻烦的,挑战者写的代码段,需要花时间,花精力去一一验证。

嗯这里弄个互相批改机制,增加一个荣誉排行榜。

宿舍里,“噼里啪啦”的键盘敲击声,越来越急。

李逸打了鸡血一般,开发设计文档,越写越激动,开心得不能自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51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