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女穿之大理皇朝

作者:妍然傲雪v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章 表妹来访

书名:女穿之大理皇朝 作者:妍然傲雪v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5:03

上卷说到,我(莫婼妍)以四岁的样子出现在段誉的房间,并在他的介绍下认识了大理皇帝段正明和其妻子皇后,我来到天龙世界后的亲人,我的父母。段正淳和刀白凤则成了我的叔叔和婶子,还将是我未来的公婆,并成功蛊惑段誉和自己一起练武。

六年后,段誉由于练武的关系,已不似小说里这般柔弱,如今十二岁的他却已多了些许刚毅之气。要说我们都学了些什么武功,小从内功到人体穴位,大到凌波微步、北冥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极拳、太极剑、排云掌、风神腿、“霸”诀、霍家剑法、莫名剑法、惊魂渡、摩诃无量、天霜拳、九阴真经等数十种武功,还有大理段氏的基础武功——段家剑法。

大理保定十一年(1095年)三月廿日,再过一个月便是我的十岁生辰,十岁生辰是个大日子,四位长辈都决定在皇宫里给我过生辰。从历史上来说,此时应该已是高升泰造反后自己称帝,并改国号为大中国的时期。而这里高升泰却没有造反,而是继续拥立着段正明为帝。段正明倒是遵照着历史将自己的年号改过“建安”和“天佑”,介于此时的大理国皇帝仍然是段正明,至于“天佑”这个年号在历史上已经因高升泰造反而被抹去。因此,此处我们延用段正明的第一个年号“保定”。

这日清晨,我和段誉坐着马车驶向皇宫。这是我来到天龙世界后第一次去皇宫,自从六年前与段誉相识并定下婚约后,我就和他一起住在镇南王府,当然这也是我自己要求的。这次进宫打开了我皇宫生涯的篇章,除了出入江湖以外,基本上其他时间,我都是在皇宫中渡过的。当然,还有因为之后的一些变故,我也有段时间不在皇宫里,自然这是后话。如今,真正是验证了那句“一入宫门深似海”的名言啊,不过我想有段誉陪着我,我应该不会觉得寂寞吧。

马车在皇宫南门口缓缓停下,南门有三个拱门,中间大两边小,比紫禁城少两个门。宫外有条护城河保护,我们从右边的拱门进入,一进宫门一幢幢高楼矗立在眼前。虽不似紫禁城般大气,但处处高墙楼阁、金壁辉煌不失皇家气派。段正明在仪元殿召见我们,然后我们分别住在凤仪殿的东侧殿和西侧殿,段誉住东侧殿,我住西侧殿,与皇后作伴。

大理皇宫共有昭和殿——用来日常上朝的宫殿、颐和殿——举行大型庆典的宫殿、宣政殿——散朝后召集大臣另议政之殿,这三大宫殿称为前朝三大殿。后宫中有仪元殿、凤仪殿,长福殿、德清殿、信央殿、梨阳殿、永宁殿、雪霄殿这几大主要宫殿,还有四轩和各事务的地方。

五日后,我和段誉正在御花园边玩边切磋武功,一名太监匆匆跑到我们跟前,先给我们请了个安,然后说:“公主、世子,皇后娘娘有请!”在第一次见到皇后时,我得知了皇后娘家姓施。

我和段誉对望一眼,不知皇后这时候找我们会有什么事。但也只是一瞬间的联想而已,便跟着太监一起来到凤仪殿正殿。正殿内,施皇后正端坐在主位上,旁边站着她的贴身宫女锁铭,次坐上还坐着段誉的母亲镇南王妃刀白凤。进门后我们先给两位请了安,然后我刚准备在刀白凤的对面空位上坐下,却被皇后叫到她身边坐。我犹豫了下,看了一眼段誉才慢慢挪了过去。

走上前才见到几案上放着貌似信封的物件,却不知是何人之信,指着信件问向皇后道:“母后,这封信是?”

“哦,这是本宫的远房表妹来的信件,刚送到的,已经去请读信的太监了,先搁着吧!”皇后随口说道。

远房表妹?我看了看皇后,心想:皇后有远房表妹吗?我怎么不知道!再想想,或许是有的,毕竟历史上对这皇后的记录没有留下只字片语。更何况若不是我来此,才得知她的娘家姓氏,无论是在小说里还是历史上连只字片语也没有,只知道有这么个人,不是吗!想着,一笑而过,说道:“读信这简单的事,何必等读信的太监,让儿臣为母后效劳吧!”边说边把信件拿了过来。

皇后轻轻一笑,有些惊讶地问:“你会读信?”我随口答道:“这有什么难的,不就是一封信嘛!”皇后点点头说:“好,反正这也是一封家书,那就让你读吧。”

得到皇后应允,我兴高采烈地将信拆开,可当我拆开信后的那一瞬间,我顿时傻眼了。这信先不说是文言文,若真的只是文言文也就罢了,那至少我还能揣测出其中的意思来。可这封信,不但是繁体字还是草书,而且连个标点符号也没有,想到这标点符号也是九百多年后的文学之士加上去的,古人自然不曾有这种东西。只是这繁体字,我所知的字数也是少之甚少。想到《步步惊心》中张晓(马尔泰·若曦)读信时的场景,吓得不禁直冒冷汗。如果我也硬着头皮去读,恐怕会漏洞百出,贻笑大方。可是如果不读信,最多被大家嘲笑两句,总比出丑的好。所以,经过这一番思想斗争后,这信我决定还是不读了吧。想毕,我尴尬地笑了笑,讪讪地道:“呵呵,这信还是等读信的太监来了再读吧,儿臣就不献丑了。”说着便把信安回信封放回了几案上。

皇后无奈地摇了摇头说:“弟妹,你瞧瞧这孩子,当初自己硬是要跟着誉儿去念书。可这都念了些什么!亏得这里都是自家人,若有外人在此,岂不贻笑大方!所以,这古语云‘女子无才便是德’这话一点也不假。”说罢又冲我摇了摇头。我不满地撇撇嘴,也自知理亏,却也不是她说的这个理由,但是这理由又不能说,只能默默地低头不说话。刀白凤听后,看看我也无奈地笑了笑。

段誉则盯着我瞧了许久,想着我平日的才学远在自己之上,甚至有很多东西连先生也不知道,我却知道,怎么会连封信也读不出来,他实在想不明白这是何道理。

我虽然不觉得怎样,但被众人这么看着心里总是不自在,不免脸红了起来,而在他们眼中却成了不好意思。如今我所想的是想要知道这些生繁体字是何字,只有两个方法:一是,从头学起,这条我不太愿意,太累。二则是将简体字推广,这事虽然繁琐,但日后我却可以轻松些。此事先且记下,以后还须慢慢来。

等刀白凤走后不一会儿,读信的太监就来了,原来信中写着:皇后的远房表妹,十日后携五岁女儿一起来给皇后请安,说是想让自己的女儿来给段誉作伴。据皇后介绍这位远房表妹名唤施艳娘,女儿叫做殷慕渝。我听后不禁在心里冷笑:呵呵,作伴?鬼才信她们是来作伴的,说明白点根本就是想把自己的女儿和段誉凑成一对嘛。哼,段誉是我的,谁也别想抢走!只是我有一点不明白,既然是表妹,那为什么会和皇后同姓呢,不是应该是堂妹吗?

于是,我好奇地问道:“母后,儿臣有一事不明,还请母后明示。”施皇后看看我,道:“甚事?”我回道:“既然她是您的远房表妹,又怎会和您同姓呢?”

施皇后又瞧了我一眼,她原本打心底里也瞧不上这个远房表妹,若不是我提出疑问,她根本不屑提起。只听她冷哼了一声,道:“什么远房表妹?八杆子都打不着的亲戚!”她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慢慢喝了口茶,才继续道,“她是本宫曾外祖母娘家的姨娘家的庶母的外孙女的外孙女之女。只因其父姓施,念在其祖上许是一家人的份上,才算得上是一门亲戚,实则隔了那么多哪里还有甚血缘关系。她也好意思上门来认亲!”最后一段话施皇后说得是相当得不屑。我听后嘴角不禁抽了好几下,这关系还真够远的,难怪施皇后那么不屑。

当夜,段誉问我那封信都已拆开了,且我的才学远在他之上,可为什么到最后没有读。我尴尬地告诉他,因为我那里用的都是简体字,他们这里都是繁体字,繁体字我认得的字除了数字,其他认得的很少。结束段誉不但没有说什么,也没有问我什么是繁体字和简体字,只是问我拿走了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对照书。在这之后的某一天,当我想推广简体字时,段誉说他已经向段正明建议,并已经批准推广下去了。为此,我感动了好久。

十日后,皇后的远房表妹果然来了。这日清晨,我和段誉刚给施皇后行过礼,正准备坐说会儿话,这时便有太监来报,说:“启禀皇后娘娘,宫门的侍卫来报宫外有一民妇携一女孩前来,说是娘娘您的远房表妹,今日特来觐见皇后娘娘。不知娘娘可要召她二人入宫觐见?”

施皇后听后,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懒懒地道了句:“来都来了,那便传吧,带她们去凤仪殿正殿。”怎么听她的口气,似乎不太待见这母女俩人。(凤仪殿正殿是皇后晨昏定省立威的地方,但由于段正明的妃嫔不多,除了施皇后便只有贤妃高氏一位嫔妃。这还要从高氏一族成为权臣开始说起,当时的段氏皇帝为此下了一旨召书为祖训,曰:“高氏族人乃孤之功臣,国之良臣,且其先祖亦尝为国立下汗马功劳无数,故孤于此立祖诏:‘自孤始,凡后世为帝者之宫中必有一位或一位以上之妃为高氏之女,此女可不为后,然必须有。’望后世子孙严行此诏,方不负高氏之功。”因此,施皇后除了在凤仪殿正殿见她之外,而平日里见我和段誉都是在寝殿的偏厅的。)说完,慢慢地领着我和段誉慢慢悠悠地往正殿走去。

大约半柱香的功夫,引路的太监领着一大一小两女子来到正殿门口,他没有直接领着她们进殿,而是把她二人领到正殿门口,向守门的太监说明了来意便离开了。至于她们母女俩人要如何才能见到皇后娘娘,这是皇后娘娘宫里的事,与他一个小小的引路的太监无关,自然他只负责把人带到即刻离开。引路的太监刚走,便有守在凤仪殿正殿殿门口的太监过来接管,太监也没有马上引她们母女俩人进殿,而是让她们母女俩人先在门口等候,自己则进殿通传,在得到皇后娘娘准允后,才重新出去领她们母女俩人进殿觐见皇后。这是皇家规矩,无论是自己前来的还是受上位者邀请的,都需如此,且何人走至何处都有讲究。

殿外负责通传的太监步进正殿,行至台阶下止步,先行了礼,方道:“启禀皇后娘娘,人已带到,是否传她二人进殿?”然而施皇后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抬头瞄了一眼殿门口的方向,隐隐约约地瞧见一大一小两个人影站在殿门口,正等着她传召。施皇后也没有瞧太久,只一眼便收回了目光,最后拿起身边的茶碗小抿了一口,这才非常敷衍地、淡淡地说了句:“那便传吧!”

施皇后如此行径无非是想让那对母女两人多等一会儿,可是却连累了那通传的太监,但是那太监又不敢多言,只能干等着皇后娘娘示下。这也为她们母女以后在皇宫中不受奴才、宫婢们待见埋下了伏笔。想想能在这深宫当中生存下来的人,哪个不历炼成了人精,个个都是非常会察言观色的,主子们的一举一动他们多多少少都能猜出几分来。所以,虽然脸上没有表现出来或是嘴上没有说出来,但都打心里瞧不起这对母女。我想,这应该是施皇后真正的目的吧。至于是什么原因,这也是到我成为皇后之后我才知道的,现在暂且不提。

虽然从殿门口到我们跟前还有好长的一段距离,但我的目视距离要比常人较远些,内力也是在场的人中最深的,所以我既能看到她们的长相,也能听到她们的谈话。两人都穿着上好的纯白色土布衣衫,虽然是白色土布的但布料上绣了些许小碎花,总算没有穿纯白的衣衫,否则便是大不敬,可是两人却浓妆艳抹的,和穿着相差甚远,似跳梁小丑般让人不由地萌生出一丝厌恶。仔细看才能看出那女孩长得还算水灵,尤其是那两个眼睛大大的,眨起眼来闪闪发亮,闪得人眼疼,应该是信上说的要来给段誉作伴的那女孩。

通传的太监得到皇后的应允后,先回了声又向我们行了礼,退到殿门口对母女二人吩咐了几句,才领着母女二人折回殿内觐见皇后。只听他对母女二人吩咐道:“在进殿之前,咱家少不得要嘱咐你二人几句。这宫里可不比外头,在宫中做任何事都有规矩,念你二人是初来乍到不知宫中的规矩,然现地细细说来已来不及,但也无妨,咱家就只与你二人说说这觐见的规矩。一会儿你二人进殿后,行至阶前三尺处停下,而后跪下叩头向主子们请安即可。还有一件也是最最重要的,一切言行都要听从主子们的指示方可言行。主子们没让你们动,你们万不可乱动,动下手指头也不行;若没让你们说话,连张个口也是万万不可的。你二人可听明白了?”

那年长的妇人略欠了欠身子道:“诺,多谢谢公公提点,民妇及小女已听明白。”“好,既然已听明白了,那二位随咱家进殿见皇后娘娘、明珠公主及镇南王世子吧!三位主子可都等着呢!”

这是在告诉她们二人要对哪些人行礼,聪明点的自然知道。就算不够聪明,大多数初次入宫的人都有家中长辈陪同或指点过,又或是经过熟悉的人教导过,也能知道个一二。可一些不够聪明又没人教导的,就要失礼了!就好比施氏母女,不是说施氏二人不够聪明,只是施氏向来自视甚高,想着她是来见姐姐的,姐姐是皇后娘娘,向她磕个头也无碍。可是还要向那什么公主、世子的磕头,就算他们的身份尊贵,但怎么也是自己的晚辈,让自己给他们行礼,他们也不怕折寿!她心里是这么想的自然也是如此做的,早把刚才太监的嘱咐抛至了脑后。而殷氏小妹妹向来随着母亲,母亲怎么说她怎么说,母亲怎么做她就怎么做。

通传的太监并不知道施氏此刻的想法,若他知道的话万万不敢把这母女二人领进殿内, 这可是要掉脑袋的。然而此刻并不知道的他正领着母女二人走进殿内,行至三尺处停下,挥动一下拂尘搭在自己的左手臂上,低头弓身道:“启禀皇后娘娘,殷施氏母女带到。”说罢,朝施氏母女使了个眼色示意她们向我们三人跪拜行礼。

施氏接到通传太监的指示领着女儿向我们行礼,只是她没有按太监在殿外吩咐的话做。只见她双手叠在腰前,只略微躬身低头向施皇后道了声“表姐”后再也无话,只是没有马上起身一直保持着躬身低头的姿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147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