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神话法相,从二郎神开始

作者:登仙长安 | 分类:玄幻 | 字数:0

第332章 陛下,别插旗啊

书名:神话法相,从二郎神开始 作者:登仙长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6:39

“陛下,交州虽贫困,但临近扬州,倘若江南生变,交州也难以幸免。派吴王去交州,主管交州军政,是否不妥?”

吴王失魂落魄地走后,荀方从后走出道。

他对齐帝的处置有些疑惑。

如果要冷落的话,直接幽禁府中就是,何必派出去。

尤其是还派到交州。

“就是交州会被波及,才让这逆子前去。倘若这逆子还有些悔改之心,在交州好好履行职责,就能成为堵死司马家的最后一颗钉子,如此,还有回来的机会,这也是他回来的唯一机会。”齐帝道。

“陛下慈爱,但眼下吴王失魂落魄地离开,恐怕不会感知陛下的好意,反倒有可能就此生出别的心思。为何不直接告知吴王?”荀方委婉道。

就吴王那性子,悔改?怕是不太可能了。

“若是直接告知他,让他去辅佐明王和纪仁,你觉得他能忍住不阳奉阴违,不暗中破坏?”齐帝看着荀方道。

荀方无言,也对,是忍不住的。

如果要让明王和纪仁得到功劳,吴王怕是宁肯他自己没有功劳。

“所以先将他打落云端,才能让他清醒,这是他唯一的机会。当然,他若是真的就此堕落,做个普通王爷,也是保他一世太平,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齐帝又道。

交州在扬州之下。

倘若扬州有事的话,那么主持一州军政的吴王是能最快反应过来的。

最理想的状态,张景寿和纪仁出事,他能迅速救援。

当然,这个太过理想,齐帝做梦的时候都不太敢想。

但若是纪仁和张景寿在江南查探到了什么,首先让敌人少了来自交州的助力,其次敌人若逃亡交州,还有一名皇子拦着。

江南富庶,但也就是富庶,各个世家利益勾结,除却成国公之外,再派一名皇子去,最是稳妥。

其实这些话,应该是方才和吴王说的,只不过齐帝也真的是对这个儿子失望到一定程度,被气得不想说。

当然,在齐帝看来,如今不说,问题也不大。

因为之后会有人去提醒吴王的。

守护吴王的天武卫,和辅佐吴王的谋士,他们都会在适当的时候,告诉吴王。

让他知道解决司马家,是他回来的唯一希望。

当然,齐帝最期望的还是吴王自己清醒,能在这困境之下蜕变成长,只是他自己也知道不太可能。

而若是在谋士的提醒下,依旧没有悔改,那就老死在交州吧。

那地方虽然贫瘠了些,但也因为如此,没什么造反的可能,不管是谁登基,都不会去对付他。

这是齐帝给吴王最后的机会,照目前来说,如今他心中继承人的顺序中,魏王汉王一个梯队,太子一个梯队,吴王再一个梯队。

见齐帝心意已决,荀方也不再多言,道:“年后吏部三年一度外察开始,人选已经拟定为吏部左侍郎张诚主导,既能承担重任,亦不会对明王和镇国公的行动造成阻挠。但都察院这边人选尚未拟定。”

吏部负责考察官员有无缺失,考察的形式按照是否是京官,分为京察和外察两种。

照常理来说,为确保公正,需要都察院御史和吏部官员一同前往。

而这一次,情况更有些特殊,所以选人方面,既要能做得了事,又要配合得了纪仁他们,必要时刻还能给他们一些威慑。

思来想去,只有吏部侍郎张诚可以。

毕竟,他是贤妃的亲弟弟,张景寿的亲舅舅。

有着这一层舅甥关系在,多多少少能约束下张景寿。

而张诚本人的能力也是不必说的,不然也不可能坐到吏部侍郎的位子上。

只是比较尴尬的,都察院这次人手不足。

近来都察院也是多灾多难,先是在太子继位的闹剧当中被清理了一波,人手不足,然后这边因为郑长松的缘故,又被清理了一波。

现在人手严重短缺,田皓至今没有想好派谁。

“都察院人选没有拟定?田卿之子去年不是参加科举了吗?就擢升他为御史吧。”齐帝稍稍思量道。

“陛下,田直今年才十五啊。”荀方听到齐帝的话,面上当即露出为难之色。

他吏部派出左侍郎,吏部二号人物,都察院那边就出了一个十五岁的御史,这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吏部的侍郎只配十五岁的御史呢。

“明年不就十六了?有志不在年高。而且不派田直,你想让谁去?别忘了这是纪仁和张景寿,派个经验老道,处处都要管,又刚正不阿的,你信不信还没到江南,他就要因为水土不服,上吐下泻了?”齐帝道。

毫不夸张地说,过分点的摔断两条腿,无法同行,也不是不可能的。

荀方闻言,直接沉默,陛下说得好有道理。

“而田直不然,在同福商会那么一群人里,他是最特殊的一个,年纪最小,可是却也是他们最怕的一个,每每说话直指核心,全不顾忌,比他爹还直。而且田家世代御史,要说怎么做御史,他比大多数御史都懂。这样的人去,除了资历之外,其余的要求都符合。”齐帝道。

荀方默默点头,说的是有道理,只是这么一来,这个组合,怎么都感觉怪怪的,心中思量,最后还是忍不住道:“陛下,是否重新考虑人选,让明王下江南,是否太冒险了?”

感觉上,最大的问题是这个领头人有问题,连带着整个组合就有问题。

让明王去,真的感觉不靠谱啊。

“朕也想让个稳重的人去,所以让吴王去了,结果呢?什么都没查到。或许是吴王无能,或许这江南的水比朕想的还深,他们这些士族都变得铁板一块,和他们讲规则,一般人怕是没这个能力。那就只能让明王去了,他不讲规则。如果真捅出了什么天大的篓子,大不了召回京城,他还是个孩子,连亲都还没成呢,进太平学府思过去。”齐帝笑道。

“臣知晓。”荀方恭敬道,心知齐帝是对江南不满了,有心要让张景寿这个不讲规矩的人去掀桌子,等混乱了之后,再派人去收拾。

但无论如何,这个桌子得掀了。

不然的话,江南的事情是查不清了。

这也是派遣皇子前去调查的一个原因。

若是换做寻常官员去,说不得便被以家族威逼,以官爵利诱了。

但皇子不同,没人能动他们的家族,而官爵也利诱不了他们。

父子一体,皇子们可能自己谋反,但绝不会帮人谋反。

“丞相告假,这些日子辛苦荀卿了,年后荀卿可擢升右相。”齐帝慰劳道。

“不敢,臣不过尽人臣本分罢了。”荀方谦逊道。

倒不是伪装,而是他真的很淡然。

晋升右相,名义上和诸葛清岚平起平坐了,地位尊崇,但本质上,他还是文官第二啊。

所以,晋升前文官第二,晋升后,还是文官第二,这晋不晋升的,有差别吗?

无非就是多了个名头罢了。

齐帝又宽慰几句,荀方方才告退,之后再宣纪仁入内,过了过谢恩的仪式,然后又谈了下江南的诸多细节,只是听到齐帝说让吴王下交州,纪仁忍不住道:“陛下,您让吴王下交州,确定不是在给我们增加难度吗?这不仅要查敌人,还要防范自己人。”

“是让你有一尊天王可以差遣。若是景谋还在宫中,他在江南的这些势力会成为阻挠你进一步查探的障碍,但景谋不在宫中了,江南这些人多半会抛弃他,到时候你以为景谋又会不会帮你?仇人固然是可恨的,但叛徒才是最想杀的。”齐帝反问道。

纪仁微微点头,有道理啊。

“而且,现在是现在,可等你到江南的时候,伱就是景谋他们能回来的唯一希望,到时,在景谋心里,你会比朕这个父皇更让他尊敬。”齐帝道。

“陛下,那万一有变数呢?”纪仁道。

“没有万一,朕了解这个儿子,就像他的法相孙权一样,景谋有勾践之奇,为了大局,他会忍耐的。”齐帝道。

纪仁闻言,却忍不住看向齐帝道:“陛下这旗子不能乱立啊。”

孙权是有勾践之奇。

吴王夫差灭越,越王勾践在吴国为俘,忍辱含垢,回国之后卧薪尝胆,最终灭吴。

而东吴在攻下荆州之后,刘备举国来伐,当时孙权整个震惊,万万没想到刘备竟然要掀桌子,当时曹魏又在北方虎视眈眈,要是两线作战,东吴耗不起,所以他果断地给曹魏上书,做了大魏吴王。

东吴上下君臣都觉得受到奇耻大辱,但孙权能忍。

而最后,孙权也的确赢了,成功地拖住了曹魏,得以专心应付刘备,承诺上交的质子,也是压根儿没送过去。

所以那一战后,孙权成功地守住了荆州,只是丢了面子而已,真正实质性的东西一点没给曹魏,然后曹丕意识到自己被耍了,整个暴怒,在位那几年,一个劲地打东吴。

所以你说张景谋有勾践之奇,你是想让谁被坑啊?

“你非曹丕,断然无碍。实在不行,你就当没有他嘛。他被贬,江南的一些士族你查起来不也方便。”齐帝道。

“臣尽力。”纪仁回道,心想倒也如此,若是吴王在,江南那些支持吴王的势力多半有恃无恐,到时候又是各种斗法,现在吴王不在了,江南一部分的势力解决起来,倒是容易些。

交代江南的事情之后,纪仁想了想又道:“陛下,董操交代了吗?”

知道董操还活着的人寥寥无几,但他恰好是那少数。

所以当时,纪仁就没有去看假的董操行刑,而是和乔轻音她们一起郊游。

“尚未,那贼知晓他必死,嘴硬得很。”齐帝摇头道。

“如此一来,臣斗胆一试。”纪仁道。

“你来?”齐帝闻言皱了皱眉头道,“多少酷吏都无法让他开口,你一少年如何可以?且你出身将门,拜师诸葛家,也不可学这些个手段。”

“陛下放心,臣这个手段不算狠辣,只是骗一骗而已。不过需要明王殿下来配合我一下。”纪仁道。

“骗?”

听到这个字眼,齐帝眉头微动,倒是露出几分好奇之色,也明白为什么纪仁要找张景寿了,这方面,那小子确实专业。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1182s