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云海仙踪

作者:树下野狐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白蛇》最初的草稿,以及修改全文的公告

书名:云海仙踪 作者:树下野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41

纠结了很久,反复斟酌,终于还是决定先暂停更新,修改全文。之所以必须如此,是因为三个原因:1、我想增加白素贞的戏份。2、我想调整部分故事单元的节奏,让故事更张弛有度,更有趣好看。3、我想将许仙在金国的一系列经历调到前头。1和2都可以在全文结束后再做修改,但3不能。

我也曾经想过,不如先越过某些想要增补、修改的单元,沿着主线先连载到底,然后再通盘修改,但一来,如果我下定决心要将3提到前头,必然会改变“雄库鲁”之后的故事架构,等全文完结了再修改,就真的伤筋动骨,太痛苦了。二来,这样对阅读网络连载的朋友们来说,就太不公平了,整个故事必然会有大的缺失,甚至会有些前后断裂、不明所以的感觉。

这真的是个很艰难痛苦的决定,但绝不是任性的决定。云海仙踪是我个人倾注了很大心血与野望的作品,我希望它能超越“蛮荒”系列的恢弘之作,我希望它能在10年、20年,乃至100年之后还有读者阅读、钟爱。我必须让自己的创作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你们,也对得起许仙和白素贞。我相信你们和我一样,也希望看到一个与自己较真、努力趋近于完美的树下野狐与云海仙踪。

在我来到创世的这一年多里,有太多让我感动的朋友,太多让我感动的瞬间。神门的兄弟姐妹们,你们对我的包容与支持,永远让我感铭在心。一部好的作品,不仅属于作者,更属于与作品一起成长的所有读者,它留下了所有属于我们的印痕。请你们相信我对“树下野狐”这四个字的珍惜,一如既往地支持我,请容我“任性”地停更12个月,好好地调整全文,然后再一齐进入一个更完美、更合理、更波澜壮阔的大宋仙魔世界。

深深鞠躬

最后,再附上2003年我写白蛇的第一稿,这是我删除的许许多多个开头与故事大纲之一,供君一笑。

白蛇

楔子

我的名字叫许仙。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我爹姓许,而我想做个神仙。

那年头想做神仙的人可真不少,就连万岁爷也想着白日飞升,天天炼丹服药,还常常请了三山五岳的道士在宫里设立道场,斋醮祈禳。

上行下效,修仙得道自然成了大宋最为风行的时尚。

名字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因此临安城十个人里有八个都改了名,不是叫“成仙”,就是号“有道”,就是女子也要起个别名叫“某某元君”,就象八百年后杭州城里遍地的“张建国”和“王解放”。

那时临安城内外道观林立,香火鼎盛,高冠玄服的道士昂昂然满城都是。老百姓家家供着一本万岁爷御批的道德真经和万寿道藏,其流行程度也丝毫不亚于八百年后的那本红宝书。

当然,这些都是我成仙以后才知道的事儿。

成仙以前,我只是临安府许大员外的独苗公子许宣。祖上开设的“仁济堂”是杭州城里最有名的药店,天下奇珍药材应有尽有。杭城有句名谚“昆仑远在天边,仁济近在眼前”,说的就是我们家的铺子。

自小我也不知道吃了多少斤人参、灵芝、何首乌但依旧体弱多病,瘦骨嶙峋,有次放风筝时还差点被纸鸢拽到了云层。

个过路的道士看见我在宅院门口玩耍,顿时虎躯剧震,精光暴射,二话不说朝我“扑通”跪下,“咚咚咚”连叩了十七定是北斗九宸的天蓬元帅下凡。

我心想天蓬元帅不是猪牛鼻子见了认什么亲,拜什么拜又想敢情仙风道骨就是我这副身材啊,难怪都说“神仙神仙,吃风屙烟”。

可我爹听了却乐得合不拢嘴,当场就赏了这清风道长十两银子,还请他在三元楼饱餐了一顿。

打那以后,从我家门口路过的道士就络绎不绝,刚开始他们还在宅门外探头探脑地张望,等着天蓬元帅出门玩耍;后来索性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说什么“路经宝地,眼见祥云缭绕,紫气冲天,定有仙人降世”云云。

我爹起初还乐不可支,赏钱请酒概不含糊。但眼看“路过”的道士越来越多,每天排着队踏破门槛,不免有些肉痛白花花的银子;想要闭门谢客吧,这些神仙又是万万不能得罪。

他老人家一咬牙,一跺脚,索性在余杭门外盖了间道观“紫微庵”,由那清风道长做观主,每月捐五十两银子,将这些神仙请到道观里供着,顺便让我跟着他们学些法术,也不枉了这一身仙骨。

不想这群酒囊饭桶除了装腔作势、溜须拍马,就只会偷鸡摸狗,勾引良家妇女。我小小年纪跟着他们,什么法术也没学着,坑蒙拐骗的歪门邪道倒是知道了不少;说起神仙道法也是一套一套,唬得旁人一惊一乍地直愣神。

人的名儿,树的影儿。没过多久,杭州城里人人都知道许员外家的公子是天蓬转世,神仙投胎。一传十,十传百,就连万岁爷也被惊动了。

那一年恰巧江东大旱,临安府的道士和尚全到宫里设坛作法,祈雷求雨,一连折腾了十天,滴水未下。

万岁爷龙颜大怒,一气砍了两个和尚,一个道士,剩下的法师们慌了手脚,推脱着要请茅山、龙虎、阁皂三山宗师进京祈雨。皇帝突然念起我来了,说远水解不了近渴,许员外的公子不是雷霆主帅天蓬降世吗不如让他进宫试试。

那几十个凶霸霸的官差冲进家里的时候,我师父清风道长正意气风发地踏着天罡北斗步,给我示范飞行九天的潇洒境界;听说皇帝召我祈雨,顿时两腿发软,一屁股坐倒在地,吓得脸都绿了。

“妖言惑众,欺君罔上,是要满门抄斩的”一个满脸横肉的尉官捏着我的脸,狞笑着说,“臭小子,你要不是猪八戒下凡,今天就准备着赶去投个猪胎吧”

我虽然很瘦很小,全身的肉加起来也不过三两,但胆子却是出奇的大,哪能被这种不入流的货色吓倒笑嘻嘻地望着他说:“那咱们不是成亲戚了吗岂敢岂敢。”

师父战战兢兢地陪我入宫,一路上悄悄地千叮咛、万嘱咐,终于将他数十年闯荡江湖的不秘之传一古脑儿地传了给我。

这套道门别传的法术可谓博大精深,绝无仅有,归纳起来可浓缩为“察”、“蒙”、“拍”、“吓”、“扯”五字真诀。

“察”就是“察言观色”,“蒙”就是“胡猜乱蒙”,“拍”就是“溜须拍马”,“吓”就是“恫吓震慑”,“扯”就是“胡扯圆谎”。

简简单单五个字,说易行难,要想融会贯通,没有聪明的头脑、绝厚的脸皮、灵巧的舌头、钢铁的意志以及随时随地溜之大吉的飞毛腿,是万万不行的。

后来的实践证明,他的“察、蒙、拍、吓、扯大法”果然是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不世奇术,更是纵横官场、情场、战场、商场颠扑不破的金玉法则,我日后能有如此惊天动地的伟业,这个大法居功甚伟。

言归正传。那天进了皇宫,远远地看见皇帝,我就照着师父的嘱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对着他“咚咚咚”连叩了十七八个响头,大声喊道:“紫微大帝,西王母蟠桃会一别,迄今五十八年,我天蓬终于又看见你啦”

一边说,我一边捶胸顿足、奶声奶气地号啕大哭。

宫里的人顿时一阵骚然轰动,皇帝惊讶得张大了嘴,合不拢来。

“原来陛下是紫微大帝转世呀这可真是大宋之幸,苍生之福呀”师父也急忙跟着跪下,“咚咚咚”地连叩了二十七八个响头,激动得老泪纵横。

“北极紫微大帝”是“统临三界,掌握五雷”的至尊大神,地位仅在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太上老君之下。

当日师父说我是天蓬下凡,就骗走了我爹十两雪花银,我这天大的马屁拍将下来,还不把皇帝给乐死他若承认自己是紫微大帝,天底下还有人敢质问我是不是猪八戒吗

宫里的太监都是久经沙场、饱熏马屁的个中老手,听了这话,立即争先恐后地跪倒在地,七嘴八舌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就在皇帝晕头转向、眉花眼笑之时,师父又朝我使了一个眼色,我心领神会,又是一个箭步窜到宰相秦桧的面前,吃惊地指着他喊道:“哎呀,你你不是翊圣元帅吗你一定是为了保护大帝才降临凡间的吧”

翊圣元帅是北极四圣之一,赫赫有名的大神,早在本朝之初,就被太宗皇帝奉为大宋的保护神。

秦桧那时权势熏天,覆雨翻云,又是出了名的妒才嫉能,独断专行。正所谓“花花轿子人抬人”,不封他个仙官当当,又怎能堵住他的乌鸦嘴

秦桧低着头,眯着眼,打量我这三尺童子半晌,阴沉的脸上难得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慢慢地说道:“难怪难怪我见你有点眼熟哩。”

翊圣元帅都认得我了,我还能不是天蓬元帅吗大家顿时又是一阵轰动,歌功颂德,激动涕零,做真情流露之状。圣人降世,大宋有福矣

初战告捷,宫里的人都对我这黄毛小子刮目相看,必恭必敬,师父的腰板也挺直了些。

宫里作法的道士、和尚瞧得眼红,不依不饶,纷纷阴阳怪气地请陛下降旨,让我上坛施法求雨。

那时晴空万里,烈日炎炎,我师父抬头看了半晌,汗出如浆,刚挺直的腰身又蔫了下去。

我穿着道袍,戴着金冠,正玩得兴高采烈,哪想到露出马脚有什么下场大大咧咧地上了道坛,学着师父的架势,手掐诀,脚步罡,口念咒,煞有介事地胡言乱语:“龙王龙王撒泡尿,天下百姓睡好觉。要是不肯听我话,打得你来别别跳。天蓬元帅急急如律令”

一连叫了七八遍,天空还是湛蓝无云,太阳依旧火辣辣地焦烤着大地。龙王没出成恭,我师父倒是两腿发抖,情不自禁地尿湿了裤子。

“小神仙,倒时何时方可降雨”皇帝的脸有点挂不住了。

那时我毕竟年纪太小,被大伙儿目光灼灼地瞪视,心里不由也有些慌了,装模作样地掐指一算,皱眉说:“回陛下,龙王正在睡觉,午时以后吧,午时以后一定会下场大雨。”

下午是“午时以后”,今晚是“午时以后”,明天也是“午时以后”,明年还是“午时以后”,过了一千年一万年依旧是“午时以后”我就不信从今往后都不下雨了只要“午时以后”下雨,我就不算“欺君罔上”吧

说也奇怪,午时刚过,万里晴天就突然响起一个焦雷,接着天昏地暗,飞沙走石,东边天际风起云涌,一大团紫金色的怪云滚滚奔来。

“轰隆隆”闪电照得四下一片雪亮,宫中众人目瞪口呆地仰望着天空压顶而下的怪云,还没明白究竟怎么回事,瓢泼大雨已经哗哗倾落,将他们浇成了落汤之鸡。

“神仙呀”一个老太监颤巍巍地冲着我振聋发聩,可能是太过激动,一颗假牙“仆”的一声,连带着唾沫星子脱嘴飞出。

大家如梦初醒,欢呼怪叫,磕头如捣蒜。就连我师父,也情不自禁地跪了下来,死命地抱着我的腿哭着喊着求点化。

从那之后,“天蓬许宣”的大名就威震大江南北。我一介童子,祈雷唤雨的英伟事迹也就因此载入了道教史册,代代流传。

什么有人说他翻遍史书,始终没瞧见这一章呸那是因为他买的是盗版删节本的缘故。所以说呢,买书一定要买正版。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也相信自己真的是神仙下凡,直到后来我升天遇见了龙王。

那时我初登仙界,和龙王在天宫里喝多了酒,憋得难受,溜了出去四处寻找五谷轮回之所。

也不知是不是天庭工部尚书贪污克扣,偌大的天宫居然没建方便之地。无奈之下,我们只有乘着天兵、仙女不备,悄悄躲到墙角一齐浇灌天庭的花朵。

龙王一边畅快,一边惬意地感叹:“他奶奶的,真痛快呀。上个月我喝多了酒,半路尿急,只好在杭州城上空来了一泡。光天化日,偷偷摸摸,哪有今天过瘾”

天上一日,人间一年。一个月前不正是我进宫求雨那天吗

五雷轰顶,豁然开朗,一个历时多年的历史迷团终于解开了。没想到那场“天降甘霖”竟真的是我悲愤地望着兀自哼唱靡靡小调的龙王,多么想也给他来个“醍醐灌顶”啊但为了我仙人履历的完美,我只能含恨将这个秘密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这些都是后话,按下不提。却说万岁爷龙颜大悦,当场赐我号为“天玄通真先生”,封为国师,赏黄金五百两,绸缎千匹,又将“紫微庵”大大扩建,赐名“紫宵宫”。我爹、师父鸡犬升天,各自重赏。荣华富贵,滚滚而来,不尽言表。

九岁童子乳臭未干,居然成了国师,就算不绝后,也是空前了吧

神仙神仙,一步登天。食髓知味,我彻底明白了当神仙的好处,毅然决定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修道炼仙中去。

但是我年纪虽小,对仙道一窍不通,却已经贵为大宋国师,又能向谁拜师求道

同行是仇家。就算我肯腆着脸求别人点化传道,天下眼红我的道士遍地都是,个个恨不能取我而代之,又有谁会诚心教我只怕前脚刚送我走,后脚就直奔皇宫,告我这国师招摇撞骗,不学无术啦。

那时我恩宠正重,皇帝三天两头地召我入宫,大到军国朝政,小到妃嫔矛盾,都要向我垂询。

我胡说句,他便赶紧让太监抄录下来,只当天机仙谶,仔细揣摩,再三赞叹;就连我不小心放个屁,他也以为是仙乐神曲,肃然起敬,恨不得侧耳倾听。

民谚道:“常在海边走,哪有不湿脚”、“花无百日好,月有盈缺时”。我爹是个明白人,知道我是半桶水晃荡响,又是个喜欢胡闹的孩童,生怕哪天我说话不知轻重,一不留神招来灭门之祸。

伴君如伴虎,与其战战兢兢,提心吊胆,还不如乘着现在尚未穿帮,见好就收,逃之夭夭。

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这国师天下闻名,又能躲到哪里去呢一旦被官差逮住,还不是一样手起刀落,作个尸解仙

我爹苦思冥想了几个月,终于想出一个万全之策让我上长白山求仙学道。

我家的“仁济堂”之所以名震天下,最主要的原因是药材正宗,童叟无欺。每年六月,我爹都要派遣几路心腹,分头前往长白山、峨眉山、大理与南洋等地采集、收购草药,确保收集到的每一棵奇珍药材都是正宗原产。

盖因此故,“仁济堂”的药材虽然颇为昂贵,却始终供不应求,誉满大宋。就连朝廷每年也要向我们索购三百部分作为贡品,一部分作为国礼,送给金国、西夏等番邦使者。

仲叔长年前往长白山收购灵芝、鹿茸等物,常常听当地的居民说,早在上古之时,山上就有神仙居住,法力无边。所以秦始皇才叫长白山为“不咸山”,意思就是有神仙的山。

这几年山上奇事更多,山下的村寨百姓都沸沸扬扬地传说看见仙人驾着云彩,飞天飘舞;还要一个采药人吞着口水,发誓曾在天池中看见仙女洗澡。

长白山在金国与高丽境内,大宋皇帝鞭长莫及。如果我能在那里找到仙人,拜他为师,一则可以脱险避祸,二则可以功成圆满,白日飞升。

等我成了大罗金仙,就算不登仙界,也可大摇大摆地衣锦还乡,凭借真才实学,重回临安府做我的大宋国师。

于是绍兴十六年六月十六日,临安府发生了一件咄咄怪事:新晋国师、许大员外的公子前往灵隐山游玩时突然失踪

这件事情有很多种传说版本,但据当日随行的许府仆从记述:当时空山鸟语,云蒸霞蔚,一个白衣老头骑着毛驴从他们身边“得得”经过,突然转头对许公子笑了笑,说:“下来这么久,也该回去啦。”

话音刚落,老头、公子连带着毛驴就此不翼而飞,无影无踪。惟有地上的一条驴屎橛仍然散发着余温。

消息一传出,整个杭州城都沸腾了,人人都说太上老君带着天篷元帅回天庭了。许府乱作一团,闭门谢客。许夫人更是伤心欲绝,哭成泪人。

皇帝专门派人前往许府慰问,还在灵隐山许公子升天之地建了一个道观,以资纪念。从此杭城百姓络绎不绝地到道观焚香祷告,据称特别应验云云。

事情的真相当然没有这么悬乎:那天我带着五个家仆,蹦蹦跳跳地上山游玩。到了谷中,化装成白衣老头的仲叔骑着毛驴擦肩而过,乘着那些仆人不备,朝他们喷了几口迷香。

等到他们醒来时,我早已经坐着仲叔、王六的马车,赶到了明州。

第二日一早,就在临安满城风雨,众说纷纭时,我又随着仲叔、王六上了宝船,扬帆破浪,直奔高丽。

这件事情极为隐密,从始至终,除了我爹,就只有仲叔与王六两人知道;甚至连我娘都以为儿子真的飞天做了神仙哩。

那日晴空丽日,风平浪静,天气格外之好。当我倚舷临风,眺望浩浩汪洋,满心兴奋地憧憬着万里之外的陌生番邦时,并不知道我正驶向一个瑰奇莫测的奇妙未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41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