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清要完

作者:大罗罗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94章 工业化的一小步(求订,求票)

书名:大清要完 作者:大罗罗 字数:3.0千字 更新时间:01-06 15:19

同顺楼。

“王爷,吴道台求见。”

一间摆了一圈沙发和一张西式矮脚茶几的会客厅外传来了恭王府护卫的通报声。

正抱着胳膊站在玻璃窗户旁,看着外头几处热火朝天的工地发呆的恭亲王只说了一个字儿:“传!”

然后就听见轻轻的推门声,吴健彰便捧着个纸盒子走了进来。他到了恭亲王身后,撩起衣袍下跪:“王爷,卑职已经和文公使一同拟好了条约的草稿,一共五条,请王爷过目。”

恭亲王并没有转身,而是对身边守着桂良、胜保道:“老泰山、克斋,你们看吧。”

“喳。”

胜保答应了一声,接过了吴健彰递上的纸盒子,摆在茶几上打开,取出里面的一张文件纸和桂良一起看了起来。

这个份条约是个“补充条约”,总共就五条,其中一条是双方互惠的,也就是开辟口岸;两条是大清卖中国的,分别是在天津等北方口岸辟租界和共管津海关等北方海关;两条是大英帮助大清办新军的,分别是出售三万支洋枪、一百门大炮、大量弹药和由英国派出军事顾问帮着大清练新军。

虽然是个卖国条约,但大清在面对威力加强版太平天国的威胁下,卖国的水平还是提高了.至少没有割地赔款,还换到了几万欧式新军。

“王爷,条约是没有问题,不过皇上能答应吗?”

桂良凑到了恭亲王身边,忧心忡忡地说:“英国人要咱开放天津,还要在天津划租界”

“会答应的!”

恭亲王淡淡地道:“英国人还是中立的.也就是说,咱们能从英国人那里得到的,长毛也能得到!如果咱们不要,那长毛再多几万新军,别说天津,北京都得姓洪!”

“王爷,那咱也不能一直被英国人用洋枪洋炮的供应要挟啊,否则他们一准得寸进尺!”

一旁的文祥提醒道。

恭亲王低眉道:“说的也是.博川,那你有什么办法吗?”

文祥道:“王爷,卑职觉得那些洋枪洋炮比咱们的枪炮也差不了太多,或许咱们可以请些洋人工匠来传授制造洋枪、洋炮之法!”

恭亲王眉毛一挑:“这主意不错吴道台,咱们大清能造洋枪洋炮的工匠能请来吗?”

“当然能请来,”吴健彰笑着回答说,“洋枪洋炮本就是洋人的买卖,在洋人那边是有商办枪炮厂的。只要钱给到位了,整个厂子都能买回来。”

吴健彰这话可不是瞎说的,因为他已经操办过一次进口“洋枪厂”的买卖了!

他和罗雪岩共同占了一半股份的旗昌洋行,上个月就派出了个美籍大班带着几个广东买办,还有余大宝、黄守仁二人,一起组团去美国引进“洋枪厂”了。

罗耀国还请了自己的外交顾问马辉少校和美国公使马沙利还有美国海军少将佩里分别写了推荐信,让旗昌行的“买办团”带去美国,他希望旗昌洋行这次能够从美国引进到M1842密西西比步枪的生产技术和相应设备还有模具。

不过吴健彰是不会把这事儿告诉恭亲王的,他现在可是罗耀国一边的官僚资本家了!

“既然如此.”恭亲王想了想,笑道,“那咱就在条约上再加一条,让英国人帮着咱们请英人工匠来帮忙制造洋枪、洋炮.当然了,银子好说!吴道台,你看行不?”

“行行,有银子,当然行了!”

听见吴健彰满口答应了,恭亲王就一挥衣袖,就转身回到沙发上一坐,就端茶送客,把吴健彰打发了。

吴健彰拿着刚刚请桂良、胜保过了目的条约草案再去寻英国人进行修改后,恭亲王又对胜保、文祥道:“克斋、博川.等条约草案定了后,你们俩搭英国人的轮船北上。到了北京,先去宛平的丰台大营见僧王,就用那三万支洋枪,一百门洋炮和在天津开办厂子制造洋枪、洋炮说事儿!”

胜保点点头道:“卑职明白!洋枪洋炮外加新军,现在可是咱大清的命根子,比什么都紧要!”

恭亲王看了眼自己的这个心腹,斟酌了一下:“克斋,你也算是老军务了,又见识过上海新军和长毛的洋枪队,我给你写个条子,让僧王把你留在丰台大营当个帮办。“

“谢王爷!”

胜保一脸欣喜。

这次南下虽然仗没打好,但国卖的却不错!

如果再能跟着僧王一起练新军,将来必有大用的时候。

但文祥想的更多一些,小声对恭亲王道:“王爷,您说咱们是不是要搞一个专管洋务的衙门?现在的洋务可是归五口通商大臣管的。”

“是得搞一个,”恭亲王思索了一下,“就搞一个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办洋务吧我给皇上写个折子,好好说说这事儿。”

他顿了顿,又皱着眉头对文祥说:“博川,你见了皇上,记着把那首《万里长城永不倒》的军歌说一下!”

“喳!”

太湖,洞庭东山。

晚秋霜降,洞庭东山岸边的树已经结了霜,道路上都覆了一层薄冰,马车的轮子压过,发出喀嚓喀嚓的脆响。车厢当中,一男一女,正在轻声笑谈。

“王爷,苏州城内的事体那么多,您怎么还有空上洞庭山岛?”

讲话的是周秀英,由于苏三娘怀了孕需要安胎,而罗耀国现在又是年轻气盛,还是人生最得意的时候,火气旺得不行,她自然要跟在罗老爷身边,天天挨“炮打”了。哪怕身子不方便,也得用一张樱桃般的小嘴伺候。好在她也是个放得开的,又是说话算话的侠女,都卖身卖艺给罗老爷了,还不是罗老爷想怎么样她就怎么样?

“小周女侠,你可知这个洞庭山岛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

罗耀国笑盈盈看着周秀英问,还半开玩笑似的唤她做“小周女侠”。

“小周女侠”点点头,笑道:“知道,钻天洞庭山上人嘛,江南的生意人向来是洞庭山帮、徽帮、宁帮、龙游帮的天下,近来广东人、福建人才多了起来。”

罗耀国轻轻点头,语气悠悠:“苏州商会里面真正说了算的都是洞庭山人,席家、翁家、葛家、沈家、秦家、徐家、孙家、邓家等两山各家,个个都富比王侯,苏州、上海、常州、湖州、嘉兴一带的钱庄,半数被他们控制着。

我的汇丰银行要真正做起来,还是需要这帮洞庭山人合作的。我要办工业化,没有金融业支持是不行的!”

喔,原来如此!

周秀英使劲点着脑袋瓜子,虽然她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工业化”,什么叫“金融业”?

罗耀国知道她不懂,但这个时代的中国又有几个人能懂他?

他现在要走通的路是极困难的,因为他必须同时推进两条存在冲突的路线,一条叫“分田分地”;一条叫“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不走“分田分地”的路线,就没有办法缓和尖锐的人地矛盾,整个社会就会“炸”!

一个隔三差五“炸一下”的社会,要想工业化是很难的。

而且不分一下田地,地主士绅手里的大部分资金都会利用高地租和高利贷的循环趴在佃户、贫农身上吸血。

这种高地租加高利贷的循环在罗耀国看来就是一种空转——通过高利贷借出的资金并没有投入到生产上,而是被用于高地租吃掉了,地主士绅等于自己借钱给贫苦农民来支付高地租租他们的土地。资金空转了一圈后,除了剥夺了一些农民的口粮,让农民背上更多的债务,没有产生任何价值。

与此同时,农村的高利贷又拉高整体的资金成本,使得工商业根本无法获得廉价的资金。

但是“分田分地”却是严重违反市场规律的

这会抑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而不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就没办法在19世纪中叶推动中国至少部分走上工业化之路。

毕竟罗耀国不能指望沙俄来援建一个工业体系吧?尼古拉一世自己还没有呢!

没有外部的“援建”,工业化就只能循着“先轻后重”的路线,顺应市场规律,一步步发展起来

罗耀国看着窗外一片朱黄的秋色,淡淡地说着自己的设想:“湖州南浔镇上的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和洞庭山人也是一体的!这些象啊、牛啊、狗啊的专门做湖丝生意,洞庭山人则做钱庄,帮他们管钱。

这次苏州商会给的一百万,三成是洞庭山人的,两成是南浔人的.工业化的资金可以由洞庭山人来筹措,但产业必须依靠南浔人。

我现在上洞庭山就是要让他们知道,我是讲道理的,我和罗雪岩、左季高都是自己人。以后苏南、浙东,都是我们的地盘,他们可以放心投钱做生意!

现在,左季高也在洞庭山上,洞庭山帮里的西山人大多在湖广一带发财,把湖广的稻米贩来江南的商人也是他们。左季高和一些西山人相熟我在洞庭山上和他结盟,那些人见了就会更安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2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