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六零军婚,全员主角只有我是小炮灰

作者:甜菜瓜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94章 月子,周主任的登云梯

书名:六零军婚,全员主角只有我是小炮灰 作者:甜菜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20:47

“秦姐,你怎么来了?”

刘晟没想到来看媳妇儿的第一波人居然是媳妇曾经的领导。

秦淑莲将保温桶提了提,

“我来看看小周,这是我上午去买的新鲜鲫鱼炖出来的鱼汤,盐放得少,下奶。”

周婳虽然累,但初为人母,看身边的孩子是怎么都看不够。

这丫头长得可真俊。

随她,还好没跟大毛一样,凶神恶煞的。

不然得多吓人吶。

看了一眼面色红润的秦淑莲,“秦姐,人家都是越长越老,你这倒好,越来越年轻,果然不工作就是女人最好的驻颜术。”

秦淑莲好笑,倒了一碗鱼汤递过去,

“那你把主任的位置还我。”

周婳摊手,“行,我正好坐月子。”

秦淑莲干瞪了周婳一眼,“不行咯,我是干不了这工作了,现在挺好的,社区居委给我安排了一个扫街道的活儿,轻松又自由。我可不想回去了。”

再说她还回得去吗?

周主任的名声她也不是没听过。

不回去大家还能念着她,真要回去,怕是整个妇联都别扭。

就这样,挺好的。

人总得向前看。

秦淑莲给周婳送了汤,又给孩子包了红包,就从医院回去了。

不巧,

今天是老杨的忌日。

老杨是敌特,没有全尸,营地那边直接将人给烧了,她给领回来的时候就是一个小罐子,

杨杏意外死亡后,也烧了。

至于杨老太,当时那个情况肯定是不能回老家的,就都一起给烧了。

他们一家三口,三个罐罐。

秦淑莲没有给他们埋了,也没送回老家入土为安,而是将里面的骨灰洒在了槐河里。

随风来,随水走。

干干净净。

这样也方便她每年都去瞧瞧,这槐河的水到底脏了没。

今天是杨文军枪决的日子,像是往常一样,秦淑莲回去后,将靠近住处的那两条街道扫了。

又把给二丫头还有大丫头跟小儿子平安的晚饭做好,

在桌子上留了纸条,收拾收拾,穿上一件半旧的红色袄子,带着篮子出门了。

这里面装的就是两盆剩菜剩饭。

过去,老杨家的剩菜馊饭都是她吃的。

如今他们一家都到了地底下,

自然也得尝尝这滋味。

没有坐车,秦淑莲一路走,一路小声哼着家乡的调调。

到槐河边,把两盆剩菜端出来,又拿了香跟蜡。

挑了一块大石块,坐下,

“老杨,妈,小姑,我来看你们了,过去一年我过得很好,没有你们平安再也不会夜里惊醒哭泣了,小薇找了一个当老师的对象,好得很,说是以后要把我接过去养老。”

“嗨,我跟你们说这些干嘛,你们在地下还好吧,要是过得不好也别怪我没给你们烧纸钱,这年头不兴,饿了就回来吃点,这些都是我以前常吃的,你们尝尝味。”

絮絮叨叨说了不少话。

秦淑莲就将饭菜收起来,挎着篮子往回走。

等到她走远,从槐河边的一棵大脖子树边走出来两名穿军装的人,

“我看,她应该没啥问题……”

“嗯,陆陆续续跟了快一年,秦主任不是在接送孩子就是在扫地,可以排除她谋杀杨杏,或者是敌特的可能。”

两人往秦淑莲相反的方向走了。

秦淑莲听见后面没有了动静,低头笑了。

——

周婳出院后,

这来看小丫头的人就络绎不绝起来。

老四那边的养殖场,现在不光养了羊,还养了奶牛,那真是纯天然无公害的牛奶。

金团长交代老四,这牛奶每天都要给他姐供应最新鲜质量最好的。

反正他们三十二的养殖场还真就不缺这一口。

拖周主任的福,那些专业领域的书把他们的养殖场一不小心就给弄成了国家特级养殖场。

牛奶直接特供了。

金团长已经开始弄鱼塘了,放了一小批鱼苗下去,还在实验阶段。

周婳人在家中坐,

名声已经飘扬到市里,省里,甚至到了京市。

这就不得不提今年那个新进妇联的小知青乔月季。

她给家里写信的时候,几乎是每一封都要提起这个让她崇拜的周主任。

乔家位高权重。

乔老爷子管的还就是农业这一块,听到孙女提起这么一个农业人才,不免就让乔父写信的时候打听一番。

这一打听不得了。

乔父直接将当年的报纸都给挖掘出来了,又把这些年北大荒的建设的报道给挖出来。

这些都出自记者孙元庆之手。

孙元庆自从采访过周婳之后,对北大荒的建设一直十分关注,知道养殖场,鱼塘,冬小麦都是周婳给出的建议。

他就更兴奋了,一次一次的深挖采访,不过都是金团长接受采访的,再就是养殖场的愣头青周卫兵。

从他们的口中知道了不少关于周主任的各种光辉事迹。

就这么说吧,孙元庆现在找对象都是照着周主任这个标准来的。

所以当孙元庆接到乔老爷子邀约采访的时候,也是很兴奋,

“老爷子,您想知道点什么?”

乔老爷子砸吧砸吧嘴,

“我听月季说,他们妇联有个女同志很优秀,不但文稿写得好,画画一流,更是在农业方面有突出的贡献,这篇报道是你写的,对于周同志,你是怎么看的?”

孙元庆懵逼了三秒,反应过来,赶紧道,

“老爷子,不瞒您说,这报道还真是我两年前写的,这个周主任可不得了,你是没看到那一手墙绘,就跟真的一样。”

“这一年来我跟踪采访北大荒,发现在68年干旱的时候,整个北方地区产量都下降了,只有这个三十二团保持了百分之三百的增速。”

乔老爷子越听越邪乎,

孙家这个小孙子他知道,从来是个眼里没人的。

能让他这么下本钱夸的,那真人得是牛成啥样。

乔老爷子思来想去,往黑省打了个电话,

“对对对,你把这个周主任的资料调过来我看看,有可用的人才,你们地方可不能藏私,现在全国都在寻觅农业人才,''''

把这样一个专业性的人才放在地方实在是可惜了,咱们可以让这位同志站在更广大的平台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7563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