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争霸万朝:开局获得赵云模板

作者:冬日之阳 | 分类:玄幻 | 字数:0

第113章 陶侃 刘伯温

书名:争霸万朝:开局获得赵云模板 作者:冬日之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7:47

“湖州这里你们不用担心,我会向官家请旨,抽调兵马北上支援”

虞允文沉声说道。

对于临安来说,湖州便是北面的战略要地,一旦湖州和嘉兴失守,那么夏军就能兵临都城,到时候宋朝想要继续存续,就要和朱元璋一样,选择改换根基。

把临安当做纯粹的北面军镇,把都城南迁。

距离大夏越远越好。

反正南面的土地没有什么强敌,绍兴、金华、温州、处州这些地方山林虽然多了一点,但也有大片的土地和百姓。

这些地方没有过于强势的势力,正适合大宋转移。

这时候。

虞允文心中已经有了这样的念头,如果没有其他选择,就如原历史中金国南下想要覆灭大宋一样,他一定会誓死抵抗。

但现在的情况是夏军刚刚攻灭大明,收纳了大片疆土,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而宋军只要把湖州和嘉兴守住,给临安一段时间。

等大宋把核心根基慢慢转移到南面,嘉兴和湖州即便是舍弃也无妨。

南面的土地和北面可不一样。

杭嘉湖是一块大平原,几乎无险可守,而南方山林众多,险要的地方多不胜数,只要谨守关隘,大宋就能有积累实力,重新振作的机会。

不过这些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大宋真正能做主的还是赵昚,只有赵昚下定决心,才能按照虞允文的计划行动。

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挡住夏军的进攻,尽可能的守住湖州和嘉兴。

韦睿所率领的主力大军还有江东行营的兵马,士气非常高,在主动出击之后,一路高歌猛进,在极短的时间就兵临湖州和嘉兴城下。

虞允文和韩世忠的大军,只能依靠城池坚守。

两地距离临安不算太远,若是快马加鞭,几天时间就能赶到。

所以两地的激战,引起了临安的强烈不安。赵昚不断召见赵鼎等人商议对策,但面对大夏的碾压实力,他们怎么商议都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最后只能做出坚守湖州嘉兴的决定。

并以最快的速度开始在民间募兵,抽调南面城池的兵马北上支援。

大明和南宋,本身便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现在明军一败,宋军上下顿时深深理解了这句话。

在东南爆发大战的时候。

王景已经返回了金陵。

对于大夏来说,东南方面的大战,已经不再属于全力以赴应对的国战,王景每天只要了解到最新的战况,做到心中有数即可。

“现在最让朕头痛的,就是原东晋的疆域原来的世家豪族被朱元璋清理大半,但明军人手有限,只能控制城市周边的郊野,更远的村镇乡野,无力涉足”

“这些地方,新滋生出了大量的地方豪强,还有明军战败后,各地民乱和乱兵此起彼伏,许多兵卒逃入山林,占山为王这些事情,必须要尽快处置诸位卿家,你们说该当如何处置”

金陵皇宫内。

王景看着傅友德送上来的奏报,轻轻的捏了捏太阳穴。

此时用来议事的殿内,有高熲、张居正,以及从扬州赶来的沈翼、步骘、汪广洋、苏威等人。

政务省、枢密省的核心重臣,一起商议大夏随后的策略。

在商议之前,王景先提起了宣城的后续处置事宜。

步骘说道:“禀陛下,这些可以按照前例,先设行省、府县,然后分派大军扫荡全境,然后派遣官吏治理即可。”

“所谓的地方土豪、乱兵、山贼,在我朝大军面前,不过瓦砾而已”

沈翼、苏威、汪广洋等人也点头称是。

就如步骘所言,以大夏王朝现在的实力,这些事情根本不是事。随便派出一支兵马就能碾压。

王景说道:“朕头痛的不是这点,而是设立行省之后,该让何人担任行省主官,各地的知府、知县以及村镇的官吏,又该如何补充”

“拿下金陵周边之后,周边的城池村镇,就已经安置了不少官吏。”

“从扬州抽调的人才,填充到宣城等地,只能说勉强”

“而我军还在不断的攻城掠地,收编城池军队,若是没有足够的可靠人才梳理官治,我朝的根基就稳定不了”

听到这些话,众人才明白王景的意思。

陛下这是想要再抽调一批官吏,要是没有足够的官吏,那就暂缓攻势

夏军能不断扩张,有今天这样的实力,根本原因是什么

还不是因为堪比秦汉时期的动员能力。

王景只要一声令下十抽一也能抽调出七八百万的大军。而明军和宋军,想要扩军难度比大夏大了好几倍。

皇权下乡,以及动员能力,就是王景一直坚持的根本。

若是做不到这点,大夏的根基就会动摇。

到时候对地方的掌控力下降,那大夏和其他王朝还有什么区别又如何保持强横庞大,碾压一切的雄浑实力

步骘、高熲和张居正听明白了王景的意思,神色微微变化。

而沈翼、汪广洋的反应慢了不少。只以为王景说的是官吏不足。当然他们想的也没有错,只有对大夏忠心的官吏够多,王景所坚持的根本就不会动摇。

“如今我军拿下金陵,又击败明军,有一统江南之势,不如以此为由,再开恩科,只要是我军控制的疆土,读书人都可来考”

“尤其是金陵和宣城的读书人,只要恩科一开,士子必然归心。民间的纷乱至少能减大半考出来的举人进士,也能补充官吏的缺口。”文網

张居正出言说道。

“张先生说的不错,官吏不足,可以再开恩科”

沈翼立即赞同。

然后补充道:“还有陛下之前提起的伤残士卒的安排,可以把这些兵卒进行选拔,也安排到金陵、宣城等地。”

“嗯,这些都是好办法,恩科的事情,你来主持,礼部尚书一旁辅助,等宣城等地粗略平定之后就立刻去办”

“对了,当初侵吞金陵周边土地,城内府邸田舍的降臣,可以开始梳理了,不过不要株连,只要惩治为首之人即可毕竟他们多少有些功劳”

王景说道,想到了进入金陵时的事情,顺手把这件事交给张居正。

相信他能把这件事解决的很好。

高熲微微感叹,说道:“如陛下所言,只有把攻占的疆土消化,才能维持我军的根基,既然如此,那给韦睿和江东行营,就不能南下太快了”

“还请陛下传令,让两支兵马维持和宋军对峙的情况即可,不必急着攻陷嘉兴和湖州”

“这两地若是丢失,宋军必然狼狈南逃,我们反而要分出精力去收拾宋军留下的烂摊子,还要接收宋军的中下层官吏有些得不偿失”

对于大夏来说,明军溃败之后,宋军就是一个随时可以摘取的果子。

早点摘,就必须要尽快吃掉。

要是无法吃下消化,果子就会烂掉。

若是晚点摘取,反而能给大夏带来更多的活力和营养。

“昭玄所想,和朕相同朕亲自写一封书信,和军令一起传到长兴”

王景面上露出满意之色。

“对了,金陵和宣城若是设立行省,该如何设立,诸位可以畅所欲言”

沈翼当即说道:“原东晋的疆土,也就是宁国和广德两地,可以合并为宁德行省,至于金陵,可设为京兆府。以京兆尹治之。”

按照历史上大明的疆域划分,神州世界东晋的疆土,的确是宁国和广德全境,以及徽州府的一部分土地。

合并之后,面积上已经达到了行省的层次。

“宁德行省名字不错,就如爱卿所言”

王景也没有犹豫。

既然已经决定设立行省、府县。行省的名字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行省的三大主官,也就是布政使、指挥使和按察使。

王景想了片刻,心臣武将。很快做出决定。

“便以章惇为宁德行省布政使,秦彦辉为行省卫指挥使,杨缜为按察使给他们一个月时间,时间到了即刻上任”

张居正听着这些,行云流水的写了敕令诏书。

王景直接拿起印玺,在上面重重盖了一下。刚出炉的宁德行省三大主官,便全部成型。

当然,设立行省并不是嘴皮子上下一哆嗦就完了。

随后还有府县的设立,边界的划分,粮草物资的支持,兵马的驻扎事情多不胜数。

即便是沈翼、汪广洋这些只管大略的大学士,也要为此忙碌一阵。户部、吏部、兵部、工部各部的官吏,更是要忙的飞起。

“还有京兆尹暂时没有很好的人选,先让胡宗宪负责金陵的民政,若是做得好,朕也不吝提拔”

王景很快就把民政方面的事情处理完毕。

他麾下名臣听起来不少,如张居正、谢安,都是历史上一等一的名臣、丞相。

不过他们越是有名,王景用起来就越是不方便。

这种名臣,未来必然是六部尚书和三省重臣,如此才能人尽其用。

但重用之前,他们的所思所想,也很重要。

就如谢安。他的能力很不错,名声也很大,但他是魏晋时期世家势力处于巅峰时的代表人物,本身便代表着世家门阀的色彩。

王景要是让谢安返回宁德行省,岂不是对所有人说,大夏并不禁绝门阀,支持门阀势力复辟

王景当然没有这样的意思。谢安这种聪明绝顶,对政治非常敏感的人,也不敢这么做。

但别人可不会这么想。

所以。

在陈郡谢氏没有彻底融入大夏之前,王景宁愿把谢安挂在国子监祭酒这种听起来无比清流,实权却不大的位置上。

至于张居正他现在的职位没有人能代替。王景也需要他跟在身边,替自己参考全局。

“谢安不方面用,陶侃倒是不错”

“他出身不算太高既能治理地方,安抚百姓,也能带兵剿匪,处理军务正好朱标离开宣城的时候没有带上他”

“等他来到金陵,先召见他看看对方的态度,若是愿意效力,就让他返回宣城辅助章惇”

王景心中暗自想着。

想要尽快的平定宣城等地,也不一定需要谢安。

当初和谢安同朝为官的陶侃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陶侃是真正的寒门出身,能在东晋这种门阀当道的时期崛起,绝对是一个无比励志的故事。

他还是位列武庙的名将之一。

不过王景更看重的,还是他的治政和平定地方的能力。

在王景想到陶侃的时候。

他已经跟着镇江行营的一部人马来到了金陵附近。

由于接收金陵的时候,并没有发生大战,金陵城内的街坊以及城外的村镇,并没有遭到破坏,等到局面稳定后,金陵立刻复苏。

并且随着大江渡口的逐渐放开,金陵变得越发的繁华,每天都有大量的船只顺着运河南下,原来在泗洪、扬州的文武家眷,还有富商豪族,都选择在金陵安家置业。

“好热闹”

在靠近金陵的时候,金陵城门外面道路的两旁,有不少的百姓在道路两旁叫卖,各型各色,大量的百姓、士子在城门进出。

跟着夏军兵卒来到金陵的陶侃注意到,这些百姓的脸上,没有多少悲伤和恨意。

这让他心中有些惊奇。

金陵毕竟是明军的根本,明军在这里经营了多年,朱元璋父子也是明君,治下百姓过的应该不错,怎么明军覆灭之后,金陵的百姓却太多悲伤和感念

陶侃虽然是名臣名将,却没有当过君主,自然没有悟透民心似水,随时能够变化。

百姓大多数的时候是愚昧的,只要让他们吃饱饭,再给一点好处,就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不远处,一辆云车上。

两个读书人打扮的男子也在观察金陵的情况。

这两人便是刘伯温以及他的好朋友叶琛。

在听到朱元璋陨落,明军覆灭的消息后,刘伯温终于下定了决心,和叶琛一起来金陵,近距离的观察大夏的情况。

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在得到确定后,两人才会投奔大夏。

本章完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640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