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诸天:开局九阳神功

作者:王道一 | 分类:玄幻 | 字数:0

第87章 被无视却又无法无视的王明

书名:诸天:开局九阳神功 作者:王道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8:07

朱元璋龙行虎步般走了进来,二话不说直接冲着李善长,刘伯温二人问道。

“国号取何名,二位有何定论哪”

李善长,刘伯温恭敬站起,且听李善长微笑道来,显是胸有成竹。

“关于国号,在下与伯温所见完全一致。”

“新王朝的国号为大明”

“其意,一者,承明教之大,小明王为宗。”

“二者,明乃日月二字相合,承天道而定乾坤。”

“三者,大明之大,天下无双,大明之明,万古不灭”

刘伯温随后补充:

“其四,大明二字,典出大阿弥陀经。”

“佛言,其光明所照,央无数天下,幽冥之处,皆常大明。”

朱元璋嘴中咀嚼着大明二字,心里默默又加了一句。

其五,大明之明,也源于王明之明,大明王尊神之明

若当年没有王明,咱朱元璋有可能永远只是朱重八。

朱元璋想到这里,心头没来由的升起一股无比复杂的心绪,半响才缓缓点头道:

“大明,大明这名字起的好。”

“叫起来郎朗上口,听起来掷地有声,想一想,滋味无穷。”

“嗯,好,就这么定了那国都呢,你们二位有何斟酌”

李善长迟疑着回答。

“呃在下仍主张定都应天府即金陵城。”

“理由是金陵城倚钟山临长江,虎踞龙盘,天下形胜。”

“立为国都,定然国运永恒。”

“此外,江南数省皆为鱼米之乡,定都于金陵便于统御全国经济。”

“其三,上位的文臣,武将,多为淮西子弟,他们都希望定都于应天。”

“文武之心,不可不虑呀。”

朱元璋轻嗯一声,似是赞同,但目光却看向了刘伯温。

刘伯温微微低头,缓缓道来:

“在下以为,应天府可暂定为国都,但不宜久长。”

“历代以来,应天府宫阙城池迁移无常,城隍墩堑,屡经开挖填塞,坑洼沼渠,满目皆是,因而地脉泄尽,王气难收。”

“六朝以来,凡定都于此者,其王朝皆偏安一隅,继而淹灭消亡。”

“此外千百年来,危险中华的胡马蛮夷多出自于北部边疆。”

“凡圣朝盛世,立都当以戍边制敌为第一要务。”

此言一出,话是说进朱元璋心坎里了,他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咱是这么想的,应天暂时定为国都,等天下平定以后,在从汴梁今开封和大都今京城两城之中择一成为新都,而应天降为陪都,实行南北二京制。”

李善长与刘伯温相视一眼,皆开口道:

“妥当。”

“妥当。”

“此事,就咱三人有数,万不可泄。”

“遵命。”

“遵命。”

说完国号,定好国都之事后,朱元璋忽然脸上浮起笑容起身拿起一张诏书,走到两人跟前。

“这个呢,就是宋濂给咱起草的登基诏书。”

“咱看了之后啊,都快认不得自个儿了。”

“呵呵他上面写到,朱元璋,乃是蛰伏千年的真龙天子”

“咱娘呢,孕中便见到霞光满天,咱在诞生的那一刻,更是天降红霓。”

“还有青鸟,白虎相护,咱娘携子在大河之中洗浴之时,上游飘下来五色的彩带,取之裹身,整个大河立刻变得红光灿烂哈哈哈哈”

“哎呀,咱这朱重八呀,在宋先生的生花妙笔之间,已然不是人了,是个神”

朱元璋微笑着自嘲自侃着。

李善长,刘伯温呵呵两声,且听李善长道:

“上位啊,在下以为宋先生所言无甚不妥。”

“天子嘛,就是人间的神灵。”

刘伯温也微笑着摇头晃脑的道:

“即使大帅自已以为不是,也要让百姓们以为是。”

“如没有神灵供百姓们叩拜,那也不成人间了。”

朱元璋想了想,又问。

“您二位,觉得妥”

“妥当。”

“妥当。”

朱元璋摇头。

“可咱并不喜欢,咱觉得这东西太像戏文,虚的很。”

“咱知道,咱不是神,真若说神,就连王明他都未必咳咳”

“咱觉得,此诏书就该直言,咱是至贫出身,家无片瓦,身无完衣”

“在爹娘死的时候,连一口米汤都喝不上,咱哥是脱下自己的衣裳给咱娘裹的脚”

“两尾芦席给咱爹娘下的葬”

李善长闻言低声道:

“上位啊,这些痛苦窘迫之事说出来怕会玷污天子龙威呀。”

朱元璋回道:

“但是,天下百姓听到了此事,会不会觉得亲切无比呢”

朱元璋微弯下腰凑到不言语的刘伯温身旁缓缓问道。

刘伯温闻听此时朱元璋的语气只觉得心头一震,一暖,复又觉得一寒。

奇怪,为什么会觉得寒呢

一旁的李善长,也不知为何心头连跳,寒意阵阵,不知为何。

“他们会知道,朱元璋此人原来是一个从土疙瘩里拱出来的泥腿子皇上”

“此人了不起,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朱元璋越说声音越大,猛烈激动的挥舞着自己的长袖。

“如此一来,百姓们就会觉得咱更亲切,更敬信,甚至更畏惧”

“出身贫寒却取得了天下此事非旦不丑,咱觉得更为荣光”

“当年连那王明都对咱佩服道,说咱日后若能成帝,单论出身之低咱比汉高祖还要更胜一筹”

“咱,深以为然”

朱元璋的声音在此时大到极致,室内一片寂静无声。

半响,刘伯温霍然站起。

“大帅所言,真是超凡脱俗,出神入化呀”

“古今皇帝的登基诏书概无出其有”

一旁慢了一步的李善长脸色难看,这等好拍龙屁的机会居然让刘伯温抢了。

“好啊,既然如此,就劳烦先生为咱再撰写一份吧。”

“伯温有幸撰写撰写这样的登基诏书,只怕也会名传千古啊”

朱元璋享受着这隐晦的拍龙屁,笑容更灿烂了,只有慢了一步的李善长微低了低头,脸色更难看了。

“哦,对了,新朝的历法典章制定如何了”朱元璋似是不想厚此薄彼,又转头看向李善长问道。

李善长心中一喜,他是大明宰相,日后也定然名传千古,站起来回道:

“从三月以来,吕昶就领着一群饱学硕儒,在太史院忙得兴致高昂,但凡朝庭所必备的礼法,典章,皇历,钟磬,音律,乐舞,服饰,样样都在拟定之中,不日就会呈上,请上位裁定。”

“咱早就说过,吕昶啊是个能人,肚子里就是个百宝箱。”

“大帅,吕先生之能正是我等之不能。”

“嗯只是可惜,王明那家伙不在,他草创的宪法也是极重要的,那宪法部现在还是由咱秀英代管呐,他要是在,定然会提出不少新奇又重要的法律条规。”

“只可惜他是修行中人,不当岁月为岁月,离开三年了,只当是三天”

朱元璋语气似是不满,嘴中念叨着。

李善长,刘伯温两人闻言静默,对于这个离开已三年,却常常在朱元璋嘴里出现的人,一个近似神仙的异人,两人统一口径态度,那就是不闻不问不说不提,就当没有此人,最好是永远也别在出现了。jujiáy

李善长想到这,主动岔开话题。

“对了,还有皇宫正殿,奉天殿,在胡惟庸的亲自督理下日夜赶工,已经初具规模了。”

“嗯,胡惟庸也是个大能人,一会儿咱们瞧瞧他去。”

朱元璋呵呵笑着,心里知道李善长在岔开话题且顺便给他的弟子胡惟庸邀下功。

你们啊,都是凡人,以后都只是咱的臣子。

唯有那王明,永远是咱的朋友,也是

朱元璋挥挥袖,转身离去。

也是什么,只有朱元璋心里知道了。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jujiazy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182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